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麗
摘 要:大學生是社會發(fā)展的蓬勃力量,特別是當今大學校園的主體是“90后”,他們的成長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消費觀也不例外。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往往超前的消費觀念和滯后的消費實力產生矛盾。因此,通過對大學生消費觀特點、存在問題、原因分析、解決對策方面進行闡述,以培養(yǎng)和提高他們的消費理念和理財能力,引導大學生進行合理、健康的消費。
關鍵詞:大學生;消費觀;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31-0132-02
一、大學生消費行為現(xiàn)狀
1.理性消費是主流。所謂理性消費是指消費者在消費能力允許的條件下,按照追求效用最大化原則進行的消費,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理性消費是消費者根據(jù)自己的學習和知覺做出合理的購買決策,當物質還不充裕時的理性消費者心理追求的商品是價廉物美經(jīng)久耐用。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來自不同階層的家庭,絕大部分是純粹消費者,他們的消費水平也各不相同。價格、質量、潮流是大學生消費的三大主要因素。據(jù)調查顯示,講求實際效用、理性消費依舊是當今大學生的主要消費觀念。例如:在購買物品時,大學生們首要考慮產品的價格和質量因素,這是因為他們的主要經(jīng)濟來源是父母給予的,這使得大學生每個月可自由支配的錢是固定并且是有限的,這些錢一是用來支付一日三餐費用和日用品、通訊開銷;二是用來購買圖書資料,由于消費能力的有限性,他們往往在花錢時都十分謹慎,力求要“花得值”,購買時一般會盡量選擇物美價廉的商品。
2.追求名牌和時尚成為一種潮流趨勢。青年大學生迸發(fā)著青春活力,他們喜歡追新立異,對時尚持有敏銳之感,唯恐自己跟不上潮流,因而追求時尚自然也就成為大學生的一種消費潮流趨勢。從早些年開始流行的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新生三件套”,到近兩年以iPhone、iPad和MACBOOK為代表的“蘋果三件套”,如今又多了一款電子書。隨著Kindle進入市場,與書“搭邊”的電子書,也收入不少大學生的行囊中。再次是服裝、發(fā)型、飾物,大學校園中都不乏追“新”族。有些學生為追求時髦,在消費上互相攀比,幾百元一套的衣服是常見的。據(jù)了解,“是否流行”緊隨價格、質量之后,成為大學生考慮是否購買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當被問到“如果條件允許,是否會購買名牌產品”時,85%的學生表示肯定。如今的大學校園里,從筆記本電腦到隨身的平板電腦,從頻繁更新?lián)Q代的智能手機到動輒上萬元的單反相機,因為“大家都有”而成為大學生心中的“必需品”。這種現(xiàn)象反映了當今大學生存在著隨大流和攀比的不良消費心理和行為。
3.注重情感和交際性消費。當今大學生普遍認為:在學校里同學、朋友、師生間的交往是必需的,再加之談戀愛,這些都離不開必要的經(jīng)濟基礎。朋友同學間的聚會、結伴外出旅游、周末的休閑娛樂、請老師或輔導員吃飯拉近關系、為戀愛制造浪漫而產生的情感消費等現(xiàn)象存在,這就促使大學生不斷地通過精神和物質手段與外界發(fā)生聯(lián)系,進而形成了大學生的交際性消費。往往礙于面子或想達到辦事效率而出手闊氣大方,造成了很多大學生即便面臨入不敷出的狀況,也寧愿向別人借錢以應對他們認為必要的情感、交際消費,“人情消費”在校園里甚是盛行。一些大學校園周邊的餐館生意十分紅火,特別是新生入學和畢業(yè)生離校之際,為辭舊迎新,餐館里經(jīng)常是學生爆滿。有的學生還用獎學金,甚至困難補助費來請客,以彰顯自己的大方、豪爽。
二、大學生消費觀存在的問題
1.存在嚴重攀比、盲目消費,并過分追求名牌和時尚。大學是一個思想自由開放的地方,意識上的多元化也就決定了學生們消費行為的多樣性。同學間的消費存在嚴重的攀比現(xiàn)象,往往看見舍友或老鄉(xiāng)穿衣打扮比較潮流時尚,自己也想像別人一樣,進而重金購買比別人更好的商品來裝飾并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也就更多地選擇了名牌和時尚??吹酵瑢W用一些高貴、名牌的產品總會心生羨慕且不顧自己的經(jīng)濟能力而毫無理智地去購買,近幾年對iphone、iPad的追捧就是最明顯的體現(xiàn)。并且在自由支配生活費的情況下,進行隨心所欲的消費。如:吃比較注重格調檔次,穿講究品牌和時尚;談戀愛更是要追求浪漫;交朋友不惜重金;通訊費節(jié)節(jié)攀升,追求“流行、時尚、舒適”的生活方式,這都具有與學習無關的盲目性和不可取性。
2.消費差距拉大,出現(xiàn)兩極分化。由于我國各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不平衡,校園里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自然家庭經(jīng)濟狀況和消費水準各異。有關“大學生活費”的問題,網(wǎng)絡上,一份五千余人參與的“微調查”顯示,近八成受訪者將大學生活費月標準投在1 000元以上的區(qū)間檔。從采訪和調查可看出,“月生活費千元起步”已被大學生普遍認同。據(jù)了解,家庭經(jīng)濟富裕的學生每月的生活費在1 000—3 000元不等,更甚者到達5 000元或以上,家庭一般的學生在600—800元之間,而貧困群體中的學生一般在450元上下。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差距不斷地拉大,兩極分化也比較明顯。
