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改革探析

      2013-10-16 03:30韓松洋范宸西
      改革與開放 2013年15期
      關鍵詞:課程設置思想政治理論課獨立學院

      韓松洋 范宸西

      摘要:在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管理過程中,基于中央和部委相關文件的要求,科學設置課程是提高教學質量、保證教學效果的重要基礎,也是深化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立足歷史,掌握我國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的發(fā)展背景與歷史沿革;立足國際,對比中外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的本質區(qū)別與主要差異;立足中央,解讀“十八大”對于科學設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目標調整與要求變化;立足自身,以吉林大學珠海學院為例,闡述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改革思路,以期對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教學改革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不斷發(fā)展、與時俱進、改革創(chuàng)新的工作。掌握我國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的發(fā)展軌跡,對比中外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的本質區(qū)別,領會“十八大”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調整變化,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管理與教學改革過程中,基于中央和部委相關文件的要求,科學合理設置課程,創(chuàng)新發(fā)展教學內容,對于提高教學質量、保證教學效果、加強思想教育、深化教學改革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我國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的歷史變遷

      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與階級本質,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是為統(tǒng)治階級傳播其特定價值觀、教化社會成員、加強階級統(tǒng)治和鞏固政權地位服務的。伴隨中國共產黨的發(fā)展歷程,我國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幾經變遷,經歷了三個時期、九個階段。

      1.革命戰(zhàn)爭時期(1921年至1949年)

      革命戰(zhàn)爭時期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發(fā)展經歷了三個階段: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引進與毛澤東思想萌芽、毛澤東思想形成、第一次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毛澤東思想成熟。

      (1)第一階段:1921年至1927年。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到1927年第一次大革命失敗這一時期,我國并不具備獨自建立高等教育機構的環(huán)境與條件。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在黃埔軍校共同辦學過程中設置了一些關于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相關課程,內容主要是引進與宣傳馬列主義思想和知識、學習與借鑒蘇聯(lián)的理論和經驗,課程內容以國外作品的譯著為主,還沒有形成獨特、自有、完善的課程體系,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作用與顯著效果在北伐戰(zhàn)爭取得的勝利成果中得以充分體現(xiàn)。

      (2)第二階段:1927年至1935年。1927年,南昌起義之后,中國共產黨建立了革命根據地,中央蘇區(qū)是其中最大的革命根據地,在中央蘇區(qū)先后成立了多個高等教育機構,如蘇維埃大學、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學校、井岡山紅軍學校以及中國工農紅軍大學等,這些學校重點強調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目的就是為黨培養(yǎng)合格干部和革命人才。在此階段,我們黨開始逐步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體系,采用了學分制,要求“政治科目48學分”。但課程設置在此時仍然以理論為主,如馬列主義基本原理、蘇維埃革命與建設、黨史與黨建、中國革命基本路線、工人運動思想等,后期隨著積累革命經驗,逐漸結合革命具體實踐。

      (3)第三階段:1935年至1949年。1935年,遵義會議之后,黨中央糾正了王明“左”傾錯誤和批判了“右傾”思想,毛澤東于1938年首次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毛澤東思想從萌芽形成階段逐步走向成熟。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機構在后方革命根據地遍地開花,如陜北公學、中國女子大學、澤東青年干部學校以及后來合并多所大學的延安大學等,還有著名的延安抗大(即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曾經建立12所分校,思想政治教育得到進一步重視。在此階段,除了馬列主義基本原理之外,課程設置主要以毛澤東思想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為主,包括哲學思想、統(tǒng)一戰(zhàn)線思想、軍事思想以及黨的建設思想等,課程內容靈活多樣,各所學校的教學內容并不完全一致。

      2.社會主義建設時期(1949年至1978年)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發(fā)展包括2個階段:毛澤東思想的發(fā)展與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動蕩與波折。

      (1)第四階段:1949年至1957年。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全國逐步解放,進入社會主義過渡時期,黨和國家逐步建立、完善和調整思想政治教育與課程設置。初期開設的課程主要有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包括社會發(fā)展史)、新民主主義論(包括近代中國革命運動史)、政治經濟學等。1952年,教育部頒發(fā)了新中國首個全國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方案《關于全國高等學校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課程的指示》,除對上述課程的門數(shù)、學時、順序以及課程名進行具體規(guī)定與調整外,主要增加了“馬列主義基礎”課程,確定核心課程是新民主主義論;1953年,“新民主主義論”改名為“中國革命史”;1956年,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正式演變?yōu)樯鲜鏊拈T課程。

