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中國傳統(tǒng)司法審判中的儒家法律價值觀
      ——以《張船山判牘》為考察中心

      2013-10-28 01:21:09洪佳期
      關(guān)鍵詞:船山司法法律

      洪佳期

      (華東政法大學(xué) 法律學(xué)院,上海 201620)

      論中國傳統(tǒng)司法審判中的儒家法律價值觀
      ——以《張船山判牘》為考察中心

      洪佳期

      (華東政法大學(xué) 法律學(xué)院,上海 201620)

      自隋唐確立科舉制,中國傳統(tǒng)社會官員大多由科舉而入仕途,所學(xué)所考皆為儒家典籍,最終成為各級地方父母官,而占據(jù)地方官員行政事務(wù)很大比重的司法審判活動無疑是實踐儒家價值觀的最佳途徑?!稄埓脚袪肥珍洀埓皆谏綎|萊州府任職知府期間審理的相關(guān)案件,司法審判強調(diào)明斷是非、解決糾紛、裁判的合情合理合法。其中儒家法律價值觀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與作用,包括“明法斷案”、“情理法”的“禮法合一”觀,父母官的“教化為先”,其核心在于維護天理人倫。

      《張船山判牘》;明法斷案;禮法合一;教化為先

      孔子創(chuàng)立儒家學(xué)派,提倡“禮治”、“德治”與“教化為先”等儒家政治法律觀,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提出“德主刑輔”,興起“春秋決獄”,把儒家價值觀融入到司法審判中,儒家經(jīng)典一度成為判案之依據(jù),唐朝律典的“一準乎禮”更是禮法融合的典范。隋唐時期確立科舉制,官員由科舉而入仕途,所學(xué)所考皆為儒家典籍,最終成為各級地方父母官,而占據(jù)地方官員行政事務(wù)很大比重的司法審判活動無疑是實踐儒家價值觀的最佳途徑。本文即以清朝張問陶(號船山)所判的案例為研究文本,對中國傳統(tǒng)司法審判中所體現(xiàn)出的儒家法律價值觀予以闡述與分析,以期對獨具特色的中國傳統(tǒng)審判文化提供某種研究視角。

      一 張問陶其人及《張船山判牘》

      張問陶(1764-1814年),清代官員、著名詩人、書畫家。字仲冶,一字柳門,因故鄉(xiāng)四川遂寧城郊有一座孤絕秀美的小山,形如船,名船山,便自號船山,也稱“老船”,因善畫猿,亦自號“蜀山老猿”,其詩被譽為清代“蜀中詩人之冠”。乾隆五十五年(1790)進士,曾任翰林院檢討、都察院御史、吏部郎中。后出任山東萊州知府,因違背上官意志,辭官居吳縣(今蘇州)。晚年遨游大江南北,病卒于客舍。

      張船山作為乾嘉詩壇泰斗而顯名后世,其詩集《船山詩草》博大精深,意遠格高。目前學(xué)界代表性研究有胡傳淮主編的《張問陶研究文集》(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及胡傳淮編著的《張問陶年譜》(巴蜀書社2000年),側(cè)重于其詩書畫及文學(xué)地位的研究,而對其任職萊州府署期間裁判司法的探討則幾乎未見。1934年上海中央書店出版了襟霞閣主編、秋痕廔樓主校之《張船山判牘》一書。著者小史云:“張船山,名問陶,遂寧縣人?!偕綎|萊州府知府,政聲卓著,為一時冠。蓋張公雖喜閑情,而宗理學(xué),且熟于歷代史事。凡古之所謂循吏良史者,無不熟諳其施行之方法。而采精擷英,以臨其民,宜其有神明之目,無冤抑之事也。且工于文詞,其所著判牘批詞,均斐然成章,為后世稱誦。蓋循吏而兼儒林也?!北疚膬H以此所搜案例對張船山司法審判思想予以分析,以期拋磚引玉之用。

      《張船山判牘》收錄張船山在山東萊州府任職知府期間審理的相關(guān)案件,其中判詞28個,批詞12則。28個判詞中,涉及家庭糾紛的有:夫婦失和案、背夫私逃案、兄弟互毆案、圖賣兄妾案、爭奪遺產(chǎn)案、主人戀婢案、遺失窖金案、凌虐翁夫案;涉及婚姻糾紛案:套良作妾案、控媳別嫁案、撮合鴛鴦案;涉及奸、盜、斗毆、人命案:叔嫂通奸案、僧尼成奸案、雞奸自首案、縱女行奸案、縱子作賊案、雅賊偷花案、索債口角案、惡吏誣盜案、頂兇賣命案、因謔致命案、賣姊逼死案、拒奸殺人案、報仇殺人案。其它案:無賴窺浴案、私設(shè)娼寮案、私造假銀案、貪贓枉法案。當然,這些案件之間有交叉,如縱女行奸案、縱子作賊案,雖然案件關(guān)涉奸罪、盜竊案,但關(guān)系人是母女、父子之間。如賣姊逼死案,雖是人命案,但是姊與弟之間。這些案件的關(guān)系人涉及到夫婦、兄弟、兄妾與夫弟、主人與婢女、媳婦與丈夫翁姑、鄰里之間,基本涵括各種人倫關(guān)系。12則批詞中,涉及財產(chǎn)的有“倒閉錢莊”、“侵吞公款”、“店伙卷逃”、“兄弟爭產(chǎn)”;涉及婚姻的有“一女兩嫁”、“老翁娶婦”、“冒認本夫”等,還涉及奸案、人命案的有“誣控強奸”、“奴奸主婦”、“新娘殺人”、“妾殺大婦”、“駁詰命案”等。從這些案件的裁判中我們不僅可以了解清代判詞的語言魅力、張船山的個人性情才華,還可以了解作為法官的張船山是如何依律或情理作判,而作為“循吏兼儒林”的張船山在裁判過程中體現(xiàn)出的儒家法律價值觀更是值得探討。

