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新 中材羅定水泥有限公司
中材羅定水泥有限公司一期工程的4500t/d水泥熟料生產線于2011年10月底投產,12月就實現(xiàn)了熟料月達產。公司在2012年1月對該熟料生產線進行了熱工標定,在標定的基礎上,根據生產線實際生產時窯頭窯尾排放的廢氣參數,最終確認了生產線配置9MW純低溫余熱發(fā)電系統(tǒng)。
標定期間,窯投料量在380t/h左右,折合熟料產量基本在5630t/d左右。
(1)窯頭篦冷機去電收塵廢氣管段相關參數
窯頭篦冷機去電收塵廢氣管段相關參數見表1。
表1
測試期間煤磨處于正常運行狀態(tài),煤磨取風口位于篦冷機二段前部。從測試數據來看,篦冷機尾部所排廢氣平均溫度達到318℃,基本正常,測試期間窯況有一定的變化,篦冷機尾部所排廢氣溫度在305~325℃間略有變化,對比投產近三個月來的窯頭電收塵器入口溫度的長趨勢記錄,此次標定的溫度基本能反映生產線平時生產狀況;風量與負壓基本正常。
(2)窯尾C1預熱器出口管段相關參數
窯尾C1出口管段風量測試數據見表2。
表2
從測試數據看,窯尾C1出口平均溫度347℃,與當時生產線中控顯示溫度基本相符,對比投產近三個月來的窯尾預熱器C1出口溫度長趨勢記錄,發(fā)現(xiàn)窯尾C1出口溫度在325~345℃之間,由于此次標定期間熟料f-CaO偏高,窯投料量略減低,為380t/h,低于投產近三個月來380~390t/h的平均水平,窯操作員有意提高溫度煅燒,所以造成了C1出口溫度較平時偏高。風量與負壓基本與此時產量相符。
窯尾C1出口管段廢氣成分測試數據見表3。
表3
從測試數據來看,CO為0.01%,說明窯系統(tǒng)內燃料的燃燒比較完全,O2含量基本正常。
(3)煤磨及生料磨系統(tǒng)相關測試參數
煤磨及生料磨系統(tǒng)相關測試參數見表4。
表4
該生產線余熱電站的配置,一是利用窯尾預熱器C1出口的廢氣設置一臺余熱鍋爐(簡稱SP爐),設計參數為359000Nm3/h,340±20℃;二是窯頭篦冷機二段篦床前、中部取出的廢氣設置一臺雙壓余熱鍋爐(簡稱AQC爐),設計參數為220000Nm3/h,380℃。發(fā)電系統(tǒng)設置為1臺9MW補汽凝汽式汽輪機和1臺10MW發(fā)電機,鍋爐主汽參數為1.35MPa,340~360℃;汽機主汽進汽參數為1.25MPa,340±10℃,補汽參數為0.2MPa,150℃。在電站的總體配置上,堅持不以提高發(fā)電量而增加熟料生產熱耗的原則,為不增加熟料生產的煤耗,不采用抽取三次風或窯頭罩等高溫風進行蒸汽過熱的手段。
余熱電站2012年5月底投產后,7月份即實現(xiàn)相對于窯系統(tǒng)的100%連續(xù)運轉,8月和9月,余熱電站和回轉窯共同實現(xiàn)了連續(xù)兩個月100%運轉。
從余熱電站投產后7月份的運行數據看,篦冷機去煤磨的熱風溫度360~450℃,與1月份熱工標定時估算溫度基本相符,說明電站投運沒有影響煤磨的烘干熱風,窯尾C1出口溫度在320~340℃間,較1月份熱工標定時溫度低,也低于SP鍋爐的設計入口溫度,主要是因為窯產量增加造成C1出口溫度降低。整個7月份,窯二次風溫與電站投運前相比,變化不大,但從窯頭篦冷機二段前、中部取出的AQC爐入口廢氣溫度卻在260~400℃間大幅波動,且難以控制。因此7月份AQC爐入口廢氣溫度波動幅度大且總體偏低,故7月份余熱電站雖然實現(xiàn)了相對于窯系統(tǒng)的100%連續(xù)運轉,但月度噸熟料發(fā)電量只有30.1kWh/t,月平均發(fā)電功率7.51MW。
在2012年7月底通過對熟料生產線再次進行了熱工標定,標定期間窯投料量在390t/h左右,折合熟料產量在約5800t/d。經過標定,測算出SP鍋爐入口廢氣標況風量約為300000Nm3/h,SP鍋爐旁通處漏風約為50000Nm3/h,SP鍋爐入口溫度325~335℃間;AQC爐入口廢氣溫度260~400℃間波動,廢氣標況風量約為230000Nm3/h,AQC鍋爐旁通處漏風約為50000Nm3/h,漏風廢氣溫度120~160℃,因篦冷機尾部排出少量低溫廢氣,對余熱電站AQC爐蒸汽產量影響不大,所以通過本次標定,雙方確定今后穩(wěn)定和提高余熱電站發(fā)電量的主要途徑是:
(1)對SP鍋爐旁通閥進行密封處理,減少旁通處漏風,提高SP鍋爐蒸汽產量。
(2)通過調整生料配比、控制篦冷機料層等手段,提高篦冷機內散熱效果,穩(wěn)定和提高AQC爐入口廢氣溫度。
分析發(fā)現(xiàn)4500t/d水泥熟料生產線所配置的篦冷機(第三代篦冷機,三段活動篦床,九個風室)冷卻面積達147m2,相對于5800t/d的熟料產量,篦冷機一、二段風室風機和固定篦梁充氣風機的風量足夠大,熟料在篦冷機一段已進行了充分的散熱。要穩(wěn)定和提高AQC爐入口廢氣溫度,關鍵還是在不影響窯二次風溫的情況下,穩(wěn)定住篦冷機一段篦床的料層,把熟料熱量往二段篦床后移,首先采用減少一段篦床充氣梁冷卻風機風量和1#、2#、3#風室風機風量的辦法,取得一定成效,但出窯熟料的短時變化很容易壓住一段篦床,且各風室間有竄風現(xiàn)象,一旦壓住了一段篦床,調整周期很長,后來又嘗試把一、二段篦床的各充氣梁冷卻風機和一段篦床下的1#~3#風室風機的風門恢復到100%開度,二段篦床下的4#~6#風室風機的變頻器也恢復到50Hz,讓操作員專心通過調篦床篦速來穩(wěn)定住料層和控制入AQC爐溫度,只通過調整三段篦床下的7#~9#風室冷卻風機的變頻器頻率來控制出篦冷機的熟料溫度、維持窯頭罩壓力。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操作員通過調整篦床篦速,摸索出了較合適的各風室風壓參數和冷機傳動壓力控制參數,對篦冷機來說,基本參數確定為1#風室風壓控制在7200~6800Pa,2#風室風壓控制在5500~6000Pa,4#和5#風室風壓控制在4700~4500Pa,篦冷機傳動壓力控制在9.5~7.5MPa),當然,隨著生料成分、煤粉灰分成分、投料量等的變化,還要適時調整??偟膩碚f,逐步穩(wěn)住了篦冷機料層,在不影響窯二次風溫的情況下,AQC爐入口廢氣溫度基本在300~380℃間波動,而且波動頻率大大減少。
在穩(wěn)住篦冷機料層的情況下,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提高余熱電站發(fā)電量:
(1)控制熟料結粒,提高篦冷機中熟料的散熱效果。把熟料SM維持在2.6~2.7間,通過原料調配站r-射線儀密切監(jiān)控原料SM的變化趨勢,發(fā)現(xiàn)異常時及時進行調整,密切關注進廠煤質量的變化情況,必須對進廠煤的質量進行連續(xù)化學分析,每次原煤預均化堆場內更換原煤堆區(qū)時根據煤質的變化調整原料配料,最大限度的降低煤質波動對熟料結粒狀態(tài)的影響。
(2)改造篦冷機風室密封,對風室內傳動口改用金屬密封減少篦冷機風室間竄風,這對于穩(wěn)定篦冷機料層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改造煤磨烘干熱風的取風口,生產中篦冷機去煤磨的熱風溫度360~450℃,由于煤磨進口摻冷風后實際入磨風溫不超過300℃就能保證系統(tǒng)用風要求,從篦冷機至電收塵的風管上增加一路風管至煤磨,減少了從原來篦冷機二段篦床前部取風口的取風量,減少煤磨進口原冷風閥的冷風摻量,增加窯頭AQC鍋爐的熱風溫度。
(4)窯尾SP爐旁通閥進行密封處理,利用停機時間對SP爐旁通百葉閥的葉片邊沿加裝密封板以減少漏風對SP爐蒸汽產量的影響。
在2012年8月份以后的生產中,上述調整措施逐步落實,并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余熱發(fā)電量穩(wěn)步提高。2012年7~10月熟料產量和發(fā)電量統(tǒng)計情況見表5。
表5
從表5可以看出,通過上述提高余熱電站發(fā)電量的措施,窯頭AQC鍋爐的入口熱風溫度逐步穩(wěn)定并提高,特別到了9月份后,窯頭AQC鍋爐的入口熱風溫度很少低于300℃以下,波動幅度繼續(xù)減小,頻率變少,余熱電站發(fā)電量穩(wěn)步提高,平均發(fā)電功率達到了設計指標(設計指標為8365kW),而且二次風溫同余熱電站投產前相比沒有下降,保持在1130~1200℃,說明沒有影響窯系統(tǒng)熱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