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延安,郭增祥,曹占鳳,王馮愛,孟春玲
(1.甘肅省經(jīng)濟作物技術推廣站,甘肅 蘭州 730030;2.岷縣中藥材生產(chǎn)技術指導站,甘肅 岷縣 748400)
露地川熟地直播栽培對當歸抽薹及成藥的影響△
武延安1*,郭增祥2,曹占鳳1,王馮愛2,孟春玲2
(1.甘肅省經(jīng)濟作物技術推廣站,甘肅 蘭州 730030;2.岷縣中藥材生產(chǎn)技術指導站,甘肅 岷縣 748400)
目的:探索當歸直播栽培技術。方法:用3種當歸種子簡單對比。結(jié)果:3種種子直播當歸苗在露地均能安全越冬返青,并較移栽提早約30 d出苗。成藥期不同種子間當歸株高、地上部鮮重、根長、根重、根粗、側(cè)根數(shù)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側(cè)穗、主穗和早薹種子直播當歸抽薹率分別為0.37%、0.33%和0.46%,單產(chǎn)分別高于當年岷縣當歸平均單產(chǎn)7.7%、-0.9%和18.1%。浸出物、揮發(fā)油和阿魏酸含量高于藥典標準14.5%~25.6%、3~3.5倍、2.4~3.1倍。結(jié)論:露地直播當歸能安全越冬,抽薹率大幅度降低,產(chǎn)量高于產(chǎn)區(qū)平均水平,質(zhì)量優(yōu)于藥典限定標準。
當歸;直播;抽薹;產(chǎn)量;質(zhì)量
當歸傳統(tǒng)的栽培方式是第一年山地育苗,冬季種苗集中埋藏越冬,第二年移栽川地生長成藥[1]。其優(yōu)點是能獲得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但育苗移栽,一方面早抽薹現(xiàn)象比較嚴重[2];另一方面費時費工,勞動力投入比較高,不適應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發(fā)展。當歸直播[3-5],是指直接將當歸種子在大田播種,出苗后進行間苗、鋤草、防治病蟲害等田間管理,當年秋天[6]或在田間越冬后次年秋天采挖成藥的栽培模式。本試驗露地直播栽培,是指在夏至過后播種當歸種子,在露地成苗并越冬,次年春返青后進行間苗、鋤草、追肥等管理,在霜降后采挖成藥的栽培模式。目的是探索既簡化栽培,又保證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的當歸直播栽培新模式。
1.1 試驗地
試驗2011年7月至2012年11月在岷縣寺溝鄉(xiāng)白土坡村農(nóng)家院內(nèi)進行。此地海拔2 360 m,年降水量600 mm左右,年均氣溫5.8 ℃~6 ℃,氣候冷涼,冬春干旱,秋季多雨陰濕。試驗地屬河灘川地,前茬為蔬菜,灌溉便利。
1.2 試驗材料
1.2.1種子 試驗采用3種類型當歸種子,分別是:S1側(cè)穗籽;S2主穗籽;S3早期抽薹籽。其中,側(cè)穗籽和主穗籽,均于2010年采自岷縣茶埠鎮(zhèn)尹家村;早抽薹籽采自麻子川鄉(xiāng)成藥生產(chǎn)田。播種前一天用根腐靈粉劑5 g·kg-1拌種,堆悶一夜消毒。
1.2.2 遮陽網(wǎng) 試驗用遮陽網(wǎng)為遮光率50%的園林用黑色遮陽網(wǎng),購自當?shù)厥袌觥?/p>
1.3 試驗設計
以3種種子為3個處理,未設重復。
1.4 播種出苗
1.4.1 整地做畦 2011年7月10日,畝施腐熟農(nóng)家肥4 000 kg·666.7m-2,翻地、整平、耙細。做平畦寬3.2 m×長6 m。畦間做壟式走道寬0.4 m。
1.4.2 播種覆蓋 7月18日,在做好的畦面上南北方向開12條縱溝,溝寬約10 cm,溝間距約25 cm。在種溝內(nèi)均勻撤播處理后的當歸種子,播量5 kg·666.7 m-2。播種后用草炭蛭石混合基質(zhì)覆蓋約3 mm,灑透水,覆蓋麥草厚約5 cm遮光保濕。每種種子播種1畦。
1.4.3 苗期管理 在當歸出苗后分3次揭去蓋草,并搭設遮陽網(wǎng)。視苗床墑情及時灑水、拔除雜草。苗床管理的中后期,葉面選擇噴施50%辛硫磷1 000倍液、40%多·?!や寰婵蓾裥苑蹌?00倍液等預防病蟲害。
1.5 越冬管理
越冬前,對當歸苗床適當覆蓋麥草約5 cm,以增加地表溫濕度。
1.6 返青管理
直播當歸苗于2012年2月下旬揭去蓋草;3月下旬歸苗開始返青萌發(fā),4月21日第一次除草。5月10日、5月31日和6月8日分3次簡苗至株距20 cm。
2.1 露地直播對當歸越冬成苗的影響
