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亞芬,李巍,錢華,魯慧,徐榮華
(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蘇州215003)
化膿性肉芽腫(pyogenic granuloma)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又稱毛細血管擴張性肉芽腫(granuloma telangiectaticum),是一種后天性、良性結節(jié)狀增生,好發(fā)于頭面部、手足等暴露易受傷部位,多表現(xiàn)為單一的血管性結節(jié),輕微外傷后易出血。除外科手術外,冷凍、激光和微波等治療方法已被臨床廣泛應用[1]。自2001—2011年,我科應用液氮冷凍、電灼和Nd:YAG激光治療化膿性肉芽腫186例,現(xiàn)對這3種治療方法的臨床療效及瘢痕形成情況進行觀察比較,現(xiàn)將觀察結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186例患兒均為我院皮膚科門診病人,其中男性97例,女性89例,年齡2個月~14歲,平均(4.8±3.3)歲,病程 12 d~1.5 年,平均 1.3 個月;皮損部位:頭面部67例、軀干部36例,四肢29例、指(趾)部54例,皮損為直徑3~6 mm紅色或棕紅色半球狀腫物,質軟,表面光滑,臨床確診為化膿性肉芽腫。所有病例按治療方法進行分組,其中液氮冷凍治療組62例,電灼組59例,激光治療組65例。3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及皮損嚴重程度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液氮冷凍治療 常規(guī)皮膚消毒,根據病變大小,用棉簽蘸取適量的液氮從肉芽腫的表面輕輕接觸,待液氮浸潤到基底部,再用棉簽蘸液氮按壓病變浸潤至基底部呈冰狀,以病變周圍1 mm左右的組織呈白色為充分冷凍標準,待冰狀病變組織復溫后再冷凍,連續(xù)3個凍融周期。
1.2.2 電灼治療 常規(guī)皮膚消毒,2%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潤麻醉。然后用多功能電離子手術治療儀(GD350P型高頻電刀,上海瀘通電子有限公司)治療,選用長火,電壓為10~15 V,使觸頭接近患部皮損區(qū)放電火花,先頂部后基底部,逐層連續(xù)電灼,直至贅肉清除干凈,患部平正常皮膚為止,在燒灼皮損時,傷口容易出血,影響手術視野,操作時用手捏緊皮損處固定皮膚,減少出血,避免影響操作,同時要謹慎,要掌握好電流強度、作用時間和電灼深度,過淺易復發(fā),過深易留下疤痕。對有明顯合并感染的病灶,如局部有膿性分泌物,基底及周圍組織紅腫等,需先控制感染,局部清潔換藥后方能進行治療,否則影響術后創(chuàng)面愈合或導致復發(fā)。
1.2.3 Nd:YAG激光治療 常規(guī)皮膚消毒,采用alma laser lovely II(以色列飛頓公司),予Nd:YAG(Neodymium-doped Yttrium Aluminium Garnet,釔鋁石榴石晶體)1064 nm激光(功率40~60 W,照射距離1 cm,光斑直徑6 mm,能量密度40~90 J/cm2)照射至病灶萎縮至灰白色即可停止。
1.2.4 療效評定標準 (1)治療效果[2]:治療3周后判定療效。痊愈:經一次治療后皮損完全消退,局部皮膚愈合;顯效:皮損消退達1/2以上;好轉:皮損消退在1/3~1/2之間;無效:皮損無改變或有增大趨勢。以痊愈加顯效占總例數的百分比為有效率。(2)瘢痕分級[3]:0級,皮膚平整,可見紋理,質地柔軟;+級,皮膚稍顯凹凸,紋理欠佳,質地稍硬;++級,皮膚凹凸較明顯,紋理消失,質較硬;+++級,瘢痕增生。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各治療組痊愈率和有效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各治療組的瘢痕形成情況采用Ridit分析及方差分析。
2.1 3種治療方法療效比較 液氮冷凍組痊愈49例(79.0%),顯效 11例(17.7%);電灼組痊愈 55例(93.2%),顯效4例(6.8%);Nd:YAG1064激光組痊愈61例(93.8%),顯效4例(6.2%)。3組有效率分別為液氮冷凍組96.8%,電灼組和激光組均為100%,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4.043,P>0.05)。一次治愈率液氮冷凍組79.0%,電灼組93.2%,激光組93.8%,3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708,P<0.05)。其中,液氮冷凍組一次治愈率最低,其與電灼組、激光組之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04,P<0.05 ;χ2=6.006,P<0.05),電灼組和激光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2,P>0.05)。
