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山市交通運輸局,河北 唐山 063000)
公路瀝青路面早期破損問題是困擾公路通行的重要病害,其中尤其以車轍病害最為明顯。其形成原因除全球氣候變暖、重載超載渠化交通等因素外,公路瀝青路面設計的適應性是否全面也是重要原因[1]。
已有研究表明,車轍主要可分為3種類型:結構型車轍、失穩(wěn)型車轍和磨耗型車轍。其中又以失穩(wěn)型車轍對路面造成的損壞最為嚴重,其次是磨耗型車轍。車轍病害會嚴重影響路面的耐久性,降低路面的平整度,影響行車舒適性;導致瀝青表面層厚度減薄,降低了瀝青表面層及整體結構層的強度;造成雨雪天路面積水,降低路面抗滑能力,給高速行車的安全性帶來隱患;導致車輛在更換方向或超車時失控,影響車輛行駛的穩(wěn)定性等[2]。
根據瀝青各層功能性的設計要求,上面層應具有穩(wěn)定、抗滑、抗疲勞、粗糙、防水等特性,尤其應具有良好的溫度穩(wěn)定性和耐磨損性;中面層則要充分發(fā)揮其抗車轍性,而下面層需重點考慮抗疲勞性能。目前,在路面配合比設計中往往對各面層的功能認識不充分,設計中過度強調上面層的高性能和多功能,而忽視了中、下面層的作用,導致表面層與中下面層不能相互協(xié)調,無法實現瀝青路面結構層的多用途高性能。為了改善上述問題,我國在多條高速公路進行了多種嘗試,例如使用改性瀝青和摻雜纖維的SMA瀝青混合料、采用抗車轍劑等[3-4]。本文針對抗車轍劑對瀝青混凝土性能的影響進行了研究,考察了抗車轍劑的適應性及拌和工藝等,為提高瀝青混凝土的抗車轍性提供相關依據。
1.1 原材料的選取
瀝青選用重交通瀝青SK-70;礦料選用石灰石質集料,包括石灰石粗細集料碎石、石屑、機制砂和礦粉??管囖H劑選用以聚乙烯([CH2-CH2]n)為主體材料的新型抗車轍劑。
1.2 混合料級配設計
將AC-20F型瀝青混合料作為基準瀝青混凝土,此類型的混合料具有較低的動穩(wěn)定度,試驗的主要目的是考察抗車轍劑對混合料的影響。礦料級配如表1所示。
表1 AC-20C礦料的配比1)
基質瀝青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參數見表2。為了提高路面的抗水損害能力,JTG E20—2011《公路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guī)程》規(guī)定采用浸水馬歇爾試驗檢測瀝青混合料的抗水剝落能力;采用凍融循環(huán)劈裂比評價瀝青混合料的抗水損害能力。本文的試驗進行了基質瀝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結果見表3。
表2 基質瀝青混凝土的性能參數
表3 基質瀝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指標
由表3的測試結果可知,此次制備的AC-20混凝土的動穩(wěn)定度僅為1 313次/mm。在70 ℃下的動穩(wěn)定度僅為519次/mm,而設計強度要求達到7 000次/mm,故抗車轍性能遠達不到設計要求。如果AC-20混凝土作為中下面層材料,抗車轍性能很差,所以選取一種合適的抗車轍劑極為重要。
現以AC-20瀝青混凝土作為基質混凝土,添加不同用量的抗車轍劑,考察其對瀝青混凝土路用性能的影響??管囖H劑摻量分別為瀝青混合料質量的0.2%、0.4%和0.6%,在干拌時投入抗車轍劑,干拌時間90 s,再加瀝青濕拌90 s,最后加入礦粉攪拌90 s。礦粉與集料的加熱溫度控制在190~200 ℃,瀝青加熱溫度控制在160~170 ℃,成型試件的溫度控制在150~160 ℃。試驗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抗車轍劑不同摻量下瀝青混凝土的試驗結果
從表4可以看出,摻加抗車轍劑的瀝青混合料具有很強的抗車轍性能,動穩(wěn)定度指標比不使用抗車轍劑的基質混合料的動穩(wěn)定度要高出10倍以上。研究還發(fā)現,使用抗車轍劑制備瀝青混凝土應注意以下問題:抗車轍劑要在瀝青混凝土的熱集料干拌期間投入,拌和溫度要比正常值提高10~15 ℃,并與熱集料混合料攪拌均勻??管囖H劑用量應控制在瀝青混凝土質量的0.2%~0.6%之間。如果摻量為0.2%~0.4%,瀝青混凝土油石比應保持不變;摻量為0.4%~0.6%時,則油石比要提高0.05%~0.1%。
本文試驗中對普通集料、普通集料混合SK-70瀝青及普通集料混合抗車轍劑樣品的微觀結構進行了SEM觀察,結果發(fā)現以下現象:
(1)普通集料的表面有較多的凹凸邊角與微孔。
(2)瀝青混合普通集料在集料表面的瀝青薄膜層粘附較薄,原因主要是瀝青在加熱后,呈現大流動狀態(tài),無法在集料表面形成較厚的粘附層。
(3)當抗車轍劑與熱集料拌和后,抗車轍劑雖熔化但不流淌,并且大量粘附于集料表面,有利于隨后加入的熱瀝青與集料粘附,在此過程中抗車轍劑起到了良好的界面劑效果。同時,熔化狀態(tài)下的抗車轍劑在拌和過程中,能夠充分與瀝青接觸并對其改性,限制了熱瀝青的自由流動,改善了瀝青混凝土的抗車轍性能。
4.1 添加抗車轍劑能夠顯著地提高瀝青混合料的抗車轍能力,動穩(wěn)定度比未使用抗車轍劑的基質混合料提高10倍以上。當抗車轍劑用量為0.6%時,動穩(wěn)定度可以達到20 000次/mm以上。
4.2 抗車轍劑用量應控制在瀝青混凝土質量的0.2%~0.6%之間。如果抗車轍劑的摻量為0.2%~0.4%時,瀝青混凝土油石比保持不變;如果摻量為0.4%~0.6%,則油石比要提高0.05%~0.1%。
4.3 通過SEM觀察微觀結構表明,當抗車轍劑與熱集料拌和后,抗車轍劑雖熔化但不流淌,并且大量粘附于集料表面。同時,熔化狀態(tài)下的抗車轍劑在拌和過程中,能夠充分與瀝青接觸并對其改性,限制熱瀝青的自由流動,改善瀝青混凝土的抗車轍性能。
參考文獻:
[1] 麻麗妹,王強.抗車轍瀝青路面技術應用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0(11):77.
[2] 李培健,周建華,陳明清.瀝青路面抗車轍性能影響因素研究[J].山西建筑,2008,34(31):282-283.
[3] 李建新,李曉琛.抗車轍劑在瀝青路面中面層的路用性能探析[J].廣東建材,2012(12):6-8.
[4] 汪百春.木質素纖維、聚酯纖維在SMA瀝青混凝土中的應用[J].北方交通,2010(10):21-24.
Abstract:The present paper states the causes of wheel track formation on high-class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and its harm.Combined with the effect of anti-rut agent on bituminous road performance,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anti-rut agent on dynamic stability and its main effects.After mixing anti-rut agent with hot aggregate,it melts rapidly and adheres to mineral aggregate surface abundantly,which limits the free mobility of bituminous.
Key words: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anti-rut agent;bituminous mixture;dynamic stability;microstru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