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厚明
《秦基偉回憶錄》中曾講述這么個情節(jié),那是在抗美援朝的戰(zhàn)場上,一次秦基偉軍長發(fā)現戰(zhàn)利品中有件美軍的皮夾克,就穿在身上了??绍姴块_黨員民主生活會時,有位文工團員毫不客氣提了意見,說秦軍長不像話,一切繳獲要歸公難道你忘記了?結果,秦基偉只好把皮夾克脫下來了交公。
也許在某些人看來,作為堂堂軍長的秦基偉,從戰(zhàn)利品中挑一件皮夾克穿,不就是芝麻點兒小事嘛,那位文工團員何必如此較真,竟當面“沖撞”軍長,一點不留面子地“真批評”,讓軍長好生尷尬。
仔細想來,那位文工團員做的實在好?!耙磺欣U獲要歸公”,這是鐵一樣的紀律,不管誰都要嚴格執(zhí)行,違背了就該當嚴肅批評。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當年似這樣的“真批評”,好像很平常。
然而,反觀現實,像這樣的“真批評”似乎不多,而各色“假批評”卻不少。所以,批評須來一番“打假”。
要打“浮批”的假,防止蜻蜓點水、點到為止、隔靴搔癢、不痛不癢,不觸及思想靈魂深處的“作秀”。
要打“拍批”的假,杜絕看似在批評、實則在表揚,把優(yōu)點當缺點批,變相拍馬投人所好的“把戲”。
要打“歪批”的假,消除憑感覺發(fā)表意見、看來頭見風使舵、以好惡斟酌褒貶,往往批不到要害處、評不到點子上的做派。
要打“懼批”的假,克服怕領導記仇給自己穿小鞋、怕同事不滿暗地報復,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隨聲附和,明哲保身,搞一團和氣的做法。
批評“打假”,要求我們既要有為同事負責的關愛,更要有為組織擔當的黨性;既要有聞過則喜的若谷虛懷,更要有勇于自剖的實事求是;既要有客觀公正的人情味,更要有揭短亮丑的“火藥味”,真正營造講真話、講實話、講負責的話的批評幫助氛圍。
批評“打假”, 要有務實之舉措,如在批評前組織群眾測評并反饋公示,發(fā)放個人工作總結和實績評估,使問題見底見光,讓成員充分了解,客觀定論;批評時應鼓勵思想互助,不抱成見,打消顧慮,使“假批評”沒有“入場券”。只有這樣,才能使批評與自我批評真正成為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思想武器。
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我們黨的三大作風之一,也是傳承至今的一大法寶。毛澤東曾經把它比作“掃灰塵”、“照鏡子”、“洗臉”。他說,房子要經常打掃的,不打掃就會積滿灰塵,臉是應該經常洗的,不洗也就會灰塵滿面,我們同志的思想,我們黨的工作也會沾染灰塵,也應該打掃和洗滌。而打掃和洗滌,來不得半點虛假。倘若拿起掃把比劃兩下,根本就不去掃灰,或者像貓洗臉那樣,浮皮潦草地抹幾爪子,臟東西仍在臉上,那只能是在虛化假化弱化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面對種種“假批評”的盛行,我們實在應當予以高度重視,通過有效地“打假”之舉,讓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得以發(fā)揚光大,從而使我們黨始終保持先進性與純潔性,始終富有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
責任編輯:戚本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