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江
(武鋼集團公司港務公司設備部,湖北 武漢 430082)
1.存在問題
武鋼港務公司QLK1200·51斗輪取料機的重錘張緊裝置(圖1)設計上存在問題。
(1)重錘張緊框架易發(fā)生傾斜,與重錘框架傳送帶摩擦嚴重。
(2)重錘塊體積大,布置不合理,受力不均勻,傳送帶撒料嚴重。重錘塊與傳送帶距離近,重錘鐵上積料后,不易滑落,傳送帶和礦粉的干摩擦,加劇了傳送帶的磨損。
(3)傳送帶與重錘滾筒軸承座摩擦嚴重,易引發(fā)傳送帶鋼絲纏繞重錘滾筒軸的問題。
2.原因分析
上述問題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
(1)重錘張緊框架發(fā)生傾斜。主要是重錘框架結構不合理,致使重錘張緊裝置受力不均衡,發(fā)生重錘框架傾斜。
(2)重錘塊結構和在重錘支架上布置形式不合理,造成重錘塊在重錘框架內(nèi)受力不均勻,從而產(chǎn)生傳送帶跑偏撒料。
(3)重錘滾筒軸承的布置不合理。
3.改進措施
(1)重錘框架結構的改進。改進以前重錘框架過長,且沒有重錘滑槽,重心易偏移;改進后的重錘框架比原來縮短,并設有重錘滑槽,重錘滾筒的軸承座可以在滑槽內(nèi)均衡地滑行,使得重錘框架受力更合理。
(2)重錘滾筒軸承座改進。改進前,滾筒的軸承座是通過螺栓固定在重錘框架外側。傳送帶運行時,滾筒軸帶動滾筒運轉;出現(xiàn)傳送帶跑偏時,傳送帶鋼絲易纏繞在滾筒軸上,導致滾筒軸拉傷和傳送帶撕毀的事故。通過改進,滾筒軸承座由螺栓聯(lián)接改為軸承座滑槽聯(lián)接,使重錘滾筒軸承座安置于重錘框架的箱體內(nèi)。滾筒軸與滾筒之間改為接盤連接,可使?jié)L筒運轉時軸處于靜止狀態(tài),不會出現(xiàn)傳送帶鋼絲纏繞滾筒軸的故障。
(3)重錘塊形狀和其支架布置形式的改進。改進后的重錘塊體積變小,呈U形。重錘塊橫向布置在其支架上,結構緊湊。這種布置方式有利于重錘裝置張緊受力更均勻,平穩(wěn)性更好。
(4)重錘張緊結構形式。
改進前,傳送帶易跑偏,重錘滾筒傳送帶下積料較多,傳送帶開膠頻繁,制約了生產(chǎn)。改進后(圖2),由于傳送帶跑偏現(xiàn)象得到了控制,未出現(xiàn)撒料的情況。改進后的重錘張緊裝置,由框架、軸承座、固定軸,滾筒、重錘塊組成。軸承座兩側設有滑槽,在框架上設有與滑槽相配合的滑槽;軸承座與重錘塊支架相連接,重錘塊放置在重錘塊支架上。
(5)輸送帶張力的校核計算。
①重載段允許最小張力:
式中:S1min——滾筒與膠帶在臨界打滑狀態(tài)時輸送帶張力,N;
KA——滾筒啟動系數(shù),取1.5;
F u——驅(qū)動滾筒圓周驅(qū)動力,N;
euΦ2取3.39。
④頭部傳動滾筒:)
式中:
S2——膠帶趨入點輸送帶張力,N;
S1——傳動滾筒與膠帶在臨界打滑狀態(tài)時輸送帶張力,N;
S3——尾部滾筒膠帶奔離點輸送帶張力,N;
L——導料板長度,1m;
ω——上下膠帶模擬阻力系數(shù),取0.022;
q1——每米機長上輥子旋轉部分質(zhì)量,kg;
F5——托輥前傾阻力,N;
F6——導料板阻力,N;
F7——給料點處物料附加阻力,N;
H——提升高度,m。
S3>S2min才可滿足。
式中:G——重錘張緊裝置重量,kg;
S5——拉緊裝置處輸送帶張力,N;
S4——尾部滾筒膠帶趨入點輸送帶張力,N;
L1——垂直重錘拉緊位置至頭部距離,m;
q2——每米機長下輥子旋轉部分質(zhì)量,取10.727;
F4——尾部清掃器對膠帶阻力,N;
B——膠帶寬度,m;
t gβ取0.140 5。
比改進前增重0.4t,但通過對傳動功率的校核,在允許范圍內(nèi);另一方面,通過增加0.4t,部分解決了以前因張緊力不夠而造成的作業(yè)打滑現(xiàn)象。
⑤傳動帶帶速計算:
V=1 490/(31.5×3.14×0.8/60)=1.980 35m/s≈2m/s,滿足現(xiàn)場的設計要求。
4.運行效果
改進前臨時性故障較多,常影響生產(chǎn)。改造后,傳送帶運行的可靠性得到了保障。
(1)傳送帶的使用壽命由原來的不到2個月提高到6個多月。
(2)零星故障的處理次數(shù)和時間減少,跑偏、包料等基本消除。
(3)滾筒軸被傳送帶鋼絲拉傷及軸承座損壞的故障被消除,改造前后故障頻次統(tǒng)計見表1。
表1 改進前后斗輪取料機的故障及維保時間對比表
5.經(jīng)濟效益
⑴減少皮帶費用:改造前,由于皮帶經(jīng)常破損,使用周期短。改造后,其換帶壽命提升,每年可節(jié)約費用為36.8萬元。
⑵減少撒礦費用:改造前月撒料約55t,均價640元/t,撒下料的回收價為80元/t。改造后,不撒料,則每年可減少雜礦費用為36.3萬元。
⑶改造后皮帶壽命由2個月提高到6個月,則1年可節(jié)約費用為12.5萬元。
⑷節(jié)約待機費用:因為故障共影響生產(chǎn)102h,按照每小時輸送1 200t,混勻礦加工成本4.1元/t計算,凈增效益為50.1萬元
以上幾項合計節(jié)約費用為135.7萬元
[1]DTⅡ(A)型帶式輸送機設計手冊[M].北京起重運輸機械研究所,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