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嵐 李世玲 王 瑜
(湖北省利川市民族中醫(yī)院兒科,湖北 利川 4454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COPD)是由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引起的氣流阻塞并且呈進行性加重的慢性肺部疾病,是一種具有氣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進行性發(fā)展[1],可分為急性發(fā)作期和穩(wěn)定期。COPD發(fā)病率高,在50歲以上的人群中可達15%以上[2]。由于病情反復發(fā)作且逐漸加重,給患者身心造成很大的痛苦,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勞動能力和生活質量,還給患者的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負擔[3]。對于COPD的治療目前除控制氣道及肺實質慢性炎癥、降低發(fā)病次數及頻率、緩解和控制癥狀之外,最主要的是改善患者肺功能[4]。2011-01-01—2012-01-01,我們觀察了綜合護理干預對100例COPD急性發(fā)作期的影響,并與常規(guī)護理100例對照觀察,體會如下。
1.1 診斷標準 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制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中COPD急性發(fā)作期的診斷標準[5]。
1.2 一般資料 全部200例均為我院呼吸內科住院患者,隨機分為2組。綜合護理干預組100例,男71例,女29例;年齡最大76歲,最小45歲,年齡(58.14±6.55)歲;病程最長25年,最短7年,平均(16.28士4.74)年;急性加重(24.15±2.66) h。常規(guī)護理100例,男65例,女35例;年齡最大77歲,最小43歲,平均(57.45±6.35)歲;病程最長27年,最短6年,平均(15.39±4.57)年;急性加重(23.85±2.58) h。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 護理方法
1.3.1 常規(guī)護理組 予一般常規(guī)護理。
1.3.2 綜合護理干預組 在常規(guī)護理組護理基礎上應用綜合護理干預。
1.3.2.1 健康宣教 吸煙為COPD的重要誘發(fā)因素,戒煙是延緩COPD進展的最有效的干預措施[6]。有研究顯示,對于吸煙的患者戒煙后可使患者的肺功能得到部分改善[7]。因此,對患者進行控煙教育有重要作用,爭取做到吸煙者戒煙,不吸煙者不被動吸煙。COPD患者經常臥床不起,所以防止壓瘡以及便秘尤為重要,囑患者家屬定期對臥床患者進行翻身,并且用正確的姿勢進行拍打,以利于痰液排出,可以適量給患者進食果仁等利于腸道蠕動的食物,預防便秘發(fā)生。COPD患者經常有睡眠障礙,在睡前給患者聽柔和優(yōu)美的古典音樂進行催眠,并且教會患者選擇最佳的睡眠姿勢右側屈膝臥位,可以增加肝、腦的血流量,減少睡眠障礙的發(fā)生[8]。
1.3.2.2 心理護理 COPD經常反復發(fā)作,影響患者心理健康,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我們針對患者的個人具體情況,制訂個性化心理疏導方案,并且請心理科專家來進行心理輔導,同時對患者家屬做好思想工作,鼓勵家屬多與患者交流,給予患者支持,減輕患者心理負擔,有必要時可進行一些宣泄活動,使患者心理壓力得到釋放,最終使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1.3.2.3 合理氧療 COPD急性發(fā)作期常需要氧療,長期的低流量吸氧可改善患者血流動力學、運動能力、肺功能及精神狀態(tài)。氧療時應注意,首先應防止污染和導管堵塞,對鼻塞、輸氧導管、濕化加溫裝置應定期更換和清洗消毒;其次病情輕的患者一般給予低流量間斷吸氧,而病情較重的患者一般給予低流量持續(xù)吸氧,但是在氧療過程中應避免吸入過高氧濃度,引起二氧化碳潴留及氧中毒,并且應注重維持患者自身呼吸功能。
1.3.2.4 呼吸肌鍛煉 很多患者因長期吸氧,忘記鍛煉自身呼吸肌,我們建議患者進行呼吸肌鍛煉,具體方法是做全身性呼吸體操:先平靜呼吸,然后立位吸氣,前傾呼氣,然后單舉上臂吸氣,雙手壓腹呼氣,然后平舉上肢吸氣,雙臂下垂呼氣,再平伸上肢吸氣,雙手壓腹呼氣,再抱頭吸氣,轉體呼氣,再立位上肢上舉吸氣,蹲位呼氣,最后由腹式縮唇呼吸到平靜呼吸結束[9]。每日上、下午各1次。
1.3.2.5 用藥護理 COPD急性發(fā)作期治療中經常應用抗生素,護理人員應注意觀察有無二重感染或其他變態(tài)反應、胃腸道反應等。糖皮質激素也是治療常用藥物,此時應向患者解釋各種不良反應,比如輕度血糖上升、精神興奮等,吸入性糖皮質激素治療時應給患者加強口腔護理,有利于降低口咽部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10]。
1.4 療效標準 顯效:臨床癥狀表現和肺部雜音改善程度明顯;有效:臨床癥狀表現和肺部雜音有所改善;無效:臨床癥狀表現和肺部雜音無任何改善,或病情進一步加重[5]。
1.5 觀察項目 護理2周后,比較2組療效,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評價患者心理狀態(tài),用6 min步行距離評價患者運動耐力,并觀察患者肺功能[第1 s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
2.1 2組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2組療效比較 例
由表1可見,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綜合護理干預組療效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組。
2.2 2組護理前后HAMA評分、6 min步行距離及肺功能比較 見表2。
表2 2組護理前后HAMA評分、6 min步行距離及肺功能比較
由表2可見,2組護理后HAMA評分、6 min步行距離及肺功能均較本組護理前改善(P<0.05),且綜合護理干預組改善更明顯(P<0.05)。
COPD是呼吸系統(tǒng)多發(fā)病、常見病,常并發(fā)肺源性心臟病和呼吸衰竭,其患病率、致殘率、病死率居高不下。因肺功能的進行性減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給社會、家庭帶來了嚴重負擔?,F有的藥物與治療方法只能減輕疾病癥狀,卻不能阻止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的趨勢[11]。COPD急性發(fā)作期的護理關系到整個疾病恢復的程度,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加用健康宣教、心理護理、合理氧療、呼吸肌鍛煉、用藥護理等可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運動耐力,并且對改善肺功能也有較好療效。
[1] 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50.
[2] 曾慧,何國平,Nirmala Pusari.健康教育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3,20(1):1-2.
[3] 何權瀛,周新,謝燦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對中國部分城市患者生命質量和經濟負擔的影響[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9,32(4):253-257.
[4] 劉洪君,姚翠玲,許占英,等.呼吸操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及血氣的影響[J].臨床肺科雜志,2006,11(1):63-64.
[5]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8-17.
[6] 周衛(wèi),趙文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緩解期病人自我護理進展[J].護理研究,2008,22(10C):2732-2734.
[7] 全小冬,伍艷靖,鄧若清.積極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情緒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0,23(7):783-785,797.
[8] 范紅華.影響睡眠的因素及睡眠的舒適護理[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1,13(4):198.
[9] Hill NS.Pulmonary rehabilitation[J].Proc Am Thorac Soc,2006,3(1):66-74.
[10] 盧竹菊,馬綻梅.長時間吸入糖皮質激素患者口腔并發(fā)癥及護理[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2,19(9):1416-1417.
[11] 肖耀來,李合友,林勇,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5,14(9):786-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