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民國時期文獻遺產(chǎn)分級保護標準與原則初探

      2013-09-26 00:53:35王新才
      圖書情報研究 2013年1期
      關鍵詞:古籍民國館藏

      王新才 周 佳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武漢 430072)

      民國時期文獻遺產(chǎn)分級保護標準與原則初探

      王新才 周 佳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武漢 430072)

      在分析民國時期文獻遺產(chǎn)價值及保存現(xiàn)狀的基礎上,參照中外已有的古籍及其他文獻遺產(chǎn)的分級標準,提出按文獻遺產(chǎn)的瀕危和易損毀性確定原生性分級保護次序、按文獻遺產(chǎn)的特色和重要性確定再生性分級保護次序的標準,以及防治結合、保證多樣、兼顧需求、不棄故舊的分級保護原則。

      民國時期 文獻遺產(chǎn) 分級保護 標準 原則

      1 民國時期文獻遺產(chǎn)概況

      1.1 民國時期文獻的定義

      民國時期文獻是指形成于1911年至1949年這一特定歷史時期的各種知識和信息的載體[1],其形式涵蓋圖書、期刊、報紙、手稿、書札及非正式出版的日記、傳單、商業(yè)契約、票據(jù)等。

      1.2 民國時期文獻遺產(chǎn)的價值

      民國時期文獻集中反映了中國現(xiàn)代化轉型時期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社會歷史等方面的概況,是重要的研究資料和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中國古籍善本總目》將善本書的遴選標準定為“歷史文物性、學術資料性、藝術代表性”,從這“三性”來看,民國時期文獻的價值并不低于古籍善本。

      從歷史文物性看,在古籍備受重視的今天,緊臨晚清的民國時期的文獻理應被納入保護范圍。而且,民國文獻的文物價值在收藏界也日益凸顯,版本學已由對古籍版本的研究鑒藏擴展到了民國書籍,并在當代藏書家中產(chǎn)生了“新文學版本”說,成為版本學的新分支[2]。

      從學術資料性看,民國時期文獻體現(xiàn)了各種思潮在社會轉型背景下的交匯碰撞和相互融合,各種書刊代表了不同的立場和觀點,并記錄了各種學術的演進歷程,是極具價值的學術資料。這些珍貴的文獻資料一旦散佚,不僅會導致文獻本身的缺失,還可能給后人的學術研究造成史料斷層,甚至文化斷層。

      從藝術代表性來看,民國文獻印刷版本具有多樣性,能夠反映出近代出版業(yè)初興時期的印刷水平。民國時期不乏印刷考究、插圖精美、極具藝術性的文獻,且民國時期正是從線裝書到現(xiàn)代裝幀書籍的轉變期,許多著名學者和畫家都為書籍的初版設計過封面,具有極大的藝術價值和紀念意義。

      1.3 民國時期文獻遺產(chǎn)的保存現(xiàn)狀

      盡管民國時期文獻遺產(chǎn)具有十分珍貴的價值,其保存現(xiàn)狀卻并不樂觀。國家圖書館早在2004年開展的“館藏紙質文獻酸性和保存現(xiàn)狀的調查與分析”項目的研究報告就顯示,在該館所藏各歷史時期的文獻中,民國時期文獻的酸化和老化狀況最為嚴重:平均pH值為4.4,已嚴重酸化;達到中度變質和變色的文獻比例分別高達68%和80%,民國文獻瀕臨毀滅(見表1)。

      表1 國家圖書館館藏各歷史時期文獻酸度與變質情況[3]