      二 “明法斷案”觀

      儒家推崇循吏而反對任用“酷吏”,循吏要“明法斷案”。中國古代雖然未能形成西方法制史逐漸確立的“法無明文不為罪”、“法無明文不為罰”之理念,但并不代表古代司法審判是遠離法律恣意之為。明法斷案即是古代很早就形成的司法理念之一。漢代的郭躬、張釋之等均是因堅守“明法斷案”而著稱于世。郭躬云:“君王法天,刑不可以委曲生意”,而張釋之則坦言:“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⑽荆煜轮揭?,一傾,而天下用法皆為輕重,民安所措其手足?”[1](《郭陳列傳》)皇權(quán)至上,固然可以超越法律,但作為臣子判案則須用法平允,這也許是皇權(quán)體制之下的“法治”。而后世也一再上演“皇權(quán)”與“法治”之爭,如趙綽、戴胄、狄仁杰等,[2](《趙綽列傳》)[3](《戴胄傳》,《狄仁杰傳》)雖然這些案例中均以皇權(quán)的退讓而告終,但從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這些敢于抗爭皇權(quán)、堅持明法斷案的官員們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在于他們的“鳳毛麟角”,明君與諫臣兩者缺一不可。

      一般官員在司法審判中同樣奉行“明法斷案”,這與是否嚴格依照律文判案存在較大差異。在重罪案件中,成文法具有特殊地位,正如一學(xué)者所說:“無論在哪一個社會中,按照國家強化統(tǒng)治效率的邏輯,都會出現(xiàn)不同形式的嚴格限制解釋和裁量余地的法律決定論?!盵4]《刑案匯覽》中有相當部分案件均依照律文作判,甚至有較極端案件,如“孫倫元因竊鋸孫守智樹枝,被毆后自縊身死一案”,被告是受害者的無服族孫,依律卑親屬毆傷尊親屬在本罪上加一等處罰?;实壅J為受害人是咎由自取,不應(yīng)加刑,刑部則堅持依律斷罪。*此案載嘉慶元年(1796)說帖《刑案匯覽》卷十八《刑律》,對此案的分析參見(美)D.布迪、C.莫里斯《中華帝國的法律》,朱勇譯,江蘇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03-404頁。這并不意味著古人奉行嚴格的法治精神,但也不等于中國傳統(tǒng)社會沒有恪守的司法理念與價值取向。近年來考察民事案件及輕微的刑事案件(笞杖刑案件)是否嚴格依律判案是學(xué)界爭論的焦點之一,黃宗智先生在對三大檔案的221件進行分析的基礎(chǔ)上,認為有170件(77%)都經(jīng)由知縣依《大清律例》,對一方或另一方作出明確的勝負判決。但遭到以滋賀秀三為代表的學(xué)者反對,認為州縣堂諭依情理而非律例作判。王泰升則提出是否依照律例判決,必須劃分不同層次加以討論。[5]考察《張船山判牘》的28個判詞,其中15個判詞比較明確“依律”、“酌理衡情”等作判,而“依法”裁判就有13個判詞之多。如下表格:

