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安徽省體育強縣指標體系研究

      2013-12-03 08:20:42秦紀強崔立新張家昕徐正旭陶運三荊維玲
      中國體育科技 2013年5期
      關鍵詞:強縣縣域指標體系

      秦紀強,崔立新,張家昕,徐正旭,陶運三,荊維玲,李 飛,閆 松

      1.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F(xiàn)engyang 233100,China;2.Physical Culture Bureau of Anhui Province,Hefei 230001,China.

      1 前言

      體育強縣是體育強國的堅實基礎,在我國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fā)展[4]的過程中,加強體育強縣建設至關重要。體育強縣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涉及縣域政治、經濟、文化諸多領域,具體到人、財、物等方面,建立一套相對完善的體育強縣指標體系不僅及時而且必要。安徽省是我國東部的內陸省份,下轄105個縣(市、區(qū))。2007年末,全省戶籍人口6 675.7萬,城 鎮(zhèn) 化 率 38.7%[1]。2012年,全 省 生 產 總 值17 212.1億元,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 024.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 160.5元[6]。2010年,安徽省委明確提出“建設安徽體育強省”戰(zhàn)略,安徽省體育局由此訂立新的十二五規(guī)劃,全面勾畫體育強省和體育強縣建設藍圖?;诖?,本研究構建了安徽省體育強縣指標體系。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安徽省體育強縣指標體系為研究對象。確立以縣域體育為總體特征的研究思路,從縣城、小城鎮(zhèn)、村落3個層面把握縣域體育發(fā)展脈絡,剖析體育強縣建設的理論與現(xiàn)實問題,探尋體育強縣指標要素以及諸要素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調研

      課題組查閱了國內、外有關大眾體育、社會體育等領域的研究論文與著作,歸納整理了我國近10年關于縣級體育、縣域體育、社區(qū)體育、城鎮(zhèn)體育、農村體育、農民體育、群眾體育、大眾體育以及指標體系構建等方面的研究內容;參閱了我國1996年、2001年、2007年3次全國群眾體育調查結果;借鑒了“《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實施情況評估標準(試行)”(國家層面、安徽省層面)以及江蘇省、浙江省出臺的體育強市、強縣、強鎮(zhèn)創(chuàng)建(評價)標準等。

      2.2.2 調研內容

      1.課題組設計訪談提綱,通過會議、考察、電話、電子郵件等形式,分別訪談了安徽省高校系統(tǒng)體育學專家10人、安徽省體育局及相關處室負責同志4人、市體育局負責同志6人、縣(市、區(qū))體育局負責同志20人、縣域健身點負責同志與專、兼職體育指導者(員)30人以及普通縣域居民50人、咨詢省外專家2人,廣泛收集可能與體育強縣存在關聯(lián)的一級指標。

      2.邀請安徽省體育局專家2人、高校系統(tǒng)體育學專家8人進行專門座談,重點研討指標體系的基本內涵,同時,進行一級指標試驗性篩選。

      3.課題組在訪談、專家座談、咨詢以及綜合各方資料的基礎上,形成體育強縣指標體系初稿。為了進一步優(yōu)化指標體系,課題組對初稿進行問卷調查,要求專家憑借自己的理論和經驗,對一、二級指標做同意率篩選,對指標內涵予以補充和完善。本輪面向安徽省發(fā)放問卷40份,其中,高校體育學專家15份、省、市體育局專家10份、縣(市、區(qū))體育局專家15份,回收33份;面向省外專家發(fā)放咨詢問卷3份,回收3份。課題組刪除同意率低于50%的指標,調整專家認為表述不夠準確的指標與內涵,最終,形成體育強縣指標體系確定稿。課題組對確定稿進行新1輪問卷調查,要求專家對一、二級指標按百分值大小給出重要性判斷,對指標內涵予以再次補充和完善。本輪從第1輪有效問卷的專家中挑選10位專家,其中,高校體育學專家6份、省、市體育局專家2份、縣(市、區(qū))體育局專家2份,回收有效問卷9份。

