•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Ib期上葉肺癌縱隔淋巴結清掃方式的研究

      2013-09-10 02:09:14王文利毛峰申屠陽梅運清
      中國肺癌雜志 2013年11期
      關鍵詞:生存率直徑淋巴結

      王文利 毛峰 申屠陽 梅運清

      淋巴轉(zhuǎn)移是肺癌最主要的轉(zhuǎn)移擴散途徑,也是影響預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現(xiàn)有研究顯示,肺癌淋巴結轉(zhuǎn)移的方式按淋巴結引流途徑存在一定的規(guī)律,即按照肺內(nèi)淋巴結→肺門淋巴結→縱隔淋巴結的順序發(fā)生轉(zhuǎn)移。與中、下葉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相比,上葉NSCLC更易發(fā)生縱隔淋巴結轉(zhuǎn)移,且其轉(zhuǎn)移多局限于上縱隔區(qū)域淋巴結,而中、下葉NSCLC則易出現(xiàn)上、下縱隔跳躍式淋巴結轉(zhuǎn)移[1,2]。本文回顧性分析147例完全性切除的Ib期上葉NSCLC患者,探討縱隔淋巴結的適宜清掃方式,同時研究影響患者預后的相關因素。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及納入標準 選擇2001年5月-2004年12月于上海胸科醫(yī)院行完全性切除術的147例Ib期上葉NSCLC患者。入組標準:①原發(fā)病灶位于左肺/右肺上葉;②術前除一般常規(guī)檢查外,均行增強胸部CT及頭顱CT掃描、腹部B超、全身骨同位素掃描以排除遠處轉(zhuǎn)移;③手術為完全性切除,參照2005年IASLC提出的肺癌完全性切除手術標準[3];④術后病理診斷為NSCLC,病理分期按第7版肺癌TNM分期重新分期,為T2aN0M0(Ib期)。剔除新輔助化療、術后輔助化療病例及非腫瘤原因死亡病例。

      1.2 資料收集 對所有入組病例采集以下數(shù)據(jù):住院號、手術日期、性別、年齡、腫瘤直徑、腫瘤部位、病理類型、腫瘤分化程度、臟層胸膜侵犯情況、淋巴結清掃數(shù)、縱隔淋巴結清掃數(shù)及上縱隔淋巴結清掃站數(shù)。

      1.3 隨訪 147例Ib期上葉NSCLC患者的術后隨訪生存期按月計算,死亡患者以手術日距死亡日的差值計算,生存患者以手術日距末次隨訪日的差值計算。隨訪數(shù)據(jù)來源于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隨訪截止日期為2009年12月30日。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5.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jù)整理及統(tǒng)計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乘積法和Log-rank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歸模型。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入組患者資料 符合入組標準的患者共147例,患者臨床特征情況如表1所示。其中右肺上葉組76例,左肺上葉組71例。兩組年齡、性別、病理類型、腫瘤分化程度、臟層胸膜侵犯及腫瘤直徑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入組患者共清掃淋巴結925枚(每例平均6.29枚),其中縱隔淋巴結共491枚,清掃上縱隔淋巴結<2站者55例,≥2站者92例。兩組間淋巴結清掃數(shù)及縱隔淋巴結清掃數(shù)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而右肺上葉組清掃上縱隔淋巴結站數(shù)明顯多于左肺上葉組(P=0.004),此項差異主要是由于左右上縱隔固有的解剖因素所致。

      2.2 總體生存狀態(tài) 147例Ib期NSCLC患者總體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別為76.2%和70.7%;其中右肺上葉組分別為80.2%和73.5%,左肺上葉組分別為71.8%和67.6%。兩組間生存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240)(圖1)。

      2.3 Cox回歸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 將147例患者的年齡、性別、腫瘤部位、腫瘤分化程度、臟層胸膜侵犯、病理類型、腫瘤直徑、淋巴結清掃數(shù)、縱隔淋巴結清掃數(shù)、上縱隔淋巴結清掃站數(shù)等變量代入Cox回歸模型進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結果顯示:年齡、腫瘤直徑及上縱隔淋巴結清掃站數(shù)是影響Ib期上葉肺癌生存率的重要預后因素(表2)。

      2.4 Kaplan-Meier單因素生存分析 對147例NSCLC患者進行單因素Kaplan-Meier分析,結果顯示:年齡<58歲組、58歲-68歲組及>68歲組之間生存率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08),各組之間生存率亦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年齡<58歲組 vs 58歲-68歲組,P=0.015;58歲-68歲組 vs >68歲組,P=0.036);腫瘤直徑≤3 cm組、3.1 cm-5 cm之間生存率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05);清掃上縱隔淋巴結≥2站者預后明顯預后優(yōu)于<2站者(P=0.006)。而生存率與性別、臟層胸膜侵犯、病理類型、腫瘤分化程度、淋巴結清掃數(shù)、縱隔淋巴結清掃數(shù)等無相關性(表3,圖2)。

