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順義區(qū)天竺鎮(zhèn)衛(wèi)生院(101312)王曉輝
葛根素注射液是以中藥葛根有效成分異黃酮化合物的主要成分提取后制成的純中藥制劑。具有擴張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血小板聚集、縮小心肌梗死面積、抗心絞痛等作用。我科用葛根素治療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93例,旨在探討葛根素在急救方面應用的可行性。
1.1 病例 2005年1~5月因心絞痛發(fā)作急診入院患者93例,其中男60例,女33例,平均年齡(65.78±5.97)歲。無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心衰)病史。診斷符合WHO“缺血性心臟病命名及診斷標準”,全部患者為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心絞痛分級:Ⅲ級38例,Ⅳ級55例。隨機分為治療組45例,對照組48例。以臨床癥狀及缺血性心電圖為診斷依據(jù)。兩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
1.2 給藥方法 治療組前3日給予葛根素注射液1000mg加入5%葡萄糖500mL內(nèi)靜滴,每日1次。3日后改為葛根素500mg加入5%葡萄糖500mL內(nèi)靜滴,每日1次,同時給予合心爽30mg,每日3次。對照組前3日給予硝酸甘油10mg加入5%葡萄糖500mL內(nèi)靜脈滴注(20滴/分),3日后改為硝酸甘油10mg加入5%葡萄糖500mL每日靜滴1次,同時予以阿司匹林、合心爽、倍他樂克治療。兩組前3日均予以肝素5000μg皮下注射,每日2次。
1.3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心率、血壓、心電圖變化、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測定肝腎功能、血脂、血糖水平。
1.4 療效評定標準 顯著: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90%以上,心電圖缺血性ST段恢復1.0mV以上;有效: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50%以上,心電圖缺血性ST段恢復0.5mV以上;無效:未達到有效治療標準。
2.1 癥狀療效。治療組顯效34例,有效6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88.89%;48h內(nèi)心絞痛完全緩解28例(62.22%)。對照組顯效35例,有效9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1.67%;48h內(nèi)心絞痛完全緩解31例(64.58%)。兩組比較48h內(nèi)完全緩解率和療程結(jié)束總有效率無顯著差異。
2.2 治療組用藥前48h心絞痛發(fā)作總數(shù)為189次,用藥后則減至62次。對照組用藥前48h心絞痛發(fā)作總數(shù)為197次,用藥后則減至63次。兩組用藥后48h心絞痛發(fā)作較入院前48h顯著減少(P均<0.001);兩組在減少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方面無顯著差異。
附表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心率、心肌耗氧量比較(±s)
附表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心率、心肌耗氧量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1;1KPa=7.5mmHg。
組別 例數(shù)(例) 收縮壓(KPa) 心率(次/min) 心肌耗氧量(KPa·次-1·min-1)治療組 治療前 42 19.35±1.63 79.26±8.05 1531.51±191.11治療后 42 17.40±0.97 72.14±6.53 1248.03±136.61*對照組 治療前 45 19.15±1.98 76.53±10.00 1467.35±160.04治療后 45 17.39±1.19 72.67±7.37 1264.16±139.17*
2.3 對心電圖缺血ST段的影響。取缺血性ST段明顯變化的2個導聯(lián)測量取均值,判斷治療前后的變化。治療組48h缺血性ST段恢復正常為57.78%,1周恢復正常為73.33%。對照組48h缺血性ST段恢復正常為58.33%,1周恢復正常為75.00%。兩組治療48h和1周時心電圖缺血性ST段變化與治療前有明顯好轉(zhuǎn)(P均<0.01)。兩組間比較無明顯差異。
2.4 治療前后兩組收縮壓、心率、心肌耗氧量(收縮壓×心率)的變化見附表。兩組治療后心肌耗氧量明顯下降,與治療前有顯著性差異(P<0.01),但組間無顯著性差異。兩組治療前后血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血脂、血糖無明顯變化。
葛根素注射液近年來受到廣泛重視,能明顯改善心腦腎之供血供氧,改善微循環(huán),具有良好的抗心肌缺血、抗心絞痛作用[1][2][3],且對血管內(nèi)皮有較強的保護和修復功能,可防止斑塊破裂和血栓形成,緩解血管痙攣,達到治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