      (2)第五階段:1958年至1978年。在這一階段,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經歷了較大的波折。1957年至1960年,第四階段形成的四門課程設置體系被全部取消,規(guī)定開設以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教育”;1961年至1966年,幾經調整與變動,除了形勢與任務課程外,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實際開設了層次不同、要求不同的中共黨史、哲學和政治經濟學四門課程。1966年,“文革”開始,至1969年,高校所有課程停開。1970年至1978年高?;謴驼猩?,政治課主要圍繞“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xù)革命”理論講授馬列主義原著和毛澤東著作,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存實亡。

      3.社會主義新發(fā)展時期(1978年至今)

      社會主義新發(fā)展時期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發(fā)展包括四個階段:“78方案”“86方案”“98方案”和“05方案”。

      (1)第六階段:1978年至1985年的“78方案”?!拔母铩焙?,高考制度與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恢復,思想政治教育再次得到重視,重新步入發(fā)展正軌。1978年,教育部發(fā)出《關于加強高等學校馬列主義理論教育的意見》即“78方案”?!?8方案”課程設置包括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共產黨黨史、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4門課程。

      (2)第七階段:1986年至1997年的“86方案”。1982年,具有劃時代、歷史性、偉大轉變的“十二大”勝利召開。1985年,根據“十二大”以來取得的理論突破與創(chuàng)新成果,中央發(fā)出《關于改革學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論課課程教學的通知》,原國家教委提出“86方案”,對課程設置進行相應調整?!?6方案”課程設置包括由中國革命史(代替中共黨史)、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馬克思主義原理(合并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經濟學)、世界政治經濟和國際關系(代替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四門新課組成的政治理論課程組,以及由形勢與政策、法律基礎兩門必修課和大學生思想修養(yǎng)、人生哲理、職業(yè)道德碼事門選修課組成的思想教育課程組,共計兩組、9門課程。

      (3)第八階段:1998年至2004年的“98方案”。1995年,原國家教委提出“兩課”要求,即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原思想教育課)。1997年,根據“十五大”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指導思想的要求,中宣部和教育部要求增設“鄧小平理論課”。1998年,中宣部、教育部發(fā)出《關于普通高等學?!皟烧n”課程設置的規(guī)定及其實施工作的意見》,即“98方案”?!?8方案”課程設置包括由馬克思主義原理拆分成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毛澤東思想概論(代替中國革命史)、鄧小平理論概論(代替中國社會主義建設)4門課程組成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組,和由形勢與政策、法律基礎和思想道德修養(yǎng)(合并“86方案”后3門)組成的思想品德課程組,共兩組、8門課程。

      (4)第九階段:2005年至現(xiàn)在的“05方案”。2003年,根據2002年“十六大”把“三個代表”作為指導思想的要求,“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代替了“鄧小平理論概論”。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用“思想政治理論課”取代“兩課”的名稱。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發(fā)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即“05方案”,且正式設立馬克思主義一級學科。課程設置將原兩個課程組合并成一個“思想政治理論課”,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86”方案)、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對應“86”方案中國革命史)、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合并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形勢與政策、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共6門課程。

      4.對我國課程設置歷史變遷的分析

      針對上述三個時期、九個階段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的歷史發(fā)展進行分析,除了第五階段受到“文革”較大影響與嚴重破壞以外,我國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呈現(xiàn)出曲折中穩(wěn)步發(fā)展、發(fā)展中敢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中重視實踐、實踐中勇于改革的特點。首先,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的變化與波動,是由黨的發(fā)展歷程曲折性、中國革命斗爭艱巨性、社會主義建設復雜性所決定的。其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的改變與調整,其目的都是為了滿足黨的領導、奮斗目標、時代發(fā)展與革命建設的需要。再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都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得出結論、取得經驗。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與理論課程設置的優(yōu)劣與成敗,都為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積累了豐富經驗、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中外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的比較分析

      我國與西方國家在意識形態(tài)、社會制度、價值觀念、政治體制、經濟結構、文化傳統(tǒng)等方面存在較大不同,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與課程設置也存在較大差異。西方國家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可以分為三類:以自主管理為主,例如美國、德國、韓國;既有自主管理也有統(tǒng)一管理,例如英國;完全統(tǒng)一管理,例如日本、新加坡。我國的思想政治課程設置也屬于完全統(tǒng)一管理。