      序號案名案情審判結(jié)果裁判依據(jù)法、情、理1私設(shè)娼寮鴇婦李黃氏私設(shè)娼寮,容留陳阿玉、袁琴仙等女子賣淫,破獲到案。李黃氏杖一百,遞解回籍。陳阿玉、袁琴仙、張大妞一并發(fā)交官媒擇配?!白美砗馇椤崩?、情2兄弟互毆郝燕山、郝鶴山兄弟因田地租金發(fā)生口角,繼而互毆。將郝鶴山開釋,即著當堂領(lǐng)回。“律可原情減宥”情3叔嫂通奸秦肇榮妻與其弟秦肇貴通奸,兩人被秦肇榮捉獲,扭喊到署。秦肇貴、秦白氏當堂重責,秦肇貴并枷示頭門,飽受眾人唾罵;秦白氏犯七出之條,照律斷離,仍追秦肇榮聘娶財物,具領(lǐng)另娶?!霸谛屑樗将@,于法例自無寬恕”法4索債口角謝泰和欠張啟華貨價四兩銀,去年除夕張啟華讓其孫索討舊債,出言不遜,雙方口角,后張啟華兒子張小華聞信趕來,引發(fā)斗毆,謝泰和弟弟因勸解反被張小華毆傷。張小華合將以手足毆人成傷律問罪。謝泰和欠張啟華銀四兩即飭當堂清償?!安槁奢d,手足毆人成傷者問罪?!狈?私造假銀耿阿仔與素不相識之蔣良相遇,幫同偽造假銀六錠,先后賣給過路人。均以從犯處刑,起獲假銀等銷毀?!鞍绰奢d,偽造銀錠分別首從擬徒,姑念無知愚民因貧犯法,減一等?!币婪?、原情6因虐致命曹家慶與黃仁亮同為興園飯館傭工。黃仁亮?xí)r患頭暈之病,曹家慶戲稱黃思家裝病,黃則以欲同曹妻睡宿回謔。雙方爭執(zhí)毆打,黃仁亮磕傷肚腹,因傷殞命。原縣擬將曹家慶依戲殺律擬斷在案。張判:依律載斗殺人者不問手足他物金刃擬絞監(jiān)候,惟念釁起戲謔,死由推磕,應(yīng)酌入秋審緩決,尸棺飭埋。“戲殺云者,兩者皆知所為足以相害,而情愿和同以為之,因而致傷人命也?!癫芗覒c因黃仁亮用言戲謔,先將其推倒受傷,繼復(fù)因黃仁亮回推,又用拳將其格傷,迨被再撲,該犯既已閃側(cè),乃復(fù)從后推送,致將其撲跌受傷身死。一推一撲,再接再厲,雖未互相罵詈而爭斗情形已無辭可為之曲解,安能以釁起戲謔,遂強附戲殺?”依法7爭奪遺產(chǎn)滕君立是滕國柱、滕家圭等的五服外族叔,有二子,長子富發(fā)(后身故),娶妻龔氏,生子滕小玲(經(jīng)商在粵,傳言病卒,無確信);二子貴發(fā)(早故),娶妻顧氏(后身故),無子。滕富發(fā)故后,所遺銀錢由龔氏經(jīng)管,其表兄湯秀芳幫管。后龔氏身故,喪葬一切均由湯秀芳經(jīng)手辦理,其遺存衣物契單亦寄放湯家。滕國柱等懷疑湯侵吞財產(chǎn),來署具控。湯秀芳年逾七十,從寬免議。所剩1055兩中提銀100兩,交滕國柱、滕家圭經(jīng)手休墓齋蔗,余銀暫行存案,等滿三年如滕小玲仍無消息,再行入官。“查絕滅之家,無人承繼,例應(yīng)將其財產(chǎn)入官,不能聽外人侵吞?!币婪?,原情8賣姊逼死江生道哄騙其姊姊,以250兩銀子將姊賣給其朋友為妾。其姊恐受辱,投水而死。張船山悉心審問,至五次才得其實。判江生道斬立決,其朋友衛(wèi)元貴通詳上憲緝拿,并旌沈江氏貞烈?!鞍绰蓮娰u期親服尊長之婦女,因而致死者,斬立決。功服者減一等?!币婪?拒奸殺人陶文鳳垂涎弟婦丁氏美貌,屢調(diào)戲之。一日,乘其弟因事赴親串家,夜不能返之機,一手執(zhí)刀,一手執(zhí)兩只銀錠,從窗跳入丁氏房中求歡。丁氏后乘其置刀登榻,拔刀斬陶文鳳致死。判陶丁氏無罪“按律因奸殺死門,載婦女遭強暴而殺死人者,杖五十,準聽錢贖。如兇器為男子者,免杖?!币婪?/p>