      由表1可以看出,民國時期文獻遺產(chǎn)損毀嚴重,這與目前國內相關保護標準的缺失不無關系。國家文化部在古籍保護方面已經(jīng)頒布了多項分級標準及規(guī)范,如《古籍特藏破損定級標準》、《古籍定級標準》等,但至今仍未出臺針對民國時期文獻的分級標準及保護政策,給民國時期文獻遺產(chǎn)的保護帶來了極大的不便。除缺乏保護標準外,造成民國時期文獻保存現(xiàn)狀堪憂的原因還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民國文獻紙張質量差、壽命短,加之屢經(jīng)戰(zhàn)亂和搬遷,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加速了文獻的脆化損毀。第二,民國文獻的保管和利用未形成“供需平衡”,人們沒有注意到民國文獻的價值等同于甚至高于部分古籍,保護觀念淡薄,有些保管機構甚至在搬遷時將破舊的民國文獻直接丟棄。第三,現(xiàn)階段我國保存民國文獻的機構大多難以提供恒溫恒濕、避光防塵的保存環(huán)境,加之缺乏機構運行資金、文獻修復人才以及先進的技術手段等等,都成為民國時期文獻妥善保護的障礙。

      2 民國時期文獻遺產(chǎn)分級保護標準

      文獻保護是一項從預防到治理的有層次且連續(xù)的過程,在對民國時期文獻遺產(chǎn)進行保存和保護時,如果對其實行與普通館藏文獻同等的待遇,就達不到保護珍貴文獻的目的。只有將民國文獻與普通文獻區(qū)別對待、為最需要保護的民國時期文獻遺產(chǎn)配置最優(yōu)的人力、物力、財力,才能使其得到更加科學安全的保管,實現(xiàn)文獻遺產(chǎn)保護和管理的目標。因此,要對民國時期文獻遺產(chǎn)實行分級保護,針對不同等級的文獻采取不同標準的保護措施。

      民國時期文獻遺產(chǎn)具有瀕危和易損毀的特性,其保管機構也較為分散。對民國時期文獻遺產(chǎn)進行分級保護和修復時,應從其保存現(xiàn)狀出發(fā),按照可操作的原則和方法制定分級保護標準。民國時期文獻遺產(chǎn)的分級保護應由針對文獻物理實體進行的原生性分級保護入手,并根據(jù)文獻損毀程度的不同,確定原生性保護的次序;在此基礎上,還要綜合考慮文獻保管機構的館藏特色、文獻的地域性和重要性,并將這三個方面作為決定文獻再生性保護次序的主要因素??砂磮D1所示制定民國時期文獻遺產(chǎn)的分級保護標準:

      圖1 民國時期文獻遺產(chǎn)分級保護標準

      2.1 按文獻遺產(chǎn)的瀕危和易損毀性確定原生性分級保護次序

      民國時期文獻紙質十分脆弱,極易損毀,而現(xiàn)存民國文獻普遍存在破損現(xiàn)象,處境瀕危。從文獻實體的物理狀況出發(fā),對其進行原生性保護,即通過文獻脫酸、托裱等修復技術延緩文獻老化過程,是保護民國時期文獻遺產(chǎn)的重要手段。原生性保護需根據(jù)文獻不同的損毀程度制定相應的分級標準,這對于集中力量搶救和修復破損文獻具有重要意義。

      對民國時期文獻損毀程度的分級可參考我國的《古籍特藏破損定級標準》(WH/T22-2006)。該標準以破損原因和破損性質作為確定古籍破損級次的基本依據(jù),根據(jù)紙張酸堿值(pH值)、老化程度和書葉粘連、蟲蛀、霉蝕、鼠噬、燼毀、絮化面積及葉面、書脊、書口、書腦缺損情況,將古籍特藏破損情況分為五級。一到三級破損標準將紙張酸堿值(pH值)和老化程度納入了考量范圍,其中,對紙張酸堿值(pH值)的規(guī)定分別為小于4、小于5、小于5.5[4]。

