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嵩青,葉 菲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婦科,廣東 深圳518035)
近年來宮頸上皮內(nèi)瘤樣病變(CIN)發(fā)病率明顯升高,且有年輕化的傾向,目前世界各國學者的多項研究已經(jīng)證實,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R-HPV)的持續(xù)感染是CIN和宮頸癌發(fā)病的必要條件[1,2]。CIN常用治療方法有子宮切除術、宮頸錐形切除術、宮頸環(huán)形電切術(Leep術)等,其中Leep術已逐漸成為國內(nèi)外廣泛用于治療CIN的主要手段,成功率高達90%,是最為經(jīng)濟、簡便、且對患者損害小的方法[3]。但治療后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病灶殘留或復發(fā),因此手術治療和術后隨訪同等重要。本研究自2006年以來,對528例CIN患者在Leep術治療后完成至少1年的正規(guī)隨訪,以探討HR-HPV聯(lián)合TCT檢測在Leep術治療CIN后對評判手術效果及術后隨訪中的價值。
1.1 資料來源 2006年1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婦科門診就診患者中,經(jīng)TCT、陰道鏡檢查及宮頸活組織病理檢查初步診斷為CIN共573例,其中CINⅠ447例,CINⅡ69例,CINⅢ12例,共528例接受Leep手術治療。患者年齡22-58歲,平均年齡32±8歲;孕次0-10次,平均孕次2次;產(chǎn)次0-5次,平均產(chǎn)次1次;有接觸性出血或不規(guī)則陰道流血或陰道分泌物增多等病史者226例,占42.80%(226/528),無臨床癥狀者302例,占57.20%(302/528)。
1.2 方法
1.2.1 HR-HPV和TCT檢測 所有患者術前均進行宮頸HR-HPV和TCT檢查。HR-HPV DNA檢測采用HR-HPV DNA核酸擴增熒光檢測試劑盒(凱普上海孟德爾基因研究中心),可檢測出13種HR-HPV(HPV16、18、31、33、35、39、45、51、21、56、58、59、68)。所有操作均嚴格按說明書進行。TCT診斷采用TBS分類法(the bethesda system)。
1.2.2 陰道鏡檢查及宮頸活組織檢查 對TCT結果為 ASCUS且 HR-HPV陽性、TCT結果為LSIL或HSIL患者均進行陰道鏡檢查,采用北京電子陰道鏡,由專門的婦科陰道鏡醫(yī)師進行檢查操作,對可疑病變區(qū)予以宮頸活組織檢查或頸管搔刮術,所有病理標本由病理科兩名固定的醫(yī)師閱片,做出最后診斷。
1.3 Leep手術
1.3.1 手術指征 經(jīng)TCT和陰道鏡發(fā)現(xiàn)下列情況之一,則進行Leep手術治療:CINⅠ隨訪不方便者或持續(xù)發(fā)現(xiàn)CINⅠ、擬診CINⅡ或CINⅢ、多次懷疑宮頸非典型鱗狀細胞者。
1.3.2 手術經(jīng)過 征得患者同意,依照手術指征,528例CIN患者進行Leep手術治療,由壹名固定醫(yī)師進行手術操作,采用美國偉倫公司生產(chǎn)的QUUAN-M2000型Leep環(huán)切刀。術前用2%碘化鉀液標志出宮頸病變范圍,根據(jù)此范圍選擇不同型號的電切刀,在距碘不著色區(qū)外緣3-4mm處開始進刀,采取從下至上或從左至右連續(xù)、緩慢、均勻地移動電刀切割宮頸組織,至對側病緣3-4mm處提出電刀,部分病例再用小號電刀切除部分宮頸管組織,最后電凝止血。切出組織標記后全部送病理檢查。
1.4 手術后隨訪方案 術后1個月第一次復查,所有患者肉眼觀察宮頸癒合情況、陰道清潔度檢查等;術后3個月復查TCT;術后6個月起每半年復查一次,均進行宮頸HR-HPV和TCT檢測,對TCT結果為ASCUS且HR-HPV陽性、TCT結果為LSIL或HSIL患者行陰道鏡檢查,必要時宮頸多點活組織病理學檢查,明確是否為病灶殘留或復發(fā)病例,必要時再次手術。隨訪終點是3年或病理結果為≥CINⅠ。
1.5 療效標準 為方便對照分析,細胞學結果、陰道鏡診斷及組織學診斷均統(tǒng)一采用TBS描述語。若Leep術后病理檢查結果與宮頸活組織病理檢查不一致時,診斷標準以級別較高的病理診斷為最終診斷。病灶殘留或病變持續(xù)存在:治療后半年內(nèi)再發(fā)現(xiàn)CIN病變。復發(fā):治療半年后再發(fā)現(xiàn)病變,發(fā)現(xiàn)前至少有1次隨訪TCT結果陰性。治療失敗:指病灶殘留和復發(fā);治愈:治療后的隨訪過程中未發(fā)現(xiàn)CIN病變。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110軟件包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及統(tǒng)計學分析。
2.1 宮頸活檢病理與Leep術后病理的關系 528例Leep手術病例,術前宮頸活檢病理診斷與術后病理診斷相同的有412例,占78.03%(412/528),術后病理診斷升級有74例,占14.02%(74/528),術后病理診斷下降有42例,占7.95%(42/528)。見表1。