      續(xù)表

      序號案名案情審判結(jié)果裁判依據(jù)法、情、理10報仇殺人龔大大自幼喪父母,長大后其叔方告訴他實情,其父為土豪楊世南陷害并賄賂獄卒而毒斃,其母王氏被強搶為妾。龔大大聽后佯作無事,三年后生一子,將兒子托付其妹,自己藏于楊世南家附近,伺其出門,擒之并縊死??h令擬判絞監(jiān)候。申詳臬使,臬使以其太重,發(fā)府重判。張船山改判為杖五十、流一千里。獄卒呂元標受賄殺人,按律自應(yīng)梟首,但已病故,其家無存,免議。前任縣令周之旦辦事顢頇無能,應(yīng)即詳革?!安槁奢d殺死人者,斬立決。有故者,減一等。挾恨報仇,情出義憤者,再減一等。”“應(yīng)仰體皇上仁孝之心,免予一死,杖五十流一千里?!币婪ā⒃?“以仁孝治國,凡遇仁人孝子,無不曲法施恩,以旌于國,以示于朝?!?11貪贓枉法昌邑縣舉人陶爾昌以竊賊為名解送仆人蔣成至縣衙典史署懲辦,蔣成供稱主人與其妻有染,欲奪為妾,故出此事。典史唐如松準備開釋。陶爾昌拿出二百兩賄賂,要求斃之以絕后患。唐令鞭背一百,并暗示差役從重擊責,蔣成斃命。其妻慘睹其夫之死,向縣告狀。唐如松杖一百,流五千里;陶爾昌絞監(jiān)候。蔣妻邢氏杖五十,發(fā)交官媒價賣。知縣督查不嚴,釀成屬吏貪贓枉法虐殺民命等事,詳記大過一次?!安槁奢d,官吏枉法斃人命者,杖一百,流五千里;貪贓殺人者,加一等?!币婪?、原理(蔣妻“通奸主人,殺害丈夫,本應(yīng)杖責,姑念事前未及聞知,事后首先告發(fā),從寬杖責五十”)12遺失窖金曹子安與弟弟子發(fā)同埋二千金于床下。當時兩人未娶。后來子安娶妻生子,兒子也已成婚。兄弟間起沖突,不得已舉行分析,但不料窖藏已不見。兄弟互疑,致訟。邵生朗偷竊藏金依律杖五十,徒一年。所有家產(chǎn)仰該縣悉點交曹子安子發(fā)兄弟收執(zhí),用作賠償?!耙缆烧任迨?,徒一年?!币婪?3縱子作賊萊州府署前一開小店鋪的席元大有子金囝,游手好閑,好入人家中行竊。告其父,不僅不理,更是反唇相譏。一日,金囝乘知府審案之際,混入看審人群中偷竊。被當場抓住。重斥其父,并勒令具結(jié),今后永遠不再縱兒子行竊。贓物兩件當堂發(fā)交失主領(lǐng)去完案。“按律,凡子女未滿十五歲犯罪者,罪其父母,其父母故縱者,按律加一等?!币婪?4雞奸自首昌邑縣朱剛木戀上朋友章天權(quán)弟章天亮。一日借為母祝壽之名,邀請章天權(quán)兄弟至家飲宴,乘天亮醉臥而污之,天亮醒后自縊身亡。眾疑鬼魅所為。一年后,朱剛木自行投案。縣令判將朱剛木絞立決,以自首故,減輕一等,為絞監(jiān)候。臬司駁斥不準,發(fā)回重審??h令仍以絞監(jiān)候頂詳。臬司將本案發(fā)交府憲審問。判處朱剛木杖二百,流三千里,詳請臬司核準?!氨靖蠈徳偃┳C確實,按以律例既難合于強奸,握諸旌典亦不同乎貞烈”;“朱剛木著即按照威逼致死人命罪減一等,杖二百流三千里。”依法15頂兇賣命即墨縣發(fā)生一命案,例交由萊州府張船山過堂。兇犯王小山直認殺人不諱,且背誦本縣供詞極熟,與詳文一字無異。張船山心生疑竇,再三駁詰,細問之下,才知殺人者是富家子屈培秋,出二百金讓王小山頂罪。判處屈培秋斬立決,行刑前先杖二百;王小山從寬免責。王小山父王桂林從寬準予免責。即墨縣令從寬詳請撤任?!绊攦促u命,依律亦應(yīng)杖責”;“依律應(yīng)處無故殺害子女罪減等,杖二百流五千里?!币婪?,原情(“姑念孝心”)

      在他的12個批詞中也多有“按律嚴懲”、“細心審斷,以申國法”之批。這些判詞或批詞所涉案件既包括判處斬絞之人命案,也包括“薄懲”或“斥責”之細故案,而無論是重案還是田土之類糾紛,“依律”判案似乎在判牘中較為常見,40個案件的裁判,其中有17個是較為明確地提出“依律”裁判或“明法”斷案,剩下案件的裁判也并不代表不符合律例的規(guī)定。但仔細分析,會發(fā)現(xiàn)“明法斷案”司法理念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具有特殊內(nèi)涵,其一,明法斷案即依律裁判,更高要求是“情真罪當,無失入失出之弊”,如“妾殺大婦”案,張船山援引成案,認為知縣擬判雖符合正律規(guī)定,但沒有考慮所殺對象的不同和殺人者主觀情況,沒有做到“情真罪當”。該批詞“援律因詳,據(jù)例純熟”,是難得之文。其二,“明法斷案”并不意味已形成嚴格依律斷案的至上原則,更遑論樹立法律的最高權(quán)威性。如前列表格序號10的龔大大“報仇殺人”案,該判詞中不僅查律例之規(guī)定,還對此前所發(fā)生的類似復(fù)仇案件及其相關(guān)處理均作了詳述,雖然強調(diào)此案與前述所列案件不同,龔大大毆死楊世南未經(jīng)報官,但其“仁孝剛毅”與上述各案無殊,判其免予死刑,為杖五十流一千里。這里,依律作判并非唯一追求目標,而類似案件的分析也志不在法律適用的準確與否,更多為說明皇上“仁孝治國”,減輕處罰而設(shè),究其根本仍是“情理”,以期維護儒家的“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思想,維護倫理至上。其三,律例與情理并非相悖,尤其是田土婚姻錢債之類訴訟中,官員審判原則基于裁斷是非、平息紛爭,而不在于律例如何規(guī)定及其適用。正因為如此,一些官員在判詞中往往是“均應(yīng)法處”、“本應(yīng)大法重懲”、“本應(yīng)律擬”,但“姑念鄉(xiāng)愚,為良佐鼓惑”、“姑念年已衰老”,從而“從寬免究”等。[6]張船山判牘亦如此,如“私造假銀”案的“姑念無知愚民因貧犯法,減一等”,“縱子作賊”案雖然“按律,凡子女未滿十五歲犯罪者,罪其父母,其父母故縱者,按律加一等”,但判決卻是“重斥其父,并勒令具結(jié)”,仍是明國法、循人情、重倫理。

