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Ⅰ顧樸光 顧雪濤
清光緒年間,慈禧太后收到貴州第一個文狀元趙以炯敬獻的一把折扇,折扇一面寫字,一面繪畫,畫的內(nèi)容為桃柳,筆墨秀逸,色彩雅致。慈禧看后大悅,贊賞說:“真是文雅風流,當代無雙!”她并不知道,這把折扇的作者并非趙以炯,而是他人的代筆,捉刀者乃趙的朋友何威鳳。
何威鳳,字翰伯,號東閣、藻皇、藥嫦、藥道人等,咸豐三年(1853)生于貴州清鎮(zhèn)一個敗落書香門庭。孩提時隨母遷居安順,常于街頭售賣糖果補貼家用,后得安順宿儒郭春帆資助方得入私塾學習。由于他天資聰慧,勤奮多思,青年時代便在詩文書畫方面嶄露頭角,著名畫家周之冕深愛其才,以女妻之。光緒十一年(1885)何威鳳考取舉人,后入京會試不第,遂入南學攻讀,與京中士大夫交往漸多。李鴻章、王闓運等重臣頗賞其字,光緒帝師翁同龢和對他十分器重,譽為“南鳳北龍”。由于何威鳳不屑受八股文束縛,屢次考試都不得意,后經(jīng)翁相推薦入岑春煊幕,久居甘肅、四川。晚年托病還鄉(xiāng),以售字畫為生,曾任貴陽正本書院堂長。他見國事不堪,心灰意冷,惟以琴棋書畫詩酒花七物自娛,別號“七癖”;又常去安順清泰庵與虛軒和尚啖芋談禪,因自號“啖芋軒”。他曾為清泰庵題寫數(shù)聯(lián),其中有“俗累偶依僧懺悔,塵囂暫傍佛清涼”,“物我爭存空世界,乾坤不老一阿羅”之語,其心境之苦悶悲涼可見一斑。民國七年(1918)在貴陽客旅中郁郁而終。有《何東閣詩草》和《啖芋軒詩文集》傳世。
何威鳳于詩文、書畫都有很高成就,被譽為“一代奇才”。他生性孤傲,放浪形骸,看破紅塵,超然物外,其畫猶如其人,奇倔荒怪,不拘繩墨,極具個性。姚華早年在京城與何威鳳相識,對其詩文、書畫極為傾倒。何辭世后,姚曾在其遺墨上題詩三首,把他譽為楊龍友之后貴州300年來難得一見的大家,可謂推崇備致。何威鳳畫路很廣,花鳥、山水、人物均有涉獵,尤喜畫鳳和馬,借以抒發(fā)懷才不遇的憂憤。他曾在畫鳳之作上題曰:“凄風冷雨入夢境,桐葉飄灑天地昏。翅折羽摧何所戀,無端長嘯兩三聲?!庇衷诋嬹R之作上題道:“村兒不識真龍馬,道是他家老駁牛。等與牛羊同欄放,騰驤無術(shù)敢昂頭!”真可謂詩為心聲,畫為心聲。何威鳳畫格與揚州八怪略近,但又兼具貴州畫家剛健質(zhì)樸的傳統(tǒng),特點是:構(gòu)圖常出人意表,造型多夸張變形,喜用水墨,不假色彩,筆墨簡逸瀟灑,重在抒發(fā)性靈,其不少作品無論立意還是技法,都敢于打破俗套,立異標新,從中已透露出貴州古代繪畫向近代繪畫演進的痕跡??v覽貴州繪畫史,像何威鳳這樣風格獨特、個性鮮明的畫家,600年來并不多見。可惜何威鳳僻處安順,平生畫作又大多風流云散,致使其繪畫成就未能得到更多人的了解,實堪痛惜!何威鳳的傳世作品有《鳳之自寫真圖》、《松下問童子立軸》、《駿馬圖》、《鷹揚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