      4.課題組實地考察了皖南地區(qū)的黃山市徽州區(qū)、皖中地區(qū)的合肥市長豐縣、皖北地區(qū)的亳州市利辛縣,深入縣城、小城鎮(zhèn)、村落進行實地調研。

      5.在國家體育總局第29期處級干部進修班全體成員來安徽鳳陽縣小崗村實地考察時,課題組就安徽省體育強縣指標體系初稿專訪了相關專家,獲取大量信息和指導性建議。

      2.2.3 數(shù)理統(tǒng)計

      采用層次分析法(AHP法)分配指標權重,對一級指標及其所屬二級指標分別建立對比矩陣,通過MATLAB軟件編程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最終得出安徽省體育強縣指標體系一、二級指標的權重系數(shù)。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概念界定

      3.1.1 縣域和縣域體育

      縣域是指行政區(qū)劃中的縣或縣級市(區(qū))的地理區(qū)域,本研究描述的是一個地理概念,是縣級行政區(qū)劃的屬地。

      縣域體育是一個與縣域經濟、縣域文化相對應的概念,是特定區(qū)域內的大體育,屬于社會體育范疇??h域體育可以理解為縣級體育,縣級體育體現(xiàn)縱向級別,縣域體育則同時體現(xiàn)橫向范圍。具體而言,縣域體育是以縣級行政區(qū)劃為地理范圍、以縣城為中心、以小城鎮(zhèn)為紐帶、以村落為腹地的具有明顯地域特色和明確地域界限的區(qū)域體育,縣域體育的對象是全體縣域居民。

      課題組前期研究認為,縣域體育應以縣域經濟為基礎、以縣域文化為依托、以開發(fā)本地體育資源為重點、以建設現(xiàn)代文明為方向、以提高縣域居民健康素質為目標。縣域體育的核心價值應該是植根于區(qū)域文化土壤的體育人文觀念和體育人文精神,特色內容應該是本土化的民俗體育和群眾性體育活動,保障措施應該是具有一定水準并能為民所用的縣(市、區(qū))、鎮(zhèn)(鄉(xiāng)、街道)、村(社區(qū))體育基礎設施,發(fā)展?jié)摿撌桥c縣域政治、經濟、文化融為一體的體育事業(yè)和產業(yè)[7]。

      3.1.2 縣城、小城鎮(zhèn)、村落及其體育

      縣城主要指縣(市、區(qū))政府所在地,該隸屬區(qū)域內的體育可以界定為縣城體育,地級市所轄區(qū)政府所在地雖然大多著落在市區(qū),也統(tǒng)籌為縣城體育加以研究。目前的縣城實際上更像一個功能齊全的微型城市,是一個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擁有類似城市的體育設施、體育環(huán)境、體育氛圍。縣城體育是縣域體育的最高層次,通過縣城體育單純理解和評價體育強縣是不客觀、不科學和不全面的。

      小城鎮(zhèn)主要指鎮(zhèn)(鄉(xiāng))政府所在地,該隸屬區(qū)域內的體育可以界定為小城鎮(zhèn)體育,本研究將城(市)區(qū)街道以及集貿鎮(zhèn)體育的相關指標納入其中。小城鎮(zhèn)體育是縣域體育的中間層次,在縣域體育的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引領與示范作用。小城鎮(zhèn)的快速發(fā)展帶動了小城鎮(zhèn)體育的繁榮,但小城鎮(zhèn)體育的現(xiàn)實基礎和客觀環(huán)境與縣城體育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小城鎮(zhèn)居民的體育意識、體育觀念、體育態(tài)度、體育行為、體育消費、體育人口以及體育活動的基本設施、組織化程度等與縣城居民相比,差異均十分顯著,小城鎮(zhèn)體育的聚集和輻射效應亟待開發(fā)。把小城鎮(zhèn)體育的相關要素納入體育強縣指標體系基本框架是推進小城鎮(zhèn)體育發(fā)展的動力源泉。