      三 情理法裁判的“禮法合一”觀

      儒家主張“禮法合一”,以禮引導(dǎo)法,以禮治理國家。其思想順應(yīng)中國傳統(tǒng)社會對家族的重視與需求。其反映在傳統(tǒng)司法審判活動中體現(xiàn)為“情理法”裁判的司法理念。社會的存在,必然意味著國家與私人關(guān)系的存在,人與人之間糾紛的存在。在面對這些問題之時,中國古代與西方是一樣的,即要依賴權(quán)威機構(gòu)的解決,依賴于建立一整套的訴訟審判機制,也同樣是依賴于法律作為解決糾紛的最有效的工具,只是中國古人有其獨特的一套方式。中國古代法律思想基本上可以用六個字來概括:“天理、國法、人情”,這三者是統(tǒng)一的,它們都是天道在不同事情上的顯現(xiàn)形式而已,天道在宇宙表現(xiàn)為“天理”,在朝廷表現(xiàn)為“國法”,在百姓表現(xiàn)為“人情”。[7]“天理”,指天道、自然之規(guī)則?!肚f子·天運》中:“夫至樂者,先應(yīng)之以人事,順之以天理?!比寮曳Q之為人的善良天性,《禮記·樂記》:“好惡無節(jié)于內(nèi),知誘于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后世儒家將此結(jié)合,“天理”成為自然和人類的共同規(guī)則?!胺▽W(xué)家所說的正義法、自然法、社會法就是中國人所說的天理?!盵8](P.274)天理是存于自然規(guī)律、存于人類亙古不變之人性中,合乎良知和民意?!胺▽W(xué)家所說的習(xí)慣法以及經(jīng)驗法則上的事理,就是中國人所說的人情?!眹ň褪欠▽W(xué)家所說的制定法或成文法。[8](PP.276,277)

      天理、人情、國法三者并行不悖,宋帝詔令:“原情定罪,有國之通規(guī)”。[9]“法意、人情,實同一體。徇人情而違法意,不可也;守法意而拂人情,亦不可也。權(quán)衡于二者之間,使上不違于法意,下不拂于人情,則通行而無弊矣?!薄白孀诹⒎ǎ瑓⒅?、理,無不曲盡。倘拂乎情,違乎理,不可以為法于后世矣。”[10]法律不合情理即非善法。中國古代審判中奉行“依律斷罪”,更強調(diào)“情理法”判案原則,即裁判要做到合情、合理、合法,實現(xiàn)“禮法合一”。上列的15個判詞有7個判詞是較為明確地“酌理衡情”,“律可原情減宥”,或者在依律之外“原情”、“原理”作出裁決,其他不在此列的判詞或批詞中蘊含其意也不在少數(shù)。如“一女兩嫁”案,蔣心泉初將其女嫁給同鄉(xiāng)沈逸舟,嫌其卑微,將女領(lǐng)回,不認沈為女婿,沈上門被毆。后慕汪萬年家富,稱女是寡婦嫁之,汪以蔣是秀才未及細問而愿娶。沈得知憤而投水自盡,被人救起,助之訴至縣署??h令拖延該案審理,讓蔣自己處理。汪恐遭訟累自行至縣衙申訴一切,縣令仍讓蔣在外調(diào)處,蔣不理。逾半年,沈憤不可遏告至府署申雪。張船山受理該案,批詞層層剖析,怒蔣心泉作為秀才之“違法亂紀”,更斥責知縣之拖延,致使蔣心泉橫行,“國法蕩然,天理何在”?蔣心泉之“嫌貧愛富”是“無天理,無國法,兼無人心也”。“情理法”合一,一女不能二嫁,既是國法,也是禮義;蔣乃秀才,熟讀四書五經(jīng),更知禮義廉恥,卻罔顧王法;一方縣令,在為民牧者,須不畏強御、不欺鰥寡,以情理衡之方得其平。類似之判非此一例?!疤炖砣饲閲ā辈粌H僅是作為匾額掛在縣府衙署而具有象征意義,更重要的在于將其精神蘊含于日常司法審判之中。

      四 父母官的“教化為先”觀

      儒家主張“德治”,德者教化也。“君子德風(fēng),小人德草,草上之風(fēng),必偃?!彼痉▽徟兄刑岢耙越袒癁橄取保缘路?,否則地方不靖,民眾爭訟,不僅影響地方官員的政績與升遷之路,而且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官員們也往往會自認是其未能擔教化之責。這與中國古代政治體制與社會結(jié)構(gòu)相關(guān),官員是一方百姓之“父母官”,自然要承擔教化之責。當然,地方官員們施行道德教化方式多樣,形式多途,不過在審判中進行道德教化是解決百姓訟爭的最好陣地。既可解決糾紛,又可教導(dǎo)訓(xùn)誡,以誨世人。

