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芳 金 鳴 王 超 (吉林省消防總隊醫(yī)院,吉林 長春 3006)
淋巴結特異性病變往往是局部和全身疾病的反應,淺表淋巴結良、惡性的診斷是鑒別各種疾病的重要依據。腫大淋巴結病變的彩色多普勒血流頻譜表現(xiàn)又很類似,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1〕。本文應用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CDFI)及能量多普勒顯像(PDI)來分析淋巴結內部的血流模式,旨在對淋巴結性質的鑒別提供簡便、可靠的依據。
1.1 研究對象 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我院門診淋巴結篩查患者93例,共107個淺表淋巴結,男性35例,女性58例。年齡59~80〔平均(65±3)〕歲。其中50個為腫瘤性(轉移癌32例,被檢淋巴結32個;非霍奇金淋巴瘤9例,被檢14個淋巴結;霍奇金淋巴瘤4例,被檢4個淋巴結)。57個非腫瘤性淋巴結中,急性淋巴結炎特異性10例,被檢淋巴結15個。慢性淋巴結炎非特異性28例,被檢淋巴結28個;淋巴結核8例,被檢淋巴結12個;組織細胞壞死性淋巴結炎(菊池病)2例,被檢淋巴結2個;除急性淋巴結經臨床證實外,其余均經病理組織學證實。
1.2 儀器和方法 采用HP4500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颊呔捎脺\表器官探頭,采取橫切及縱切逐一進行。使用彩色和能量多普勒模式。掃描最大深度17 cm,將設定濾波器的條件范圍降到最小值〔2〕。適時調節(jié)總增益,停帖到最佳狀態(tài)并測量淋巴結的大小范圍、被膜是否完整以及液化、鈣化等。
1.3 研究方法 患者選擇仰臥位,將所要檢查的部位充分暴露,對腫大淋巴結進行逐一掃查。淋巴結超聲檢查后24 h內,92個淋巴結進行外科手術并行病理檢查。10例急性淋巴結炎患者的15個淋巴結經臨床證實。用血管化模式來確定血管化評分、分型。Ⅰ型:不能顯而易見,即有彩色多普勒能量圖仍然看不到血管。Ⅱ型:顯而易見,即中央血管化。Ⅲ型:外周血管化,也就是所有和門無關的外周血流信號。Ⅳ型:中央和外周血管化(混合血管化),同時存在中央和外周血管化。中央血管化又分成門血管(Ⅱa型)和縱行血管。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AS6.12軟件進行χ2檢驗。
CDFI更能清楚地顯示淋巴結的血流,其血管類型見表1。惡性組以Ⅲ、Ⅳ型為主(39個,78.0%)。在32個轉移性淋巴結中,24 個(75.0%)為Ⅳ型,Ⅰ、Ⅱ、Ⅲ型分別為 2、4、2 個,其中4個Ⅱ型血管化的淋巴結顯示為Ⅱb型,且有屈曲或偏心改變。在18個淋巴瘤中,13個(72.2%)為Ⅳ型,4個Ⅱb型,1個Ⅰ型。良性組以Ⅰ、Ⅱ型為主(40個,70.2%)。血管指數(shù)(VS)在良惡性淋巴結間有顯著性差異(χ2=24.781,P=0.001)。在43個淋巴結中,38個(66.70%)淋巴結為Ⅱ型。其中13個非特異性急性淋巴結為Ⅱa型,顯示了一條門血管,血管束主干粗大,能量圖能更清晰地顯示門血管樹枝狀結構,細小動脈分支進入淋巴結內〔3〕。25個非特異性慢性淋巴結,其中13個為Ⅱb型,顯示了縱行血管;12個為Ⅱa,顯示了門血管,但血管束橫徑較細,分支不明顯;非特異性急性淋巴結與非特異性慢性淋巴結Ⅱ型血管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01 09),1個非特異性急性淋巴結和1個非特異性淋巴結和2個非特異性慢性淋巴結為Ⅳ型。在12個結核性淋巴結中,2例為Ⅰ型;4例為Ⅲ型,二維圖像上顯示無血管區(qū)域呈局部液化的改變;6例為Ⅳ型。另外2個病例顯示Ⅳ型,經病理證實為菊池病,伴隨淋巴結內大灶狀壞死的發(fā)生使形態(tài)發(fā)生改變。
