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紅
鄭州人民醫(yī)院,河南鄭州 450000
頭孢羥氨芐為第一代口服頭孢菌素,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敏感菌所致的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和中耳炎等。毛細管電泳具有操作簡便,分離效率高和易于自動化等優(yōu)點,被廣泛應(yīng)用于抗生素的分析研究中。有文獻報道采用近紅外光譜法[1]、分光光度法[2]、導(dǎo)數(shù)光譜法[3]和高效液相色譜法[3-6]測定頭孢羥氨芐,目前尚未見采用毛細管電泳分析頭孢羥氨芐的報道。該研究通過對影響毛細管電泳分離因素的考察,建立測定頭孢羥氨芐膠囊中頭孢羥氨芐含量的毛細管電泳法。
P/ACE MDQ 毛細管電泳儀,二極管陣列檢測器,熔融石英毛細管柱(50cm×75 m,有效長度37cm),超純水器,BP211D1/10 萬天平,pHS-3C pH 計。
頭孢羥氨芐對照品(純度>95.0%),內(nèi)標鹽酸班布特羅對照品(批號200705C01),頭孢羥氨芐膠囊(規(guī)格250 mg/粒),水為超純水,其它試劑均為分析純。
2.1.1 內(nèi)標溶液的配制 精密稱取班布特羅適量,置于100 mL容量瓶,加水溶解并稀釋至刻度,即得濃度為10.0 mg/mL 的內(nèi)標溶液。
2.1.2 對照品溶液的配制 精密稱取頭孢羥氨芐對照品適量,置于50 mL 容量瓶,加水溶解并稀釋至刻度,即得濃度為10.0 mg/mL的對照品溶液。
2.1.3 樣品溶液的配制 取20 粒頭孢羥氨芐膠囊內(nèi)容物共3 批,精密稱定,研細,分別稱取3份相當于各自平均片重的量置于100 mL 容量瓶中,加水充分溶解后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用0.45 m 濾膜過濾,取續(xù)濾液即得樣品溶液。
熔融石英毛細管柱:50 cm×75 m,有效長度37 cm;運行緩沖液:50mmol/L 磷酸鹽緩沖液(pH值5.0);工作電壓:25 kV;電壓進樣:10 kV×5 s;柱溫25℃;檢測波長230 nm;毛細管在每次運行前用0.1 mol/L 氫氧化鈉溶液、超純水各沖洗5 min,運行緩沖液沖洗10 min,在2次運行之間用緩沖液沖洗3 min。
(A)和樣品中頭孢羥氨芐及內(nèi)標(B)的CE 圖,見圖1。
圖1 對照品(A)和樣品(B)的CE 圖
精密量取適量的對照品溶液和內(nèi)標溶液,分別置10 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釋成含內(nèi)標物濃度為0.5mg/mL,對照品濃度分別為0.5、1.0、1.5、2.0、2.5、3.0 mg/mL 的溶液。按優(yōu)化后的電泳條件進樣,以對照品濃度(X)為橫坐標,對照品與內(nèi)標物峰面積的比值(Y)為縱坐標,進行線性回歸,得回歸方程:Y=11.363X-0.0206,r=0.9996。結(jié)果表明,頭孢羥氨芐濃度在0.5~3.0 mg/mL 范圍內(nèi)線性關(guān)系良好。
取3.0mg/mL 對照品溶液,按優(yōu)化后的電泳條件重復(fù)進樣6次,頭孢羥氨芐對照品與內(nèi)標班布特羅峰面積比的RSD 為1.12%,頭孢羥氨芐對照品遷移時間的RSD 為0.89%,班布特羅遷移時間的RSD 為0.93%。
取20 粒已知含量的頭孢羥氨芐膠囊內(nèi)容物,研細,精密稱取相當于頭孢羥氨芐125 mg 的粉末9份,分別精密加入頭孢羥氨芐對照品適量,內(nèi)標溶液5.0 mL,置于100 mL 容量瓶中,加水充分溶解后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用0.45 m 濾膜過濾,取續(xù)濾液,按優(yōu)化后的電泳條件進樣,結(jié)果見表1。
表1 加樣回收率試驗結(jié)果[n(%)]
精密量取內(nèi)標溶液0.5 mL,置于10 mL 容量瓶,加樣品溶液至刻度,按優(yōu)化后的電泳條件進樣,按回歸方程計算含量,結(jié)果見表2。
表2 樣品含量測定結(jié)果
