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認知視角下的英漢通感實證研究*

      2013-09-18 11:48:18
      大學英語(學術(shù)版) 2013年1期
      關(guān)鍵詞:通感觸覺表達式

      石 琳

      (湖南吉首大學國際交流與公共外語教育學院,湖南吉首416000)

      1.引言

      英語synaesthesia一詞源于希臘語。syn-意為together,-aesthesia意為sensation。合起來的意思是together sensation(同時感覺)。錢鐘書將其翻譯成“通感”,即五官感覺的相通。傳統(tǒng)的研究將通感作為一種修辭手段?!掇o?!?1987:14)是這樣來定義通感的:“通感,也叫‘移覺’。修辭手法之一。人們?nèi)粘I钪幸曈X、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等各種感覺往往可以有彼此交錯相通的心理經(jīng)驗,于是,在寫作上當表現(xiàn)屬于甲感官范圍的事物印象時,就超越它的范圍而描寫成領(lǐng)會到的乙感官范圍的印象,以造成新奇、精警的表達效果”1.1987年,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第14頁。。為探索通感的實質(zhì),國內(nèi)外學者開展了一些實證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有Ullmann(1964),Williams(1976),SeanDay(1996),於寧(1992)和徐蓮(2004)等。然而這些實證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1)已有的實證研究針對的語種,多屬于印歐語系,因而總結(jié)出的具有規(guī)律性的現(xiàn)象是否具有跨語系語言普遍性值得進一步探究。(2)漢語通感實證研究偏向的是從詞義固化方面來進行,對文學作品中的具有個性化的新穎的通感現(xiàn)象卻沒有涉及,研究還不夠全面。(3)關(guān)于通感遷移規(guī)律的研究偏向于發(fā)現(xiàn)通感的感官遷移方向,很少涉及五種感覺在通感中的出現(xiàn)頻率。

      針對這些不足,本文在隱喻理論的框架下,從論述通感的隱喻本質(zhì)入手,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法,系統(tǒng)收集并比較了英漢通感表達式。研究中的漢語語料來自《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五版)》和2007年《十月》雜志(共6期)2.本文中沒有特別注明出處的漢語通感語料均出自《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五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2005,《現(xiàn)代漢語詞典》(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Dictionary)(第五版)[Z]。 北京:商務(wù)印書館。;英語語料主要來自已有的通感研究文獻 (Bretones2001;李國南 2001)。通過分析漢語通感具有規(guī)律性的一些現(xiàn)象,并將其與SeanDay(1996)總結(jié)的英語通感具有規(guī)律性的現(xiàn)象相比較,發(fā)現(xiàn)了英漢通感共有的規(guī)律。

      2.通感的隱喻本質(zhì)

      根據(jù)Lakoff&Johnson的概念隱喻理論,通感也是一種隱喻,其本質(zhì)是用一類感覺去理解或體驗另一類感覺,其概念域分別由不同的感覺域構(gòu)成。語言中的通感式表達是這一隱喻在語言中的具體語言實現(xiàn)或展現(xiàn)。作為一種隱喻,通感具有隱喻的一般性特點:

      (一)通感隱喻的普遍性。通感不是少數(shù)有天賦的說話人或作家的專利,而是在書面語和口語中隨處可見的現(xiàn)象。英語中的sweetvoice,warm/coldcolor,漢語中的冷靜、熱鬧 等普通話語中都隱藏著概念隱喻HEARINGISTOUCHING和SEEINGISTOUCHING。只是這樣的表達已經(jīng)根深蒂固在人們的日常語言當中,人們對其已習以為常,沒有意識到這也是隱喻。

      (二)通感隱喻的概念性。通感不僅僅只是一種修辭格,或一種語言現(xiàn)象,更重要的是,通感是一種概念化的方式。通感的概念性在語言范疇之外也是非常明顯的。例如,我們大多數(shù)人對這樣的漫畫或卡通畫面都非常熟悉:一只貓從窗戶重重地摔倒了地上,緊接著一群小鳥圍著貓的腦袋,一邊飛一邊唧唧地叫著。漫畫家或動漫設(shè)計者為了表現(xiàn)貓此時所感受到的“痛(觸)覺”,而借助了視覺和聽覺形象,似乎痛(觸)覺可以觸發(fā)視覺和聽覺的感受。漫畫和卡通屬于藝術(shù)領(lǐng)域,主觀性較強。然而在客觀性強的科學領(lǐng)域,學者們也會使用通感隱喻來對某個現(xiàn)象進行概念化。比如科學家們通過畫波形圖來描述和研究聲音的特性,在語言表述上也會使用等詞匯。如果沒有HEARINGISSEEING(聽覺即視覺)這一概念隱喻,我們似乎無法對聲音進行概念化,更無從談?wù)撀曇簟?/p>