      在參照《古籍特藏破損定級標準》對民國時期文獻遺產(chǎn)進行損毀程度定級時,可通過觀察文獻的表面特征、裝幀形式、破損類別、破損部位和破損程度等內容,根據(jù)損毀情況確定分級標準。國家圖書館對館藏文獻的酸堿度檢測發(fā)現(xiàn)1910-1949年期間文獻紙張的pH值均低于4.5,其中,1920-1939年的紙張pH值都在4.0以下,處于嚴重酸化狀態(tài)[3]。鑒于民國時期文獻紙張酸堿度普遍偏低、書葉及外皮缺損較嚴重的實際情況,應將“酸化”和“老化”作為損毀程度定級的主要指標,并在參考《古籍特藏破損定級標準》的基礎上根據(jù)實際做出相應調整。在民國時期文獻遺產(chǎn)破損程度的定級標準中,一方面,可將古籍破損標準中所規(guī)定的紙張酸堿度數(shù)值降低、取值范圍縮小,如將紙張酸堿值小于4、小于3.5作為連續(xù)的兩個級次;另一方面,可主要依據(jù)紙張的機械強度和書葉變色情況來判斷文獻的老化程度,如可對“非常嚴重”“嚴重”“較嚴重”“一般”四個級次進行增減,并適當參考書脊、書腦及文獻外部的破損程度。

      2.2 按文獻遺產(chǎn)的特色和重要性確定再生性分級保護次序

      在根據(jù)文獻損毀程度對民國時期文獻遺產(chǎn)進行原生性分級保護的基礎上,還要從文獻的抽象價值出發(fā),對民國文獻實行再生性保護,即通過影印、縮微、數(shù)字化等技術手段提供可利用的文獻復本。對民國時期文獻的重要性及相對價值進行分級,有助于根據(jù)文獻的不同級次合理選擇優(yōu)先實施再生性保護的文獻,明確文獻保護的“重中之重”。在確定實施再生性保護的文獻次序時,可從館藏特色、地域性、重要性三個方面考慮。

      2.1.1 館藏特色 不同的民國文獻保管機構具有不同的館藏內容和特色,各保管機構都有其“鎮(zhèn)館之寶”,從保護人類歷史遺產(chǎn)和搶救的角度出發(fā),在對所藏的民國文獻進行再生性保護時,應優(yōu)先選擇能夠反映館藏特色的文獻。例如以南京國民政府的檔案為主要館藏的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將富有館藏特色的南京國民政府文獻內容進行數(shù)字化加工轉換后,編纂出版了大型影印史料《南京臨時政府遺存珍檔》,為南京臨時政府的相關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貢獻[5]。

      2.1.2 地域性 地方文獻是記錄該地區(qū)社會歷史、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發(fā)展軌跡的文獻資料,各文獻保管機構對地方文獻進行整理和開發(fā)利用有利于發(fā)揮館藏優(yōu)勢并提供本地信息服務。我國民國文獻保存分散,各機構應從地域性原則出發(fā),優(yōu)先對館藏的地方民國文獻實施再生性保護。如,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根據(jù)館藏地方文獻編纂的數(shù)字化資源《民國廣東大事記》,全文采用自然語言進行標引,反映了民國時期廣東政治、軍事、經(jīng)濟等多方面的內容[6]。

      2.1.3 重要性 從保護角度出發(fā),文獻遺產(chǎn)是否具有價值以及價值的大小,直接決定著是否有必要進行保護以及保護的力度[7]。因此,除能夠反映館藏特色和地域性之外,優(yōu)先“享受”再生性保護的民國時期文獻還應具有相對的“重要性”,要在文獻定級過程中把握好衡量文獻“重要性”的標準。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文獻遺產(chǎn)的價值認定為歷史價值、審美價值、科學價值、社會和精神價值,又在《保護文獻遺產(chǎn)通用指南》中將時間、地點、形成者、內容與主題、形式與風格確立為文獻遺產(chǎn)“重要性”的劃分依據(jù),并將稀有珍品、真實完整、面臨的威脅、管理方案等因素納入考慮[8],這一標準目前得到了多數(shù)國家的認同。我國《古籍定級標準》(WH/T20-2006)則以歷史文物性、學術資料性、藝術代表性為依據(jù)對古籍進行了分級[4]。在評估民國時期文獻遺產(chǎn)的重要性時,也可以直接將列入根據(jù)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世界記憶工程和中國檔案文獻遺產(chǎn)名錄等重要名錄的民國文獻確定為“重要”的文獻遺產(chǎn),加入分級標準的第一級次,無需重復評估。例如,湖北省檔案館就將被列入中國檔案文獻遺產(chǎn)名錄的漢冶萍煤鐵廠礦有限公司檔案和江漢關稅務司檔案文獻兩份民國文獻直接納入了館藏的“珍貴檔案”等級[9]。

