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試析北魏與高句麗的封貢關系

      2013-11-16 01:26:34
      黑龍江史志 2013年11期
      關鍵詞:都督朝貢官職

      張 芳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魏晉南北朝時期,國家分裂,政權迭起。但對高句麗而言,卻是社會穩(wěn)定、經(jīng)濟發(fā)展時期。這一時期,除 丘儉征高句麗的戰(zhàn)爭外,高句麗同中原王朝的關系進入了平穩(wěn)發(fā)展階段。這一時期的高句麗王分別是第二十代長壽王璉(413~491)、第二十一代文咨明王云(492~519)、第二十二代安臧王安(519~531)、第二十三代安原王延(531~545),第二十四代陽原王成(545~559)。高句麗與北魏的交往形式主要是高句麗的朝貢和北魏的冊封。

      一、高句麗遣使朝貢

      高句麗向北魏遣使,據(jù)《魏書·高句麗傳》,有4條史料,分別是“世祖時,釗曾孫璉始遣使者安東奉表貢方物,并請國諱”、“高祖時,璉貢獻倍前”、“正始中,世宗于東堂引見其使芮悉弗”、“訖于武定末,其貢使無歲不至。”當然,朝貢史料不止4次。

      根據(jù)朝鮮史書《三國史記》,長壽王遷都平壤后,高句麗向北魏朝貢還有多次,分別出現(xiàn)在長壽王二十三年(435)夏秋各1次,二十五年(437)春二月1次,二十七年(439)冬十一、十二月各1次,五十年(462)春三月1次,五十三年(465)春二月1次,五十四年(466)春三月 1次,五十五年(467)春二月 1次,五十六年(468)夏四月1次,五十七年(469)春二月1次,五十八年(470)春二月1次,六十年(472)春、秋各 1次,六十一年(473)春、秋各 1次,六十二年(474)春、秋各1次,六十三年(475)春、秋各 1次,六十四年(476)春二月、秋七月、九月各1次,六十五年(477)春、秋各1次,六十七年(479)春、秋各1次,七十二年(484)冬十月1次,七十三年(485)春、秋各1次,七十四年(486年)夏四月1次,七十五年(487年)夏五月1次,七十六年(488年)春二月、夏四月、秋閏八月各1次,七十七年(489)春二月、夏六月、冬十月各1次,七十八年(490)秋七月、九月各1次,七十九年(491年)春、秋各1次;文咨王元年(492)夏六月、秋八月、冬十月各1次,三年(494)春、秋各1次,四年(495)春二月、夏五月各 1次,七年(498)八月 1次,九年(500)秋八月1次,十年(501)春正月、冬十二月各1次,十一年(502)十二月1次,十三年(504)夏四月1次,十五年(506),九月1次,十六年(507)冬十月1次,十七年(508)夏五月、冬十二月各1次,十八年(509)夏五月1次,十九年(510)夏閏?月、冬十二月各1次,二十一年(512)夏五月1次,二十二年(513)春正月、夏五月、冬十二月各1次,二十三年(514)冬十一月1次,二十四年(515),冬十月1次,二十六年(517)夏四月1次,二十七年(518)春二月、夏四月、五月各1次;安原王二年(532)六月1次,三年(533)二月1次,四年(534)1次。

      綜上,從數(shù)量上看,長壽王時期高句麗向北魏朝貢42次,文咨王時期朝貢30次,安原王時期朝貢3次,共計75次;從頻率上看,長壽王時期出現(xiàn)一年朝貢3次的有3年,朝貢2次的有11年,文咨王時期出現(xiàn)一年朝貢3次的次數(shù)的有3年,朝貢2次的有5年。高句麗向北魏朝貢史料還表現(xiàn)在《魏書·本紀》中,其朝貢次數(shù)之多,頻率之高可謂歷代之最。由此可見,高句麗與北魏不僅關系密切,而且二者的臣屬關系明確。

      二、高句麗接受冊封

      從高句麗第二十代王起,中原各王朝都對高句麗王加封號。根據(jù)《魏書·高句麗傳》整理而成的高句麗接受北魏冊封史料如下表。

      高句麗接受北魏冊封史料

      據(jù)表,北魏冊封高句麗官職史料,有三點需要關注:一是時間上看,6條史料跨越一百年之久,涉及北魏4位皇帝、高句麗4位王,說明冊封雖并不頻繁,但二者的聯(lián)系從未間斷;二是冊封時機看,北魏冊封多集中于高句麗王位更迭之時,說明高句麗易主之時,也是北魏加強二者交往的契機;三是官職上看,有官職7種,爵位2種,說明北魏對高句麗較為重視。

      提取上述史料中的官職、爵位名稱,筆者具體解析如下:

      1、都督遼海諸軍事

      都督是古代軍事長官。初成于漢末三國,魏晉之后成為地方軍事長官。都督諸州軍事,始見于曹丕時。西晉初,都督知軍事,刺史治民?;莸蹠r,都督諸州軍事也兼任駐地州刺史,并總攬本地軍民之政。南北朝沿襲。筆者認為,“都督遼海諸軍事”應該源于魏晉之后的“都督諸州軍事”,是地方軍事長官,其職權是總攬本地軍民之政?!斑|?!笔恰爸T州”之一,具體是指北魏授權高句麗掌管“遼海”軍事,說明高句麗歸屬北魏。同時,“都督遼海諸軍事”也是高句麗與北魏首次接觸時,北魏世祖對高句麗長壽王璉的冊封官職,位在諸多官職之首,說明北魏對高句麗給予了足夠的重視。

      2、征東將軍

      將軍在春秋時稱為“卿”,戰(zhàn)國時成為正式官名。漢代有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wèi)將軍、前后左右將軍。晉代有驃騎、車騎、衛(wèi)將軍,有伏波、撫軍、都護、鎮(zhèn)軍、中軍、四征、四鎮(zhèn)、龍驤、典軍、上軍、輔國等大將軍。南北朝時將軍名號更多,權位不一?!罢鳀|將軍”是“四征將軍”之一,曹魏時,它統(tǒng)領青、兗、徐、揚四州,屯駐揚州。魏晉南北朝時將軍名號繁多復雜,所以,筆者認為,北魏冊封高句麗王璉為“征東將軍”,已不具備曹魏時統(tǒng)領四州的職責,只是具體統(tǒng)領高句麗政權已有的活動區(qū)域,高句麗長壽王的職權得到了北魏皇帝的認可,高句麗在北魏眼中地位顯赫。

      3、領護東夷中郎將

      秦置中郎,漢有中郎將,武官的最高官職,掌管皇家衛(wèi)隊,歸光祿勛管轄,后不再限于禁衛(wèi)統(tǒng)領等職,是介于將軍和校尉之間的階層,其職位、品秩、權力差異很大。南北朝時繼承前代,仍為武官。筆者理解,上述史料中的“領護東夷中郎將”應當是“中郎將”官職的延伸。這一官職源于中原王朝加強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管轄之目的,起初是朝廷派人充任,后由少數(shù)民族首領兼領。高句麗是“東夷”的最高武官,這也是北魏冊封高句麗長壽王為“領護東夷中郎將”,也是北魏第一次對高句麗的冊封中的官職。說明其在東北其他政權中的突出地位。

      4、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

      公、王是爵位,用來表示身份等級和權利的高低。先秦即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秦漢以軍功,設有二十等爵。曹魏廢二十等爵,而設九等。西晉設置十八等爵。北魏設置爵位分兩個階段,一是皇始元年(351),道武帝封五等爵,二是景明元年(500),宣武帝元恪定制十一等爵,分別是王、開國郡公、散公、侯、散侯、伯、散伯、子、散子、男、散男。

      “王”始于曹魏的九等爵,“開國郡公”始于西晉的十八等爵,它們又是北魏的十一等爵之一。北魏冊封高句麗王為“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分別占據(jù)北魏十一等爵中的第一、第二位。從如此之高的所授爵位看,高句麗在北魏政權眼中地位和權利之高。

      5、車騎大將軍

      “車騎將軍”最早見于《史記》,漢文帝前元元年(前179),成為正式官職。西漢時期是重要的武官之一,東漢時期,位在三公之下。魏晉南北朝延續(xù)前代設置,是“車騎將軍”中地位較高者,金印紫綬,相當于上卿,或比三公。

      高句麗先后有四次被北魏、北齊皇帝策贈為“車騎大將軍”,分別是公元491年,長壽王死時;519年,文咨明王云死時;532年,出帝初,詔加延;550年,詔加陽原王。涉及高句麗四位王,從其地位或比三公,可以看出北魏、北齊對高句麗的重視,以及它們之間的臣屬關系,另一側(cè)面也可看出這一時期的高句麗非常強盛。但究其實質(zhì),高句麗王所得“車騎大將軍”,雖地位顯赫,但僅為虛職,這一點從長壽王璉、文咨明王云都是死后追贈可以判斷。冊封的真正意圖在于說明二者的關系之密切。

      6、太傅

      太傅,古代官名,位列三公,正一品位。最初始于周代,為輔弼天子之職。秦時廢止。西漢復置,僅次于太師,此后歷代沿置,但位尊實虛。

      高句麗王被冊封為“太傅”,僅有一次,即高句麗第二十代王璉。但有三點需要注意,一是從職位本身來看,“位列三公”,說明地位之高;二是從實質(zhì)來看,“位尊實虛”,說明其并無實權;三是從冊封時機來看,此官職冊封于高句麗長壽王死后,說明這一職位對高句麗王璉而言毫無意義,但對高句麗政權卻意義重大,它是高句麗外在地位與權力的象征。

      7、散騎常侍

      漢代散騎,是皇帝侍從。魏文帝時以士人充職。其職權為規(guī)諫過失、騎馬散從。魏晉南北朝時期,尚書奏事為散騎常侍與侍中共同,屬集書省,但并無實權,僅為尊貴之官。