      村落指在農業(yè)社會里,由于地緣的關系,把許多個家庭、家族組合到一起,形成一個個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社會生活群體。村落是一個社區(qū)概念,強調的是一定社區(qū)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本研究把村落拓展為現(xiàn)行體制下的行政村,行政村區(qū)域內的體育可以界定為村落體育,將城市社區(qū)體育的相關指標納入村落體育范疇。村落體育是縣域體育的底層,是我國群眾體育的最薄弱地帶,忽視村落體育的體育強縣指標體系是缺乏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的。

      3.2 體育強縣的基本內涵

      體育強縣是一個縣(市、區(qū))體育實力的綜合評價,是一個相對和發(fā)展的概念。競技體育的國際競爭力和群眾體育的發(fā)展水平應當是衡量和判別體育強國的兩項基本標準[8]。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相輔相成,競技體育的強大引領并推動群眾體育的普及與發(fā)展,而群眾體育的普及與發(fā)展同時為競技體育的強大奠定堅實基礎。競技體育主要反映國家意志,我國的 “舉國體制”為提升競技體育的國際競爭力提供了有力保障,縣 (市、區(qū))在競技體育的國際競爭力方面所發(fā)揮的作用不可或缺但畢竟有限,鑒于此,體育強縣的評判標準應重點落在群眾體育的發(fā)展水平上,這也是我國全面實施體育強國戰(zhàn)略應該采取的科學態(tài)度。

      資料顯示,我國縣域內的陸地國土面積和人口分別占全國的94%和70.1%[5]??h域體育的發(fā)展程度直接關系體育強國的實現(xiàn)路徑。由于區(qū)位不同和發(fā)展程度的差異,縣域之間的不平衡以及縣域內部在縣城、小城鎮(zhèn)、村落層面的不平衡客觀存在,因此,對體育強縣的理解不能以偏概全,既要關注縣域之間的差異性,更要關注縣域內部的非均衡性。

      回顧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的全國體育先進縣評選活動,采用的主要是“評價縣城、評價體育系統(tǒng)和總量指標”的方式[2]。在當時的背景下,這種抓重點部位、抓關鍵環(huán)節(jié)、抓總量控制的評價方式的確為相對薄弱的縣級體育注入了生機與活力。隨著國力的不斷增強和科學發(fā)展觀的全面落實,這種以局部代替全體評價的缺陷日益凸顯,體育強國背景下的縣級群眾體育迫切需要惠及全體縣域居民。

      基于上述,體育強縣的含義可以概括為,縣域體育的發(fā)展水平總體上達到一定程度,縣域體育在縣城、小城鎮(zhèn)、村落層面的發(fā)展狀況實現(xiàn)基本均衡,縣域體育的發(fā)展成果惠及全體縣域居民。

      3.3 體育強縣指標的選取原則

      3.3.1 全面性原則

      體育強縣指標體系的設置,首先,反映全面的評價理念;克服評局部、評優(yōu)勢、評總量等弊端,評價范圍覆蓋縣城、小城鎮(zhèn)、村落的全部,通過指標體系的導向作用,引領全體縣域居民共同分享體育強縣發(fā)展成果;其次,反映縣域體育的全面信息;各項指標從縣城、小城鎮(zhèn)、村落層面顯示體育強縣的體育資源與要素配置、體育組織化與制度化程度、體育社會化與保障度等,體育強縣的必要觀測點均在指標體系中得到體現(xiàn);再次,反映主觀指標與客觀指標的有機統(tǒng)一;客觀指標是定量數(shù)據(jù),主觀指標是定性描述,主觀與客觀結合是全面評價體育強縣的重要基礎。