      (三)通感隱喻的建構(gòu)過程是跨域映射的過程。Lakoff & Johnson認為,隱喻是兩個概念域之間的映射。比如, 在 “He got a head start in life.”“He’without direction in his life.”“I’m where I want to be in life.”“I’m at acrossroads in my life.”等句中,隱藏著關(guān)于[LIFE]的重要隱喻:LIFEISJOURNEY(人生就是旅程),這里的源域是[JOURNEY],目標域是[LIFE]。以下列表展現(xiàn)了兩域之間的對應(yīng):

      通感隱喻中的兩域所表示的概念分別屬于不同的感覺(或感官)。通感是五種感覺(或感官)域之間的特征的映射。比如,在“臭罵”這一表達式中就隱含著在HEARINGISSMELLING(聽覺即嗅覺)這一隱喻,其中存在以下源域與目標域之間的對應(yīng):

      通過這種映射,源感覺域的特征遷移到了目標感覺域,使其具有了源感覺域的特征。

      3.英漢通感隱喻的主要類型

      在語料的收集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英漢兩種語言無論是在日常語言還是在文學語言中,都有大量的通感式表達。根據(jù)源感覺域的不同,我們大致把通感隱喻分為五類:

      3.1 源感覺域為觸覺的通感

      觸覺經(jīng)常將其特征映射到其他感覺域,從而使其他感覺具有“可觸摸”的特性。學者們很早就發(fā)現(xiàn)觸覺和其他感覺之間有相通之處。亞里士多德注意到,在聽覺所感受到的聲音的acute(尖銳的)或grave(沉悶的)與觸覺所感受到的sharp(鋒利的)或blunt(鈍的)之間存在一種平行關(guān)系。在現(xiàn)代英語中,成功流行的音樂被稱為hit,其原義為“打,擊”。英語中用觸覺詞匯表達聽覺感受的通感式表達很多,如:

      (1) cold words

      (2) a hot debate

      (3) warm congratulations

      (4) soft voice

      (5) a piercing cry

      (6) Here will we sit and let the sound of music

      Creep in our ears: soft stillness and the night

      Because the touches of sweet harmony

      (The Merchant of Venice by William Shakespeare)

      在漢語中,這種“可觸摸的聲音”無論是在日常語言中還是在文學語言中都是非常普遍的,如:

      除了聽覺或聲音,視覺在通感隱喻中也是“可觸的”。溫覺,觸覺的一類,與視覺似乎有著自然的聯(lián)系。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指出,“white(白色)”與“hot(熱)”之間、“black(黑色)”與“cold(冷)”之間存在著關(guān)聯(lián)。 有意思的是,在現(xiàn)代漢語中也有“白熱/白熱化”和“烏寒”這類似的表達。同樣,人們在溫覺和色彩感覺之間也建立起了隱喻關(guān)系:藍色和綠色是涼爽或寒冷的,黃色和紅色是溫暖或炎熱的。在我們的經(jīng)驗世界里中,“綠色”這一概念總是與綠色事物同現(xiàn)的,如綠樹、綠草、綠水,等等。在自然世界里,大多數(shù)綠色的事物都是涼爽的。相反,黃色或紅色給人的聯(lián)想則是溫暖或炎熱的。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隱喻性思維還會引發(fā)出具有跨文化相似性的情感聯(lián)想。比如,表示觸覺的“冷”通常用來比喻情感或情緒上的“冷漠”。這在不同語言文化中是一致的。因此,漢語里有“臉”,英語中有 “coldface”,俄語里有“холодное лицо”,法語里有“unvisageglacé”,德語里有“kalteMiene”等對等的表達法。

      “可觸的”味覺和嗅覺也是非常常見的。用來描述強烈味道或氣味的詞經(jīng)常源自于描寫觸覺的詞。詞源學表明,表達“sour(酸)”之意時,英語詞 acid、法語詞 acide、拉丁語 acidus,都起源于印歐語詞根“ak-”,其意思為“pointed(尖的)”或“sharp(鋒利的)”。

      源域為觸覺的通感式表達不僅存在于日常語言中,在文學作品中也是非常多的,如:

      (12) As he walks yet, feeling our eyes on his back....