田間觀察發(fā)現(xiàn),2012年3月下旬歸苗開始萌發(fā),部分植株葉片露出地面,歸苗長勢強,高度0.5 cm左右。4月21日越冬當歸苗已完全出齊,經(jīng)統(tǒng)計,側(cè)穗籽、主穗籽和早薹籽3種當歸種子直播苗在露地越冬返青分別達到273 株、305 株和219 株,且不同種子當歸苗長勢基本一致。
2.2 露地直播對當歸成藥生長的影響
為了總結(jié)不同種子苗生長情況,在2012年當歸苗返青后,從7月開始,每20 d對當歸3種不同種子苗大田生長量進行抽樣觀測(表1)。
表1 不同種子直播當歸苗越冬后植株生長情況
2.2.1 露地直播對當歸成藥地上部高度的影響 從當歸地上部株高變化趨勢(圖1)看,比較每次觀測,3種種子的當歸株高比較接近,并都隨生長時間呈現(xiàn)不斷增長趨勢;但5次觀測間也有差異,在7月12日時,株高以側(cè)穗籽當歸最高、主穗籽當歸次高、早薹籽當歸最低,但到8月1日后株高表現(xiàn)則與前期相反,為早薹籽當歸株高最高、主穗籽當歸次高、側(cè)穗籽當歸最低。9月以后,呈現(xiàn)株高逐步下降趨勢??傮w呈現(xiàn)“快速增長—緩慢增長—下降”的趨勢。
圖1 露地直播對當歸成藥期植株高度的影響
圖2 露地直播對當歸成藥期地上鮮重的影響
2.2.2 露地直播對當歸成藥地上部鮮重的影響 從當歸地上部鮮重變化趨勢(圖2)看,在7月12日,3種種子當歸鮮重比較接近,并呈現(xiàn)側(cè)穗籽當歸地上鮮重較大、主穗籽當歸地上鮮重次之、早薹籽當歸地上鮮重較小。但到8月1日時,3種種子的當歸地上鮮重則與7月12日時相反,為早薹籽當歸地上鮮重較大、主穗籽當歸地上鮮重次之、側(cè)穗籽當歸地上鮮重最小,且不同種子間當歸鮮重差異擴大。到8月20日時,3類當歸地上鮮重則又有新的變化,為主穗籽當歸地上鮮重最大、早薹籽當歸地上鮮重次之、側(cè)穗籽當歸地上鮮重最小,且不同種子間當歸鮮重差異進一步擴大。其中主穗籽當歸地上部鮮重大于早薹籽當歸地上部鮮重27.46 g,大22.99%;主穗籽當歸地上部鮮重大于側(cè)穗籽當歸地上部鮮重70.47 g,大92.23%。早薹籽當歸地上部鮮重大于側(cè)穗籽當歸地上部鮮重43.01 g,大56.29%。從9月以后看,則一直呈現(xiàn)側(cè)穗籽當歸地上部鮮重最大。從以上分析可以認為,側(cè)穗籽當歸苗早期和后期生長比較旺盛,但中期主穗籽和早薹籽苗地上部生長更旺。
2.2.3 露地直播對當歸成藥主根長的影響 從當歸主根長變化趨勢(圖3)看,每次觀測時不同種子的當歸主根長非常接近,并都隨生長時間呈現(xiàn)不斷伸長的趨勢。但比較5次觀測間的差異發(fā)現(xiàn),在前期7月12日至8月1日,主根伸長比較快;8月1日至8月20日,主根伸長比較慢;8月20日至9月9日,主根伸長又比較快;后期9月9日至11月8日主根伸長又比較慢;呈現(xiàn)“快—慢—快—慢”的變化趨勢。
圖3 露地直播對當歸成藥期根長的影響
圖4 露地直播對當歸成藥期鮮重的影響
2.2.4 露地直播對當歸成藥根鮮重的影響 從當歸根鮮重變化趨勢(圖4)看,每次觀測,不同種子當歸根鮮重比較接近,并都隨生長時間呈現(xiàn)不斷增長趨勢。但比較5次觀測間的差異可以發(fā)現(xiàn),在前期7月12日至8月1日的20 d期間,3類當歸平均根鮮重增速為252.4%,而8月1日至9月29日的3個20 d期間,3類當歸平均根鮮重增速依次為26.1%、13.8%和39.8%,增長趨勢比較慢;后期9月29日至11月8日的40 d期間,根鮮重增長則更慢,增速為36.6%。呈現(xiàn)出“快—慢—更慢”的趨勢,說明根重增速在后期較小。不同種子間,根重增長并無規(guī)律性差異。
2.2.5 露地直播對當歸成藥根頭粗度的影響 從當歸根粗變化趨勢(圖5)看,在每次觀測期,不同種子的當歸根粗基本上比較接近,并都隨生長時間呈現(xiàn)不斷增長趨勢。但比較5次觀測間的差異,同時可以發(fā)現(xiàn),在前期7月12日至9月9日期間,3類當歸平均根粗的增長速度比較快,每20 d增速依次為37.0%、12.8%、20.4%;在中期9月9日至9月29日期間,這20 d根粗的增長很小,增速僅為1.99%,說明在中期當歸根粗基本不增長;但到后期9月29日至11月8日期間,當歸根粗增長比較大,此40 d內(nèi)3類當歸平均根粗增長57.6%,說明當歸根粗主要在后期增粗。但比較每次觀測不同種子間當歸根粗的差異,根粗非常接近,說明不同種子間差異不明顯。
圖5 露地直播對當歸根粗的影響
圖6 露地直播對當歸根數(shù)的影響