2.2 瘢痕形成 3組患者術后瘢痕分級,以3組合計分布為標準的瘢痕等級Ridit分析,結果顯示:電灼組>激光組>液氮冷凍組,3種方法組間比較F=4.491,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由此表明瘢痕形成及嚴重程度電灼治療較重,激光治療次之,液氮冷凍最輕,見表 1,圖 1~3。
表1 3組患者術后瘢痕形成情況比較 例
圖1 液氮冷凍治療前后
圖2 電灼治療前后
圖3 Nd-YAG激光治療前后
我科自2001年先后使用液氮冷凍、電灼和Nd:YAG激光。治療兒童化膿性肉芽腫,結果均有效。對其療效分析顯示,液氮冷凍組的一次性治愈率最低(79.0%),液氮冷凍是應用超低溫使病變組織凍結,導致組織細胞的損傷、壞死及脫落,從而達到治療目的[4],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冷凍的劑量和深度較難掌握,主要靠操作人員的經驗,若深度不夠病變組織破壞不徹底,往往容易復發(fā),所需治療的次數多、療程較長,但較其他兩種治療方法相比,其對組織損傷相對較小,瘢痕形成率較低。
電灼組和激光治療組的一次性治愈率分別為93.2%和93.8%,均明顯高于液氮冷凍組。這兩種方法比較,電灼治療是利用電流通過震蕩電路,在靶組織瞬間產生電熱火花,使病變組織發(fā)生電干、電凝,使手術中的出血點迅速止血,并由于其具有準確性好,治療范圍及深度易于控制,能在皮損電灼碳化時給予創(chuàng)面修飾整形,但其對組織損傷較重,愈后瘢痕形成率較大,尤其對頭面部和手指近關節(jié)處的病灶治療要謹慎,需考慮美觀和對關節(jié)活動的影響,治療范圍不應過大和過深,以免損傷過度造成瘢痕形成[5]。激光治療是利用含氧血紅蛋白吸收波長1064 nm的激光,轉化為熱能,使血紅蛋白變性、凝固,同時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導致血管閉塞退化,對周圍正常組織來說,由于其對該波長的激光吸收較少而不受影響,同時,本研究所采用的長脈寬Nd:YAG 1064 nm激光是可調脈寬及光斑的設計,在治療中可根據病損的大小及部位,采用較大的光斑和較寬的脈寬,從而既保證治療的深度,也減少激光的散射,更好地保護了周圍的正常組織,避免瘢痕形成[6],因此正如觀察結果所示,激光治療組的瘢痕形成較電灼組較少。
綜上所述,以上3種治療方法對化膿性肉芽腫的臨床應用過程中,冷凍治療具有操作簡單、術中出血及損傷小、創(chuàng)面愈合快,瘢痕形成少及不易感染的特點,但復發(fā)率較其他兩種方法高,有時往往需要多次治療,相比之下,電灼和激光治療一次性治愈率高、復發(fā)率低,但電灼治療創(chuàng)面損傷大、愈合慢,且瘢痕形成可能性大,相比之下激光治療操作簡便,安全有效,不良反應少。因此在臨床工作中,可根據病灶部位、體積大小、患者自身要求等具體情況來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以期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
[1] 趙辨.臨床皮膚病[M].第3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172-1173.
[2] 楊春俊,王中影,向全桂,等.鈥激光治療化膿性肉芽腫臨床研究[J].中國激光醫(yī)學雜志,2006,15(3):177-179.
[3] 曾瑩,朱桂芳,林瓊珠,等.單獨或聯(lián)合ND:YAG激光、CO2激光治療化膿性肉芽腫的療效觀察[J].中國激光醫(yī)學雜志,2006,15(3):173-176.
[4] 周宗立,汪小敏,張建平.液氮冷凍治療化膿性肉芽腫46例療效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7,21(3):158-159.
[5] 毛兵兵.電灼法治療化膿性肉芽腫60例[J].皮膚病與性病,2004,26(2):38.
[6] 馮育潔,豈紅嬌,趙俊英.長脈寬Nd:YAG 1064 nm激光治療化膿性肉芽腫療效觀察[J].中國美容醫(yī)學,2007,16(3):372-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