表1 107個淋巴結的血管模式(個)
正常淋巴結類似腎臟結構,中心偏一側的回聲是由淋巴結動靜脈、脂肪、淋巴竇構成,為淋巴結門及髓部,周圍低回聲為皮質部,由淋巴小結構成〔4〕。惡性淋巴結腫瘤細胞呈浸潤性生長,在腫瘤組織中常觀察到異常血管化的回聲。與其相同,本文惡性腫大淋巴結用能量多普勒探測發(fā)現(xiàn)了血管異?;.惓P卵艿男纬膳c腫瘤生長有關。腫瘤細胞及腫瘤能產生血管生成因子,促進血管內皮分化和毛細血管形成〔5〕。一方面,惡性淋巴結結構層次在生長過程中往往被破壞,這也導致了血管模式異常化。血管模式異?;诜磻粤馨徒Y中很少見到。此外,反應性淋巴結的特征是低血管化,且主要位于門區(qū),在一些病例中,用彩色多普勒很難檢測到門血管化,是由于這些血管內徑很小。此結果與胥寶芹等〔6〕相似。
非特異性急性淋巴結炎大都由淋巴結引流區(qū)組織內的細菌感染沿淋巴管蔓延而來,以頸、腋窩及腹股溝等處的外周淋巴結多見。急性淋巴結炎以變質、滲出為主。淋巴結被膜水腫,淋巴結邊緣竇、副皮質竇及髓竇明顯擴張,淋巴流量增加,淋巴結內的血管擴張充血。嚴重者可形成小膿腫。淋巴結的基本結構沒有改變。血管類型呈Ⅱa型,且門血管管徑較粗,以及PDI能顯示其樹枝狀分支進入皮質。
非特異性慢性淋巴結炎是組織及器官的慢性感染以及組織破壞性產物的吸收均可波及其引流區(qū)淋巴結,發(fā)生慢性炎癥。慢性淋巴結炎的表現(xiàn)復雜;病變早期以變質、滲出改變?yōu)橹鳎舶ú∽冎衅诹馨徒Y內出現(xiàn)的各種反應性增生。后期以血管增生、纖維化為主。可能由于慢性非特異性淋巴結不如急性非特異性淋巴結血管擴張、充血明顯或與各種反應性結核性淋巴結病理表現(xiàn)為炎性滲出、纖維增生與干酪樣壞死。由于病理改變的多樣性,導致其形態(tài)、回聲以及血供的復雜性。由于結核病變浸潤、破壞,淋巴結血管結構紊亂;其VS以及Ⅲ、Ⅳ型為主。但結核性淋巴結與惡性組無顯著差異,因此僅用超聲來確診結核性淋巴結是有困難的。CDFI提高了淋巴結血流的顯示率,從淋巴結血流模式可簡便而準確地鑒別淋巴結的性質。
1 傅先水,唐 杰,蘇 莉,等.彩色多普血流顯像在淺表腫大淋巴結鑒別診斷中的應用〔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03;12(7):420-2.
2 胡舜華,初 珂.頸部淋巴結的超聲診斷〔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1998;14(9):12-3.
3 周永昌,郭萬學.超聲醫(yī)學〔M〕.第5版.北京:北京科技技術文獻出版社,2006:172-7.
4 Yang WT,Ahujn A,Tang A,et al.Ultrasonographic demonstration of normal axillary lymph nodes:a learning curve〔J〕.J Ultrasound Med,1995;14:823-7.
5 趙 辨.臨床皮膚病學〔M〕.第2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284.
6 胥寶芹,趙 瓊,謝海英.彩色多普勒超聲在食管癌頸部淋巴結轉移診斷中的應用〔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2;16(31):41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