      道德教化有兩方面,一是以自己為道德榜樣感化對方,二是對對方循循善誘以自生悔意,從而達到教化之目的。前者如《后漢書·許荊傳》,許荊任太守,耒縣人蔣均兄弟爭財,互訟,許荊自責:“吾荷國之重任,而教化不行,咎在太守?!弊寣倮簟吧蠒悹?,乞詣廷尉”,兄弟感悔,各求受罪。后者如《魏書·杜畿傳》:“民嘗辭訟,有相告者,畿親見,為陳大義,遣令歸,諦思之。若意所不盡更來詣府。鄉(xiāng)邑父老自相責怒曰:‘有君如此,奈何不從其教,’自是少有辭訟?!贝祟愑涊d不勝枚舉。*如《后漢書·吳祐傳》:“吳祐為膠東相,民有爭訟者,必先閉門合自責,然后斷獄,以通譬之,或親到閭里,重相和解,自是爭訟省息,吏人懷而不欺?!薄逗鬂h書·魯恭傳》:“(魯恭)拜中書令。恭專以德化為理,不任刑罰。訟人許伯等爭田,累守令不能決。恭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責,輟耕相讓。亭長從人借牛而不肯換之,牛主訟于恭。恭召亭長,敕令歸牛者三,有不從。恭嘆曰‘是教化不行也?!庥【R去,椽史泣涕共留之,亭長慚愧,還牛,詣獄受罪,恭貰不問?!薄逗鬂h書·嚴延年傳》記載酷吏嚴延年因輕教化而重刑遭其母斥責:“幸得備郡守,專治千里,不聞仁愛教化,有以全安愚民。顧乘刑罰,多刑殺人,欲以立威,豈為民父母哉!”更有較極端辦法,明朝張瀚任郡守,大名縣一對兄弟因財產(chǎn)訴訟,“各訐其私,爭勝不已”,縣令不能決,申解至郡。張審此案,問他們是否為同父母所生,答曰“是”。繼而斥責他們“同氣不相念”,互相攻擊,無異于同乳兩犬爭一骨頭。命令重笞兩人,取杻各械一手,置于獄中不問月余。親屬等數(shù)十人入告說兩人已悔罪,希望予以寬宥。張將兩人喚出,兄弟倆潸然淚下,后悔不已,自訴兩人反目已十余年,現(xiàn)經(jīng)這段時間的同食共宿,積宿之怨盡釋。并對天發(fā)誓。張瀚笑曰:“知過能改,良民也。”遂釋之。[11]先用刑懲責兩人,再將兩人同杻拘于一室,讓其日夜相處而自我感悟,而對涉訟財產(chǎn)無只言片語。

      《張船山判牘》判詞中“說教”、“教化”之辭亦多見。如同為兄弟涉訟的“兄弟互毆”案,郝燕山和郝鶴山是兄弟,祖上遺留房產(chǎn)未分析,每年兄弟兩人輪流收租。前一年本輪到郝鶴山收管,房客欠租,第二年才將該租金補上,而這年輪到郝燕山收租,房客則以已交給郝鶴山為借口拖延,郝燕山回去跟弟弟理論,郝鶴山告知所收是去年舊租,郝燕山以為弟欺己,雙方發(fā)生口角,繼而動武,郝鶴山跌倒撞傷,互扭控官。張船山在了解前情之后,判曰:

      訊得……當面對質(zhì),據(jù)各供認前情。爾郝燕山、郝鶴山既系同胞兄弟,平日友于甚篤,無有毫末微嫌,甘苦共嘗,頗識倫常大義。詎以細故,竟起爭端,舌戰(zhàn)不休,繼以毆擊。夫使鶴山所收之租,若系今歲新租,則既非值管,焉可亂收?加以撲責,分析宜然。乃鶴山收系舊租,并非越位。燕山聽房客一面之辭,輒敢用武。萬一阻擋不及,或致非命,爾燕山上則顯違國法,下則難對父母。和氣致祥,古有明訓(xùn)。乃弟即有不是,不妨反復(fù)開導(dǎo),俾其自新。至爾鶴山亦不能諉為無辜。兄長呵斥,理宜忍受。即有抱屈,可候其心平氣和之后,善為說辭。不然,可見房客三面對質(zhì)。何為于乃兄盛怒之時,相持不下?爾之愚昧,誠屬可憫,幸而對簿公堂,各知悔恨,相對哭泣,求恩曲予矜全。委婉稟陳,隱若互相庇護。念爾為兄者,實緣旁言之誤聽;為弟者,不過肆應(yīng)之無方。兩非有意尋仇,律可原情減宥。茲有郝燕山請將郝鶴山開釋,即著當堂領(lǐng)回。兄兄弟弟,各安本業(yè)以為生;泄泄融融,共享皇家之雨露。若再因財起釁,逞忿召兇,則王法森嚴,決不能為爾等寬也。切切。此判。