      (Visitant by Seamus Heaney)

      (13) The mustard is hot enough to bite your tongue.

      (14) I cannot see what flowers are at my feet,

      Nor what soft incense hangs upon the boughs…

      (Ode to a Nightingale by John Keats)

      3.2 源感覺域為視覺的通感

      視覺使我們感知顏色、運動以及距離,幫助我們認識周圍的事物。由于視覺在我們認識世界時所發(fā)揮了極其重要作用,因而成為通感隱喻中較為普遍而重要的源域,比如:

      (18) mauve Hungarian music (An Ideal Husband by Oscar Wilde)

      在眾多以視覺為源域的通感式表達中,“可視的聲音”最為突出。這是因為,視覺和聽覺是最為靈敏、精細、和高度發(fā)達的兩種感覺,因而最容易被聯(lián)想在一起。比如,在英語中,人們會說:“Ididn’tseethejokeyou toldjustnow”。這里,本來是用來“聽”的笑話卻可以被“看見(see)”。在漢語的日常表達和固定用法中,這種“可視的聲音”非常普遍,如:

      3.3 源感覺域為味覺和嗅覺的通感

      嘴和鼻子緊密相連,當我們將食物送進口腔,舌頭感覺到其味的同時,鼻子也嗅到了其(氣)味。嗅覺可以促進或減弱味覺。兩種感覺聯(lián)系之緊密在語言使用上也有所表現(xiàn),比如,英語“delicious”的意思是“tastingor smellingverypleasant(美味的,芬芳的)”。 英語單詞“sweet(甜)”,“sour(酸)”,“bitter(苦)”,“spicy(辣)”可以指味道或氣味。有意思的是,在筆者所收集的英漢通感語料中,人們都傾向于用屬于味覺的詞來描寫嗅覺,卻沒有用屬于嗅覺的詞來描寫味覺。

      味覺或嗅覺常常將其特征映射到聽覺和視覺,表現(xiàn)在語言中就是屬于味覺或嗅覺的詞常被用來描寫聽覺和視覺。上文提到的“delicious”一詞也可以用于描寫視覺或聽覺,意為“delightful to hearing or vision”,如:

      (21) a delicious story

      (22) a stroll though the delicious spring landscape

      更多的源域為味覺或嗅覺、目標域為聽覺和視覺的通感式表達還有:

      (23) an acid look

      (24)The same bright face I tasted in my sleep,Smiling in the clear well..

      (Endymion by John Keats)

      英漢語中還有少量的用味覺或嗅覺詞來描寫觸覺的。比如,漢語的“酸”和“苦”可以用來描述疼痛的感覺,因此就有了“酸疼/痛”,“痛苦”這樣的表達。

      3.4 源感覺域為聽覺的通感

      在筆者收集的英漢通感式表達中,源域為聽覺的范例要比其他類別的通感少。在這一類通感中,“可聽的視覺圖像”相對較多一些,比如:

      (29)aloud/quietcolor

      (30)Ohcouldyouviewthemelody

      Ofev’rygrace,

      Andmusicofherface(OrpheustoBeastbyRichardLovelace)

      3.5 源感覺域為多種感覺的通感

      通感隱喻有時會涉及兩種以上的不同感覺。比如,

      (34)那種熱不再是討厭的悶熱,而是變成了蛋糕房里熱熱的。(李燕蓉 《深白或淺色》《十月》2007年第6期)

      “悶熱”這一感覺,確切地說是溫覺,通常讓人感到煩躁不安,所以漢語中有“燥熱”一說。但這里,“悶熱”卻給人帶來一種愉悅感。為了傳達這一不同尋常的感受,作者調(diào)動起味覺、觸覺、嗅覺,將幾種感覺混合在一塊來表達其中的豐富內(nèi)涵。

      4.英漢通感隱喻的比較

      上文中,筆者通過列舉英漢通感隱喻表達式來展示了英漢通感隱喻的基本面貌,但這還不足以對英漢通感隱喻做一個系統(tǒng)而綜合的研究,更不足以對英漢通感加以比較。為了對英漢通感隱喻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筆者進行了更為細致的研究,并發(fā)現(xiàn)了一些英漢通感共有的規(guī)律性的現(xiàn)象。

