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玉珍,梁麗嬋,陳 丹 (廣西貴港市人民醫(yī)院,廣西 貴港 537100)
我院于2010年3月開展了創(chuàng)建“優(yōu)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在院領導大力支持下我院眼科于2011年11月開展了“創(chuàng)建優(yōu)質護理服務示范病區(qū)”活動,改革了護理工作模式,將原有的功能制護理模式改為責任小組包干制護理模式,提升了住院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提高了護理質量[1]。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①病區(qū)護理人員基本情況:我病區(qū)為眼科,病床42張,護理人員共有17名,均為女性,年齡20~50歲,平均29.5歲;護齡1~25年,平均(8.5±2.1)年;學歷:本科5例,大專10例,中專2例;職稱: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5名,護師6名,護士5名。②隨機收集2011年9~10月住院患者102例進行功能制護理作為對照組,其中男60例,女42例,年齡19~78歲,平均(45.2±2)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0例,高中42例,大專及以上10例。2011年11~12月住院患者110例進行責任小組包干制護理作為試驗組。其中男65例,女45例,年齡19~78歲,平均(47.4±2)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3例,高中44例,大專及以上13例。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均為5~7 d。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住院時間、社會支持系統(tǒng)等比較方面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102例患者實行功能制護理,試驗組110例患者全部實行責任小組包干制護理;責任小組包干制護理模式具體措施如下。
1.2.1 劃分責任小組:由護士長總負責,將眼科的護士按照護理經驗、職稱、工作能力分為兩個護理小組,每組8個人。每組中有1人擔任小組負責人,小組負責人由主管護師,由有??谱o理工作經驗5年以上的人員擔任。每名責任護士平均負責患者不超過8個。每組的患者要求固定的護理小組對其進行護理,即患者從入院至出院,均由固定的責任護士負責完成患者治療、??谱o理、基礎護理、健康教育、護理記錄、出院指導及隨訪等工作。責任護士休息時由責任小組內其他護士臨時負責患者的護理。
1.2.2 護理質量控制:護士長每天查房4次,科室內的質量監(jiān)控小組每個月進行兩次質量監(jiān)控。在每周召開一次的護士會上進行質量反饋與分析,提出護理問題所在及整改措施。每位責任護士的護理質量與績效考核掛鉤,體現(xiàn)了優(yōu)勞多得、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使護士的勞動價值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從而使護理質量得以提高。
1.3 試驗效果的評價指標:比較兩組護理質量、患者滿意度。①患者滿意度:采用我院統(tǒng)一使用的對護理工作滿意調查表,包括病區(qū)管理、健康教育、服務態(tài)度、服務主動性、工作能力5項內容。由組長發(fā)放給當天出院的患者并指導患者填寫,對照組共發(fā)放問卷102份,觀察組共發(fā)放問卷110份,問卷全部當場收回,回收率100%。②護理質量檢查評分:根據我院使用的護理質量考核評分標準及衛(wèi)生部《優(yōu)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實施標準》制定質量評價標準。護士長和科內質控組成員每月進行2次護理質量的檢查。從護理管理、病區(qū)管理、基礎護理、分級護理、護理安全、健康教育等方面對眼科護理人員實施創(chuàng)優(yōu)工作前、后進行護理質量評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分析,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施責任小組包干制護理模式前后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實施責任小組包干制護理模式后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較實施前有了明顯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實施責任小組包干制護理模式前后護理工作質量比較,實施責任小組包干制護理模式后護理工作質量較實施前有了明顯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分)
項目 對照組(n=102)觀察組(n=110) t值 P值91.49±0.31 97.77±0.21 11.071 <0.01健康教育 91.07±0.12 96.19±0.18 12.491 <0.01服務態(tài)度 92.22±0.19 97.52±0.16 12.930 <0.01服務主動性 91.49±0.27 96.67±0.26 12.686 <0.01工作能力病區(qū)管理92.14±0.34 96.83±0.17 11.442 <0.01
表2 實施小組責任制護理模式前后各項護理質量比較(,分)
表2 實施小組責任制護理模式前后各項護理質量比較(,分)
項目 對照組(n=102)觀察組(n=110) t值 P值92.98±0.17 98.03±0.23 14.986 <0.01護理管理 93.07±0.24 98.14±0.19 15.105 <0.01基礎護理 93.77±0.16 97.53±0.13 11.202 <0.01分級護理 93.87±0.25 98.53±0.19 13.883 <0.01護理安全 92.98±0.24 97.31±0.29 12.692 <0.01健康教育病區(qū)管理92.86±0.23 98.95±0.19 15.254 <0.01
3.1 實施責任小組包干制護理模式,提高了住院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是衡量護理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實施責任小組包干制護理模式,通過從入院到出院,從術前到術后全程責任制護理,滿足了患者被關注、被關愛的心理,增強了患者對護士的信任,密切了護患關系,提升了患者滿意度[2]。
3.2 實施責任小組包干制護理模式,提高了護理工作質量:實施責任小組包干制護理模式,讓每位護士參與到患者的治療和護理中去,明確責任分工,變被動為主動,提高了自覺性,增強了責任感[3],使護士更加積極主動、細致全面地掌握所分管患者的病情、診斷、治療、飲食、心理等方面情況,使醫(yī)護溝通、合作更加密切,護患關系更加和諧,護理質量得到了提高,護理安全得到進一步保障。
通過觀察組與對照組的對比,結果顯示責任小組包干制患者組患者滿意度和護理工作質量(P<0.05)均高于功能制護理組。責任小組包干制護理模式能增強護士的責任心,調動護士的積極性,被動服務變?yōu)橹鲃臃?,加強護患的溝通,對患者反映的問題及時解決,進一步提升患者的滿意度及減少護理差錯和護患糾紛,提高了護理質量。
[1]劉美玲,袁秋影,黃松彬.開展優(yōu)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提高住院患者滿意度[J].護理學報,2011,18(4):38.
[2]高 瑾,呂艷冰,盛 芬.責任制護理對鹿角形腎結石行經皮腎鏡治療患者的效果[J].西南國防醫(yī)藥,2013,2(23):189.
[3]譚莉萍.優(yōu)質護理示范病區(qū)實施整體護理責任包干制效果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2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