      判詞中,先言郝燕山和郝鶴山是同胞兄弟,本是友愛,卻因收租之細故竟起爭端,從舌戰(zhàn)發(fā)展為毆打。繼而分析案情,認為兄弟兩人均有過錯,其兄聽人一面之辭,動輒用武,而弟未能勸導(dǎo)其兄,亦非無辜。最后告誡“兄兄弟弟,各安本業(yè)以為生;泄泄融融,共享皇家之雨露”,若是再次“因財起釁,逞忿召兇”,那么王法嚴懲不貸。判詞中充滿循循善誘卻又不失嚴厲,道德教化充盈其中。又如“老翁娶婦”案,有老翁66歲,因兒死無嗣,想續(xù)弦又擔心守寡兒媳阻擋,遂去府衙備案。張船山更是諄諄教誨,以己度人,認為自己才40歲,“床底之好久遜少年”,而老翁卻已近70,是否風(fēng)燭殘年恐只有其自知了,既然想娶,“本府焉有不準之理”;但仍叮囑一番,所娶婆娘年紀不能太小,娶妻后要優(yōu)待孀媳,不得偏聽后妻一面之詞。批詞言之鑿鑿,情之切切,金玉良言,一個設(shè)身處地、思慮周詳?shù)摹案改腹佟避S然紙上。

      道德教化成為中國古代官員司法審判之理念,原因多種。其一,百姓眼中的官員,是具有權(quán)威性的父母官,自然有教育之責,其教化之辭更具權(quán)威性。當然,官員在百姓眼中的權(quán)威性,不是法律的崇高,而是對行政官員的畏懼與崇敬混合所致。其二,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士大夫精神對官員的影響,從而形成自我認可。在官員看來,他們面對的均是小民、鄉(xiāng)愚,其教化責任感油然而生。其三,古代司法官員缺乏“法律素養(yǎng)”及其他因素的作用,影響審判中法律不能得到有效的遵守。這些從科舉走上仕途的司法官吏們,受到“君子不器”思想的熏陶、“詩書禮樂”的浸淫,一旦涉足具體案件的審理,往往注重“教育感化”,自覺不自覺地脫離了制度的約束。此外,司法官吏們還由于受到官場人際關(guān)系的制約,或出于對個人前途和家族命運的考慮,而使用了超越法律常規(guī)的手段,使得大量的法外因素滲入到訴訟活動當中。[12]

      當然,西方司法判決道德說教也不少見?!吧踔猎诮裉欤⒚婪ü儆绕涫禽^低審級法院的法官,很容易讓人想象為給遇到麻煩的不和當事人以幫助的父親或鄰居。充斥于法庭的那種顯系教育性或道德性的說教,至少間接地告誡全部參加人在這樣一個劇務(wù)中各司其職?!盵13]但中西方之間的說教存在差異。中國古代司法判決中的說教,令道德與法律趨于同化,判決中道德情操與威刑原則緊密結(jié)合。而西方判決中道德說教的作用,在于強化司法權(quán)威的至高無上性,培養(yǎng)人們對各項裁決的崇敬感,況且西方社會的法律與道德的界限與沖突十分明顯。加之中國古代官吏們崇信天理人情高于法意,在判案中注重說教而漠視邏輯,而西方的法律推理則全憑法律與案件事實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不受非法律和非邏輯因素的干擾。[14]其本源在于中西雙方的文化不同,雖然以目前看來西方的法律發(fā)展方向成為現(xiàn)代社會主流。

      五 結(jié) 語

      無論是“明法斷案”、“情理法”的“禮法合一”觀,還是父母官的“教化為先”論,其核心仍在于儒家所維護的天理人倫。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權(quán)力結(jié)構(gòu)特點是中央行政權(quán)力自上而下,至縣為止,基層社會自下(里、鄉(xiāng))而上(縣),保持原發(fā)性家族化的格局和自治權(quán)力,這兩軌各有其運行規(guī)則。史華慈先生將法家慎到提出的“勢”稱為“神秘權(quán)威原則”,認為慎到的發(fā)現(xiàn)與韋伯注意到的是同一個事實,強制力建立在對權(quán)威的接受上,君主依靠權(quán)威才能成為法典和維系社會秩序的控制機制的終極根源,系統(tǒng)的運行為統(tǒng)治者罩上神秘外罩,而系統(tǒng)的運行,需要將環(huán)繞在統(tǒng)治者頭上的符號化的權(quán)威光環(huán)內(nèi)化到人民的心靈中,否則整個系統(tǒng)很容易崩潰。[15]法家以“勢”、“法”立威,強調(diào)“君權(quán)神圣性”,儒家更關(guān)注內(nèi)在“道德”,基于中國傳統(tǒng)鄉(xiāng)土社會的原發(fā)性,強調(diào)“人倫至上性”。秦漢之際的歷史選擇,儒家的“天理人倫”成為修身立國之本,法制與倫理的融合自在情勢之中。儒家提倡和維護的“倫理”成為上述兩軌的交叉點或共通點。也許,這在一定程度上能解釋中國古代司法審判追求的終極目標不是實現(xiàn)法律,而是社會秩序和穩(wěn)定。

