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周易》考證二題

      2013-10-17 00:26:30
      關(guān)鍵詞:孔丘系辭通論

      洪 迪

      (臺(tái)州學(xué)院,浙江 臨海 317000)

      《易傳子曰》考釋

      孔子與《周易》的關(guān)系是一個(gè)古老而猶新的話題。自司馬遷提出孔子“晚而喜《易》”后,[1]孔子作《易傳》之說流行了近千年,“先儒更無異論”。[2]然而,歐陽修《易童子問》破天荒提出質(zhì)疑,舊說遂已動(dòng)搖。在近現(xiàn)代疑古思潮中,更出現(xiàn)了180°大轉(zhuǎn)變,一些學(xué)者竟斷言孔子與《易傳》無關(guān)。比如,郭沫若就說:“《易傳》中有大部分是秦時(shí)代的荀子的門徒們楚國(guó)的人所著的。著書的時(shí)期當(dāng)?shù)迷谇厥蓟嗜哪暌院蟆!保?]馮友蘭則說:“所謂《十翼》非孔子所作,前人及時(shí)人論之已詳。”并加注云:“說見歐陽修《易童子問》,崔東壁《洙泗考信錄》,顧頡剛先生《古史辯》及拙作《孔子在中國(guó)歷史中之地位》?!保?]錢穆亦曾列舉10條理由論證《易傳》非孔子所作。[5]而錢玄同干脆說:“孔丘與易無關(guān)。”[6]

      誠(chéng)然,《易傳》確非孔子所作,但絕非與孔子無關(guān)。相反,孔子與《易傳》關(guān)系至為密切?!妒酚洝ぶ倌岬茏恿袀鳌肪陀?“商瞿,魯人,字子木,少孔子二十九歲。孔子傳《易》于瞿,瞿傳楚人臂子弘,弘傳江東人矯子庸疵,疵傳燕人周子家豎,豎傳淳于人光子乘羽,羽傳川人楊何。何,元朔中,以治《易》為漢中大夫。”即從孔子一系傳《易》至漢代楊何,記載得明明白白?!兑讉鳌菲叻N大都作于戰(zhàn)國(guó)時(shí)代。作者當(dāng)多為孔子傳《易》弟子。比如,“《傳》可能是臂子弓所作,《象傳》可能是矯疵所作。”[7]6這不就表明《易傳》與孔子的關(guān)系密切而且重要嗎?最重要的一點(diǎn),則是《易傳》中留有孔子的思想言論。

      考《易傳》,《系辭上傳》有“子曰”13條,《系辭下傳》有“子曰”10條,《乾文言傳》有“子曰”6條,共計(jì)29條。如果將這29條“子曰”按次輯錄出來,并依《系辭上傳》、《系辭下傳》、《乾文言傳》分作3章,我們便有了一篇好文章,且可即名之曰《易傳子曰》?,F(xiàn)在的問題是:(1)這29條“子曰”是否同為一人所“曰”?(2)這個(gè)“子”是否即是孔子?倘若這兩個(gè)問題獲得肯定的答案,那么輯成的《易傳子曰》便與《論語》相類,可算孔子著作。

      這29條“子曰”是否同為一人所“曰”呢?是的。只要仔細(xì)辨析一下《易傳子曰》中所輯的全部“子曰”,在行文上、思想理論上的貫通性與一致性,便可斷然無疑。何況更存在著這樣一個(gè)死證。在解《乾·上九》時(shí),“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居,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dòng)而有悔也?!边@段話,正好一字不差地同樣出現(xiàn)于《乾文言傳》和《系辭上傳》中。不管引用者孰先孰后,都是引或轉(zhuǎn)引自同一位作者乃鐵定無疑的事實(shí)。這就更證死了這29條“子曰”確為同一人所“曰”。

      那么,這個(gè)“子”是否即是孔子?答案同樣是肯定的。首先,《系辭下傳》中有句話,“子曰:‘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fù)行也。’《易》曰:‘不遠(yuǎn)復(fù),無悔,元吉。’”請(qǐng)對(duì)照一下《論語·雍也》:“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xué)?’孔子對(duì)曰:‘有顏回者好學(xué),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無,未聞好學(xué)者也。’”請(qǐng)問:這“顏氏之子”與“好學(xué)”的“顏回者”,難道不絕對(duì)是同一個(gè)孔子弟子嗎?而且“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fù)行”,不正是“不遷怒,不貳過”的另一種說法嗎?顏回的老師是誰?孔子!