      1.美國思想政治教育與課程設置

      美國思想政治教育在名義上不作為一種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也沒有“思想政治教育”或“德育”等實際名稱,而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和到各種教育與實踐活動當中,作為一種技能和文化進行教育和傳播。課程設置有西方經濟學、公民與法、美國與世界、科學哲學和實用主義等政治理論課,以及大學生生活導論課、職業(yè)道德、社會研究等思想品德課。課程設置方面強調實用性與實效性,教學內容方面追求趣味性與應用性,教學方式方面注重靈活性與交互性,學習方式方面提倡創(chuàng)造性與自主性。從某種角度來說,美國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強調個性與特性培養(yǎng),雖然可以調動高校、教師、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性,但是一定程度上缺乏統(tǒng)一性、規(guī)范化、標準化,不存在完整的教學與課程體系。

      2.德國思想政治教育與課程設置

      同美國類似,德國也沒有設置專門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程,而是將思想道德教育廣泛融入到其他學科當中,但是對于某些專業(yè)學生采取嚴格的國家考試制度進行考核,而且某些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程對于文科和理科學生同等對待。德國高校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是通過將思想政治教育廣泛融合到神學、教育學、法學、倫理學等類課程中進行。醫(yī)學、藥學、法律、教育等專業(yè)的學生,需要通過國家考試。根據國家考試的要求,考試必須包含本行業(yè)規(guī)章和職業(yè)道德等方面的內容。在德國高校,政治學、法學、社會學等不僅是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yè)必修基礎課程,也是理工科的專業(yè)必修課。

      3.韓國思想政治教育與課程設置

      韓國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文化方面先后受到中國、日本、歐美等多個國家的影響,但是韓國在保持自己儒學核心文化精神的前提下,抵制不良因素,學習利用優(yōu)點,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思想文化。韓國中小學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由國家統(tǒng)一規(guī)定,但是其高等教育也沒有專門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韓國的大學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人文政治、倫理道德、歷史經濟等相關課程當中。韓國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在不斷融合外來思想且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同時,非常難得地保持了自己的特色。

      4.英國思想政治教育與課程設置

      英國思想政治教育分為統(tǒng)一管理的宗教教育和自主管理的道德教育。英國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中,宗教教育按照統(tǒng)一的宗教教育制度和教學大綱進行,道德教育則包括管理相對靈活的價值觀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法制教育、健康人格教育。課程設置方面同美國相比,具有很多相同點,尤其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與其他各種教育的融合方面。此外,英國在課程設置方面強調理論性與實用性并重,既重視宗教傳統(tǒng)也重視實踐發(fā)展。

      5.日本思想政治教育與課程設置

      日本民族善于學習和消化外來文化的特性,從而將日本文化打造成一種復雜的糅合體,這些決定了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樣性與多面性。與中國類似,日本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國家全面干預、統(tǒng)一規(guī)劃、統(tǒng)一管理、統(tǒng)一要求、統(tǒng)一布置的方式,并且通過立法保證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課程設置內容涉及民主主義教育、國體教育、集團主義教育、國際意識教育、感恩教育、體驗性教育。日本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除了具備驚人的一致性、統(tǒng)一性、強制性和對外來文化的強大融合性之外,還體現(xiàn)出較強的國際競爭意識與民族危機意識。

      6.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與課程設置

      新加坡也善于學習和消化外來文化,但是與日本不同,新加坡在文化方面采取“技術上依賴西方,精神上固守東方”的態(tài)度,尊崇具有創(chuàng)新、改革與發(fā)展的現(xiàn)代儒家思想文化。同時,新加坡重視國家認同與歸屬感,強調國家利益第一。與日本類似,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施行更仔細、更全面、更深入的政府干預,制訂了更為詳細的教學大綱、教學要求、教學安排與實施方案,同時具有更加嚴格無情的法律和法規(guī)作為保障,制訂一系列約束公民社會道德與行為規(guī)范的條例和法規(guī)。課程設置內容涉及愛國主義教育、現(xiàn)代儒家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美德教育等。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雖然實行更加強化的統(tǒng)一管理,但是也非常注重創(chuàng)新發(fā)展與聯(lián)系實踐。

