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玲 蔡 暉
(江蘇省中醫(yī)院,江蘇南京210029)
我們于2008年8月至2011年12月期間采用穴位按摩聯(lián)合封閉負壓引流(VSD)的方法治療糖尿病足52例,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06例均為按照《糖尿病足檢查方法及診斷標準》[1]及Wagner分級標準確診的3~4級糖尿病足患者[2],即潰瘍伴深部膿腫和骨髓炎或局限性壞疽(趾、足跟或前足背)。患者及家屬均愿意接受VSD治療。
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52例:男28例,女24例;平均年齡(58.58±11.12)歲;3級糖尿病足19例,4級糖尿病足33例;三餐前平均血糖值(11.82±1.78)。對照組54 例:男30例,女24例;平均年齡(59.37±10.50)歲;3級糖尿病足19人,4級糖尿病足35人;三餐前平均血糖值(12.02±1.96)。2組患者性別、年齡、糖尿病足分級及三餐前血糖平均值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在抗感染、控制血糖等常規(guī)治療護理的基礎上,行穴位按摩加VSD治療:采用一次性使用負壓引流護創(chuàng)材料及引流管(武漢維斯第醫(yī)用科技有限公司)連接中心負壓吸引,壓力設定600~800mmHg,持續(xù)負壓,7d為1個療程。VSD治療當天護士予患者行穴位按摩,備選穴位:環(huán)跳,足三里,太溪,陽陵泉,陰陵泉,三陰交,涌泉,太沖,阿是穴等,根據(jù)瘡面位置,遠離瘡面10cm以上取3個穴位,用記號筆標記,運用拇食指扣點法行穴位按摩,同時指導陪護人員于每日早、中、晚及睡前4次行穴位按摩,每次15min。
不施行穴位按摩,其余治療同治療組。
參照《實用糖尿病學》標準[3]。治愈:潰瘍創(chuàng)面完全愈合,臨床癥狀消失,Wagner分級0級;顯效:足部皮膚感覺正常,足背動脈搏動有力,潰瘍面縮小80%以上;有效:足部皮膚感覺部分恢復,足背動脈搏動較明顯,潰瘍面縮小50%,分泌物減少;無效:足部皮膚感覺無好轉,足背動脈搏動弱或消失,潰瘍面無縮小,分泌物無減少,臨床分級無好轉或惡化。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為行VSD治療當天到創(chuàng)面瘢痕愈合時間。
2組均在接受4個療程治療后統(tǒng)計療效,同時對患者創(chuàng)面的愈合時間、治療期間患者鎮(zhèn)痛藥物應用劑量及患者住院期間費用進行比較分析。
3.4.1 2組療效比較 見表1。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3.4.2 2組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止痛藥劑量及治療費用比較 見表2。
表2 治療組、對照組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止痛藥劑量及治療費用比較(±s)
表2 治療組、對照組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止痛藥劑量及治療費用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d) 鹽酸布桂嗪(mg) 索滅痛(片) 鹽酸哌替定(mg) 治療費用(元)治療組5225.03±3.24* 985±440.86*71±39.88* 2700±189.86*11068.75±609.87*對照組5427.78±4.38 1200±209.7992±49.05 8750±208.3514828.19±328.68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缺血性血管病變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結果,屬中醫(yī)學痹癥、痿癥范疇。
VSD作為一種新技術,自1993年由德國外科醫(yī)師Fleischmann[4]等提出后,已被臨床確認療效并得到進一步改良。糖尿病足患者病程長久,潰瘍深,氣虛血瘀,脈絡不通,“不通則痛”,故均有不同程度的痛感,且因VSD引流壓力較大,常會引起疼痛[5]。穴位按摩亦稱指針療法、指壓療法、點穴療法,是以中醫(yī)基本理論和經(jīng)絡學說為基礎,以四診、八綱辨證為依據(jù),采用辨證取穴與經(jīng)驗取穴相結合,通過經(jīng)絡的作用,使體內(nèi)氣血運行通暢,從而達到治病、防病、健身美容等目的的無創(chuàng)痛療法[6],常用于各種痹癥、痛癥的治療。按摩手法以點、按為主。本研究所取的穴位中,環(huán)跳穴善治下肢痿痹;足三里具生化全身氣血、提高機體免疫力之功;太溪滋補腎陰,與然谷穴相配則降低血糖之功效卓著;陰陵泉健脾利濕;三陰交調(diào)暢全身經(jīng)氣,使氣血充沛;涌泉可恢復元氣,健身長壽;太沖疏肝理氣,平肝降逆,為肝經(jīng)之原穴,是元氣駐留之所,亦可行氣止痛。據(jù)“經(jīng)脈所過,主治所及”理論,點穴可使得氣之感傳至全身,提高痛閾,降低痛覺敏感性,具有較好的止痛和松弛肌肉之作用。諸穴并用能舒經(jīng)活絡,活血化瘀,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促進局部供血、供氧,促進神經(jīng)傳遞功能的恢復及組織代謝,加速細胞對糖的吸收利用,使糖尿病足得以控制,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7]。本研究即是基于以上理論對糖尿病足行VSD治療的患者所采取的治療護理措施,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既減輕疾病痛苦,又降低治療費用,干預效果明顯。
穴位按摩無創(chuàng)痛,操作簡便,無副作用,且已經(jīng)得到較多臨床驗證,因此在提倡綠色治療的今天,更值得進一步推廣。在本次研究中,護理人員僅在點穴首日親自按摩穴位,之后操作者實為家屬或護工,操作者的操作水平及點穴力度都會對結果產(chǎn)生影響,因此穴位按摩促進糖尿病足潰瘍愈合的作用還有待進一步驗證。
[1] 李仕明.糖尿病足檢查方法及診斷標準(草案).中國糖尿病雜志,1996,4(2):126
[2] 許樟榮.糖尿病足病變的分類與診治進展.內(nèi)科急危重癥雜志,2002,8(1):32
[3] 張惠芬,遲家敏,王瑞萍.實用糖尿病學.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450
[4] Fleischmann W,Strecker W,Bombelli M.Vacuum sealing astreatment of soft damage in open fractures.Unfallchirurg,1993,96(9):488
[5] 蔣琪霞.負壓傷口治療關鍵技術的研究進展.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07,20(6):656
[6] 劉曉艷.中醫(yī)點穴的整理研究.遼寧中醫(yī)雜志,2011,38(1):141
[7] 徐中芹,楊莉.足穴按摩對糖尿病足高危人群干預作用的臨床研究.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12(1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