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東,董方棟,王志軍,尹建平
(中北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太原 030051)
局部戰(zhàn)爭表明,輕型裝甲以及無裝甲防護車輛同重型裝甲車輛一樣倍受青睞。綜合效應戰(zhàn)斗部CEW(combined effects warhead)可以同時產(chǎn)生打擊重型裝甲的單個的EFP以及打擊輕型裝甲和無裝甲防護車輛的多爆炸成形彈丸(MEFP),實現(xiàn)一彈多用的目的,具有重要的軍事意義。
CEW分為兩部分:常規(guī)EFP藥型罩居于中心,炸藥爆炸后形成單個的EFP;在其周圍有一圈小的藥型罩,形成 MEFP。Richard Fong[1]等人的研究表明,周圍有16個小藥型罩的CEW形成的MEFP不但可以對目標形成足夠的覆蓋,而且小EFP具有充足的質(zhì)量以達到毀傷效果。但Richard Fong等人的研究中未考慮裝藥殼體的影響,MEFP成型不佳,所形成的是16個簡單破片,這必將影響其毀傷效果。目前,關于藥型罩的結構參數(shù)對CEW性能的影響規(guī)律,國內(nèi)外鮮有研究報道。文中采用LS-DYNA軟件,首先通過加殼體以及在外沿加裝炸藥的方法使MEFP成型大大改觀,然后以藥型罩參數(shù)對毀傷元性能的影響為出發(fā)點,分析了壁厚對CEW性能的影響規(guī)律??蔀閷嶋H研究及應用提供一些理論支持[2-5]。
文中選用的CEW戰(zhàn)斗部是中間一個大藥型罩,周圍排列16個小藥型罩的戰(zhàn)斗部。實體模型如圖1。中間藥型罩為球缺形,曲率半徑為65mm,藥型罩底部口徑為80mm,周圍小藥型罩為圓錐罩,錐角120°,底部口徑為15mm。
為減小計算時間,建立四分之一模型,如圖2所示。其中炸藥為B炸藥,藥型罩材料為銅,殼體材料為45號鋼。EFP成型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為簡化計算,做出如下假設:
圖1 CEW戰(zhàn)斗部實體模型
1)藥型罩和殼體均為連續(xù)均勻介質(zhì);
2)不考慮重力影響。
仿真采用LS-DYNA軟件歐拉算法,在EFP飛行的整個空間覆蓋空氣網(wǎng)絡,并添加無反射邊界條件,避免壓力在邊界上的反射??諝獠捎昧黧w模型,計算方程為線性多項式。炸藥選用B炸藥,采用材料模型HIGH_EXPLOSIVE_BURN和狀態(tài)方程JWL來描述其本構關系,主要材料參數(shù)為:ρ0=1.82×10-3g/cm3,D=8480m/s,Pcj=34.2GPa,E0=9.0GPa。藥型罩材料為銅,材料模型及狀態(tài)方程分別為JOHNSON_COOK、GRUNEISEN,主要材料參數(shù):ρ=8.96 ×10-3g/cm3,G=50.9GPa。
以大罩壁厚4mm,小罩壁厚2.5mm的CEW戰(zhàn)斗部進行成型數(shù)值模擬。仿真發(fā)現(xiàn),在設計CEW戰(zhàn)斗部結構時,在外沿加一層裝藥,并采用有殼結構后,周圍小藥型罩的外沿實現(xiàn)了壓垮,形成了閉合完全的小EFP(與加裝殼體及外沿炸藥前的成型效果對比如圖3)。這是因為,外沿加一層裝藥后,增強了外沿的爆轟波壓力,改變了波形,使波陣面與罩母線的夾角減小,作用于罩面上的初始壓力提高。殼體的添加則使爆轟波在殼體壁面上發(fā)生反射,稀疏波減弱且進入推遲,從而使靠近殼壁(小藥型罩外沿)的爆轟能量增強,外沿的壓垮作用增強,以上兩方面的作用使小罩閉合趨于完全。藥型罩炸藥作用下未發(fā)生明顯的翻轉,這是因為對每個藥型罩而言裝藥口徑均大于藥型罩口徑,藥型罩在周圍炸藥爆轟作用下,藥型罩周邊材料不僅獲得軸向速度且獲得徑向速度,從而向?qū)ΨQ軸壓合匯聚的結果。