      3 民國時期文獻遺產(chǎn)分級保護原則

      在對民國時期文獻遺產(chǎn)實行分級保護時,要堅持“防治結合、保證多樣、兼顧需求、不棄故舊”的原則。

      (1)“防治結合”,即在民國時期文獻遺產(chǎn)的保護工作中,將預防與治理相結合,既要做好預防性保護工作,又要加快對破損文獻的治理性修復。在民國時期文獻遺產(chǎn)的預防性保護中,要通過改善保存環(huán)境減緩文獻老化進程,同時還要做好珍貴文獻的安保工作,確保其實體安全;在治理性保護中,既要通過脫酸、修復等方式搶救破損的民國文獻,又要加快縮微復制件、數(shù)字化成果等替代品的開發(fā),盡量減少文獻原件的使用。

      (2)“保證多樣”,即借鑒文化多樣性原則,在民國時期文獻遺產(chǎn)的保護中尊重并保證思想和文化的多樣性。民國時期文獻產(chǎn)生于我國社會發(fā)生深刻變革的歷史時期,許多圖書表達了不同乃至相互對立的觀點,根據(jù)社會各方面尤其是思想界百家爭鳴的歷史情況,在對民國時期文獻遺產(chǎn)進行保護時,應盡量將載有不同方面內容、依托于不同類型載體的文獻遺產(chǎn)納入保護范圍。要對不同思想立場的文獻兼收并蓄,保證民國時期文獻遺產(chǎn)的多樣性和全面性。

      (3)“兼顧需求”,即在對民國時期文獻進行保護時,既要把握好總體的保護次序,也要考慮到社會各方面的利用需求——既包括對文獻利用范圍的需求,也包括對文獻利用時效性的需求。如,可以根據(jù)某些學術研究需要的文獻范圍和時效性,對具有研究價值的部分民國文獻優(yōu)先進行修復保護或數(shù)字化加工,或出于長遠考慮對一些現(xiàn)階段利用價值不是很突出,但蘊含了潛在研究價值或其他方面價值的民國時期文獻先行實施修復和保護等。

      (4)“不棄故舊”,即完成民國時期文獻遺產(chǎn)實體修復及數(shù)字化工作后,要對文獻原件進行妥善保存和安置,絕不能因為有了復本就對文獻原件隨意處置。經(jīng)過數(shù)字化加工后,民國時期文獻原件的利用率將極大降低,這時應將文獻原件置于保管機構的特藏室內,或保存在其他能夠達到恒溫恒濕、避光防塵等要求的環(huán)境中,為民國時期文獻遺產(chǎn)原件持續(xù)效用的發(fā)揮創(chuàng)造條件。

      4 結語

      在2012年2月23日召開的全國省級公共圖書館館長座談會上,“民國時期文獻保護計劃”正式啟動,這是繼“中華古籍保護計劃”之后又一個獲得國家財政支持的全國性文獻保護項目。通過合理的分級保護標準對民國時期文獻進行評估和分級,根據(jù)文獻級次進行分級保護,勢必會成為民國時期文獻遺產(chǎn)保護工作的一大趨勢。目前我國尚未出臺民國時期文獻遺產(chǎn)的分級保護標準,但相關標準的制定是很有必要的。只有結合民國時期文獻遺產(chǎn)保護工作的實踐,對各項分級評估指標進行權衡后盡快制定科學合理的分級保護標準,才能保證民國時期文獻遺產(chǎn)搶救和保護工作的順利進行。

      [1] 數(shù)字圖書館推廣工程——民國文獻[EB/OL]. [2012-03-15].http://res4.nl c.gov.cn/home/index.trs?channelid=774.

