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向榮
摘 要:腐敗的存在、發(fā)展和升級的危害不論在經濟、政治,還在思想文化和社會方面都是十分嚴重的。腐敗不除,民心不服;腐敗不反,黨和國家就會有滅亡的危險。因此,我們必須通過限制公權力的濫用、加強對權力的有效監(jiān)督、加大法律懲罰力度,來遏制腐敗。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是黨一貫堅持的鮮明政治立場,是人民關注的重大政治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就會對黨造成致命傷害,甚至亡黨亡國。”建設廉潔政治就要實現政府清廉,要規(guī)范權力運行。因此,通過權力層面來遏制腐敗,對于反腐倡廉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限制公權力的濫用,消除腐敗現象產生的發(fā)源地
公權,也叫公共權力,是基于某一特定的社會共同成員共同同意或以某種方式的認可并為管理其中的公共事務,以支配、影響和調控該共同體而形成的一種公共權威力量[1]。公權是用來管理公共事務和為社會公眾服務的,其最大特點在于它的公共性和社會服務性。而私權利主要指普通公民個人所擁有的權利。公權力與私權利的不同,就在于前者有國家強制力保障,后者卻沒有,并容易被架空和受到損害??梢?,公權力一旦運用不當或被扭曲,如:公權力過于集中到少數人的手中;公權力私有化了,變成個人的私有財產;公權力的擴張并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各個領域;公共性能的弱化,管理服務職能消失;等等,都可能對私權利產生實質的侵犯和危害。
我國《憲法》明確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黨的十八大強調:“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边@就要求還權于民,把人民賦予的公權力回歸于人民,把公權力的使用過程作為為人民服務的過程。所以,要遏制腐敗,就必須規(guī)范和限制公權力的使用,消除腐敗現象產生的發(fā)源地。具體應做到:
1.依法限權,防止權力的擴張。法無明文規(guī)定的權力不得行使。權力來源于權利,但卻常常侵犯權利。所以,相對于私權利的“法無明文規(guī)定皆可行”,公權力應當受到更為嚴格的限制。黨的十八大指出:“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任何組織或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孟德斯鳩曾說過:“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一條千古不變的經驗。有權力的人直到把權力用到極限方可休止”[2]。他的這條“經驗論”給我們以啟示,權力不僅具有強烈的自我擴張性,而且這種擴張性難以得到外力有效的遏制,不控制就是一劑毒藥。為此,需要通過法治進行控制?!胺ㄖ问侵螄碚幕痉绞健?,也是控制權力擴張的有效方式。
2.有效地配置權力,防止權力過于集中。權力過分集中,導致其控制的社會資源也就過多,導致制約機制乏力,導致各種監(jiān)督難以發(fā)揮應有的作用。英國歷史學家阿克頓勛爵(1834-1902)研究歷史得出的結論是:“權力趨向腐敗,絕對權力絕對腐敗”。為此,必須科學地配置權力,正如十八大所說的:“要確保決策權、執(zhí)行權、監(jiān)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確保國家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睆亩_到大量削減領導干部的權力,把大量本該是私權的還原成私權的目的。
3.強化公權力的社會功能,防止權力濫用。只要有國家存在,權力是不會消失的,但權力本身并不等于腐敗。公共權力是為人民服務的權力,它不具有任何經濟價值。但是,公共權力一旦私有化,就會使國家財產悄悄地、源源不斷地變?yōu)樗接胸敭a。政治上的公權私用必然導致經濟上的公財私有,這條規(guī)律可以簡單地表述為:公權私用→公權私有→公財私有。腐敗不是權力本身造成的,而是官員濫用權力的結果。反腐敗不是反對權力本身,而是要反對濫用權力,也強化權力的公共事務管理和為人民服務的功能。
總之,公權的擴張、集中、私用造成的腐敗,已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熱點問題,它將影響到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影響到社會的和諧。如果任其泛濫,甚至會導致執(zhí)政黨的消亡和國家根基的動搖。
二、加強對權力的有效監(jiān)督,破壞腐敗發(fā)展的“安全網”
目前,中國的腐敗現象發(fā)展的一個新動向,就是腐敗的主體趨于群體(集體)化。群體性腐敗是指擁有一定公共權力的某政府機構中的一些人甚至全體成員合謀違紀違法、中飽私囊的腐敗行為。它是相對于單個個體的腐敗而言的,其腐敗主體不再是“單兵作戰(zhàn)”的個人,而是“利益均沾”的集合體。在現實中的具體表現有:用公款以組織的名義向有關領導送禮行賄;集體浪費,奢靡揮霍,鋪張浪費;集體截流,私設賬外“小金庫”;集體賣官,權力出租;等等。
為此,各級部門在反腐敗問題上開過不少會、發(fā)過不少文件,反腐敗的措施也不可謂不果斷、不細致。但是,反腐敗措施真正落實的不多,虎頭蛇尾的現象司空見慣。江澤民在十五大報告中指出,反對和懲治腐敗“教育是基礎,法制是保證,監(jiān)督是關鍵”。十八大報告也明確指出,“加強黨內監(jiān)督、民主監(jiān)督、法律監(jiān)督、輿論監(jiān)督,讓人民監(jiān)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實踐證明:建立社會主義的權力監(jiān)督機制,是遏制腐敗尤其是集體腐敗的關鍵。
1.要完善現行的監(jiān)督體制?,F行的監(jiān)督體制從形式上看,有人大監(jiān)督、黨內監(jiān)督(紀委)、行政監(jiān)督(監(jiān)察、審計)、民主黨派監(jiān)督、群眾監(jiān)督、輿論監(jiān)督,還有法律監(jiān)督等等,門類不可謂之少。但這些監(jiān)督都是橫向監(jiān)督,使監(jiān)督處在不敢、不能、不便的情形之下。要改變這種現狀,就要按照十八大提出的“健全紀檢監(jiān)察體制,完善派駐機構統(tǒng)一管理,更好發(fā)揮巡視制度監(jiān)督作用”,使監(jiān)督機構實行垂直領導體制,確保監(jiān)督的實效。