圖2 四分之一有限元模型圖
圖3 設置殼體及外沿炸藥前后CEW成型對比
圖4 不同壁厚藥型罩中心EFP速度云圖
研究發(fā)現(xiàn),未考慮殼體及外沿裝藥之前MEFP的飛散角為14.62°,設置殼體及外沿裝藥后飛散角為5.766°。前者由于成型不好,形成的是16個破片,其迎風面積較后者大,飛行中所受空氣阻力大,速度衰減相應會很快,這就會大大降低它在遠距離上攻擊輕型裝甲的能力,但在仿真中未出現(xiàn)這種衰減規(guī)律,這是因為仿真為簡化模型,未考慮空氣阻力的影響;而后者飛散角小且成型也好,向前翻轉并匯聚為一顆顆密實的彈丸,5.766°的飛散角可以保證MEFP在100多口徑距離上仍具有很好的覆蓋密度,更有效的提高了命中率。周邊 MEFP速度此時已穩(wěn)定,達到2253m/s,可用其攻擊輕型裝甲及無裝甲防護車輛。
選取不同壁厚的藥型罩進行研究,中心大藥型罩壁厚 h1由1mm 過渡到4.5mm(增量0.5mm),周邊小罩壁厚 h2在 1mm到 3.25mm之間變化(增量0.25mm)。
中心EFP速度穩(wěn)定后,速度云圖如圖4所示(對于h1=3.5mm~ h1=5.5mm 5組EFP最終被拉斷,在此選取280μs時刻云圖)。
發(fā)現(xiàn)h1=1mm時,由于壁厚過小,在炸藥爆轟作用下藥型罩發(fā)生大面積崩落,使其喪失侵徹能力。1.5≤h1≤2mm時具有形成EFP的典型特征,發(fā)生明顯翻轉,產(chǎn)生了質(zhì)量不小的崩落,并且隨壁厚增加形成的翻轉彈由碟形翻轉彈向柱形翻轉彈變化。壁厚在2.5mm到3mm之間時,EFP翻轉逐漸不明顯,這是由于隨著藥型罩壁厚的增加,其質(zhì)量增大,在相同爆轟能量下,它的加速度必然降低,這使得藥型罩頂部還未完全翻轉的情況下藥型罩底部的質(zhì)量在爆轟作用下向中心壓垮閉合,形成了柱形翻轉彈。壁厚不小于3mm時,最終有形成杵體彈的特征。
不同壁厚的計算結果如表1。v1為中心EFP頭部速度,v2為EFP尾部速度,Δv為EFP頭尾部速度差,L為EFP的長度,d為EFP的直徑,EFP長徑比為L/d。z為此時EFP尾部與原藥型罩底部距離。
由表1,隨著藥型罩壁厚的增大,EFP速度不斷減小,這是由于裝藥及爆轟方式等條件一定的條件下,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轉化為EFP的動能是一定的,隨著藥型罩壁厚的增加,其質(zhì)量增大,由動能E=mv2/2,其速度勢必減小。
表1 不同壁厚藥型罩中心EFP計算結果
由表1,h1≤3mm所形成EFP的長徑比隨著壁厚的增加,長徑比逐漸增大,速度穩(wěn)定時刻逐漸推遲,穩(wěn)定時EFP與原藥型罩距離也相應增大。2.5mm≤h1≤3mm時形成了中心較密實的EFP,且穩(wěn)定速度較高(2546m/s≤v≤2788m/s),可對目標造成理想的毀傷效果。
