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巍峰 谷高玲 李長安 竇芊 杜敬佩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療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臨床療效觀察
趙巍峰 谷高玲 李長安 竇芊 杜敬佩
目的觀察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療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臨床療效。方法6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為治療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兩組均予常規(guī)保肝支持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chǔ)上加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療,對照組不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療程均為4周,觀察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臨床癥狀、肝臟血清生化指標、臨床療效的變化情況。結(jié)果治療結(jié)束兩組臨床癥狀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肝臟血清生化指標(ALT、AST、TBIL、CHE、PTA)變化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治療組總有效率96.7%,對照組總有效率73.3%,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療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有一定的療效。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慢性重型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
慢性重型肝炎是在慢性肝病基礎(chǔ)上,肝功能進行性減退導致的以腹水或門脈高壓、凝血功能障礙和肝性腦病等為主要表現(xiàn)的慢性肝功能失代償。在我國以乙型肝炎病毒導致的重型肝炎占臨床患者的比例最高,該病血清總膽紅素明顯升高,病情重,并發(fā)癥多,病死率高。目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臨床治療尚無特異有效的治療手段,強調(diào)綜合治療。近年來本院采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S-adenosyl methionine,SAM)治療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取得一定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60例均為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均符合2006年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重型肝病與人工肝學組制訂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診斷標準[1]。并且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藥物性肝炎、瘀膽型肝炎和原發(fā)性肝癌。分成治療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治療組男25例,女5例,年齡23~69歲(43±12.04)。對照組男23例,女7例,年齡22~71歲(42±13.26)。兩組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病程、年齡差異及Child-Pugh 分級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 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治療組采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凍干粉針(商品名:思美泰,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040384) 1000 mg溶于5%葡萄糖250 ml1次/d。對照組不使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凍干粉針。兩組同時輔以相同的保肝、核苷類抗病毒藥物,必要時應用白蛋白、血漿等治療,療程均持續(xù)4周。
1.3觀察項目 分別觀察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臨床癥狀乏力、納差、腹脹、肝區(qū)不適的改善情況。選擇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T),總膽紅素(TBIL)、直接膽紅素(DBIL)、凝血酶原活動度(PTA)、血清膽堿酯酶(CHE)和血清白蛋白(ALB)為觀察指標,采用美國杜邦Dimension RxL型多功能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指標。治療過程中觀察有無藥物不良反應。
1.4療效標準 ①顯效:TBIL下降30%以上,ALT復常,主要臨床癥狀消失;②有效:TBIL下降30%以下,ALT較治療前下降50%,主要臨床癥狀改善;③無效:TBIL不下降或上升,ALT無變化,主要臨床癥狀無好轉(zhuǎn)。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軟件統(tǒng)計。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改善情況(見表1) 治療4周后,治療組治療后乏力、納差、腹脹、肝區(qū)不適改善較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與對照組臨床癥狀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治療后腹脹、肝區(qū)不適改善較治療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治療后臨床癥狀改善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臟生化血清指標的變化(見表2) 治療組血清ALT、AST、TBIL較治療前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血清CHE、PTA較治療前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對照組血清ALT、AST較治療前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血清TBIL、CHE、PTA變化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后血清ALT、AST、TBIL、CHE、PTA變化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兩組血清ALB指標均較治療前有所上升(P<0.05),而兩組治療后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肝臟生化指標變化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兩組患者在治療結(jié)束時療效比較(見表3) 治療4周后治療組總有效率96.7%,對照組總有效率73.3%,兩組總有效率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χ2= 5.98,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4藥物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均未見腹痛、皮膚過敏等不良反應。
表3 兩組治療后療效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χ2= 5.98,△P<0.05
重型肝炎時大量肝細胞壞死,體內(nèi)S腺苷蛋氨酸缺乏,肝細胞膜的流動性減弱,使Na+-K+-ATP酶的泵功能下降,最終引起肝細胞內(nèi)膽汁淤積;同時由于轉(zhuǎn)巰基作用受限,肝細胞內(nèi)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如半胱氨酸等減少,導致肝細胞內(nèi)膽汁酸的聚積和解毒功能的下降。腺苷蛋氨酸是一種存在于體內(nèi)的生理活性物質(zhì),作為甲基供體(轉(zhuǎn)甲基作用)和生理性巰基化合物的前體(轉(zhuǎn)巰基作用)參與體內(nèi)生化反應。在肝臟內(nèi),它能使質(zhì)膜磷脂甲基化,調(diào)節(jié)肝細胞膜的流動性,保護細胞骨架,提高Na+-K+-ATP酶活性,阻止肝內(nèi)膽汁淤積從而使含膽紅素的膽汁排泄增加。因此,補充外源性腺苷蛋氨酸,有助于受損肝細胞功能恢復,可使重癥肝病時生物利用度恢復其內(nèi)源性水平[2]。本研究資料表明,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改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乏力、納差、腹脹等臨床癥狀優(yōu)于對照組,血清TBIL、ALT、AST的下降程度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可以生成更多的甲基化磷脂和磷脂酰膽堿,可為肝細胞的修復提供原料,促進肝細胞膜的流動性,增強機體各種酶的活性,有助于肝細胞的再生。血清CHE、PTA、ALB作為反映肝臟儲備和合成功能的指標,治療組升高水平較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兩組血清CHE、PTA治療后水平比較亦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明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能有效改善肝臟的合成功能,促進肝細胞再生,利于肝功能的恢復。兩組血清ALB指標治療后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能考慮與兩組同時輸注白蛋白、血漿,從而影響了ALB的真實檢測水平有關(guān)。丁二腺苷蛋氨酸同時在治療酒精性肝炎、藥物性肝炎、妊娠期肝內(nèi)膽汁淤積癥方面均有確定的療效[3,4],鄭玉寶[5]研究證實應用腺苷蛋氨酸進行治療終末期肝病患者,除了可保護肝細胞,有效預防和阻止疾病進展,另一方面還可改善由于長期肝病引起的抑郁情緒。
丁二腺苷蛋氨酸治療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可使TBIL、ALT水平下降,CHE、PTA、ALB水平升高,顯著促進肝功能恢復,提高療效,值得在臨床應用推廣。
[1] 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肝衰竭與人工肝學組、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重型肝病與人工肝學組.肝衰竭診療指南.中華肝臟病雜志,2006,14(9):643-646.
[2] Mato JM,Lu SC. Role of S-adenosyl-L-methionine in liverhealth and injury.Hepatology,2007,45(5):1306-1312.
[3] Williams AL, Girard C, Jui D,et al. S-adenosyl methionine(SAMe) as treatment for depression:a systematic review.Clin Invest Med,2005,28(3):132-139.
[4] 陳達,林恢.腺苷蛋氨酸(思美泰)治療淤膽型肝炎的療效觀察.臨床合理用藥,2009,2(22):15-16.
[5] 鄭玉寶,彭亮,林潮雙,等. 腺苷蛋氨酸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抑郁情緒干預治療的療效觀察.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 電子版,2011,5(4) : 410-413.
453003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第三附屬醫(yī)院感染科(趙巍峰 李長安 竇芊 杜敬佩),心血管內(nèi)科(谷高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