2.推行政務公開,完善民主機制。民主是最有效的糾錯機制。然而,在群體性腐敗面前,民主機制卻產生了變異,“集體決定”這一體現民主集中制的黨紀要求,卻成為一些組織集體違法亂紀的通道。列寧在談到民主集中制理念時,強調兩個要素,即“行動一致”與“討論批評自由”[3]。但在一些組織的“集體決定”中,民主機制消失了,民主成了滿足小團體的利益偏好和嗜好并確?!靶袆右恢隆钡挠顾坠ぞ?。公開才能公正,為此,必須按十八大報告所說的“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jiān)督權”、“推進權力運行公開化、規(guī)范化,完善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司法公開和各領域辦事制度”,使權力行使在陽光下運行。這樣,才能達到有效遏制群體性腐敗的目的。
3.強化公眾參與。根據治理理論,善治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會管理過程,善治的本質特征在于它是政府與公民對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為此,首先要強化人民監(jiān)督。公眾正如鄧小平同志提出的要有群眾監(jiān)督制度,讓群眾和黨員監(jiān)督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凡是搞特權、特殊化,經過教育而不改的,人民就有權依法進行檢舉、控告、彈劾、撤換、罷免[4]。黨的十八大強調要“嚴格規(guī)范權力行使,加強對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行使權力的監(jiān)督”。大量的事實也證明,公眾的力量往往是使腐敗分子原形畢露,走向滅頂之災的力量。其次,要讓公眾知曉信息。每個公民都有權獲得與自己的利益相關的政府政策的信息,只有做到信息公開透明,公民才能有效地參與公共決策過程,并對公共管理過程實施有效的監(jiān)督。
三、加大法律懲罰力度,斬斷腐敗升級的利益鏈
回首反貪成果,可謂成績斐然。但讓人費解的是,反腐力度在不斷加強,可腐敗分子還在不斷地冒出來,貪腐金額屢破紀錄,貪腐手段也不斷翻新,貪腐猖獗程度觸目驚心,呈現不斷升級之勢。具體表現在:腐敗的主體級別、層次在上升;腐敗金額在上升;造成的危害在升級。
哲學家柏拉圖說:“如果一個國家的法律處于從屬地位,沒有權威,我敢說,這個國家一定要覆滅;然而,我們認為一個國家的法律如果在官吏之上,而這些管理服從法律,這個國家就會得到諸神的保佑和賜福?!盵5]所以,要遏制腐敗升級,就必須借助于法律手段,對腐敗分子予以嚴厲打擊和懲罰,使腐敗分子不再腐敗、不能腐敗、不敢腐敗。
1.強化權力與責任的對等性。要通過立法,規(guī)定公權公共職責和法律責任。目前,關于違法行使權力的責任條款卻是少之又少,這種權力與責任的不對等的立法方式,造成了權力主體責任小,權力大。權力違法行使的成本變低,導致權力濫用也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所以黨的十八大指出,“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決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權力的產生必須附帶有責任,否則就會有濫用職權的現象產生,導致腐敗不斷升級。
2.重刑嚴懲腐敗分子。腐敗現象之所以屢禁不止,不斷升級,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懲辦不力,失之于寬,失之于軟。歷史證明,嚴懲是打擊腐敗分子囂張氣焰的有效辦法。毛澤東下了決心:“應把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斗爭看作如同鎮(zhèn)壓反革命的斗爭一樣的重要,……直至槍斃一批最嚴重的貪污犯,才能解決問題。”“大貪污犯是人民的敵人,……故應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將他們肅清,而不應有絲毫的留戀或同情?!盵6]1986年1月17日,鄧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講話時說:經濟犯罪特別嚴重的,為什么不可以依法判死刑?現在只殺兩個起不了那么大作用了,要多殺幾個,這才能真正表現我們的決心[7]。黨的十八大也強調:“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tài)勢,堅決查處大案要案,著力解決發(fā)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論權力大小、職位高低,只要觸犯黨紀國法,都要嚴懲不貸”。只有這樣,才能防止腐敗的發(fā)生。
3.重罰腐敗分子,讓腐敗者傾家蕩產。一個人成了腐敗分子,他的政治生命也就結束了。然而,有些腐敗分子盡管政治上身敗名裂,生活上卻十分逍遙。這種現象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注意。杜絕此現象,貪污犯罪分子所有的家產必須充公;司法機關在追繳犯罪分子財產的時候,不受時效限制;貪多少就罰多少,使他們身敗名裂、傾家蕩產。只有這樣,才能提醒貪官污吏的家人自覺履行監(jiān)督責任,才能讓潛在的貪官污吏心生恐懼,讓遠在海外的犯罪分子不敢恣意橫行。
總之,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雖然腐敗的發(fā)展趨勢仍然嚴重,愈加隱蔽,但是,隨著我國防治腐敗的體系不斷完善,打擊腐敗的力度不斷加大,我們相信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反腐倡廉工作將與時俱進,腐敗分子也將無處可遁,任何腐敗分子都將最終得到嚴懲。
參考文獻:
[1]楊漢亮.公共權力的行使和監(jiān)督[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0,(6).
[2][法]孟德斯鳩,著.論法的精神(上冊)[M].張雁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3:154.
[3]列寧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84.
[4]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2.
[5]柏拉圖.法律篇[M]//何勒華.西方法學史.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17.
[6]毛澤東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90-195.
[7]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53.
(責任編輯:李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