      再來一個(gè)額外的證明。請(qǐng)看: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少而任重,鮮不及矣?!兑住吩?‘鼎折足,覆公,其形渥,兇?!圆粍倨淙我病!保ā断缔o下傳》)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恒,不可以為卜筮?!胖z言與?龜筮猶不能知也,而況人乎?《詩(shī)》云:‘我龜既厭,不我告猶?!秲睹吩?‘爵無及德民,立而正事,純而祭祀,是為不敬。事煩則亂,事成則難?!兑住吩?‘不恒其德,或承之羞?!闫涞?,偵,婦人吉,夫子兇?!保ā抖Y記·緇衣》)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p>

      子曰:“不占而已矣?!保ā墩撜Z·子路》)

      后兩段話大同小異,《禮記·緇衣》所引的“子”,顯然是孔子。前一段與后二段相比,說的雖不是同一件事,但在行文上與思想理論上甚為相近。用來作為《易傳子曰》的“子”即為孔子的旁證,應(yīng)當(dāng)不算太牽強(qiáng)吧?

      再舉一個(gè)旁證?!断缔o上傳》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边@是十足的孔子思想。證之《論語》:《述而》云:“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泰伯》云:“子曰:‘篤信好學(xué),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薄稇梿枴酚终f:“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遜言?!薄白釉?‘賢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言?!彼羞@些說法,都包含著這樣一個(gè)意思:君子應(yīng)當(dāng)適時(shí)地出、處、語、默。同一的思想同出于一人之口。這個(gè)人正是孔子!

      在《〈周易大傳〉通說》中,高亨有過三個(gè)說法。一說:“《乾文言》記有‘子曰’者凡六條,《系辭》記有‘子曰’者凡二十三條(二十四個(gè)‘子曰’),皆引孔丘之言也??浊鸬茏踊蛟賯鞯茏拥戎鴷?,引孔丘之言,始用‘子曰’二字,如《文言》《系辭》為孔丘自著,則全篇皆孔丘之言,豈能復(fù)用‘子曰’二字……但《文言》、《系辭》引孔丘之言二十九條均不見它書,自非實(shí)錄,當(dāng)是作者偽托?!保?]5一說在注中,云:《系辭》中有一條云:“子曰:‘顏氏之子……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fù)行也?!薄墩撜Z·雍也》篇記孔丘稱顏回“不貳過”。然則《系辭》所謂“顏氏之子”即顏回,《文言》、《系辭》所謂“子曰”云云皆引孔丘之言,無可疑也。[7]10又一處,注云:“子,孔丘。此乃偽托孔丘所說,全書皆同?!保?]48高先生證言《易傳》非孔子所作是有力的。但在斷言“子”為何人時(shí)則頗自相矛盾。一說子“乃偽托孔丘”;一說“所謂‘子曰’云云皆引孔丘之言”,則又肯定“子”即孔丘。二者必歸其一。其實(shí),前者只是臆說,后者大有死證。

      總之,以上充分而確鑿地證明了輯成的《易傳子曰》一文的著作權(quán)肯定屬于孔子。

      《易傳子曰》的思想蘊(yùn)涵至為宏深,表明孔子傳易有兩個(gè)深刻而鮮明的特點(diǎn):一是偏重義理,幾乎不及象數(shù),比后來的王弼更王弼。二是哲理更重于易理。與其說是以哲學(xué)解釋易學(xué),不如說是以《易經(jīng)》為政治倫理哲學(xué)作證,正是哲學(xué)家的讀《易》用《易》傳《易》?!兑讉髯釉弧返膬?nèi)涵大體可分作《易經(jīng)》的通論和各論兩大部分。通論六條。而各論中雖解釋某一卦爻而仍具通論意義的有二條,合起來便有八條“子曰”。略作次序編排,且抄錄于下:

      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wù),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p>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廣業(yè)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shè)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dòng)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p>

      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子曰:“乾坤,其易之門邪。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cè)嵊畜w。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稱名也,雜而不越。于稽其類,其衰世之意邪?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開而當(dāng)名辨物,正言斷辭,則備矣。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其旨遠(yuǎn),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因貳以濟(jì)民行,以明失得之報(bào)?!?/p>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p>

      子曰:“圣人立象以盡意,設(shè)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p>

      不足八百字的一篇語錄體《周易》通論,多么精煉、精辟、精彩!說了作《易》的目的、作用,說了《易》的入門、方法以及《易》學(xué)如何付諸百姓自然日用,等等。對(duì)于《周易》,真正可說是“精義入神”、“窮神知化”、“利用安身”的了。我們完全可以將這篇妙文命名曰《孔子周易通論》,并與《易傳子曰》并存。如果說《易傳》是莖干,《文言》、《系辭》是枝葉,那么《易傳子曰》是花朵,《孔子周易通論》則是花蕊?;ㄖ兄锸侵参锷械纳?/p>