2.2.6 露地直播對當歸成藥側(cè)根數(shù)的影響 從3種種子直播當歸其主根上直徑大于1 mm從一級側(cè)根數(shù)變化趨勢(圖6)看,在每個觀測期,不同種子的當歸側(cè)根數(shù)基本上比較接近,并都隨生長時間呈現(xiàn)不斷增長趨勢。但比較5次觀測間的差異,同時可以發(fā)現(xiàn),在前期7月12日時,平均側(cè)根數(shù)為3條,8月1日時,平均側(cè)根數(shù)為4條,均以側(cè)穗籽當歸最高、主穗籽當歸次高、早薹籽當歸最低;但到中后期,8月20日、9月9日、9月29日和11月8日時,3類當歸平均側(cè)根數(shù)依次為5.3條、5.6條、10.7條和16.3條,不同種子間側(cè)根數(shù)表現(xiàn)則與前期相反,多為早薹籽當歸側(cè)根數(shù)較高。從增長速度看,總體上呈現(xiàn)“前快—中慢—后快”的變化趨勢。
2.3 露地直播對當歸成藥抽薹的影響
從3種種子直播當歸越冬后2012年田間抽薹率定期調(diào)查情況(表2)看,越冬后在各小區(qū)僅發(fā)現(xiàn)1株當歸抽薹。抽薹率統(tǒng)計表明,側(cè)穗籽、主穗籽和早薹籽直播的抽薹率分別為0.37%、0.33%和0.46%。這說明,直播可以大幅度降低當歸抽薹率。
表2 不同種子直播當歸露地越冬后田間抽薹株數(shù)
2.4 露地直播對當歸成藥產(chǎn)量和質(zhì)量的影響
根據(jù)11月8日試驗田采挖后現(xiàn)場測產(chǎn),按鮮當歸3:1折算干重,結(jié)果(表3)表明,側(cè)穗籽、主穗籽和早薹籽直播,666.7 m2干當歸產(chǎn)量分別達到254.18 kg、213.90 kg和278.60 kg。2012年11月,作者在岷縣西寨鎮(zhèn)、清水鄉(xiāng)、秦許鄉(xiāng)、麻子川鄉(xiāng)等4個鄉(xiāng)(鎮(zhèn))的12個村選取38個大田當歸點,共測產(chǎn)20 414 m2,平均單產(chǎn)236 kg·666.7m-2(干重)。本試驗3種種子直播當歸單產(chǎn),依次分別比岷縣平均單產(chǎn)236.7 kg增長7.7%、-0.9%和18.1%。可見,直播當歸產(chǎn)量可達到甚至超過當年主產(chǎn)區(qū)當歸平均產(chǎn)量,因此,可以進一步試驗示范。
表3 露地不同種子直播當歸越冬后田間成藥產(chǎn)量情況
注:本品按《中國藥典》2010年版第一增補版標準規(guī)定,浸出物應不得少于45.0%;揮發(fā)油應不得少于0.4%(mL·g-1);阿魏酸干品不得少于0.050%。
當歸采挖后室內(nèi)陰干,2013年1月送甘肅省藥品檢驗所檢測表明(表3),本試驗產(chǎn)當歸質(zhì)量全部符合國家藥典標準。其中,側(cè)穗籽、主穗籽和早薹籽直播的干當歸浸出物含量分別比藥典限定水平高出25.6、21.9和14.5個百分點;以側(cè)穗籽直播的當歸含量最高。側(cè)穗籽、主穗籽和早薹籽直播的干當歸揮發(fā)油含量分別是藥典限定水平的4倍、4.25倍和4.5倍;以早薹籽直播的當歸含量最高。側(cè)穗籽、主穗籽和早薹籽直播的干當歸阿魏酸含量分別是藥典限定水平的4.1倍、3.44倍和3.54倍;并以側(cè)穗籽直播的干當歸阿魏酸含量最高。
綜合以上研究結(jié)果可得出如下結(jié)論:(1)側(cè)穗、主穗和早薹籽直播,當歸苗在露地均能安全越冬,返青出苗期早于常規(guī)移栽苗約30 d。(2)不同種子間的當歸成藥期株高和地上部鮮重基本上比較接近,并都隨生長時間呈現(xiàn)“快速增長—緩慢增長—下降”的趨勢;當歸根長則呈現(xiàn)“快—慢—快—慢”的變化趨勢;根重增長呈現(xiàn)“快—慢—更慢”的變化趨勢;根粗前期增長稍快,中期增長變慢,后期加快增長;側(cè)根數(shù)總體上呈現(xiàn)“前快—中慢—后快”的變化趨勢。(3)直播可以大幅度降低當歸抽薹率,側(cè)穗、主穗和早薹種子直播當歸抽薹率分別為0.37%、0.33%和0.46%。(4)3類種子直播當歸單產(chǎn)分別比當年岷縣當歸平均單產(chǎn)高7.7%、-0.9%和18.1%。(5)本試驗所采挖當歸質(zhì)量全部符合國家藥典標準,其中,浸出物含量高于藥典標準14.5~25.6個百分點,揮發(fā)油含量是藥典限定量的4~4.5倍,阿魏酸含量是藥典限定量的3.4~4.1倍。
由于以往從未做過當歸直播苗露地越冬試驗,也未見到同類報道,所以為降低試驗失敗風險,本試驗未能設置重復。因此,本研究結(jié)論有必要進一步試驗驗證,在取得相同結(jié)論后,可在生產(chǎn)中擴大示范推廣。
[1] 張廣學,李靜華.當歸[M].北京: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89:21.
