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州市中心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鄂州436000) 王志安
頭孢克肟是第3代頭孢菌素,對革蘭陽性菌和革蘭陰性菌均有廣泛的抗菌活性,同時對于各種細菌產(chǎn)生的β-內(nèi)酰胺酶也具有良好的穩(wěn)定性[1,2]。頭孢克肟在體內(nèi)消除的半衰期較長,為了維持血藥濃度一般只需要以1~2次/d給藥。加替沙星作為第4代喹諾酮類抗菌劑,不僅對革蘭陰性菌具有很強的抗菌活性,同時對革蘭陽性菌的抗菌活性明顯增強,并且對于厭氧菌,衣原體,支原體,結核分枝桿菌等也有抗菌作用[3]。該藥口服可以快速吸收,生物利用度為90%~96%,在組織中廣泛分布。血漿蛋白結合率為20%,血漿半衰期約7~8h。我院于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對62例成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頭孢克肟與加替沙星配伍治療,并與58例靜脈滴注頭孢哌酮療效相比較,觀察兩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現(xiàn)分析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選擇來我院門急診就診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20例,隨機分成兩組,其中觀察組: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齡平均45.6歲。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28例,細菌性肺炎29例,支氣管哮喘并發(fā)感染5例。對照組:58例(男35例,女23例),年齡平均44.8歲。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26例,細菌性肺炎24例,支氣管哮喘并發(fā)感染8例。兩組患者均為輕中度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咳嗽、咯痰,發(fā)熱(62例)。查體:肺部干濕啰音78例,胸部X線示:肺紋理增粗72例,肺部點片狀陰影48例。所有患者均存在細菌感染征象,并排除了:①重癥肺炎(患者的呼吸頻率大于30次/min,脈搏大于120次/min,體溫>400C或者<350C,同時存在肺部以外的感染如敗血癥);②對頭孢克肟或者加替沙星存在過敏者;③在用藥前48h內(nèi)使用其他抗生素者;④存在肺結核或者支原體感染者;⑤存在嚴重的心、肝、腎等重要臟器障礙者;⑥患者本身存在可能影響結果的基礎疾病,比如:腹瀉、嘔吐等情況。
2 治療方法 觀察組給予頭孢克肟膠囊(國藥準字 H20051412)口服,0.1g/次,2次/d;加替沙星膠囊(國藥準字 H20060481)0.4g/次,1次/d,療程7d。對照組每天給予靜脈滴注頭孢哌酮50~80mg/kg,2次/d,療程7d。
3 觀察項目及方法 用藥后每天觀察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和不良反應,給藥前后做血、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痰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并進行胸部X線和心電圖檢查。
4 療效判斷 根據(jù)1993年衛(wèi)生部頒布《抗菌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進行療效判斷,分痊愈、顯效、進步、無效4個等級,再根據(jù)其痊愈及顯效屬有效計算有效率;在細菌學角度按病原菌清除、未清除進行評定:藥物關系與不良反應兩者之間的關聯(lián)又可以按肯定有關、很可能有關、可能有關、肯定無關5級進行評定。
5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組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12.0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兩樣本率的比較采用卡方(χ2)檢驗,癥狀消失時間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P<0.01為有極顯著性差異。
1 臨床療效 見表1。觀察組治療后,總有效率(痊愈+顯效)為91.94%(57/62),對照組總有效率為96.55%(56/58),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觀察組治愈率,顯效率,總有效率與對照組相比無顯著性差異(χ2=0.47,P>0.05)。在觀察組中咳嗽和肺部體征恢復時間為3.64±0.73d,與對照組相應指標的恢復時間(3.71±0.61d)之間無明顯差異(t=0.57,P>0.05)。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臨床療效比較
2 細菌學療效 見表2。兩組細菌清除率分別為89.3%和84.0%,兩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
表2 兩組細菌學分析比較
2 不良反應 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為4例(6.45%),其中3例有胃腸反應,出現(xiàn)惡心腹瀉表現(xiàn),在對癥處理后癥狀明顯緩解,未出現(xiàn)因不良情況而中止藥物的服用。對照組出現(xiàn)不良反應9例(15.52%),皮疹4例,其中2例出現(xiàn)嘔吐,腹瀉2例,其余5例均存在胃腸反應。
上呼吸道感染是臨床最常見病變[4],約有90%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少數(shù)是由于細菌感染或細菌病毒合并引起,對于這部分患者,臨床常用靜脈滴注進行治療,不僅對患者造成疼痛,治療費用相對較高,頭孢克肟聯(lián)合加替沙星膠囊治療對于由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有較強的抗菌活性[5]??诜^孢克肟膠囊聯(lián)合加替沙星膠囊治療細菌性呼吸道感染,效果不亞于靜脈滴注頭孢哌酮,并能夠取得較佳的臨床療效。頭孢克肟是第3代頭孢菌素,聯(lián)合使用廣譜抗生素加替沙星,對于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是可以取得準確,可靠的療效。加替沙星是8-甲氧基氟喹諾酮類外消旋化合物,也是一種廣譜抗革蘭陰性和陽性微生物一類活性抗菌作用的產(chǎn)品,通過抑制細菌DNA回旋酶,抑制細菌DNA復制,轉錄和修復過程。加替沙星血清蛋白結合率為20%,與濃度無關。加替沙星在唾液中的濃度大約是其血漿中的平等。加替沙星廣泛分布于許多組織和體液中,服用后1~2h血藥濃度高峰。頭孢克肟膠囊作為第3代頭孢菌素,抗菌譜廣,對一些革蘭陽性菌和陰性菌有抗菌活性,尤其是革蘭陽性菌,鏈球菌,淋球菌,布蘭漢球菌,大腸桿菌,沙雷菌屬變形桿菌,流感桿菌有較強的抗菌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口服頭孢克肟膠囊以及加替沙星膠囊后,結合其臨床表現(xiàn),對比單用靜脈注射頭孢哌酮,最后恢復時間和總有效率無顯著性差異。提示采取口服藥物治療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這項研究中,以頭孢哌酮作為為對照藥物,并通過頭孢克肟膠囊聯(lián)合加替沙星的臨床驗證,結果證明頭孢克肟膠囊聯(lián)合加替沙星膠囊在治療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方面,與單用靜脈輸液頭孢哌酮的對照組相比,總有效率為91.94%(57/62)和96.55%(56/58)。兩組總有效率無顯著性差異,且不良反應相似,主要以輕度為主,無嚴重不良反應,表明兩種藥物的安全性評價良好。
綜上所述,頭孢克肟膠囊聯(lián)合加替沙星治療下呼吸道細菌感染療效值得肯定。所以,我們認為該種藥物組合是一種治療下呼吸道感染臨床療效佳、安全可靠的治療方法。
[1]莊玉梅,張 青.頭孢克肟顆粒治療老年急性細菌性上呼吸道感染72例療效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0,50(11):30-32.
[2]王中玉,張 麗.頭孢克肟聯(lián)合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治療兒童遷延性支氣管炎60例療效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0,50(29):100-103.
[3]王德周.三金片聯(lián)合加替沙星治療急性下尿路感染臨床分析[J].醫(yī)藥論壇雜志,2011,32(22):164-165.
[4]杜中良,單麗妮.痰熱清注射液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2,9(2):95-98.
[5]劉尊杰,姚開虎,袁 林,等.1997~2007年上呼吸道感染患兒鼻咽部6群肺炎鏈球菌分離株的耐藥性變化[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0,10(3):182-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