      7.對中外課程設置的比較分析

      (1)自主管理與統(tǒng)一管理的區(qū)別。我國的政體與西方國家不同,決定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也存在差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xié)商制度,既可以發(fā)揮多黨參政議政的優(yōu)點,也可以在黨的統(tǒng)一領導下,發(fā)揮出主導性、主體性、主動性,形成統(tǒng)一思想,凝聚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這在一定程度上更適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fā)展現(xiàn)實,所以我國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具有較強的統(tǒng)一性、系統(tǒng)性、規(guī)范性。多黨輪流執(zhí)政的國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政治思想的激烈矛盾與沖突,代表不同階層利益的不同政黨,具有不同的價值觀和價值體系,必然存在利益競爭與差異較大的政治傾向,一般無法形成統(tǒng)一的政治思想,所以這些國家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和傳播公共的政治思想與道德理念,政黨競爭與政治矛盾決定任何執(zhí)政黨無法實現(xiàn)符合自己需要的、全民范圍的、規(guī)范一致的政治思想教育。

      (2)西方國家思想政治教育與課程設置的優(yōu)點。西方國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先進理念、方式與手段,值得我們深刻學習與借鑒,他們能夠將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與其他學科相融合。美國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設置強調實用性、教學內容追求趣味性、教學方式注重靈活性。德國思想政治教育標準對于文科與理科同等對待,而且某些特定專業(yè)實行嚴格的國家考試制度。韓國在快速吸收外來思想的同時仍能保持核心精神與發(fā)展特點,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設置各具特色。英國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統(tǒng)一性與自主性并重,而且在注重教育融合性的同時,強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傳統(tǒng)與發(fā)展相結合。日本思想政治教育博采眾長、兼容并蓄,基于國家全面統(tǒng)一管理、立法鞏固,突出強調國際競爭與民族危機。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重視國家歸屬感,采取更加嚴格與細致的規(guī)劃和法制加以管理,同時注重創(chuàng)新與實踐。

      (3)我國思想政治教育與課程設置的不足之處。同西方國家相比,我國思想政治教育與課程設置存在以下不足:課程設置相對死板,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課程改革周期相對較長,不滿足時代發(fā)展需要;課程類別過于強調意識形態(tài)與階級對立,欠缺包容性與知識多樣性;課程內容理論說教過多,實例應用較少,缺乏實踐性、應用性與趣味性;教學方式刻板嚴肅,難以激發(fā)學生積極性、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學習方式比較被動,缺乏交互性與創(chuàng)新性,無法形成獨立意見與獨特見解等。

      三、“十八大”對于科學設置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目標調整與要求變化

      “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堅持不懈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深入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建設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體系,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卫握莆找庾R形態(tài)工作領導權和主導權,堅持正確導向,提高引導能力,壯大主流思想輿論?!辈⑶覐娬{要“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tài)。”

      與“十七大”報告相比,“十八大”報告將“科學發(fā)展觀”充實到重要指導思想中,并且針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深入開展提出更高的目標和更高的要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方向,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更加深入人心?!笆舜蟆睂τ谒枷胝谓逃ぷ魈岢隽诵碌哪繕伺c新的要求。為建設和諧穩(wěn)定、健康向上、持續(xù)發(fā)展的社會,不僅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力度,而且要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實踐。

      四、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改革思路

      在深入貫徹“十八大”會議精神、嚴格遵守中央和部委相關文件要求的前提下,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在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改革過程中,遵循“緊跟形勢、依法設置、古今中外、創(chuàng)新嘗試”十六字方針,以保證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改革具有前瞻性、合法性、科學性和先進性。

      1.緊跟形勢,深入學習“十八大”會議精神,保證前瞻性

      從我國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的歷史變遷可以看出,在每一次重大歷史轉折時期,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與課程設置都發(fā)生較大的調整與變化,都會按照中央新的指導思想,根據理論突破與創(chuàng)新成果,充實、完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這決定了在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改革過程中,要深刻體會中央要求,密切關注形勢發(fā)展,才能保證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改革的前瞻性。