      3.3.2 科學性原則

      體育強縣指標體系參照有關體育事業(yè)發(fā)展評價的指標體系以及體育強縣的基本內涵編制而成,特別關注縣域體育在縣城、小城鎮(zhèn)、村落層面的差異性和特殊性。做到主觀與客觀統(tǒng)一、宏觀與微觀統(tǒng)一、整體與局部統(tǒng)一、理論與實際統(tǒng)一,確保指標體系的真實性。在指標的選擇上,注重理論依據(jù)、注重實際反映、注重名稱和含義的規(guī)范與準確,做到不重復、不遺漏,確保指標體系的客觀性。在指標的賦值上,避免簡單造次和主觀臆斷,充分尊重專家意見,通過科學方法與手段,賦予有科學的權重系數(shù),確保指標體系的權威性。

      3.3.3 可操作性原則

      本研究對每一項具體指標的選取均充分考慮信息的可得性與易得性,確保在實際開展體育強縣評價活動時,指標信息可以通過有關部門的統(tǒng)計資料、問卷調查、實地考察等途徑獲得,杜絕無法計算或無穩(wěn)定信息來源的指標。對通過具體數(shù)值反映屬性的指標,其數(shù)值的多少不僅依據(jù)已有理論成果,而且提前預測并規(guī)避類似“全部達到或全部達不到”等不良數(shù)值,增強可比性,提高可操作性。在指標體系的總體設計上力求精簡,以減輕實際評價工作的時間和成本,同級指標之間保持其獨立性和不可替代性,上下級指標之間保持其內在關聯(lián)性。

      3.4 體育強縣指標體系的構成

      3.4.1 指標體系的基本框架

      體育強縣指標體系是反映體育強縣發(fā)展程度和評判體育強縣現(xiàn)實狀態(tài)的標尺。目前,國家體育總局尚未出臺體育強縣標準,就省級行政而言,僅浙江、江蘇兩省率先開展了體育強縣創(chuàng)建活動,但具體標準尚未成熟。本研究主要借鑒國家體育總局發(fā)布的“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實施情況評估標準(試行)”、“全國體育先進縣評選辦法”以及體育領域相關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成果。重點對比了浙江和江蘇的“創(chuàng)建標準”,浙江的標準相對具體、指標量大,體現(xiàn)微觀量化特征,但指標賦值的隨意性太強;江蘇的標準相對籠統(tǒng),體現(xiàn)宏觀量化特征,但縣域范圍的不平衡遭到掩蓋。以上述為基礎并結合安徽省情構建了體育強縣指標體系的基本框架,該框架包括“機構設置”等7個一級指標、“縣(市、區(qū))設置”等19個二級指標以及51個指標內涵(表1)。

      表1 本研究體育強縣指標體系基本框架一覽表Table 1 List of Basic Framework of Powerful Sports County Index System

      續(xù)表1

      3.4.2 指標體系的形成過程

      第1步,以訪談、咨詢等形式征集可能與體育強縣發(fā)生關聯(lián)的一級指標并進行經驗性預選。歸納為“領導重視”、“機構設置”、“政策制度”、“組織保障”、“體育設施”、“全民健身”、“競技體育”、“群眾體育”、“學校體育”、“業(yè)余訓練”、“后備人才培養(yǎng)”、“體育競賽”、“體育產業(yè)”、“體育消費”、“體育市場”、“體育文化”、“體育社會化”、“特色與優(yōu)勢”等18個方面。

      第2步,以專家座談并試驗性預選的方式篩選一級指標。按投入與產出理論[2],體育強縣指標體系一級指標主要表現(xiàn)為條件和結果兩大要素,對照上述18個方面,前5項可以理解為條件要素,后13項可以理解為結果要素。專家座談認為,前5項中的“機構設置”、“組織保障”、“體育設施”3項指標能夠反映條件要素,機構設置是前提,組織保障是關鍵,體育設施是基礎;后13項中的“全民健身”、“體育競賽”、“體育產業(yè)”、“特色與優(yōu)勢”4項指標能夠反映結果要素,全民健身是載體,體育競賽是動力,體育產業(yè)是推力,特色與優(yōu)勢體現(xiàn)創(chuàng)造力。參與座談的專家同時進行試驗性預選,篩選同意率超過50%的指標,最終形成“機構設置”、“組織保障”、“體育設施”、“全民健身”、“體育競賽”、“體育產業(yè)”、“特色與優(yōu)勢”7項指標為一級指標集。