表1 Leep術前術后病理診斷對比(n)
2.2 Leep手術的療效 共有528例CIN患者進行Leep術后隨訪,隨訪時間為12-36個月。其中9例患者(宮頸癌1例、CINⅢ4例、CINⅡ2例、CINⅠ2例)在半年內(nèi)發(fā)現(xiàn)病灶殘留,14例患者(宮頸癌1例、CINⅢ和CINⅡ各5例、CINⅠ3例)半年后發(fā)現(xiàn)復發(fā),505例患者在隨訪過程中未發(fā)現(xiàn)異常。治療失敗率為4.36%(23/528),治愈率為95.64%(505/528),見表2。
表2 Leep術治療失敗病例隨訪結果統(tǒng)計(n)
2.3 手術切緣受累與病變持續(xù)或復發(fā)的關系 507例Leep術后病理診斷手術切緣陰性患者,隨訪中發(fā)現(xiàn)病灶殘留≥CINⅠ2例,病變復發(fā)≥CINⅠ4例,發(fā)生率1.18%(6/507);術后病理診斷手術切緣陽性患者21例,隨訪中發(fā)現(xiàn)病灶殘留≥CINⅠ5例,病變復發(fā)≥CINⅠ10例,發(fā)生率71.42%(15/21),明顯高于手術切緣陰性患者,P<0.01。
2.4 宮頸HR-HPV聯(lián)合TCT檢測的隨訪結果528例患者Leep術后3月、6月、12月、18月、24月、30月和36月進行隨訪,統(tǒng)計TCT≥ASCUS病例,異 常 率 分 別 為 0.12% (1/528)、2.84% (15/528)、1.33%(7/528)、1.17%(6/528)、0.76%(4/528)、0.38%(2/528)、0%;統(tǒng)計 HR-HPV陽性率分別為0%(未查)、26.89%(142/528)、19.32%(102/528)、12.12%(64/528)、6.06% (32/528)、3.60%(19/528)、2.46%(13/528)。見表3。病變持續(xù)或復發(fā)的23例患者中 HR-HPV陽性17例,占73.91%(17/23),TCT≥ASCUS 16 例,占 69.57%(16/23);HR-HPV聯(lián)合TCT雙項檢測病理診斷符合率為91.30%(21/23)。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兩組比較P<0.05,有顯著意義。見表3。
表3 HR-HPV聯(lián)合TCT檢測隨訪與組織病理診斷的比較(n)
3.1 Leep術是診斷和治療CIN的有效方法
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CIN)是一組與宮頸浸潤癌密切相關的宮頸癌前病變統(tǒng)稱,它反映宮頸癌發(fā)生發(fā)展中的連續(xù)過程。近十多年來CIN發(fā)病率明顯升高,逐漸成為婦科門診的常見病,發(fā)病呈年輕化趨勢和上升趨勢。據(jù)統(tǒng)計,美國每年超過100萬人被診斷為CINⅠ,約50萬人被診斷為CINⅡ或CINⅢ[4]。1999年世界婦產(chǎn)科協(xié)會(society of international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SIGO)制定的CIN治療指南及歐洲的CIN治療指南,均推薦CINⅠ用電凝治療,CINⅡ用Leep或激光治療,CINⅢ用Leep或冷刀錐切[5]。近10多年來Leep術在宮頸病變診斷和治療中的廣泛應用,有效阻斷了宮頸癌前病變進展為宮頸癌,明顯降低了宮頸癌的發(fā)病率,缺點是可能會在術中或術后出現(xiàn)出血或感染,術中可能會對局部組織產(chǎn)生熱損傷,也有可能是過度治療。
組織學診斷是宮頸病變診斷的金標準。陰道鏡下多點活檢能確診多數(shù)CIN及宮頸癌,其優(yōu)點是對患者的損傷較小,取材較方便,且有組織標本供病理組織學檢查,但因多點活檢取材無法覆蓋全宮頸,鉗取組織深度受限,容易造成漏診。本資料中,528例患者Leep術前陰道鏡下定位活檢,Leep術后標本病理組織學檢查發(fā)現(xiàn),術前宮頸多點活檢病理與術后病理相同412例,占78.03%,術后病理升級74例,占14.02%,這可能是因為病變向頸管深處生長,陰道鏡下準確診斷頸管內(nèi)病變受限,或因部分病變組織無明顯鏡下異常圖像導致活檢不到位,而Leep術可完整切除轉化區(qū)組織,并可切除頸管內(nèi)部分組織減少漏診[6]。由此可見,Leep術不僅可治療CIN,還可提高早期宮頸癌的診斷率。筆者認為Leep術的最佳適應證是隨訪困難的CINⅠ和CINⅡ,若陰道鏡檢查發(fā)現(xiàn)病變延伸或累及到宮頸管內(nèi),應能看見病變遠端或頂端界限,以減少術后病變殘留。
Leep術是采用高頻電刀,通過電極尖端的loop金屬絲傳導高頻交流電磁波(3.8MHz)在病灶局部產(chǎn)生瞬時高熱,迅速加熱局部組織細胞內(nèi)水分,形成蒸汽波而達到快速切割組織、止血的目的。Leep術比傳統(tǒng)冷刀錐切手術時間短、對鄰近組織損傷小、簡便,治療和診斷一次進行,在手術祛除病變同時,又能提供標本供組織病理學診斷,近年來已經(jīng)成為診斷和治療宮頸癌前病變和早期宮頸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冷刀錐切[7]。文獻報道Leep術用于治療宮頸鱗狀上皮內(nèi)瘤變的成功率為91%-98%[6]。本組資料528例Leep術后隨訪結果表明總治愈率為97.74%,與文獻報道一致。