      2.5 上縱隔淋巴結清掃對預后的影響 采用單因素Kaplan-Meier單因素生存分析上縱隔淋巴結清掃對于Ib期上葉NSCLC預后的影響,結果顯示:對于右肺上葉NSCLC,常規(guī)手術可以清掃范圍內(nèi)的右上縱隔淋巴結(#2,#3,#4組)中,#4組淋巴結對患者預后的影響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21);對于左肺上葉NSCLC,常規(guī)手術可以清掃范圍內(nèi)的左上縱隔淋巴結(#4L,#5,#6組)中,#5組淋巴結對患者預后的影響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24)(表4)。

      3 討論

      目前,Ib期NSCLC患者的治療仍以手術為主,基本方式為肺癌(全肺)切除術+淋巴結清掃術,但是淋巴結清掃范圍依然存在較大爭議,特別是對于上葉NSCLC。雖然研究證實上葉NSCLC發(fā)生縱隔淋巴結轉(zhuǎn)移的概率高于中、下葉NSCLC,但是其縱隔淋巴結的轉(zhuǎn)移往往局限于上縱隔區(qū)域淋巴結,而中、下葉NSCLC則易出現(xiàn)上、下縱隔跳躍式淋巴結轉(zhuǎn)移[1,4,5]。因此,根據(jù)上葉肺癌轉(zhuǎn)移特點,結合Ib期上葉NSCLC預后因素的研究,有助于早期肺癌適宜淋巴結清掃方式的選擇。

      表 1 147例入組患者臨床特征Tab 1 Characteristics of 147 patients with stage Ib upper lob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圖 1 兩組間患者Kaplan-Meier累積生存時間曲線分析。Fig 1 Kaplan-Meier cumulative survival time curves according to pulmonary location: right upper lobe group vs left upper lobe group.

      表 2 影響Ib期上葉肺癌生存率的預后因素(Cox回歸分析)Tab 2 Prognostic factors for patients with stage Ib upper lobe NSCLC (Cox regression model)

      圖 2 Kaplan-Meier累積生存時間曲線分析Tab 2 Kaplan-Meier cumulative survival time curves. A: According to age; B: According to tumor size; C: According to Number of removed SMLNS.

      年齡因素一直是影響肺癌(特別是早期肺癌)預后的爭議性問題。Mery等[6]通過控制性別、病理類型、病理分期及手術類型等因素,揭示年齡是影響I期-II期NSCLC患者生存率的重用預后因素。Agarwal等[7]亦證實在I期-II期NSCLC患者中,死亡率隨年齡的增加而呈現(xiàn)急劇升高趨勢(年齡每增加1歲,HR將增高近6%),因此認為年齡是生存率的重要預測指標。本研究結果亦提示年齡是影響Ib期上葉NSCLC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年齡每增加1歲,其HR將增高近7.5%。但也有學者認為年齡并非影響早期肺癌生存率的重要預后因素[8]。特別是對于老年患者而言,單獨以年齡因素來評估預后并不科學。老年患者除了要面臨腫瘤相關性因素的威脅外,還需面臨合并癥及臟器功能受損等非腫瘤相關性因素的影響。荷蘭一項針對43,111例癌癥患者診斷時合并癥發(fā)生率的研究發(fā)現(xiàn),65歲以上的癌癥患者,診斷時伴有一項嚴重合并癥的為64歲以下的1.4倍,最常見的合并癥為心血管疾患。70歲以上的NSCLC術后死亡率(11%)遠高于低齡的患者(2%, P<0.01),心血管和血栓性事件也多見于70歲以上的肺癌患者[9]。

      表 3 Ib期上葉NSCLC Kaplan-Meier單因素分析Tab 3 Univariate analyses of prognostic factors of stage Ib upper lob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與年齡因素存在爭議不同,腫瘤直徑一直被認為是影響肺癌患者預后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對于I期NSCLC,腫瘤直徑對于預后影響的研究一直在進行。Okada等[10]通過對1,465例完全性手術切除的NSCLC患者分析發(fā)現(xiàn),對于I期肺癌,病灶大小是影響其預后的獨立因素。Christian等[11]通過回顧性地研究548例完全性切除的I期NSCLC患者報道:腫瘤直徑2 cm和5 cm是兩個危險閾值,腫瘤直徑一旦達到以上閾值,其死亡風險比相應增加58%及118%。2009年第7版肺癌分期標準中,T2被細分為T2a和T2b,直徑>7 cm者劃歸為T3,而僅T2aN0M0被列為Ib期,T2bN0M0及T3N0M0則分別為IIa期、IIb期[12],凸顯腫瘤直徑是衡量NSCLC的獨立因素之一。本研究結果顯示,對于Ib期上葉NSCLC患者,腫瘤直徑是影響其預后的獨立因素之一:腫瘤直徑每增大1 cm,其HR可上升28.3%;腫瘤直徑≤3 cm組、3.1 cm-5 cm組之間生存率存在差異(P=0.005)。但也有部分學者認為,不能簡單地將腫瘤直徑大小作為影響NSCLC預后的獨立指標,而應與病理類型相結合。Lin等[13]認為對于腺癌而言,應將2.5 cm設為早期NSCLC的臨界值,而對于鱗癌則可放寬至4 cm。