應(yīng)用二極管陣列檢測器對頭孢羥氨芐和內(nèi)標班布特羅進行掃描,發(fā)現(xiàn)頭孢羥氨芐和班布特羅在230 nm 和270 nm 處均有較強吸收。在230 nm 處,頭孢羥氨芐和班布特羅吸收較強,峰形較好,且基線穩(wěn)定;在270 nm 處,雖然兩者也有較強的吸收,但峰形相對較差,且基線出現(xiàn)波動。因此,選擇230 nm 為檢測波長。
內(nèi)標的選擇,首先考慮了與頭孢羥氨芐結(jié)構(gòu)相似的氨芐西林,通過改變分離電壓、柱溫、緩沖液的濃度和pH 等實驗條件,不能達到基線分離。然后選擇班布特羅,通過優(yōu)化分離條件,能夠與頭孢羥氨芐基線分離,且遷移時間與頭孢羥氨芐相近。因此,選擇班布特羅為內(nèi)標物。
分離電壓越大,藥物的遷移時間越短,但毛細管中焦耳熱增大,從而使柱效和分離度降低;分離電壓越小,藥物的遷移時間延長,峰形變寬,使分離度降低。分別考察了分離電壓15 kV,20 kV,25 kV,30 kV。結(jié)果顯示,分離電壓為15 kV、20 kV時,兩者雖然能夠分離但遷移時間較長,分離效率較低;分離電壓為30 kV時,遷移時間太短,兩者不能得到很好地分離;分離電壓為25 kV時,兩者能達到基線分離,峰形較好,且遷移時間適中。因此,選擇25 kV 為分離電壓。
柱溫升高,溶液粘度降低,藥物遷移時間縮短,分離效率提高;但溫度過高,會引起焦耳熱增大,柱效和分離度也隨之降低。分別考察了柱溫15 ℃,20 ℃,25 ℃,30 ℃。結(jié)果顯示,柱溫為25 ℃時兩者能基線分離,且遷移時間適中。
緩沖液的pH 是影響毛細管電泳分離的關(guān)鍵因素。緩沖液pH越高,電滲流也越高,使藥物遷移時間縮短,但過高的pH值會使分離度下降。本文考察了pH值4.0,pH值4.5,pH值5.0,pH值5.5的50 mmol/L 磷酸鹽緩沖液。結(jié)果顯示,選用pH值4.0 和pH值4.5的磷酸鹽緩沖液時,兩者雖然能夠分離,但分析時間較長;選用pH值5.5 的磷酸鹽緩沖液時,分析時間縮短,但兩者不能很好的分離;選用pH值5.0 的磷酸鹽緩沖液時,兩者能達到基線分離,遷移時間適中,且能獲得良好的峰形。
緩沖液濃度越高,電滲流越低,使分離度得到提高,同時分析時間延長,但緩沖液的濃度過高,會產(chǎn)生焦耳熱效應(yīng),使色譜峰展寬,分離度下降。該文考察了30 mmol/L,50mmol/L,70mmol/L的磷酸鹽緩沖液(pH值5.0)。選用30 mmol/L 磷酸鹽緩沖液時,兩者不能很好的分離;選用70 mmol/L 磷酸鹽緩沖液時,分析時間變長,色譜峰展寬,分離度下降;選用50 mmol/L 磷酸鹽緩沖液時,頭孢羥氨芐和班布特羅能得到較好分離。因此,選擇50 mmol/L磷酸鹽緩沖液(pH值5.0)。
[1]郄冰冰,王潤彪,劉云.近紅外光譜法測定頭孢羥氨芐膠囊含量[J].中國藥事,2010,24(9):892-893,912.
[2]張亞秋.茚三酮比色法測定頭孢羥氨芐[J].理化檢驗-化學(xué)分冊,2011,47(8):966-967.
[3]El-Gindy A,El Walily AF,Bedair MF.First-derivative spectrophotometric and LC determination of cefuroxime and cefadroxil in urine [J].J Pharm Biomed Anal,2000,23(2/3):341-352.
[4]劉云,朱建平,韓彬.HPLC 法測定頭孢羥氨芐原料及其制劑中有關(guān)物質(zhì)的研究[J].中國藥品標準,2011,12(3):174-178.
[5]陳玉華.頭孢羥氨芐甲氧芐啶分散片的含量測定研究[J].海峽藥學(xué),2010,22(8):70-73.
[6]Samanidou VF,Hapeshi EA,Papadoyannis IN.Rapid and sensitiv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determination of four cephalosporin antibiotics in pharmaceuticals and body fluids [J].J Chromatogr B,2003,788(1):14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