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蘭州/車星辰
馬賢達教授是我國著名武術家馬鳳圖先生的次子,與長兄馬穎達(已逝)、三弟馬令達、四弟馬明達并稱“馬氏四杰”,享譽國內,蜚聲海外,是我國當代武術的研究權威和領軍人物,堪稱中華武壇碩果僅存的“黃鐘大呂”和“泰山北斗”。
我雖系馬門弟子而精習馬氏彈腿、劈掛、八極、翻子、長短棍、短兵等藝,但因與馬賢達先生身處蘭州、西安兩地,云程阻隔,總是緣慳一面,引為憾事!辛卯暮秋(2011年10月底),我遠赴湖北武當山朝圣并研習武當道教武術,返家時途經西安并在西安換車,于是萌生拜見馬賢達先生之念。當我將電話打到先生家后,先生老伴接上電話說先生身體欠佳而不宜打擾,我又特意強調說我是蘭州馬令達老師的學生,途經西安,機會難得,懇請一見,于是允以晚上一晤。
當晚7時許,我與同去武當的醫(yī)友李積倉兄和西安的武友馮宏博兄(習趙堡太極)登門拜見馬賢達先生并就一些武學問題向先生請益。先生雖已80高齡,但思維敏捷,記憶清晰,對我所提問題均進行了如實中肯、耐心細致的回答。我還就彈腿、翻子等馬氏武藝方面的手法、勁力等技術細節(jié)邊演示邊向先生請教,先生皆給予一絲不茍的指點、傳授,使困惑我多年的一些問題迎刃而解,令我大有茅塞頓開、醍醐灌頂之感。先生雖為我國武術界泰斗級的大人物,卻毫無名人的任何架子,待人接物極其樸實平易、和藹厚道,盡顯馬氏家族文武傳家、仁義立世的良好傳統(tǒng)家風,令人如沐春風、倍感親切。
先生叱咤武壇而剛強一生,晚年身體欠佳后頗感失落而深居簡出,謝絕來訪,靜養(yǎng)休整。作為晚輩的我能一睹先生慈容并蒙先生親炙,實三生之幸也,夫復何求?!
先生祖籍著名武術之鄉(xiāng)——河北滄州(今孟村地區(qū)),出生于武術世家,自五歲半起,便隨父親馬鳳圖和叔父馬英圖習劈掛、八極、翻子、戳腳、螳螂九手、太祖八斬、六合大槍、奇槍、雙手刀劍、七十三劍(大劍)、綈袍劍(小劍)、劈掛刀等正本武藝,尤得舅父羅文源(蘭州人,有“棍王”之美譽)“扭絲”、“蒲團”系列棍法嫡傳,在西北傳統(tǒng)棍術、鞭桿上造詣尤深。先生在繼承家傳武藝的基礎上,還兼習拳擊、摔跤、擊劍等,終成學貫中西、融通兼?zhèn)涞囊淮湫g大家。
1952年,馬賢達先生獲中國自1949年之后的首次武術擂臺賽(散手)冠軍,并在同屆大會上奪得中國短兵格斗冠軍、武術表演金獎;1953年春獲華北區(qū)(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短兵冠軍;1953年秋又以不失一局的成績獲全國短兵格斗冠軍。
1954年,先生畢業(yè)于河北師范體育系,任陜西師范大學體育系助教、講師,后調西安體育學院執(zhí)教并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教授。其間,多次出任全國武術大賽總裁判長、總評議長、仲裁委主任等,并主筆制定國家頒發(fā)的《武術規(guī)則》,多次修訂和確立《武術規(guī)則》,成為中國武術界最高層次的權威學者和全國為數不多的泰斗級著名武術家。
先生在西安體院執(zhí)教20余年,桃李滿天下,其中不乏著名教授、碩導、博導、國家級教練等。著名武打影星李連杰、趙長軍也都受教于馬賢達先生,深受李連杰喜愛并經常在電影屏幕上演練的翻子拳,便是馬賢達先生親自傳授的。1980年由李連杰主演的轟動一時的著名功夫電影《少林寺》,便是由馬賢達先生擔任武打教練組組長和首席武術指導的。
馬賢達先生是一位典型的文通武備、打練結合型武術家,他曾撰寫發(fā)表過《中國武術史上的少林寺與達摩》等數十篇學術論文,還主筆著有《武術基礎練習(一)》、《中國短兵》、《通備拳》以及長篇武術歷史人物小說《大力王五傳奇》和電影文學劇本《大刀王五》,主編了中國武術史上首部大型武術辭書《中國武術大辭典》等。
先生在武術專業(yè)上辛勤耕耘一生而碩果累累,所獲各種獎項與榮譽不計其數,其武術成就將名垂青史、彪炳千秋!
祈愿這位中國武術界泰斗級的武術家福如東海,壽比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