      [2] 鄭春汛. 民國文獻的價值與保護對策研究[J].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8(4):40-42.

      [3] 館藏紙質文獻酸性和保存現(xiàn)狀的調查與分析研究報告[R/OL]. [2012-03-15].http://srsp.nlc.gov.cn/download/ProdDoc200511223823112451.pdf.

      [4] WH/T22-2006.古籍特藏破損定級標準[S].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2006.

      [5] 楊 磊. 跨越一甲子,民國檔案展新顏——走進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EB/OL]. [2012-03-15].http://www.zgdazxw.com.cn/NewsView.asp?ID= 15827.

      [6] 肖 玲. 談地方文獻數(shù)字化資源建設[J].圖書館學刊,2006(2):65-66.

      [7] 周耀林. 檔案文獻遺產(chǎn)保護理論與實踐[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123.

      [8] UNESCO.General Guidelines to Safeguard Documentary Heritage (Revised Edtion2002)[EB/OL]. [2012-03-15].http://www.unesco.kz/mow/125637e.pdf.

      [9] 劉曉春. 湖北省檔案館館藏檔案文獻遺產(chǎn)保管現(xiàn)狀及其保護[EB/OL]. [2012-03-15].http://weilaiwansui.blog.hexun.com.tw/43374272d.html.

      (責任編校 駱雪松)

      RatedPreservationoftheDocumentaryHeritageoftheRepublicofChina

      Wang Xincai, Zhou Jia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value of the documentary heritag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ts preservation and taking for reference the existing standard for rated preservation of ancient documents and other kinds of documentary heritage at home and abroad, the present article suggests that the order of primordial preservation be determined by the rarity and vulnerability of the heritage and the order of reproducible preservation by its specialty and importance and it also proposes the principles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documents as follows: combining prevention with control, keeping the variety, taking demands into consideration and never discarding the old materials.

      the Republic of China; documentary heritage; rated preservation; standard; principle

      G273.3

      周 佳,女,1988年生,2011級檔案學研究生。

      猜你喜歡
      古籍民國館藏
      館藏
      中醫(yī)古籍“疒”部俗字考辨舉隅
      關于版本學的問答——《古籍善本》修訂重版說明
      天一閣文叢(2020年0期)2020-11-05 08:28:06
      博物館的生存之道:館藏能否變賣?
      藝術品鑒(2019年11期)2019-12-27 09:06:18
      關于古籍保護人才培養(yǎng)的若干思考
      天一閣文叢(2018年0期)2018-11-29 07:48:08
      他們?yōu)楹味紣勖駠?
      電影(2018年10期)2018-10-26 01:55:26
      知還印館藏印選——古印篇
      我是古籍修復師
      金橋(2017年5期)2017-07-05 08:14:41
      民國人愛刷朋友圈
      百家講壇(2016年6期)2016-09-28 08:10:15
      介紹兩件館藏青銅器
      文物春秋(2014年2期)2014-12-24 21:23:05
      永康市| 玛曲县| 浦北县| 沈丘县| 策勒县| 万州区| 安平县| 饶平县| 新安县| 苗栗市| 宜昌市| 江西省| 德庆县| 肇州县| 体育| 略阳县| 宁蒗| 平山县| 会泽县| 宜宾县| 霸州市| 灵璧县| 通许县| 蒙自县| 茂名市| 苗栗市| 麻江县| 罗平县| 沁阳市| 焦作市| 田东县| 横山县| 临夏县| 台安县| 灵台县| 山阴县| 上犹县| 新邵县| 彝良县| 乐清市| 皋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