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宇
(江蘇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江蘇徐州 221116)
隨著現代競技運動的迅速發(fā)展和運動訓練的科學化進程,科學選材、科學訓練、科學管理,已成為制約現代競技運動技術水平提高的三大要素。合理科學地運用運動人體科學理論、實驗技術和方法,探討運動員的生物學特征與運動行為之間的關系是科學選材中的重要課題。羽毛球是一項由短時間、高強度運動與短時間間歇相交替組成的長時間、大強度的高功率輸出的有氧運動項目。在高水平羽毛球比賽中,運動員必須具備良好的、適應專項要求的生理機能、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1]
但是跆拳道運動卻不同于羽毛球運動,當前我國跆拳道運動員在世界比賽中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特別是女子大級別已經進入世界強手行列。不過我國跆拳道運動的整體競技水平仍然落后于韓國等世界跆拳道強國。建立后備隊伍的關鍵在于科學選材和訓練。[2]本文擬對徐州市某少年體校的運動員的某些身體形態(tài)指標進行分析,探索出這兩個項目的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指標的異同點及兩個不同項目的運動員的身體形態(tài)指標在同一階段的差異性。
徐州市某少體校羽毛球和跆拳道運動員的身體形態(tài)指標。
通過查閱相關的文獻,為論文的寫作提供一定的思路。
通過對比分析,探索二者之間的關聯性。
使用SPPS統(tǒng)計軟件對相關的數據進行錄入并進行分析處理,得出相關的關系。
通過數理統(tǒng)計分析,羽毛球運動員共28人,其中女子13人,占46.4%,男子15人,占53.6%;而跆拳道人數相比較多一點,總計58人,其中女子27人,占46.6%;男子31人,占到了53.4%。
由表1的統(tǒng)計分析可以看出,在羽毛球運動中,不同性別的羽毛球運動員的身高、體重、坐高和大腿長沒有顯著差別,女子羽毛球運動員的身高平均值是135.4,男子是142.7;女子體重的平均數是30.5,男子是36.7,;女子坐高的平均數是72.8,男子是75.3;女子大腿長的平均值是41.1,男子是42.6,通過T檢驗可以得出,男子和女子在這四個指標中沒有顯著差異。
由表2可以得出跆拳道運動是一項分級別的運動。由于性別、級別等不同,可能在身體形態(tài)指標上會存在一定的差別,在對不同性別的跆拳道運動員進行分析時可以看出,在身高這個指標上,男女沒有顯著的差別;但在體重這個指標上,男女之間的差異較大,這可能是由于這些受試者不是來自同一個級別的運動員;在坐高和大腿長方面,男女之間差異不是太顯著。
在對不同項目的女運動員進行分析時可以看出,女子羽毛球運動員和跆拳道運動員在身高上有區(qū)別(p<0.01),差異顯著,這可能和兩個運動項目的特點有關。羽毛球運動員對身高的要求較小,所以導致羽毛球運動員的身高的值較分散,標準差較大,而跆拳道運動員則對身高的要求較高,尤其是腿長,因為這個項目的特點是主要依靠腿部的進攻為主,所以腿長就會在比賽中占據一定的優(yōu)勢。這也就導致了后面的兩項指標也會有顯著的差異。但是對于體重來講,兩者之間的差異不是太顯著,這可能是因為羽毛球運動員身高雖然相對矮小一點,但是身體比較強壯。
表1 不同性別羽毛球運動員的某些形態(tài)指標比較
表2 不同性別跆拳道運動員的某些形態(tài)指標比較
表3 男子羽毛球運動員和跆拳道運動員某些指標比較
通過表3對數據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在羽毛球和跆拳道兩個項目中,由于項目本身的特點,男子運動員在這兩個項目中還是有區(qū)別的,在身高方面,羽毛球運動員的身高明顯低于跆拳道的運動員,這個由于給的數據沒有年齡指標,所以不好進一步的判斷,暫且假設他們的年齡是差不多的,那么就只能說明一點,由于項目本身的特點導致這兩個項目的運動員的身高有顯著差別,因為跆拳道的進攻手段主要是腿部,所以這個項目的運動員相對于羽毛球運動員來說可能身高上會相對高一點,這就導致在坐高和大腿長方面,跆拳道運動員的坐高和大腿長要高于羽毛球運動員,但是在體重方面,兩者的差距不是太顯著,沒有顯著差異。
(1)研究表明,羽毛球運動是一項要求擊球力量大、揮拍速度快的附加阻力臂的高功率輸出項目。高等級羽毛球后備人才在上肢長上占優(yōu)勢,意味著為了獲得擊球的最大速度,在支點(肩關節(jié)中心)與拍長相對固定的情況下,較長的上肢有利于延長轉動的阻力臂,增大阻力矩,獲得更快的揮拍擊球點速度,擴大進攻與防守的空間范圍。[3]在羽毛球運動中,運動員必須通過反復、快速地變換方向移動,以最大限度地獲得有利于進攻與防守的合理位置。高等級羽毛球后備人才在下肢長上占優(yōu)勢,意味著羽毛球后備人才的下肢相對較長,有利于完成墊、并、跨、蹬、跳等半蹲式移動的各種步法,以增大移動距離、提高移動速度。下肢長的遺傳度較高。提示下肢長可作為羽毛球后備人才選材與評價的敏感指標。較大的胸圍和呼吸差是高水平羽毛球后備人才具有的另一類形態(tài)學特征參數,可能與羽毛球是一類以軀干帶動四為主要運動形式的爆發(fā)式運動項目有關;長期的運動訓練有利于促進其胸廓和呼吸肌力量的發(fā)展,使軀干與上肢帶肌中的肌纖維增粗、肌原纖維數量增多、增粗,肌肉生理橫斷面積增大,有利于減小呼吸時的彈性阻力和氣道阻力,使每次呼吸時的深度加深,呼吸系統(tǒng)能力提高。
(2)跆拳道運動的身體形態(tài)特點是身材高、重心高、下肢長、相對體重低、體脂含量低、肌肉質量高、要求瘦高型的運動員,所以這就導至跆拳道運動員的身體形態(tài)指標與其它項目的運動員有明顯的區(qū)別。
[1]王路德.體育統(tǒng)計方法與運用[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
[2]祈團結.我國男子乒乓球、羽毛球優(yōu)秀運動員形態(tài)特征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648-650.
[3]郭文.國家羽毛球9-12歲后備人才身體形態(tài)的現狀特征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09,6: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