      孔子不僅是傳《易》的始祖,而且在《易傳》中留有論《易》的宏深言說??鬃优c《周易》的關(guān)系至要更至深,確焉無疑。

      《雜卦傳》錯(cuò)簡(jiǎn)改正

      《雜卦傳》中或有錯(cuò)簡(jiǎn),朱熹早曾質(zhì)疑。在《周易本義》中,他說:“自遘以下,卦不及反對(duì),或疑其錯(cuò)簡(jiǎn)。今以韻協(xié)之,又似非誤,未詳何義?!保?]在《朱子語類》中,又有:

      “《雜卦》反對(duì)之義,只是反覆,則其吉兇禍福,動(dòng)靜剛?cè)幔韵喾戳?。”?“是如此。不知如何數(shù)卦又不對(duì)了?!洞笮蟆?,時(shí)也’,也曉不得。又與《無妄》不相反,是如何?《臨》《觀》更有‘與求’之義?!杜R》以二陽言之,則二陽可以臨上四陰;以卦爻言之,則六五、上六又以上而臨下?!队^》自下而觀上則為‘觀’,是平聲;自上而為物之觀,是去聲?!舌?,食也;《賁》,無色也?!x雖可通,但不相反?!吨t》輕’,是以謙和不自尊重。女待男而行,所以為《漸》?!?/p>

      “《謙》輕而《豫》怠?!陛p是卑小之義?!对ァ肥菒傊畼O,便放倒了,如上六“冥豫”是也。[9]

      此表依《雜卦傳》文本序數(shù),兩兩奇偶并列,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除最后2行外,前14行都是成雙作對(duì),幾乎皆為顛倒卦變,注上“覆”字。只有1乾2坤、51離52坎四卦為旁通卦變,即一卦的全部陽(—)爻,變成另一卦的陰(- -)爻,卦爻的陰陽互變,所以注上“變”字。另有23隨24蠱、39否40泰四卦則兼具“覆”“變”。顛倒與旁通兩種卦變,使得此表的56訟以前卦序排列秩序井然。但最后57大過以后,排列亂了,當(dāng)為錯(cuò)簡(jiǎn)。擬將最后2行更改排列如下:也成旁通卦變與顛倒卦變,與上14行連成一氣。這樣,《雜卦傳》結(jié)末的文字也可調(diào)整為:

      ?

      于是,全文就完整而順暢了,完全符合《周易》“二二相偶,非覆即變”的原則了。茲斗膽改正《雜卦傳》錯(cuò)簡(jiǎn)如上,謹(jǐn)就教于通人。

      [1]漢司馬遷.史記[M]//新編小四庫(kù)二十五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163.

      [2]孔穎達(dá).周易正義卷首[M]//新編小四庫(kù)十三經(jīng)注疏.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11.

      [3]郭沫若.中國(guó)古代社會(huì)研究(外二種)上[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387.

      [4]馮友蘭.中國(guó)哲學(xué)史上冊(cè)[M].北京:中華書局,1961:460.

      [5]錢穆.論十翼非孔子作[M]//古史辨第3冊(cè).海口:海南出版社,2005:15-39.

      [7]高亨.周易大傳今注[M].濟(jì)南:齊魯書社,1998.

      [8]朱熹.周易本義[M].北京:北京市中國(guó)書店,1987:雜卦傳.

      [9]黎靖德編.朱子語類五[M].北京:中華書局,1986:1976.

      猜你喜歡
      孔丘系辭通論
      《漫畫孔子》窮孩子早當(dāng)家①
      國(guó)學(xué)周周讀
      肚皮上練字
      協(xié)通論視佛經(jīng)一例
      刻舟求劍的人
      江南詩(shī)(2020年4期)2020-08-11 07:37:44
      詠懷
      “人品訴諸”在《系辭》中的應(yīng)用研究
      安全通論(16)——黑客生態(tài)學(xué)
      安全通論(16)——黑客生態(tài)學(xué)
      讀點(diǎn)經(jīng)典
      清流县| 中阳县| 原阳县| 游戏| 昌邑市| 南岸区| 涿鹿县| 山丹县| 德惠市| 邳州市| 密山市| 深水埗区| 秭归县| 扶绥县| 胶州市| 津南区| 商河县| 隆林| 榆中县| 泰宁县| 行唐县| 类乌齐县| 台山市| 鹿邑县| 临邑县| 济宁市| 江口县| 延长县| 莆田市| 抚远县| 贺州市| 秦安县| 三门县| 霍城县| 进贤县| 三都| 封丘县| 尉氏县| 天津市| 渝北区| 衡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