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婷
一輪明月高掛天際,美麗的瓊花樹下,一位妙齡少女舞姿蹁躚。她手中雙扇上下左右飛旋,配以優(yōu)美的樂曲,情景交融,美輪美奐,熠熠生輝,不時激起臺下千余名觀眾陣陣熱烈的掌聲和喝彩……這是2004年7月21日我們揚州市木偶研究所(原揚州木偶劇團),在古巴首都哈瓦那第四屆“中國文化節(jié)”上,我表演的木偶絕活《扇韻》時一組精彩的鏡頭。
我表演的《扇韻》表現(xiàn)一位古代少女在《春江花月夜》的古曲聲中,在月下翩翩起舞,她對明月寄托相思,對江花抒發(fā)情懷,展現(xiàn)了木偶雙手舞扇和“轉(zhuǎn)扇”的“絕活”,這是一個單人操縱木偶表演的舞蹈。
《扇韻》摒棄了過去傳統(tǒng)的人在幕后操縱表演木偶的形式,運用人偶同臺直面觀眾的新穎方式表演,這就要求人偶融合,和諧到位,才能韻味濃郁,獨具魅力。我在老師顏育(國家一級演員,該舞編導)的指導下,全身心地投入《扇韻》的排練,才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演出效果。
《扇韻》的重頭戲是“轉(zhuǎn)扇”,演員表演時其左手要同時操縱木偶角色的雙手進行表演,要求木偶做出“單手轉(zhuǎn)扇”、“雙手外轉(zhuǎn)”和“雙手內(nèi)轉(zhuǎn)”等一系列高難度動作,具有很高的美學欣賞價值。我為此付出了辛勤的汗水。顏老師不斷和制作木偶的于俊生師傅商量,逐步完善木偶轉(zhuǎn)扇裝置和制作工藝。經(jīng)過反復實踐,終于達到了預期的效果,為木偶表演動作的到位,提供了良好的基礎。為了取得更好的演出效果,顏老師在木偶雙扇上點綴了許多光片,這無形中增加了扇子的份量,給表演增加了很大的難度。但我堅信一條戲諺:“要練驚人藝,必下苦功夫。”日復一日大運動量的排練,我舉木偶的右臂練酸了,練腫了;捻木偶釬子的左手掌起了一個個血泡,我一聲不吭地咬著牙堅持著,直到手掌上磨起了厚厚的一層老繭,人也瘦了一圈?!肮Ψ虿回撚行娜恕保医K于練得技藝嫻熟,木偶手中雙扇的轉(zhuǎn)動能得心應手地開、合、轉(zhuǎn)、停;在節(jié)奏上雙扇可以慢如風車迎風,快似奔馳的車輪,令人目不暇接,從而達到了人偶融合、韻味濃郁的舞臺演出效果。
木偶戲中的木偶是個無生命的物體,它的喜、怒、哀、樂等一切行為舉止,全靠我們演員賦予。舞臺上木偶的一招一式都是我們木偶演員操縱表演的結果。而舞臺上的張力來自演員內(nèi)心體驗的充分。我利用休息時間到公園去觀摩紛飛的蝴蝶的舞姿,和孩子們一起玩起追撲蝴蝶的游戲,回家后反復揣摩體會,決心在表演中力求讓角色“每個細胞都能傳達感情的信息,把角色演活。如在《撲蝶》一節(jié)中,我手中操縱的木偶少女,猛然看見一只蝴蝶(虛擬形象)落在花朵上,她先是一步一步地輕輕靠近蝴蝶,然后雙扇一撲,再繼而慢慢開扇偷覷,突然蝴蝶從扇底飛去,這時我操縱的木偶少女,隨著蝴蝶飛去的方向追了一個小園場,直至蝴蝶遠遠的飛去……通過看、撲、飛、追這幾個鮮明調(diào)度,配合優(yōu)美的木偶身段,輕盈的臺步,細膩傳神地把此時此刻少女活潑可愛的形象凸現(xiàn)在觀眾面前,贏得了觀眾陣陣掌聲,得到老師、同行的認可。
作為一名青年演員,自2001年進團以來,在領導培養(yǎng)和導演、老師們的指導下,先后在一些木偶節(jié)目中擔任過主要角色。如在大型人偶劇《白雪公主》中表演小矮人“長鼻子”;在兒童木偶劇《小牧童與大灰狼》中表演主角小牧童等。在2004年7、8月間又隨團出訪拉美地區(qū)的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簡稱特多)、古巴、牙買加、巴哈馬四國以及泰國,進行國際文化交流。
而今邁步從頭越。國內(nèi)外藝術實踐和取得一些成績,都是我今后前進道路上的動力,我將不斷努力,以求自己在藝術道路上走得更踏實、更穩(wěn)健,為繼承發(fā)展揚州木偶藝術,作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