      第3步,研制體育強縣指標體系初稿并進行第1輪問卷調查。在實地考察的基礎上,結合專家座談意見、省外專家咨詢意見及篩選的一級指標設計二級指標、梳理指標內涵,形成7個一級指標、20個二級指標、20項指標內涵的指標體系初稿。對初稿實施第1輪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個一級指標的同意率均為100%;在20個二級指標中,有18個同意率為100%,“體育產業(yè)”中的“社會服務”、“市場管理”2項指標同意率低于50%;20項指標內涵需要完善、細化與分解。

      第4步,形成體育強縣指標體系確定稿并進行第2輪問卷調查。根據(jù)第1輪問卷調查反饋的信息,結合省外專家咨詢建議以及國家體育總局相關專家的指導性意見,對“體育產業(yè)”中的二級指標進行了篩選,刪除“市場管理”二級指標,將“社會服務”調整為“社會服務業(yè)”;另外,將“全民健身”中的二級指標“健身人口”調整為“健身水平”。課題組綜合各方意見與建議同時對指標內涵進行了完善、細化與分解,最終形成7個一級指標、19個二級指標以及51個指標內涵的指標體系確定稿(表1)。課題組將確定稿給出一、二級指標建議百分值,在此基礎上進行第2輪問卷調查。

      3.4.3 指標體系的內涵說明

      1.機構設置

      “機構設置”一級指標包括“縣(市、區(qū))設置”、“鎮(zhèn)(鄉(xiāng)、街道)設置”、“行政村(社區(qū))設置”3個二級指標,其內涵旨在保障縣域體育工作在不同層面有機構去做、有人去做、有地方去做。機構設置是否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縣(市、區(qū))對體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視程度。本研究對機構設置的內涵設計立足切實可行,相關信息可以通過資料查詢、實地考察獲得(表1)。

      2.組織保障

      “組織保障”一級指標包括“縣(市、區(qū))保障措施”、“鎮(zhèn)(鄉(xiāng)、街道)保障措施”、“行政村(社區(qū))保障措施”3個二級指標,其內涵旨在確??h域體育工作在縣(市、區(qū))、鎮(zhèn)(鄉(xiāng)、街道)、行政村(社區(qū))三級層面有規(guī)劃、有措施、有落實。從宏觀上反映政策制度的貫徹執(zhí)行情況、領導的重視程度以及經費的投入狀況等,相關信息主要通過資料查詢獲得(表1)。

      3.體育設施

      “體育設施”一級指標包括“縣(市、區(qū))基本設施”、“鎮(zhèn)(鄉(xiāng)、街道)基本設施”、“行政村(社區(qū))基本設施”3個二級指標。體育設施是縣域體育的物質基礎,作為體育強縣,體育設施在縣(市、區(qū))、鎮(zhèn)(鄉(xiāng)、街道)、行政村(社區(qū))三級層面應該達到基本要求。體育設施狀況可以直觀地反映縣(市、區(qū))經濟發(fā)展狀況以及對體育工作的重視程度和投入力度等。本研究在體育設施的內涵設計上,體現(xiàn)實用、夠用、可用原則,相關信息可以通過問卷調查、資料查詢、實地考察獲得(表1)。

