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延英
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履職以來,一股清新、活潑、務實的會風自上而下激蕩開來。作為公務在身的各級領導干部,不論是匯報工作情況,還是開會部署任務,或是同行交流情況,都離不開講話。從某種意義上說,表達能力連著執(zhí)政能力。善不善于在公眾場合講話,事關領導工作的績效,反映個人的執(zhí)政形象。提倡開會脫稿講話,對于大會小會講話都習慣于念稿子的領導干部來說,既是工作作風的考驗,也是表達能力乃至執(zhí)政能力的考驗。
領導干部講話不外乎念稿式、脫稿式兩種形式。在實際工作中,這兩種講話形式都是必要的,特別是在一些重要會議或重大場合,有必要事先準備好講話稿,并經(jīng)過充分討論甚至集體研究決定,這類講話是需要照稿念的。問題是,不少領導干部,不論何種會議或場合,不管對象是誰,有會必講話,一講就一字不落地照稿念,形式僵硬,話語呆板,結果往往是臺上講得口干舌燥,臺下睡倒一片,臺上開大會,臺下開小會。
一些領導講話過分依賴稿子,既有客觀原因,無論大事小事都開會,一天下來要出席好幾個會,逢會必講話,縱有三頭六臂,也難做到業(yè)業(yè)精通、面面俱到,照本宣科自然是最穩(wěn)妥、最省力、最保險的選擇;也有主觀原因,上面政策不清不楚,基層情況忽明忽暗,業(yè)務工作不求甚解,思想懶惰、疏于思考,知識、經(jīng)驗都不夠,功底、能力達不到,腦子里沒有 “貨”,講話時自然離不開事先準備的稿子。
會風就是黨風,會風就是作風。不良會風,無疑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一大表現(xiàn),改革會風不是件小事。改進會風,既需要對會議數(shù)量、規(guī)模進行嚴格控制,少開會、開短會,也需要每一個領導干部從自我做起,可講可不講的話不講,即使是非講不可時,自覺做到少說套話,少用講話稿,多講短、新、實的話,講出群眾喜聞樂聽的話,講出群眾想要說的心里話。
脫稿講話,提高表達能力,需要鍛煉和養(yǎng)成,切實加強學習,不斷提高理論修養(yǎng)和綜合素質。學習始終是領導干部提升能力、做好工作的第一需要。每一位領導干部都要深入學習黨的基本理論,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認真學習新知識特別是業(yè)務知識,了解新事物,不斷拓寬視野,對自己的工作進行深入了解,對面臨的問題作深入思考。這樣,理論功底扎實了,知識積累厚實了,肚子里裝的東西多了,才能厚積薄發(fā)、呼之欲出,言之有物、深入淺出、侃侃而談地講話。
實踐最深刻,群眾最智慧。群眾處在實踐第一線,對事物的觀察、對情況的了解更細致、更透徹、更深刻。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開會講話、印發(fā)文件,都是為了解決問題。辦法從哪里來?只能從調查研究中來,從群眾的實踐和創(chuàng)造中來。勤接“地氣”才能有底氣,胸有成竹才能出口成章,找準癥結才能對癥下藥。只有走出機關,深入基層,在實際生活中 “望聞問切”,在充分占有和分析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概括出新觀點、新思路、新舉措,才能使我們的思想和話語體現(xiàn)時代要求,符合實際情況,解決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