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勛,王 華,杜月娥,刁麗波
(大理州中心血站,云南大理 671000)
輸血患者配血不合是臨床輸血工作中比較棘手的問題,也是各醫(yī)院輸血科或檢驗科不可回避的難點〔1〕,處理是否得當與輸血安全與治療的成敗密切相關;就目前來講本地區(qū)絕大部分的醫(yī)院配血采用聚凝氨快速法或卡式抗人球蛋白法,該法盡管方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果配血時忽略了抗人球蛋白試驗的操作細節(jié),會將非特異性的凝集誤判為特異性抗體引起的凝集。
1.1 標本來源 本站2010年至2012年血型參比室處理的各醫(yī)院輸血科或檢驗科送檢的凝難配血患者檢驗報告結果及標本。
1.2 試劑 抗-A1、A2細胞、抗-A、抗-B、抗-D、抗-E、抗-C、抗-c、抗-e、抗-P1、抗-M、抗-N、抗-Lea、抗-Leb、抗-Jka、抗-Jkb、1-10號譜細胞、抗人球蛋白試劑由上海血液中心提供;A、B、O紅細胞及抗-A+B由本室自制,久保田KA-2200型日本進口;37℃恒溫水浴箱由上海醫(yī)療器械廠提供。
首先對獻血者ABO、Rh(D)等相關血型抗原做鑒定,同時完成抗體篩選試驗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另外,根據抗體反應格局加做相關的抗原檢測。確定不規(guī)則抗體特異性;最后完成生理鹽水及抗人球蛋白交叉配血試驗并對結果作分析。
表1 患者血樣交叉配合結果
上述結果顯示:送檢的26份血樣中18份存不規(guī)則抗體〔8〕,而且Rh血型系統(tǒng)占的比例最高(27.7%),其余次之。8份為醫(yī)院檢驗科或輸血科聚凝氨試驗法或卡式抗人球蛋白法出現凝集,經本室抗人球蛋白等一系列試驗,未發(fā)現異常。
綜合上述結果11例患者系手術或慢性消耗性疾病輸血時發(fā)現存在不規(guī)則抗體引起配血不合,3例冷凝集素患者為自身溶血或骨髓瘤引起,3例為母嬰血型不合引起,1例為白血病反復輸血引起,而且該檢測結果顯示Rh血型系統(tǒng)占的比例最高(27.7%),其余次之〔9〕。另外8例患者系輸血科或血庫醫(yī)生對紅細胞未經洗滌或洗滌不當導致非特異性蛋白在聚凝氨試驗法或卡式抗人球蛋白試驗法出現凝集。結論:不規(guī)則抗體部分是天然存在于人體,也有一些是由于反復輸血、母嬰血型不合引起或其它病理因素導致,這同相關文獻報道〔10〕相符。為確保輸血安全,有效;輸血科醫(yī)生必須清楚配血不合的原因,存在抗體的性質,才能更好的指導臨床。
〔1〕肖星蒲.中國輸血技術手冊〔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62-164.
〔2〕朱祥明,楊通漢,姚富柱,等.酶處理細胞檢測低效價Rh抗體的研究〔J〕.中國輸血雜志,2008,21(1):15-16.
〔3〕蘭烔采,魏亞明,張印則,等.Rh陰性者的科學安全輸血〔J〕.中國輸血雜志,2008,21(2):84.
〔4〕孫瑜,李國良,肖莉,等.IgM、IgG抗-E及抗-c所致配血不合1例〔J〕.中國輸血雜志,2006,19(1):63-64.
〔5〕向東,劉曦,王健蓮,等.患者血型不規(guī)則抗體的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05,18(1):22-23.
〔6〕吳遠軍,劉彥慧,劉興玲,等.漢族患者(30800例)及孕婦(4200例)紅細胞不規(guī)則抗體分布的調查〔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7,28(10):922-925.
〔7〕劉達莊,朱俊,朱自嚴,等.免疫性輸血反應的調查及預防研究〔J〕.中國輸血雜志,2002,15(3):159-161.
〔8〕陳忠,王立.輸血引起Rh免疫〔M〕//楊天楹,楊成民,田兆嵩.臨床輸血學.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出版社,1993:71-73.
〔9〕趙桐茂.人類血型遺傳學〔M〕.北京:北京科學出版社,1987:103-106.
〔10〕呂鵬.最新輸血技術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4:73-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