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調的變化主要有高低變化、輕重變化、快慢變化、停頓變化這樣幾種。語調各因素的變化范圍要與播音員個人的嗓音條件相諧調,要符合聽眾的心理、聽眾的承受力,要符合聲音的審美要求。切忌不應高聲時調子很高,重讀時音量很大,等到了該高該重的時候卻高不上去、重不下來了,或者即使高上去、重下來了,但業(yè)已瀕臨“極限”,毫無美感了。
關鍵詞:播音;語調;美感
播音的藝術魅力,從很大程度上說,取決于播音員音色的優(yōu)美和語調的變化。音色通過發(fā)聲訓練可以有所改善,不過只能是枝節(jié)性的改善,因為它主要是由先天條件決定的。而語調則不同,它完全可以通過學習和訓練臻于完美。語調的變化有以下幾方面內(nèi)容:
1 高低變化
語調的變化,不單單是指句末升降,主要是指整個句子的高低變化——句調。所謂“高聲說"和“低聲說",即指句調。句末升降之所以較為次要,是因為它是在句調的基礎上形成的。
2 輕重變化
音的輕重屬于音強問題。找準重音是問題的關鍵。重音按范圍大小不同可分為詞重音、句重音、段重音等等,按重讀原因可分為語法重音和強調重音。語法重音是按照語法要求所重讀的部分,強凋重音是播音員根據(jù)表達感情需要而重讀的部分,它可以是詞素,也可以是詞、句子,甚至可以是段。
3 快慢變化
音的快慢——語速,是由音長和停頓兩個因素決定的:音節(jié)長且停頓長則語速慢,音節(jié)短且停頓短則語速快。
4 停頓變化
停頓指音素與音素之間、音與音之間、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為表達需要而保留的沉默,它是語流中的“休止符”,具有“此處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停頓的內(nèi)容包括:是停還是不停,停得長還是停得短。短之極為無,所以不停 (就是“連”)也是停頓的一項內(nèi)容。停頓也分為語法停頓和強調停頓。
語調這幾種要素在口語表達中是密切聯(lián)系、互相配合的,比如在悲傷時,音高降低、語速放慢,停頓加大、音量縮小。語調諸要素在語音實踐中的組合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如果按“高、重,快、不停或短?!薄龢O,“低、輕、慢、長?!薄摌O這樣理想化地分開,那么一般地講,心情激動時采用正極,心情平靜采用負極,高興時采用正極,悲傷時采用負極,講播高潮時采用正極,講播低潮時采用負極。這是語調諸要素組合的一般規(guī)律。不過,任何規(guī)律都不是絕對的,比如在悲傷時,有時就可以采用正極,以表示悲傷至極。語調的變化講究的是有機的變化,而不是機械的變化。就是說,我們需要的是變化的變化,而不是不變的變化;語調的變化不能總按固定的模式進行,否則就成為機械的、僵死的了。正極各因素并不總是一起出現(xiàn),負極各因素也是如此。比如在某一句子強調某一詞時,就可以聲高而速慢,這便是正極與負極的交叉組合。所以,語調諸因素有三種組合方式:正極式、負極式、正負極交叉式。我們應該注意諸要素之間的聯(lián)系,但又不能讓這些聯(lián)系弄昏了頭腦,以至不知從何抓起,要抓住主要矛盾,用主要的帶動次要的。
語調諸要素的變化方式有漸變、突變兩種。漸變這種變化是逐漸進行的,其方式比較緩慢柔和。比如由慢逐漸加快,由高聲逐漸變?yōu)榈吐?。這些都屬于漸變。突變這種變化,是突然進行的,其方式迅速而劇烈,對比突出而分朋。比如由低聲突然轉為高聲,由輕讀突然轉為重讀,這些都屬于突變。
語調組合是采用正極式,還是采用負極式,還是采用正負極交叉式?變化方式是采用漸變式,還是采用突變式?這些都是由稿件內(nèi)容的感情來控制的。白居易說得好:根情,華聲(《與元九書》)。感情是根,聲音是花,無根的花是假花、死花。感情是聲音的內(nèi)在動因,聲音是感情的外泄形式,聲隨情轉,情以聲傳,如果聲情矛盾,聲情錯位,即使聲音也是有變化的,這變化也非但不能產(chǎn)生美感,反而會使聽眾莫名其妙。
語調各因素的變化范圍要與播音員個人的嗓音條件相諧調,要符合聽眾的心理、聽眾的承受力,要符合聲音的審美要求。一般說來,播音員用聲不宜跨越自如聲區(qū),這是保持聲音圓潤和聲音自然的必要前提之一;那種不留余地的用聲,會給聽眾以“喊”甚至“教訓人”的感覺,與“啟發(fā)式”和“交談式”相去甚遠。在播音時先要設計好最高音是哪些、最強音是哪些,其它句子都不能與之持平,更不能“冒高”。切忌不應高聲時調子很高,重讀時音量很大,等到了該高該重的時候卻高不上去、重不下來了,或者即使高上去、重下來了,但業(yè)已瀕臨“極限”,毫無美感了。
作者簡介
孫已晴,女,畢業(yè)于北華大學播音主持專業(yè)(本科)。曾獲全國青少年藝術人才選拔活動朗誦組金獎(第一名);現(xiàn)為四平廣播電視臺電視新聞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