      4.全民健身

      “全民健身”一級指標包括“健身水平”、“健身活動”、“健身網點”3個二級指標。全民健身是縣域群眾體育的重要載體,也是體育強縣建設的根本目的之所在。健身水平主要反映縣域居民體育鍛煉情況及效果,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shù)比例是體育鍛煉情況的重要參數(shù),學生體質健康合格率與國民體質合格達標率是體育鍛煉效果的重要體現(xiàn)。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shù)比例是指每周參加體育鍛煉頻度3次以上、每次體育鍛煉持續(xù)時間30min及以上、每次體育鍛煉的運動強度達到中等及以上的人數(shù)占對象戶籍總人口的比例,老年人以60~70歲范圍界定,殘疾人鍛煉以體育康復為主要內容[3]。健身活動主要反映全民健身的組織化程度,健身網點主要反映全民健身的覆蓋程度。全民健身是縣域體育社會化的重要體現(xiàn),指標內涵的相關信息可以通過資料查詢、實地考察獲得(表1)。

      5.體育競賽

      “體育競賽”一級指標包括“綜合性競賽”、“單項競賽”、“高級別競賽”3個二級指標。綜合性競賽與單項競賽是指縣(市、區(qū))及以下級別的競賽活動,高級別競賽是指市及以上級別的競賽活動。體育競賽是縣域群體活動廣泛開展的內在動力,能極大地推動縣域體育文化的繁榮與發(fā)展。體育競賽是縣域體育組織化程度的重要體現(xiàn),指標內涵的相關信息主要通過資料查詢獲得(表1)。

      6.體育產業(yè)

      “體育產業(yè)”一級指標包括“體育彩票”、“體育服務業(yè)”2個二級指標。體育產業(yè)的發(fā)展可以助推體育強縣的實現(xiàn)。體育彩票銷售總額的逐年增加為縣域體育發(fā)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經濟支撐,彩票公益金用于全民健身工作投入比例越高,表明這種經濟支撐的力度越大。體育服務業(yè)涵蓋健身休閑、競賽表演、職業(yè)體育、社會體育、體育場館、體育中介、體育廣告、體育培訓、體育旅游[10]等諸多方面,是一個龐大的隱性市場,在第三產業(yè)的未來發(fā)展中必將占據(jù)重要份額。體育產業(yè)指標內涵的相關信息主要通過資料查詢獲得(表1)。

      7.特色與優(yōu)勢

      “特色與優(yōu)勢”一級指標包括“特色”、“優(yōu)勢”2個二級指標,主要反映在上述6項指標內涵中無法體現(xiàn)但對體育強縣評判產生重大影響的指標要素。本研究關于特色與優(yōu)勢的內涵設計,主要體現(xiàn)在后備人才培養(yǎng)、體育產業(yè)基地、縣域體育文化、競技體育成效以及權威機構的綜合評價等方面,相關信息可以通過資料查詢、實地考察獲得(表1)。

      3.5 體育強縣指標權重的確定

      層次分析法(AHP法)是對非定量事件作定量分析的一種有效方法,該方法既保證了定性分析的科學性和定量分析的精確性,又保證了定性和定量兩類指標綜合評價的統(tǒng)一性[9],是體育工作常用的評價方法。本研究建立的體育強縣指標體系既有定性指標也有定量指標,根據(jù)專家調查結果,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一、二級指標的權重系數(shù)。

      3.5.1 指標重要性的判斷

      為了建立對比矩陣,須對指標重要性做出判斷。對于兩個指標相比,其重要性的判斷,本研究采用1~9標度?!?”、“3”、“5”、“7”、“9”分 別 代 表 “同 樣 重 要”、“稍 微 重要”、“重要”、“很重要”、“極其重要”,兩個指標相比,其重要性介于這5個等級之間,則分別用數(shù)值“2”、“4”、“6”、“8”表示。如果認為后者比前者重要,則用1~9相應數(shù)值的倒數(shù)來表示。

