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冠學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草原監(jiān)理監(jiān)測站,內蒙古068450)
仔豬早期斷奶已成為養(yǎng)豬業(yè)界的一項基本技術措施,它有提高母豬繁殖率、切斷母子間疾病傳播、利于仔豬生長發(fā)育、提高仔豬出欄率等諸多優(yōu)點,但也易發(fā)生一些問題如仔豬易腹瀉,采食少,生長緩慢等。尤其自繁自養(yǎng)的養(yǎng)殖戶一定有很深的感觸。現就斷奶仔豬腹瀉的診治做一分析,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據調查仔豬斷奶后一般在5~7天發(fā)生腹瀉,基本持續(xù)7~10天,體重不但不長,而且掉膘很厲害。據調查,幾乎30頭左右乃至接近百頭種母豬場都有此種情況發(fā)生,有時還很嚴重。從發(fā)病情況和發(fā)病范圍看,已成為斷奶仔豬的一種常見病。過去傳統(tǒng)養(yǎng)豬方式仔豬60日齡斷奶,腹瀉情況雖時有發(fā)生,但比現在的發(fā)病率低很多。據不完全統(tǒng)計采取現代飼養(yǎng)方式仔豬21~35日齡斷奶,斷奶仔豬腹瀉發(fā)生率高達30%左右,死亡率10%~15%,死亡率雖不高,但直接影響仔豬的生長發(fā)育,病情嚴重的仔豬即使治愈后也會成為僵豬。
引起仔豬的腹瀉的原因很多,如仔豬副傷寒、寄生蟲病、中毒性腹瀉、豬瘟、傳染性胃腸炎等,上述疾病雖同樣有腹瀉癥狀,但疾病本身各有其特殊的病因和表現。而本文所述腹瀉不是上述疾病引起的,并且發(fā)病時間和持續(xù)時間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用抗菌止痢藥治療少數豬見效,但絕大多數仔豬效果不明顯,為此根據仔豬發(fā)病特點、以及發(fā)病規(guī)律,通過綜合分析,確認此種疾病是一種非病原微生物性腹瀉,飼養(yǎng)管理不當和斷奶仔豬的生理特點是造成本病的主要原因。
斷奶后仔豬從分娩欄到保育欄,母仔分離,使仔豬失去了母豬的愛撫和保護,由依附母豬生活變成了仔豬獨自生活,并且斷奶后仔豬重新組群并窩,仔豬間相互爭斗撕咬,再加上豬舍溫度低、潮濕、有賊風或消毒不徹底等因素,引起仔豬較強的應激反應而發(fā)生腸道功能的紊亂,進而引起腹瀉。
斷奶前仔豬主要以母乳為主,采食飼料為輔,母乳中含有豐富的脂肪和易于消化的酪蛋白。碳水化合物是以乳糖為主,不含淀粉和纖維。而斷奶后仔豬離開母乳,要完全從飼料中吸取營養(yǎng),蛋白質來源于飼料中的植物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以淀粉和多糖為主,不含乳糖,脂肪含量低,并在飼料中含有仔豬幾乎不能消化的粗纖維,因而使得仔豬發(fā)生腹瀉。
斷奶仔豬胃腸功能不健全,消化酶不足的應激反應。仔豬斷奶進入保育期,從吃母乳變成了吃飼料為主,加上斷奶應激反應,降低了消化酶的水平。據國內外有關研究機構資料,仔豬斷奶后1周各種消化酶活性降低到斷奶前水平的1/3(要經過兩周才能恢復或超過斷奶前水平)。使本來就不足的酶含量更少,影響了飼料中營養(yǎng)成份的消化和吸收,因而導致腹瀉。
斷奶前,仔豬主要是吃母乳,母乳進入胃腸道后,會分解成乳酸,使胃腸道PH值較低,呈酸性環(huán)境。乳酸菌最易在酸性環(huán)境下生長繁殖,所以此時消化道內的強勢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它可減輕胃腸中營養(yǎng)物質的破壞,減少毒素產生,提高胃腸黏膜的保護作用,而其他微生物(包括有害菌)處于被抑制。斷奶后,仔豬胃內由于胃酸不足,PH值升高,胃蛋白酶形成減少,活性降低,對飼料中蛋白質的消化率降低,而飼料中的粗纖維幾乎不能消化,大量未被消化的營養(yǎng)物質及酸性環(huán)境的變化為腸道內有害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條件,產生了甲烷、硫化氫、腐胺等有害物質,刺激腸蠕動加快,引起腸道滲透壓升高,最后導致腹瀉。
哺乳階段,仔豬可以從母乳中獲得一部分鐵元素,斷奶后,部分仔豬吃料少或干脆不吃料,引起鐵元素缺乏,進而引起紅細胞合成受阻,引起腹瀉。
新生仔豬從初乳中獲得母源抗體,據國內多項臨床試驗發(fā)現,在1日齡時仔豬體內母源抗體達最高峰,隨日齡的增加,出生早期進入仔豬體內的母源抗體通過正常降解逐漸衰減,第3~4周齡母源抗體明顯降到較低水平。而斷奶又使原本不健全的免疫系統(tǒng)機能有所降低,主動免疫又不完善。在此期間斷奶,仔豬容易發(fā)病。
以提高產仔母豬和所產仔豬的體質及其哺乳能力,為早期斷奶做好準備。
專家研究發(fā)現,仔豬在吃料達到600克時,腸胃功能已經接近完善,這時就是仔豬斷奶的最佳時間了。
斷奶仔豬對環(huán)境變化的應變能力很差,尤其是溫度變化.仔豬斷奶后,將母豬趕走,讓仔豬繼續(xù)呆在原圈,可以減少應激程度。
剛斷奶仔豬對低溫非常敏感.一般仔豬體重越小,要求的斷奶環(huán)境溫度越高,并且越要穩(wěn)定。據報道,斷奶后第1周,日溫差若超過2℃,仔豬就會發(fā)生腹瀉和生長不良。
應該保持仔豬舍清潔干燥。潮濕的地面不但使動物被毛緊貼于體表,而且破壞了被毛的隔熱層,使體溫散失增加,原本熱量不足的仔豬更易著涼和體溫下降。
據國外研究機構報道,暴露在賊風條件下的仔豬,生長速度減慢6%,飼料消耗增加16%。
一旦發(fā)生仔豬腹瀉病,首先判斷清楚病別,不能把其他原因引起的腹瀉與本病混為一談,如屬于本病可立刻適當減料,補充外源性消化酶之類藥物,如多酶片,預防量每頭每天口服2次,每次0.5~1片,連服7~10天左右,治療量每頭每天2次,每次2~3片,連服3~4天即愈。除此還可聯合服用乳酶生、酵母片等。同時根據仔豬日齡和生理特點還要考慮仔豬胃液中鹽酸濃度偏低、抵抗細菌能力稍差等因素,為防止細菌繼發(fā)癥,可使用氯霉素、痢菌凈、痢特靈等藥物進行注射或灌服。對于已經腹瀉時間較長的或已出現脫水癥狀的,則可用10%葡萄糖10毫升、地塞米松2毫升、10%維生素C2毫升、加入適量抗生素進行腹腔注射或用氯化鈉3.5克、碳酸氫鈉2.5克、氯化鉀1.5克、葡萄糖20克加溫水1000毫升的等滲溶液進行口服補液,延長搶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