      高句麗王被冊封為“散騎常侍”,分別出現(xiàn)在北魏一次,公元532年,“出帝初,詔加安原王延為散騎常侍”;北齊一次,公元550年,冊封陽原王成。從時間上看,這一時期的高句麗比較強盛;從“散騎常侍”職權看,對高句麗王而言,這一官職也是虛職,并無實權,只是出于表面對高句麗的重視。

      8、安東將軍

      安東將軍是軍事職官。東漢有四安將軍,分別是指安東、安南、安西、安北四將軍,是四征將軍和四鎮(zhèn)將軍的輔佐。安東將軍是四安將軍之一。始置于東漢末年,陶謙為之。曹魏時,安東將軍是第三品武官,所屬官吏有長史、司馬、正行參軍、功曹、主簿、門下督、帳下都督、諸曹掾、營軍吏、刺奸吏、門吏、書吏等。北魏秩二品下,北齊秩三品。北魏、北齊用作安置勛舊的虛號。[1]

      高句麗王最初被授予“安東將軍”是在公元520年,靈太后拜安臧王安為安東將軍。從其職位來看,雖然地位較高,但北魏時為虛號,說明它并無實權。應該是北魏后期出于對高句麗尊重的需要。

      9、使持節(jié)

      “節(jié)”最早出現(xiàn)于《周禮》、《禮記》、《晏子春秋》、《呂氏春秋》等典籍。[2]《周禮》記載,“掌節(jié)掌守邦節(jié)而辨其用,以輔王命。守邦國者用玉節(jié),守都鄙者用角節(jié),凡邦國之使節(jié),山國用虎節(jié),土國用人節(jié),澤國用龍節(jié),皆金也。以英蕩輔之,門關用符節(jié),貨賄用璽節(jié),道路用旌節(jié),皆有期以反節(jié)。凡通達于天下者必有節(jié),以傳輔之。無節(jié)者,有幾則不達?!薄肮?jié)”是一種信物,為明信輔君命之用。使者持“節(jié)”,任務完成后需歸還。

      使持節(jié)作為一種官職,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用于代表皇帝行使地方軍政權力。高句麗王最早被授予“使持節(jié)”一職是在公元532年,顯宗詔加安原王延為使持節(jié)。說明這一時期,北魏已經(jīng)授權高句麗王代表皇帝行使地方權力。這樣的授權,顯然,高句麗既處于從屬地位,又有較高的權力。

      綜上所述,北魏冊封高句麗王的諸多官爵,始于長壽王遷都平壤后。有三點規(guī)律需要關注:一是從官職來看,大多為武官,如都督遼海諸軍事、征東將軍、領護東夷中郎將、車騎大將軍、安東將軍;少數(shù)是文武兼?zhèn)洌缟ⅡT常侍、使持節(jié);文官只有一個是太傅。二是從職權來看,大多數(shù)雖職位高,但并無實權,如太傅。三是從爵位來看,王、公均為魏晉南北朝時期最高的爵位等級。歸結而言,北魏冊封高句麗王說明三個問題,首先高句麗屬于中原王朝管轄,北魏以高句麗為屬國;其次與北魏共存的時代,高句麗實力雄厚,不容小視;最后由于高句麗自身的強大,北魏非常重視其發(fā)展。

      [1]季德源.中華軍事職官大典[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9:1.

      [2]孫彥.談“節(jié)”[J].南方文物,2011,(4).

      猜你喜歡
      都督朝貢官職
      遼屬女真與北宋的朝貢隸屬關系
      宰相這一官職怎么來的?
      古代的任免升遷
      《重慶鎮(zhèn)總兵加贈都督同知任勇烈公傳》寫作背景及其價值考論
      西夏研究(2019年1期)2019-03-12 00:58:50
      西夏佛經(jīng)所見官職名人名述考
      西夏研究(2016年4期)2016-07-10 12:08:14
      民初安徽政局與都督人選
      二元并存,多層參差:探尋兩宋時空交錯朝貢運行之力作
      ——黃純艷《宋代朝貢體系研究》評價
      The Origin of the Jian Family Clan of the Uygur in Hinterland
      民族學刊(2015年2期)2015-04-29 14:17:46
      明代蒙古朝貢使團
      嘉靖年間女真朝貢考
      确山县| 正蓝旗| 固安县| 德昌县| 黄陵县| 河南省| 吴旗县| 彭山县| 读书| 南乐县| 深州市| 延庆县| 巢湖市| 渝北区| 衡水市| 施甸县| 临邑县| 东莞市| 湖南省| 兴宁市| 中江县| 岫岩| 盐源县| 兰坪| 留坝县| 万载县| 吉隆县| 荥阳市| 青州市| 江油市| 息烽县| 永州市| 南充市| 齐齐哈尔市| 柞水县| 安吉县| 清镇市| 唐河县| 禄丰县| 大港区| 太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