3.2 宮頸環(huán)形電切術(Leep)后隨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美國專家委員會制定的CIN治療指南(2007年)中[4],建議使用Leep術切除宮頸病變部位及鱗-柱上皮交界區(qū)治療CINⅡ和CINⅢ。但有臨床數(shù)據(jù)顯示,在Leep術治療高度CIN后有超過10%的病例出現(xiàn)復發(fā)或病灶殘留[8]。但臨床上復發(fā)與病變持續(xù)存在常常難以區(qū)分,本組資料以Leep術后發(fā)現(xiàn)組織學異常的時間為分界點,術后半年內(nèi)再次發(fā)現(xiàn)的組織學異常為病變持續(xù)存在,半年后發(fā)現(xiàn)則為復發(fā)。筆者認為病變持續(xù)存在可能是術中只切除了部分而不是全部宮頸病變組織,也可能是術中Leep電極對宮頸組織標本產(chǎn)生一定的熱損傷,干擾了病理醫(yī)生判斷,可能會導致病檢結果假陰性。Mirosh-nichenko等[9]總結資料顯示,Leep術與冷刀錐切相比較,前者切除標本病檢結果的可信度低,切緣陽性率高,更重要的是即使切緣陰性的病例仍有病變持續(xù)存在的可能,特別是宮頸高度病變患者。因此手術標本病檢為多發(fā)病灶、切緣有高級別CIN或累及腺體或可作為預測殘留或復發(fā)的指標。
本研究在528例Leep術后隨訪中發(fā)現(xiàn),9例病灶殘留,14例復發(fā),治療失敗率達4.36%。Soutter等[10]匯總了2216例分別在英國4個醫(yī)學中心的宮頸CIN Leep術后患者8年的隨訪資料,進展為宮頸浸潤癌有33例,數(shù)據(jù)還顯示CIN患者Leep術治療后的宮頸癌發(fā)病率仍比同時期正常女性大約高5倍,因此建議在Leep術治療宮頸CIN后應規(guī)范隨訪10年以上。所以本研究旨在探索一個適合CIN Leep術后患者的能及時監(jiān)測復發(fā)的長期隨訪模式。
3.3 CIN Leep術后HR-HPV聯(lián)合TCT檢測的臨床應用價值
美國專家委員會制定的CIN治療指南[4]中推薦的CIN Leep術后隨訪方案:每間隔4-6個月進行TCT檢測(≥ASCUS為異常),治療后6個月起還應進行HR-HPV檢測。本組資料的隨訪方案遵循此治療指南。有臨床資料顯示,Leep術后僅用TCT檢測并不能篩查出CIN全部病例,隨訪中聯(lián)合陰道鏡檢查可明顯提高CIN的檢出率[11]。但是我們認為由于Leep術后部分患者的宮頸鱗-柱狀上皮轉化區(qū)可能會退至宮頸管內(nèi),導致反復陰道鏡檢查沒有滿意結果,影響隨訪質量。
Alonso等[12]數(shù)據(jù)顯示,經(jīng)過隨訪203例CIN II-IIILeep術后患者,病灶殘留或復發(fā)的發(fā)病率與HR-HPV滴度呈正比例關系。提示HR-HPV持續(xù)性感染不僅與CIN的發(fā)生有關,而且與CIN Leep術后病灶殘留或復發(fā)有關,是CIN Leep術治療后復發(fā)的多種高危因素之一。目前多項臨床數(shù)據(jù)[13-14]已證實了在CIN患者Leep術后隨訪中HR-HPV檢測的應用價值,所以我們認為可以將HR-HPV檢測作為隨訪的手段之一。本研究發(fā)現(xiàn),治療失敗的18例高度CIN患者隨訪中HR-HPV檢測均為陽性,證實了持續(xù)HR-HPV感染是CIN治療失敗的高危因素。本文結果也可以看到,全部病例Leep術后3個月TCT檢查,術后6個月起HR-HPV+TCT檢測,結果顯示TCT單項陽性的病理符合率為69.57%;HR-HPV單項陽性的病理符合率為73.91%,而HR-HPV+TCT雙項檢測的病理符合率為91.30%,提示HR-HPV聯(lián)合TCT檢測對于預測病變殘留或復發(fā)有重要價值。
令人遺憾的是目前對持續(xù)性HR-HPV感染尚無明確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對該類患者應適當增加隨訪次數(shù)、延長隨訪時間,有選擇性對隨訪過程中出現(xiàn)TCT異常、HR-HPV陽性患者進行陰道鏡檢查,必要時宮頸定位、多點病理檢查或頸管搔刮,以防遺漏復發(fā)病例,對隨訪中TCT和HR-HPV檢測同時陰性的婦女則可以適當延長隨訪間隔。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認為將細胞學異常結果ASCUS作為陽性閾值,聯(lián)合HR-HPV檢查是適合我國國情的有效的CIN Leep術治療后的長期隨訪手段,既可以及時了解宮頸病變Leep術后患者病情的進展和轉歸,還可節(jié)約患者醫(yī)療費用,節(jié)約國家醫(yī)療資源。
[1]Burd EM.Human papillomavirus and Cervical cancer[J].Clin Micro Rev,2003,16(1):1.