      表 4 上縱隔淋巴結清掃對Ib期上葉NSCLC預后的分析Tab 4 Univariate analyses according to removed superior mediastinal lymph node station

      近年來,對于Ib期NSCLC患者是否應行系統(tǒng)性淋巴結清掃一直存在著爭議。吳一龍等[14]通過前瞻性研究報道:對于I期NSCLC,系統(tǒng)性淋巴結清掃可更徹底地清除腫瘤細胞,降低術后復發(fā)及遠處轉(zhuǎn)移的幾率。而Izbicki等[15]的研究則認為對于處于N0狀態(tài)的患者,系統(tǒng)性淋巴結清掃并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Ishiguro等[16]通過臨床回顧性研究報道,對于臨床病理分期為I期的NSCLC患者,術中行肺葉特異性系統(tǒng)淋巴結清掃,其5年生存率與系統(tǒng)性淋巴結清掃組相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本研究的結果提示,淋巴結清掃數(shù)及縱隔淋巴結清掃數(shù)對于Ib期上葉NSCLC患者的預后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上縱隔淋巴結清掃站數(shù)是影響Ib期上葉NSCLC患者預后的重要因素,且上縱隔淋巴結清掃≥2站者預后明顯優(yōu)于清掃上縱隔淋巴結<2站者(P=0.006)。此結果可能與上葉肺癌傾向于發(fā)生上縱隔區(qū)域淋巴結轉(zhuǎn)移,且較少發(fā)生非區(qū)域淋巴結轉(zhuǎn)移有關。進一步的研究提示,對于右肺而言,術中是否切除#4R組淋巴結是影響預后的重要因素(P=0.021);對于左肺,是否切除#5組淋巴結是影響預后的重要因素(P=0.024)。此結果提示:①部分Ib期上葉NSCLC患者上縱隔淋巴結可能已存在跳躍性微轉(zhuǎn)移,但是由于現(xiàn)有病理學檢測方法的局限性,無法對其正確地檢測。而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fā)展,目前已有學者提出通過檢測基因組或分子標志物,從而進一步提高病理診斷的準確性[17,18];②根據(jù)上葉肺癌轉(zhuǎn)移的特點,#4R組及#5組淋巴結作為右/左肺上葉的前哨淋巴結,發(fā)生跳躍性微轉(zhuǎn)移的可能性較大。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何清掃以上兩站淋巴結可改善Ib期右/左肺上葉NSCLC患者的預后。除此之外,Masashi等[19]認為由于#3R組及#6組淋巴結亦是轉(zhuǎn)移高發(fā)區(qū),故右肺上葉NSCLC在清掃#4組淋巴結的同時,應清掃#3組淋巴結;而左肺上葉NSCLC,清掃#5組淋巴結的同時,應對#6組淋巴結進行清掃。

      基于本研究有限樣本的研究,對于Ib期上葉NSCLC而言,患者的年齡、腫瘤直徑及上縱隔淋巴結清掃站數(shù)是影響預后的重要因素,上葉特異性縱隔淋巴結清掃可能是一種更為高效的淋巴結清掃方式,但其范圍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猜你喜歡
      生存率直徑淋巴結
      各顯神通測直徑
      喉前淋巴結與甲狀腺乳頭狀癌頸部淋巴結轉(zhuǎn)移的相關性研究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淋巴結腫大不一定是癌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預測
      山水(直徑40cm)
      云南檔案(2019年7期)2019-08-06 03:40:50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HER2 表達強度對三陰性乳腺癌無病生存率的影響
      癌癥進展(2016年12期)2016-03-20 13:16:14
      頸部淋巴結超聲學分區(qū)
      一類直徑為6的優(yōu)美樹
      麻栗坡县| 信阳市| 响水县| 满洲里市| 沙洋县| 台中县| 肥西县| 当雄县| 大同市| 西安市| 曲靖市| 泰兴市| 彰武县| 屏山县| 浦北县| 嘉义市| 南京市| 白沙| 高雄市| 通辽市| 湘潭市| 峨边| 元氏县| 应城市| 安福县| 峡江县| 海门市| 伊川县| 英超| 祁连县| 乐都县| 仙居县| 靖州| 富顺县| 封丘县| 确山县| 彭山县| 福安市| 谢通门县| 肃南| 南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