      3.5.2 對比矩陣的建立

      經過第2輪問卷調查,有9位專家通過百分值對一、二級指標進行了有效賦值。7個一級指標,9位專家所賦百分值共計63個(表2),其中,最高30分、最低5分,最高分與最低分之間的差值為25分,按照1~9標度,建立一級指標標度與分值差對應關系(表3),以此分別構建9位專家一級指標對比矩陣。19個二級指標,9位專家所賦百分值共計171個(表4),其中,最高60分、最低15分,最高分與最低分之間的差值為45分,同樣按照1~9標度,建立二級指標標度與分值差對應關系(表5),再以此分別構建9位專家二級指標對比矩陣。

      表2 本研究一級指標9位專家賦值情況一覽表Table 2 List of 9Experts’Assignment in Primary Index (%)

      表3 本研究一級指標標度與分值差對應關系一覽表Table 3 List of Differenc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imary Index and Scale Scores

      表4 本研究二級指標9位專家賦值情況一覽表Table 4 List of 9Experts’Assignment in Secondary Index (%)

      表5 本研究二級指標標度與分值差對應關系一覽表Table 5 List of Differenc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condary Index and Scale Scores

      3.5.3 數(shù)據(jù)處理

      本研究采用“和法”計算特征值(λmax)等相關數(shù)據(jù),引入判斷矩陣偏離一致性CI與判斷矩陣的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的比值CR來檢驗評判者判斷思維的一致性。結果顯示,9位專家的CR值均小于0.1,表明判斷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表6、表7)。

      表6 本研究一級指標9位專家相關數(shù)據(jù)處理結果一覽表Table 6 List of 9Experts’Related Data Processing Results in Primary Index

      表7 本研究二級指標9位專家相關數(shù)據(jù)處理結果一覽表Table 7 List of 9Experts’Related Data Processing Results in Secondary Index

      3.5.4 指標權重的獲得

      通過上述過程,分別獲取9位專家關于體育強縣指標體系一、二級指標的權重大?。ū?、表9)。本研究設9位專家權重為同等效力,采用簡單平均的方法,最終得到體育強縣指標體系一、二級指標的權重系數(shù)(表10)。

      表8 本研究一級指標9位專家指標權重一覽表Table 8 List of 9Experts’Index Weight in Primary Index

      表9 本研究二級指標9位專家指標權重一覽表Table 9 List of 9Experts’Index Weight in Secondary Index

      表10 本研究體育強縣指標體系一、二級指標權重一覽表Table 10 List of Powerful Sports County Index Weight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Index

      4 結論與建議

      1.體育強縣是體育強國背景下的一種狀態(tài),是對一個縣(市、區(qū))體育實力的綜合評價,是一個相對和發(fā)展的概念。本研究以安徽省為研究視域,在界定縣域及縣域體育、縣城及縣城體育、小城鎮(zhèn)及小城鎮(zhèn)體育、村落及村落體育的基礎上,將體育強縣的含義概括為,縣域體育的發(fā)展水平總體上達到一定程度,縣域體育在縣城、小城鎮(zhèn)、村落層面的發(fā)展狀況實現(xiàn)基本均衡,縣域體育的發(fā)展成果惠及全體縣域居民。

      2.本研究關于體育強縣指標體系的整體設計充分體現(xiàn)縣域體育的總體特征,在明確體育強縣基本內涵的基礎上,確定指標的選取原則與方法,由此形成的體育強縣指標體系具有相當?shù)目茖W性與可靠性。根據(jù)訪談、專家咨詢、專家座談與試驗性預選、兩輪專家問卷調查以及實地考察,構建了安徽省體育強縣指標體系的基本框架,該框架包括“機構設置”等7個一級指標、“縣(市、區(qū))設置”等19個二級指標以及51個指標內涵,并對指標及其內涵進行了理論分析。

      3.采用層次分析法(AHP法)分配指標權重,按1~9標度反映指標的重要程度,根據(jù)專家實際賦值及同級指標最高分與最低分之間的差值,建立指標標度與分值差對應關系,以此做出指標重要性的合理性判斷,在此基礎上建立對比矩陣,依照對比矩陣通過MATLAB軟件編程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最終,得出安徽省體育強縣指標體系一、二級指標的權重系數(shù)。

