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杰
河南省濮陽市油田總醫(yī)院兒科,河南濮陽 453000
兒童是感染性疾病發(fā)生的高危人群,抗生素的不合理應用或病情嚴重時無法進行準確診斷是治療兒科感染性疾病的難題,通過病原學檢測能夠將疑似感染患兒的疑似標本進行培養(yǎng)分離,進而確診患兒的感染類型,對于正確應用抗生素治療感染有著重要意義,但是由于疑似標本培養(yǎng)時間長、分離度低,一定程度上延長了患兒的診治時間,因此,該院對2011年7月—2013年1月期間兒科收治的60例疑似感染性疾病患兒進行了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及白細胞技術的比較,分析了血清降鈣素原檢測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60例疑似感染患兒作為觀察對象,臨床診斷為30例患兒為細菌感染,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齡4個月~11歲,平均年齡4歲,20例為呼吸道感染,10例為細胞性肺炎;20例為病毒性感染,其中男10例,女10例,年齡5個月~12歲,平均年齡4.3歲,8例為水痘麻疹,7例為病毒性肺炎,5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10例為非感染,年齡5個月~11歲,平均年齡4.2歲,其中有25例患兒早產。除細菌感染及病毒感染外,三組患兒的年齡、性別及其他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靜脈采血,血清分離后進行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及白細胞計數檢測,采用免疫色譜法、免疫比濁法進行血清降鈣素原檢測,其中免疫色譜法中血清降鈣素原為0.5 ug/L,免疫比濁法中血清降鈣素原>5.2 mg/L 為陽性,應用C-反應蛋白檢測儀及三分類全血細胞分析儀對其他兩種指標進行檢測。
該研究采用SPASS16.0 統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感染組陽性檢出率為65%,病毒感染組陽性率為0,非感染組陽性檢出率為10%,即病毒感染組血清降鈣素原檢測為陰性,χ2檢驗結果為31.36,對比3組血清降鈣素原檢測陽性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3組血清降鈣素原檢測結果的比較
C-反應蛋白檢測中細菌感染組的陽性率為30%,病毒感染組仍無陽性檢出,非感染組陽性率為10%,數據進行χ2檢驗,結果為11.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3組C-反應蛋白檢測結果的比較
細菌感染組白蛋白計數有明顯升高,其他兩組無明顯變化,3組白蛋白計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血清降鈣素原是一種蛋白質,當細菌、真菌、寄生蟲感染嚴重或機體的臟器功能嚴重衰竭,它在血漿中的水平會迅速升高,因為其對自身免疫或病毒感染不會有明顯變化,局部輕微感染也不會引起其升高,所以根據血清降鈣素原的檢測可以準確診斷細菌感染。根據較為準確的檢測結果可以選擇高效用的抗生素進行治療,避免了抗生素的不合理應用及病株耐藥性情況的發(fā)生。該組30例細菌感染患兒在抗生素的合理應用下均痊愈。
該組研究中細菌感染組的血清降鈣素原陽性率為65%,病毒感染組檢測結果為陰性,非感染組陽性率為10%,3組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C-反應蛋白檢測中細菌感染組的陽性率為30%,病毒感染組仍無陽性檢出,非感染組陽性率為10%,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和其他檢測方法比較血清降鈣素原檢測有更高的敏感性和陽性檢出率,特別是在嚴重感染性疾病的檢測中,這種敏感性更明顯。該組血清檢測均在血樣采集的24 h 內,檢測顯示,C-反應蛋白檢測在5 h 左右開始快速升高,在40 h 左右達到最高,且半衰期短,僅有5個h左右。血清降鈣素原在感染后2 h 就可以明顯檢測到,并在12 h以上24 h 內達到高峰,半衰期長達28 h 左右,而且極為穩(wěn)定,敏感性較高。
白細胞計數的檢測中細菌感染組有明顯升高,其他兩組無明顯變化,雖然比較差異顯著,但是因為很多因素都可以引起白細胞計數的變化,所以并不能將其檢測結果作為獨立的判斷指標,需要結合其他檢測聯合診斷。
總而言之,血清降鈣素原對于兒科感染性疾病的檢測靈敏度高,根據檢測結果合理選擇抗生素治療對于兒科感染性疾病的診療有著重要意義。
[1]胡春維.降鈣素原在兒科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6,14(4):404.
[2]杜冀暉.血清降鈣素原測定在兒科感染性疾病診斷中的應用[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6,5(9):1320.
[3]王瑾.降鈣素原在新生兒感染中的應用價值[J].臨床兒科雜志,2005,23(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