      “十八大”報告針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再次強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注重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為建設和諧穩(wěn)定、健康向上、持續(xù)發(fā)展的社會,不僅要加強理論研究力度,而且要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實踐。立足中國實際、緊跟形勢發(fā)展、遍及普羅大眾,豐富教材理論、完善課堂教學、提高思想認識,加強引領作用,帶動輿論導向。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過去幾年的教學調整與課程改革過程中,雖然按照與時俱進、跟蹤形勢、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要求不斷充實“科學發(fā)展觀”的教學內容,但是針對“科學發(fā)展觀”仍然沒有形成完備的教學體系和完善的課程設置?!?5方案”已經實施近八年,根據“十八大”指導思想的變化,預計不久將會做出相應改革與調整。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改革過程中,需要密切關注中央對于思想政治發(fā)展的變化動向,提前做好教學改革的相關準備工作。

      2.依法設置,嚴格遵守當前課程設置要求,保證合法性

      在中央針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做出調整與變化之前,必須繼續(xù)嚴格遵守宣傳部、教育部發(fā)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實施方案》,即“05方案”。這決定了在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改革過程中,要嚴格遵循中央要求,同時緊密結合形勢發(fā)展,只有在規(guī)章制度框架下做出相應調整,才能保證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改革的合法性。

      按照“05方案”要求,吉林大學珠海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如表1)

      從表1可以看出,按照“05方案”要求,共設置6門課程,其中必修課5門、選修課1門,最低16學分。除了形勢與政策和選修課根據時事需要適當調整教學內容之外,其余4門必修課的教學內容嚴格按照國家規(guī)定執(zhí)行。在課程設置具體實施過程中,考慮文科與理科學生層次不同、方向不同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標準和要求。在文理科學生都要學習5門必修課的基礎上,針對文科的學科特點,要求文科學生選修“當代”。

      在未來的課程設置中,我們提出如下改革思路。結合理科的學科特點與具體情況,對理科生的“形策”課進行創(chuàng)新,即在理科形勢與政策課程中,按需增加一定比例的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課教學內容,這樣既可以保證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的完備性和知識體系的完整性,也可以滿足理科生課程安排的實際需要。

      3.古今中外,以我國歷史和中外對比為借鑒,保證科學性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改革過程中,注重學習和掌握我國高等教育政治理論課程設置的發(fā)展背景與歷史沿革,通過分析發(fā)展軌跡,挖掘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變化規(guī)律,繼而根據中央指導思想的變化,與時俱進,保證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改革的科學性。

      另外,注重對比中外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分析兩者之間的本質差異,通過挖掘產生區(qū)別的本質提高認識,通過吸收西方國家的優(yōu)點來提高水平,通過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從而加以改進,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改革的科學性。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改革過程中,堅持以“緊跟形勢”為理念,以“依法設置”為準則,以“古今中外”為參考,創(chuàng)新嘗試,切實踐行科學發(fā)展觀,才能保證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改革的先進性。

      參考文獻

      [1]鄧小林.中央蘇區(qū)時期的學校與思想政治教育[J].求索,2012(10):65-67.

      [2]中國抗日軍政大學紀念館:抗大簡介[OL].2006:09-27.

      [3]崔秋灝.改革開放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沿革[J].世紀橋,2008(1):117-118.

      [4]楊彩娟.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的歷史沿革[J].教育與職業(yè), 2012(6,下):117-119.

      [5]李祖超.“五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較分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4):46-50.

      [6]胡錦濤.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2年度廣東省高教學會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課題“民辦高等學校網絡輿情應對能力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11GJB12514)與2012年度廣東省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實踐與創(chuàng)新研究”(項目編號:201238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qū)聯(lián)絡辦公室、吉林大學珠海學院)

      猜你喜歡
      課程設置思想政治理論課獨立學院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與策略
      高職物流專業(yè)課程設置與物流崗位職業(yè)證書的有效對接
      獨立學院商務英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索
      獨立學院法學專業(yè)的學科特色及其發(fā)展研究
      以微課教學促進獨立學院國際經濟學應用性教學轉型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普兰县| 中超| 遂溪县| 福泉市| 潼南县| 五大连池市| 沁源县| 定日县| 沂水县| 中超| 云南省| 固镇县| 三穗县| 江安县| 社会| 兰溪市| 泸水县| 博客| 双江| 读书| 任丘市| 长垣县| 威海市| 阳山县| 祁门县| 临洮县| 湖北省| 甘孜县| 清涧县| 西青区| 台东县| 铁岭县| 东辽县| 青田县| 澄迈县| 马尔康县| 麟游县| 固原市| 保山市| 信宜市| 龙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