h1≥3.5mm,EFP最終被拉斷,且速度高的部分占總體質(zhì)量較小,由圖4的成型狀態(tài)結合表1中EFP頭尾部速度差,即可知此點。這是由于藥型罩質(zhì)量進一步增大,加速度更小,而藥型罩底部向中心匯聚與中心速度梯度較小的質(zhì)量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質(zhì)量較大的杵體,使得EFP翻轉極不明顯,而存在藥型罩向前壓垮,形成杵體彈的特征,由于后部速度梯度較小的杵體質(zhì)量占整體質(zhì)量很大的比例,最終EFP被拉斷,這將使EFP侵徹效果大大降低,基于杵體彈為長徑比較大的實心侵徹體的特征,可通過改變爆轟方式或添加隔板等措施進一步調(diào)整爆轟波形來改善其成型,如此可使其侵徹性能大大增強。
綜上,可選擇h1=3mm的中心藥型罩,此時EFP為中心密實的彈丸,且長徑比為3.52,速度為2546m/s,可對重型裝甲造成預期的毀傷效果。數(shù)值模擬結果表明,藥型罩存在一個最佳的壁厚,在此壁厚下主EFP具有較高的速度、合適的長徑比、易于穩(wěn)定飛行的外形。
不同壁厚的小藥型罩所形成MEFP的穩(wěn)定速度及飛散角的變化規(guī)律如表2所示。h2為小藥型罩壁厚,v為MEFP穩(wěn)定后速度,θ為飛散角。
由表2,隨著藥型罩壁厚的增加MEFP速度逐漸降低,此點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飛散角在5°到6°內(nèi)變化,此飛散角可保證MEFP在100倍口徑炸高下仍具有較好的覆蓋密度。綜合MEFP速度及質(zhì)量兩因素,可選擇h2=2mm,MEFP不僅速度較高,而且具有可觀的質(zhì)量,保證了毀傷元毀傷效果的實現(xiàn)。
表2 不同壁厚藥型罩MEFP計算結果
文中通過對CEW戰(zhàn)斗部進行成型數(shù)值模擬,得到了以下結論:
1)通過設置外沿裝藥和殼體,CEW戰(zhàn)斗部MEFP成型得到大大改觀,從而使飛行中的空氣阻力大大減小,增強了MEFP在遠距離上的毀傷效果。
2)設置外沿裝藥和殼體后,MEFP飛散角減小(5°≤θ≤6°),使MEFP在一定距離上仍具有較好的覆蓋密度。
3)數(shù)值模擬結果表明,藥型罩存在一個最佳的壁厚,在此壁厚下主EFP具有較高的速度、合適的長徑比、易于穩(wěn)定飛行的外形。
4)數(shù)值結果表明,周邊藥型罩也存在一個合適的壁厚,在此壁厚下EFP質(zhì)量及速度較為合適。
本研究中僅討論了壁厚對CEW戰(zhàn)斗部成型的影響,其他結構參數(shù)的影響有待討論。另外由于實際條件所限,沒有進行試驗驗證,這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完成。
[1]Richard Fong,Matthew Comstock,Henry Hsieh,et al.Combined effects warhead development[C]//2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allistics.Beijing,China,2010.
[2]李裕春,程克明.多爆炸成形彈丸技術研究[J].兵器材料科學與工程,2008,31(3):74 -76.
[3]李偉兵,王曉鳴,李文彬,等.藥型罩結構參數(shù)對多模毀傷元形成的影響[J].彈道學報,2009,21(1):19 -23.
[4]楊寶良,陳秀文,申孝立,等.不同起爆方式下MEFP戰(zhàn)斗部的數(shù)值模擬[J].彈箭與制導學報,2006,26(3):108-110.
[5]付璐,尹建平,王志軍,等.組合式MEFP戰(zhàn)斗部的正交優(yōu)化設計[J].彈箭與制導學報,2011,31(6):73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