      4.1 英漢通感隱喻種類的比較

      筆者共收集到漢語通感隱喻表達式428例,將這些表達式的種類加以統(tǒng)計后,如表-1所示:

      表1 :漢語通感隱喻表達式分類統(tǒng)計表

      表中最左邊的目標感覺域即被描述的感覺,橫向排列的源感覺域即用以描述其他感覺的感覺,不同的數(shù)據(jù)則是筆者收集到的各類通感隱喻表達式的數(shù)量。以表格的第一橫排數(shù)字為例,0表示以聽覺描述聽覺的表達式?jīng)]有,因為通感隱喻必須涉及至少兩種不同的感覺;以視覺描述聽覺的表達式有136例(如:色,線);以嗅覺描述聽覺的表達式有8例(如:罵,名);以味覺描述聽覺的表達式有32例(如:辛的諷刺,聲音美);以觸覺描述聽覺的表達式有76例(如:言語,的叫聲);聽覺為被描述的感覺的表達式合計有252例。

      SeanDay(1996)對英德兩種語言的通感隱喻做了比較細致的研究,他所收集到的各類英語通感隱喻表達式的數(shù)目以如表-2所示:

      表中最左列的Primary senses(初級感覺)即被描述的感覺,橫向排列的Synaesthetic senses(通感式感覺)即用以描述其他感覺的感覺。比如,以觸覺描述聽覺的表達式(如:softmusic)有540例。

      就通感隱喻表達式的種類來說,SeanDay將感覺分為觸、味、溫、嗅、視、聽六種感覺,共收集到1269例英語通感隱喻表達式。如果我們按照傳統(tǒng)的感覺分類法,將溫覺劃歸觸覺,那么SeanDay共找到16類英語通感隱喻表達式。筆者收集到的漢語通感隱喻表達式則有18類,其中有兩類,“可嗅的觸覺”的表達式(如:臭揍一頓)和“可視的味覺”的表達式(如:淺嘗)是SeanDay在英語中沒有找到的(這也許是因為語料來源有限)。但是,通過表-1我們也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這兩類通感隱喻表達式在漢語中所占比例也是非常之小的??梢?,除了這小小的差別,英漢兩種語言在通感隱喻的分類方面是極為一致的。

      4.2 英漢通感隱喻各感覺出現(xiàn)頻率的比較

      通過更為細致地比較研究表-1和表-2,我們還可以找到英漢兩種語言在通感隱喻方面的一致性:(1)五種感覺中,觸覺是人們最常用來描述其他感覺的感覺,即以觸覺為源感覺域的通感式表達,其數(shù)量要高出以其他感覺為源感覺域的通感式表達。(2)人們使用通感隱喻來描述的感覺最多的是聽覺;換句話說,以聽覺作為目標感覺域的通感式表達,其數(shù)量要高出以其他感覺為目標感覺域的通感式表達。(3)以嗅覺為源感覺域的通感式表達其數(shù)量相當少。

      當然,英漢通感隱喻也存在一些不同,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在英語中,“可觸摸的聲音”這一種類的通感式表達所占比例最高;而在漢語中,“可聽見的聲音”這一種類的通感式表達所占比例最高。有意思的是,雖然在英漢兩種語言中,最常見的通感種類不一樣,但二者都集中在對聽覺的描述上。第二,作為源感覺域的視覺在英漢兩種語言的通感隱喻中的地位是不一樣的。在漢語中,以視覺來描述其他感覺的通感式表達占了總數(shù)的39%(428例中有167例),大大高于英語的8%(1269例中只有100例)。換句話說,在漢語中,將視覺作為源感覺域來使用的頻率要大大高于在英語中的頻率。

      表2 :英語通感隱喻表達式分類統(tǒng)計表(SeanDay1996)

      4.3 英漢通感隱喻的感覺域映射總體趨勢比較

      大量的通感式表達表明,通感隱喻映射不是隨意的,相反卻表現(xiàn)出一種規(guī)律:有的感覺更多的時候是用來描述其他感覺,而有的感覺則更有可能被其他感覺所描述。在表-2的基礎(chǔ)上,SeanDay將某種感覺作為通感感覺(synaesthetic sense)時的通感表達式數(shù)量減去其作為初級感覺(primary sense)時的表達式數(shù)量,得到的數(shù)值反映了該感覺在通感隱喻中的重要性(weighing of a sense in a “ranking” sequence)。通過這樣的計算方法,將各類感覺的所得數(shù)值從大到小排列,即得到了從標記性最弱的感覺(the least marked sense)到標記性最強的感覺(the most marked sense)的排列順序。這樣的排列順序反映了通感隱喻的感官域映射的總體趨勢(如表-3所示)。

