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清
(山西華潤煤業(yè)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4)
某礦2306工作面,傾斜長175.4 m,走向長443.1 m;煤層厚度2.18~2.76 m,均厚2.52 m;煤層傾角3~8°,平均5°。煤層埋深西部較厚186m左右。工作面采用走向長壁綜合機械化采煤法;選用ZZ6000-17/32型液壓支架,最大控頂距5.76m,最小控頂距5.16 m;順槽采用DW-31.5和DW-35型單體柱超前支護,超前支距20m。
工作面每兩架為一條測線,各測線的每個支架安裝一塊(3個表)雙針防震壓力表和一塊KBJ-60-Ⅲ綜采壓力記錄儀(記錄液壓支架工作阻力變化情況),測線布置見圖1。
圖1 工作面測線布置圖
從表1、表2、表3看出:
1)老頂初次來壓呈不均勻分布,工作面端頭最長、中部相對較短。老頂初次垮落步距17.4~48.3 m,平均42.5 m;影響時間9.7h左右,影響范圍6.8 m左右,動載系數(shù)平均1.58。
表1 3號架來壓步距及強度數(shù)據(jù)整理
表2 14號架來壓步距及強度數(shù)據(jù)整理
2)現(xiàn)場實際觀測表明,老頂初次來壓,老頂周期來壓,沿工作面方向不是同時來壓,而是呈現(xiàn)分段局部來壓、遷移特征。由此可見,老頂?shù)闹芷趤韷翰骄嗍请S頂板的地質構造及工作面的推進速度等因素的影響而變化。按照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老頂周期來壓呈不均勻分布,步距一般14~23 m左右,工作面端頭區(qū)域較長平均21.32 m,中部相對較短平均17.4m。周期來壓影響時間8.2h左右,影響范圍6.9m左右,動載系數(shù)平均1.57。
表3 117號架來壓步距及強度數(shù)據(jù)整理
表4 工作面支架阻力頻率分布表
綜合表4、表5、圖2數(shù)據(jù)分析:
1)工作面機頭和機尾區(qū)間的支架工作阻力較小,中部多分布在額定工作阻力范圍內。機頭分布在5 000~6 000 kN,占10.7%;分布在6 000~6 500 kN,占0.7%。機尾分布在5 000~6000 kN,占17.9%;分布在6 000~6500kN,占2.9%。中部:分布在5 000~6000kN,占40.04%;分布在6 000~6 500 kN,占12.1%。工作面支架最大工作阻力平均值6244.7kN,是額定工作阻力的104.1%;支架時間加權平均工作阻力平均值4 638.7 kN,是額定工作阻力的77%。通過以上數(shù)據(jù)看出,支架額定工作阻力偏低,這對頂板管理極為不利。
2)工作面支架平均初撐力3 425.3 kN,是設計初撐力的65.5%。支架實際初撐力大部分低于額定的初撐力。造成這種情況的因素,可能是工人升架時間偏短,支架未完全達到額定的初撐力。
表5 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實測統(tǒng)計表
圖2 實測2306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統(tǒng)計分布直方圖
經對2306工作面礦壓觀測數(shù)據(jù)的整理分析,工作面支架大多處于額定工作阻力卸壓狀態(tài),安全閥開啟頻繁,說明現(xiàn)有支架工作阻力偏小。主要結論如下:
1)老頂初次來壓呈不均勻分布,工作面端頭最長、中部相對較短。老頂初次垮落步距17.4~48.3 m,平均42.5 m;影響時間9.7 h左右,影響范圍6.8 m左右,動載系數(shù)平均1.58。
2)周期來壓步距一般14~23 m左右,工作面端頭區(qū)域較長平均21.32 m,中部相對較短平均17.4 m。周期來壓影響時間8.2 h左右,影響范圍6.9 m左右,動載系數(shù)平均1.57。
3)工作面支架最大工作阻力平均值6 244.7 kN,為額定工作阻力的104.1%,說明現(xiàn)有支架額定工作阻力偏??;平均初撐力3 425.3 kN,是設計初撐力的65.5%,支架實際初撐力偏小。
[1]張光山.綜放工作面礦壓顯現(xiàn)規(guī)律及預測預報的研究[J].山東煤炭科技,2012(02):170-171.
[2]王蓬.紅柳林煤礦S1501工作面礦壓顯現(xiàn)規(guī)律分析[J].西部礦山建設工程理論與實踐,2009:101-105.
[3]陳峰,劉中勝,李書剛.綜放工作面礦壓顯現(xiàn)規(guī)律的研究[J].山東煤炭科技,2010(03):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