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勇
(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qū)躍華中學,廣東 佛山 528000)
為了推進體育教學改革,我們根據學校的場地、教學設備等條件,從2009年9月起對佛山市高明區(qū)躍華中學七年級中5個班的男生進行了以籃球教材為重點的教學改革實驗。3年來,通過對實驗班和非實驗班學生的身體形態(tài)的變化、身體素質的提高等方面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表明,通過3年的教學實踐,我們以籃球教材為重點進行中學體育教學改革的設想,在教學實踐中得到檢驗,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教學成效,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有了較大幅度的改變,學生身體發(fā)育情況良好,身體素質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籃球運動基本技術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基礎,這些為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而,在初中階段以籃球教材為重點,進行中學體育教學改革可以推廣。
1.1 實驗對象
籃球教學對初中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選取佛山市高明區(qū)躍華中學2012屆5個班級的132名男生,從七年級開始進行以籃球為主的教學工作。
1.2 實驗步驟
1.2.1 第1階段 2009年9月中、上旬,這個階段主要是明確本次實驗的教學指導思想,制定本次實驗的總體方案,落實籃球教學3年的教學內容的規(guī)劃。依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做好對《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和籃球基本技術的測定工作。
1.2.2 第 2階 段 2009年 9月 中 下旬-2012年6月,這個階段主要是開展籃球基本技、戰(zhàn)術的教學實驗。每學年按要求進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和籃球基本技術測定工作。
1.2.3 第3階段 2012年7月-2012年8月,這個階段主要是歸類前期測試數據、收集相關資料,進行數理統(tǒng)計、整理和分析,做好實驗總結工作,形成論文。
在七、八、九年級分別對實驗班學生和非實驗學生進行籃球半場往返運球上籃,實驗班學生進步幅度大,從時間上來看進步了6.03s,相對非實驗班的4.38s,幅度要大很多。從技術角度來往,實驗班學生運球比較嫻熟,運球技術運用合理,上籃技術動作較規(guī)范,投籃命中率高,技術水平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通過3年籃球基本技術的教學,學生不僅僅學會了基本的技術,更提高了學生運用籃球各項基本技術的能力,同時又發(fā)展了學生的靈敏、協調和彈跳力等身體素質,促進了學生上、下肢肌肉力量的均衡發(fā)展。具體研究結果見表1 ~表9。
3.1 我們按照《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要求,可以較好地處理大綱教材多和課時少的矛盾。教學過程中開展以籃球為重點的體育課程教學,讓學生學會并學好籃球的基本技術,避免過去樣樣教,樣樣都沒有學好的弊端,使學生能較系統(tǒng)地掌握一項能鍛煉身體的運動技術,同時更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參與的意識,拓展了學校體育的第二課堂,使課堂教學得到有效延伸,學生在課余活動時間能更積極地投身籃球運動,這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十分有利,同時也為發(fā)現、培養(yǎng)和輸送籃球優(yōu)秀人才創(chuàng)造機會。
表1 實驗班學生身高與非實驗班學生身高平均指標比較 m
表2 實驗班學生體重與非實驗班學生體重平均指標比較 kg
表3 實驗班學生肺活量與非實驗班學生肺活量平均指標比較 ml
表4 實驗班學生胸圍與非實驗班學生胸圍平均指標比較 cm
表5 非實驗班學生幾項身體素質指標的比較
表6 實驗班學生幾項身體素質指標的比較
表7 實驗班學生半場往返運球上籃比較 s
表8 非實驗班《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情況 %
表9 實驗班《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情況 %
3.2 在初中階段,貫徹以籃球教學作為主要內容,進行體育課堂教學,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據統(tǒng)計,在躍華學校有近95%以上的學生都喜歡籃球運動,我們教學工作圍繞籃球教學來開展,投其所好,勢必會有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通過3年的籃球教學實驗,學生都能較熟練地掌握各種運球、投籃等基本技術,并能把各項技術較好地運用到實戰(zhàn)中,提高了學生的整體技、戰(zhàn)術水平,有效推動校園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提高了體育教學的時效性。
3.3 在3年中,我們通過實踐認識到,在重點開展籃球教學的同時,對田徑、體操等基本教材,仍應保持一定的比例(田徑是各項運動的基礎,體操對學生柔韌、協調等素質發(fā)展尤為有利)。我們5個實驗班,籃球教材時數大約為75%,田徑、體操教材時數為25%。相關數據表明,以籃球教學為重點開展教學工作還是比較合理的,既促進了學生的生長發(fā)育,又全面發(fā)展了學生的身體素質,更重要的是學生較好地學習了籃球運動的基本技術。實驗結果表明,學生在七年級開學時,身高、體重、胸圍、肺活量等身體機能和形態(tài)方面的幾項主要指標都接近同年齡的平均標準。3年后,實驗班學生身高平均增長幅度0.099m,體重增長5.81 kg,胸圍增長10.4m,肺活量平均增長701.2ml,50m跑平均提高0.98s,立定跳遠平均提高26.92m,1000m提高27.44s,擲實心球平均提高2.05m,這些主要指標都遠遠超過同年齡非實驗班學生的平均指標。
3.4 從身體形態(tài)和技能測試數據上看,實驗班學生比非實驗班學生形態(tài)數據變化更加顯著,身高平均增長幅度要大2m、體重平均增長幅度大2.17kg、胸圍平均增長幅度大2.79m;實驗班學生身體技能數據肺活量相對非實驗學生有了更加顯著的變化,平均增長幅度達到701.2ml。通過以上數據對比,表明了通過3年籃球教學,實驗班學生身體更為強壯,身體機能得到有效增強,明顯改變了“豆芽菜”的體型。
3.5 通過《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發(fā)現,實驗班優(yōu)秀率3年增長幅度達到11.14%,良好率3年增長幅度達到9.78%,達標率為99.31%,比非實驗班進步的要顯著的多,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有了更大幅度的改善。
4.1 通過3年的實驗, 我們5個班級男生開展的以籃球教學為重點的初中體育教學改革是有利于增強學生體質健康的,學生身體形態(tài)發(fā)育更趨平衡,身體機能得到了有效加強,身體素質都有了較大幅度地提高,我們的設想在教學實踐中得到了檢驗。從增強學生體質出發(fā),開展籃球教學,傳授體育基礎知識、基本技術和技能,結合執(zhí)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既提高了體育課堂教學的時效性,又拓展了學生第二課堂的積極開展。有效改變了過去教材龐雜、教學過程 “蜻蜓點水”、教學效果差的狀況,使學生通過體育課的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拓展與延伸,使得學生在身體素質得到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上,能系統(tǒng)地掌握一項體育鍛煉的技術和方法,體質健康狀況得到全面提升,更深入地貫徹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4.2 以籃球教學為重點,開展體育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實驗情況表明,我校95%以上的學生都喜歡籃球運動,這就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加上教師采用靈活多樣、針對性強的教法進行指導,學生學習熱忱高漲,學得更加投入了、更主動了,改變了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學生對待體育課沒有以前那么消極、被動了,學習過程發(fā)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教學效果肯定不能同日而語了。與此同時,開展籃球教學,活躍了校園文化氛圍,有效地促進學校課外活動的開展和校園籃球運動整體水平的提高。
4.3 以籃球教學為重點,開展體育課堂教學改革的實驗,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對于本區(qū)域體育教學各類教材時數合理分配的比例,還有待于今后更加深入地探索和研究,把體育教學改革推向深入。
[1]毛振明,賴天德.解讀中國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
[2]張?zhí)K,張冬梅.對中學《體育教學大綱》與《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對比研究[J].教學研究,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