      4.關于一級指標的權重系數(shù),位居前3的依次是體育設施(A3 0.3083)、全民健身(A4 0.2687)、體育競賽(A5 0.1274),這3項指標的系數(shù)之和達到0.7044,說明體育設施的基礎地位、全民健身的載體作用、體育競賽的推動效應在體育強縣建設中至關重要,應作為工作的主要方面加以落實。在二級指標中,縣(市、區(qū))、鎮(zhèn)(鄉(xiāng)、街道)、行政村(社區(qū))3個層面的權重系數(shù),縣(市、區(qū))層面占60%以上,由此,更加明確縣(市、區(qū))政府是體育強縣的責任主體,在體育強縣建設中必須發(fā)揮龍頭作用。

      5.本研究雖然對指標體系的建立以及指標權重的確定經過嚴密論證,但體育強縣指標體系涉及面廣、影響因素多,在研究過程中可能會存在某些缺陷或不足。另外,研究工作主要面向安徽省,也存在一定局限,但作為一種研究思路與方法,期望對后來的研究者以及課題組的后續(xù)研究提供借鑒。本研究建立的指標體系及確立的指標權重可以作為體育強縣的評價依據(jù),至于指標內涵的分值調配(權重系數(shù))以及體育強縣應該達到的具體分數(shù)要求,課題組為體育行政部門以及評估專家預留了足夠的空間,同時,也是后續(xù)研究應該關注的重要內容。

      [1]安徽省政府.安徽省情簡介(新)[EB/OL].http://www.hfgjj.com/n7216006/n9417014/n9417136/22053985.html.

      [2]董新光,曉敏,丁鵬,等.農村體育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7,27(10):49-55.

      [3]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實施情況評估標準(試行)[Z].2011.

      [4]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3.

      [5]李舜,劉德佩,周克臣.縣域體育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1:10.

      [6]李斌.2013年安徽兩會 《政府 工作 報告》[EB/OL].http://news.hefei.cc/2013/0123/021348441.shtml.

      [7]秦紀強.新農村視野下的安徽省縣域體育發(fā)展戰(zhàn)略[J].四川體育科學,2010,(12):25-28.

      [8]田雨普.努力實現(xiàn)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J].體育科學,2009,29(3):3-8.

      [9]莊鎖法.基于層次分析法的綜合評價模型[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23(4):582-585.

      [10]鐘天朗.體育服務業(yè)導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8.

      猜你喜歡
      強縣縣域指標體系
      工業(yè)強縣 文旅興縣
      縣域消防專項規(guī)劃研究
      山東縣域GDP排名出爐
      商周刊(2017年6期)2017-08-22 03:42:46
      層次分析法在生態(tài)系統(tǒng)健康評價指標體系中的應用
      供給側改革指標體系初探
      南縣稻蝦產業(yè)富民強縣
      老促會“添油加醋” 助推英山旅游強縣
      中國最具競爭力特色經濟強縣
      臺聲(2016年8期)2016-09-18 04:40:20
      縣域就診率為何差了40%
      一項縣域中招政策的回顧與反思
      基礎教育(2014年3期)2014-04-16 05:29:04
      温州市| 叶城县| 乐清市| 随州市| 盈江县| 鸡东县| 合川市| 丹凤县| 南通市| 察隅县| 静海县| 敦煌市| 辽阳县| 宾阳县| 稻城县| 乌鲁木齐市| 江阴市| 栾川县| 牡丹江市| 沂源县| 灌阳县| 淅川县| 六盘水市| 尚志市| 常州市| 吴忠市| 五常市| 巴塘县| 蒙阴县| 栖霞市| 哈尔滨市| 砚山县| 察隅县| 龙海市| 玉环县| 麟游县| 昂仁县| 彭州市| 石景山区| 蚌埠市| 怀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