[2]Bekkers BL,Massuger LF,Bumen J,et al.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aspects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detection in the prevention of cervical cancer[J].Rev Med Virol,2004,14(2):95.
[3]Giacalone PL,Laffargue F,AligierN,et a.l Randomized study comparing two techniques of conization:cold knife versus loop excision[J].Gynecol Onco,l 1999,75:356.
[4]Wright T C Jr,Massad L S,Dunton C J,et al.2006consensus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women with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or adenocarcinoma in situ[J].Am J Obstet Gynecol,2007,197:340.
[5]Di-Roma E,Parlavecchio E,VettrainoG,et a.l CIN:multicentric study of therapeutic strategies[J].Minerva Gineco,l 2001,53:379.
[6]戴麗玉,鄭錦文.宮頸環(huán)形電切術阻斷宮頸癌的臨床研究[J].海峽預防醫(yī)學雜志,2004,10(1):15.
[7]樊慶泊,Tay Sun Kuit,沈鏗.子宮頸環(huán)形電切術在子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治療中的價值[J].中華婦產(chǎn)科雜志,2001,36:271.
[8]Tillmanns T D,F(xiàn)alkner C A,Engle D B,et al.Preoperative predictors of positive margins after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al procedure-Cone[J].Gynecol Oncol,2006,100:379.
[9]MiroshnichenkoGG,ParvaM,Holtz DO,et a.l Interpret-ability of excisional biopsies of the cervix:cone biopsy and loop excision[J].J Low GenitTractDis,2009,13:10.
[10]Soutter W P,de Barros Lopes A,F(xiàn)letcher A,et al.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after conservative therapy for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J].Lancet,1997,349:978.
[11]Ayhan A,Boynukalin F K,Guven S,et al.Repeat LEEP con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 3and positive ectocervical margins[J].Int J GynaecolObstet,2009,105:14.
[12]Alonso I,Tome A,Puig-Tintore LM.Pre-and post-conization high-risk HPV testing predicts residual/recurrent disease in patients treated for CIN2-3[J].Cancer Epiderniol Biomarkers Prev,2005,14(11):2544.
[13]Kreimer A R,Guido R S,Solomon D,et al.Human papillomavirus testing following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 identifies women at risk for posttreatment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 2or 3disease[J].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2006,15:908.
[14]申 艷.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LEEP術后檢測HPV評價療效的臨床應用探討[J].實用婦產(chǎn)科雜志,2007,23: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