      按照同樣的方法,筆者在表-1的基礎(chǔ)上,得到了漢語通感的感官域映射總體趨勢,如表-4所示。

      表3.英語通感隱喻的感官域映射總體趨勢(SeanDay1996)

      表4.漢語通感隱喻的感官映射總體趨勢

      根據(jù)SeanDay的研究,英語通感隱喻的感覺域映射的總體趨勢為:觸→味→溫→嗅→視→聽。而筆者發(fā)現(xiàn)的漢語的感覺域映射總體趨勢為:觸→味→視→嗅→聽。除開SeanDay將溫覺單獨列出的因素之外,我們可以看出,在感覺域映射的總體趨勢上,英漢僅存在細微的差別,即嗅覺和視覺的位置不同。中國人似乎比西方人更重視視覺信息,反映在語言中,以視覺描述其他感覺的漢語通感式表達所占比例要比英語的高得多。

      5.結(jié)語

      通過對英漢通感隱喻的實證研究,我們可以看出通感隱喻不是各種感覺之間的隨意映射,相反,卻呈現(xiàn)出具有規(guī)律性的現(xiàn)象:一是各感覺出現(xiàn)頻率不一樣;二是感覺間的映射具有總體趨勢。英漢通感隱喻總體來說是相似點多于不同點。這是因為,居住在同一個地球,擁有相似的生理結(jié)構(gòu),人類的認知方式也大致相同。但由于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獨特的文化背景和民族特色,認知方式也會呈現(xiàn)出一定的個性化,這樣的個性化必然會反映在語言中。英漢通感隱喻的比較研究從一個方面證實了人類認知的共性與個性的統(tǒng)一。

      Bretones, Carmen(2001). Synaesthetic metaphors in English[OL]. ftp://ftp.icsi.berkeley.edu/pub/techreports/2001/tr-01-008.pdf (accessed 24/06/2008)

      Day, S. (1996). Synaesthesia and Synaesthetic Metaphors [OL]. http://psyche.cs.monash.edu.au/v2/psyche-2-32-day.html(accessed 21/05/2007).

      Lakoff, G. & M. Johnson(1980).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Ullmann, S.(1964). Language and Style [M]. Oxford: Basil Blackwell.

      Williams, J. M. (1976). Synaesthetic adjectives: A possible law of semantic change [J]. Language 52(2).

      李國南(1996).論 “通感”的人類生理學共性[J].外國語(3)。

      李國南(2001).辭格與詞匯[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徐蓮(2004).通感式詞義引申的規(guī)律及其擴展[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5)。

      於寧(1992).從漢語角度看“通感”中的語義演變普遍原則[J].修辭學習(4)。

      猜你喜歡
      通感觸覺表達式
      說通感
      中華詩詞(2023年4期)2023-02-06 06:06:00
      征文通知:6G通感算融合
      喚起人工觸覺 實現(xiàn)“意念控制”的假肢
      海外星云(2021年6期)2021-10-14 07:20:42
      一個混合核Hilbert型積分不等式及其算子范數(shù)表達式
      表達式轉(zhuǎn)換及求值探析
      淺析C語言運算符及表達式的教學誤區(qū)
      食的觸覺
      特別健康(2018年3期)2018-07-04 00:40:20
      通感:一扇讓詩人不老實的門(外一則)
      中華詩詞(2018年2期)2018-06-26 08:47:32
      通感(外一篇)——孔武仲《乘風過洞庭》
      中華詩詞(2018年1期)2018-06-26 08:46:44
      觸覺設(shè)計在產(chǎn)品設(shè)計中應(yīng)用研究
      延川县| 府谷县| 东乡族自治县| 浏阳市| 通江县| 长丰县| 裕民县| 澄城县| 巩留县| 遂宁市| 五指山市| 南靖县| 承德市| 浦城县| 辽宁省| 德令哈市| 龙南县| 万宁市| 奈曼旗| 竹北市| 新龙县| 南康市| 绥江县| 当阳市| 隆尧县| 盱眙县| 靖安县| 东至县| 昭觉县| 固始县| 屏边| 海城市| 宣城市| 焦作市| 石首市| 天等县| 钟祥市| 贡嘎县| 收藏| 中宁县| 扎兰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