      也正如此,在對中國古代司法實踐的探討中,我們關(guān)注官員們是否都做到“依法判決”具有多大意義?徐忠明教授指出:“如果衙門做出的裁決能夠被原被告所接受,那么是否援引法律或者有無法律依據(jù),事實上也不是根本問題?!绻脹Q不能為兩造所認可,那么是否‘依法判決’才會成為司法官員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盵16]尤其中國古代審判文化自始未形成“法無明文不為罪”的司法理念。而對此的探討與爭論其實是站在現(xiàn)代法律體制與價值立場判斷的,固然這是歷史研究的重要立場之一,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司法審判是不同于其他法律體系的司法審判。從以上對《張船山判牘》的分析看來,司法審判的目標強調(diào)明斷是非、解決糾紛、裁判的合情合理合法;而其中儒家法律價值觀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與作用,致使中國傳統(tǒng)審判呈現(xiàn)出獨特發(fā)展之特質(zhì)。不過,應(yīng)指出的是,《張船山判牘》中的判詞畢竟數(shù)量有限,本文也缺乏對張船山本人性格、經(jīng)歷的探討,尤其是不同官員對類似案件的處理是否存在差異性,是否有規(guī)律可循等等,對這些問題的解答無疑有助于以后更深入的研究。

      [1]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5.1544.

      [2]李延壽.北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

      [3]劉昫,等.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4]季衛(wèi)東.法律解釋的真諦——探索實用法學(xué)的第三道路(上)[J].中外法學(xué),1998,(6):2.

      [5]林端.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卡迪審判”或“第三領(lǐng)域”——韋伯與黃宗智的比較[C]//中西法律傳統(tǒng):第六卷.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8.425-453.

      [6]陳全倫,等.徐公讞詞——清代名吏徐士林判案手記[M].濟南:齊魯書社,2001.255,264,281.

      [7]任強.法律思想的形成——面對古典的創(chuàng)造[C]//張中秋.2006法律史學(xué)科發(fā)展國際學(xué)術(shù)研討會文集.北京:中國政法大學(xué)出版社,2006.93.

      [8]范忠信,等.中國文化和中國法系——陳顧遠法律史論集[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xué)出版社,2006.

      [9]司義祖.宋大詔令集[M].北京:中華書局,1962.

      [10]真德秀,等.名公書判清明集[G].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歷史研究所,隋唐五代宋遼金元史研究室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7.

      [11]張翰.松窗夢語[M].北京:中華書局,1985.

      [12]馬作武.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研究[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314.

      [13][美]H.W.埃爾曼.比較法律文化[M].賀衛(wèi)方,高鴻鈞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0.172,173.

      [14]徐忠明,任強.中國法律精神[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7.202,204.

      [15][美]史華慈.古代中國的思想世界[M].程鋼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351,352.

      [16]徐忠明.案例、故事與明清時期的司法文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303.

      OnChineseTraditionalLegalValuesofConfucianism—BasedontheJusticeofZhangChuanshan’sCourtVerdicts

      HONG Jia-qi

      (Law School,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Shanghai 201620, China)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mperial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system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peopl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society mostly enter the official career at different levels by the imperial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which tests their knowledge of Confucian classics. The judicial activities which make up a large proportion of local officials’ civil services can be seen as the best practice to apply Confucian values.ZhangChuanshan’sCourtVerdictsincludes the legal cases he judged when he was Laizhou Prefect in Shandong. Judicial trials emphasizes reasonable, just and legal judgment, in which Confucian legal valu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such as the principle of “integrating etiquette into laws” underpinning “judgment according to law” and “balance of feeling, reason and law”, and local officials’ “educating and enlightening first” representing heavenly principle and human relations.

      ZhangChuanshan’sCourtVerdicts; judgment according to law; integrating etiquette in laws; educating and enlightening first.

      2012-12-21

      洪佳期(1972-),女,安徽歙縣人,華東政法大學(xué)法律學(xué)院副教授、法學(xué)博士,主要從事明清法史、近代法史研究。

      D929

      A

      1674-2338(2013)01-0104-08

      (責任編輯吳芳)

      猜你喜歡
      船山司法法律
      法律解釋與自然法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7:02
      制定法解釋中的司法自由裁量權(quán)
      法律方法(2021年4期)2021-03-16 05:34:28
      船山與宋學(xué)關(guān)聯(lián)的再探討
      原道(2020年2期)2020-12-21 05:47:06
      司法所悉心調(diào)解 墊付款有了著落
      非正式司法的悖謬
      《張船山 社日樸園齋中詠燕》
      中華詩詞(2017年4期)2017-11-10 02:18:49
      讓人死亡的法律
      山東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30
      論司法公開的困惑與消解
      “互助獻血”質(zhì)疑聲背后的法律困惑
      唐君毅先生之船山人性論淺釋(下)①
      ——探《船山之尊生尊氣與尊情才義》
      根河市| 孙吴县| 义乌市| 闻喜县| 女性| 肥乡县| 会东县| 托里县| 茌平县| 肃宁县| 高密市| 常州市| 鄂州市| 文昌市| 公安县| 富顺县| 章丘市| 佛冈县| 濮阳县| 昌图县| 普陀区| 体育| 镇安县| 三明市| 绥江县| 增城市| 天水市| 保康县| 巩留县| 平泉县| 澜沧| 兰西县| 铜梁县| 凌海市| 方正县| 永修县| 揭西县| 托克逊县| 怀远县| 剑河县| 铁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