[2] 武延安,陳垣,藺海明.當歸早期抽薹研究進展[J].甘肅農(nóng)業(yè)科技,2007(3):20-22.
[3] 李明世.當歸及其防治早期抽薹的研究[J].中草藥通訊,1977,12,34-38.
[4] 王文杰.“立秋直播”當歸的栽培技術和原理(控制當歸早期抽苔的途徑之一)[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77,(2).
[5] 王文杰,張正民;當歸的抽苔特性和控制途徑[J].西北植物學報;1982(2).
[6] 邱黛玉,藺海明,魚亞瓊,等.種子類型和密度對直播當歸生長發(fā)育的影響[J].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2,47(1):78-82.
EffectsofDirectSowinginFarmedOpenFieldonPrematureBoltingandPlantsGrowthofAngelicasinensisduringMedicinalValueFormativePeriod
WU Yan-an1,GUO Zeng-xiang2,CAO Zhan-feng1,WANG Feng-ai2,MENG Chun-ling2
(1.GansuProvincialCashCropsTechnologyExtensionCentre,Lanzhou730030,China;2.MinContyMedcinalPlantsGrowingTechnologyExtensionCentre,MinConty74840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rect sowing culture technique inAngelicasinensis.Methods:Angelicasinensiswere simply compared with three types of seeds.Results: Seedlings of 3 types of seeds,which were directed sowing in open field can pass winter safely and come out 30 days earlier than seedlings transplanted.The changes of plants height,leaved weight,root length,root weight,root head diameter and branch roots number of 3 seed-types plants were very similar during medicinal value formative pried.Premature bolting rate ofAngelicasinensisplants of the 3 seed-types were 0.37%,0.33% and 0.46% separately.Yield were higher 7.7%,-0.9% and 18.1% than the average in the Min county separately.Extractum,Volatile oil and ferulic acid were higher 14.5%~25.6%,3~3.5 times and 2.4~3.1 times than pharmacopoeia standards.Conclusion: Seedlings ofAngelicasinensisdirect sowed in farmed open field passed winter safely,premature bolting great reduced,yield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in growing area,quality was much higher than pharmacopoeia standards limited.
Angelicasinensis;Direct Sowing;Premature Bolting;Yield;Quality.
2013-07-10)
△
甘肅省中藥材產(chǎn)業(yè)科技攻關項目(GYC09-05)資助*
武延安,E-mail:wuya563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