3.儲蓄觀念淡薄,財商需培養(yǎng)和加強。“財商”一詞的提出者羅伯特·清崎曾經(jīng)說過:“財商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系,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訪談中,當問到對“財商”一詞的理解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到每學期期末自己的消費情況時,大多數(shù)同學都很坦白地表示自己的消費已經(jīng)超出了可支出范圍,甚至有的同學還要向同學借路費回家,有些同學的花費還剩余些但還是會計劃著如何把這些錢花掉,只有極少數(shù)的同學有儲蓄的想法??梢?,現(xiàn)在大學生的儲蓄觀念多么淡薄,財商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加強和培養(yǎng)。
4.過度的戀愛支出。訪談中我們發(fā)現(xiàn),在戀愛中進行物質投入是不可避免的,往往很難理性地把握適度的消費原則。有的學生每月戀愛支出在300—500元,最少的也有200元左右,最高的多達3 000元(比如特殊節(jié)日送貴重的禮物給對方,或是為制造浪漫所花的費用)。還有的同學感慨“交得起學費,吃得起食堂,卻談不起戀愛”。有的男生還直言不諱地說,為了給女朋友制造驚喜浪漫或購買貴重禮物,有吃一個月泡面勒緊褲腰帶的經(jīng)歷。
三、大學生消費不合理的原因分析
1.社會因素。事物的聯(lián)系具有普遍性,校園環(huán)境多少會受到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大學生的思想處于未真正成熟的階段,會受外界多方面的影響而搖擺不堅定。如今社會上存在的不良消費觀自然會影響到大學校園里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和觀念,這是無法避免的客觀現(xiàn)實。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使得大學生的消費觀念超前,消費欲望變得更加強烈,隨之消費意識也愈加強烈,加之,社會大眾傳媒對產品的強力宣傳,會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科學消費觀的形成和發(fā)展,導致一部分學生產生不良的消費心理和行為。大學生涉世未深,極易受到物質的誘惑,受消費環(huán)境的影響。
2.家庭因素。家庭是子女人生中第一個受教育的場所,而父母是孩子受教育的啟蒙老師。家長的消費習慣和消費理念會在日常生活中對子女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現(xiàn)在的大學生主體基本上是“90”后,家庭呈現(xiàn)的是“4+2+1”模式,孩子是家庭的中心點,受到父母和老人的萬般寵愛,這就容易造成對孩子過于溺愛,對于孩子物質方面的需求都盡量滿足,在一定程度上極易助長孩子的不健康消費行為。家長在滿足子女消費需求的同時,往往缺乏對孩子灌輸正確的理財觀、消費觀等方面的教育與引導,使得大學生容易產生錯誤的消費觀。
3.學校因素。校園是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場所,校園環(huán)境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當前學校沒有足夠重視對學生消費觀的教育,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研究不夠深入。在課程開設方面缺乏專門或延伸性的有關消費觀的教育,并缺少對大學生勤儉節(jié)約生活消費觀的教育。在消費主義思想源源不斷地沖擊著大學校園的同時,校園消費主義成為大學生非理性消費的催化劑。
4.個人因素。內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在出現(xiàn)的各種大學生消費問題中最主要的因素還是大學生本身,大學生處于未真正成熟的階段,還沒有形成科學的價值觀、人生觀,誤認為物質享受就是人生的意義所在,盡量投入金錢以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并且離家到校園獨立生活時缺乏理財觀念,對可支配的生活費隨心所欲,其消費觀受自身的思想、心理因素的影響。
四、引導大學生養(yǎng)成健康消費觀的對策
1.建立健全社會健康消費的大環(huán)境。社會必須承擔一定的責任,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消費氛圍。比如,電視廣告的制作不應只為了產品銷售而夸大渲染進而增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這樣往往會使大學生失去理性或產生超前消費的觀念。應該要倡導健康、合理和文明的消費觀念及消費行為。同時,積極發(fā)揮大眾傳媒的宣傳作用,例如,利用網(wǎng)絡、校園廣播、報紙等媒體宣傳大學生如何進行合理、理性、科學地消費,及養(yǎng)成健康消費習慣。我們應該努力引導大學生踐行勤儉節(jié)約的傳統(tǒng)美德,樹立科學的消費觀和健康的消費意識,反對盲目、攀比、享樂消費等現(xiàn)象,改變不良的消費行為和習慣。
2.強化學校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首先,高校要重視大學生的消費狀況,通過調研了解目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對存在不良消費行為進行分析和反思,形成正確的消費行為規(guī)范,并通過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來保證其實施;其次,學校應該開設有關理性消費的課程,促進學生科學消費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老師也要加強對大學生消費情況的關注,幫助他們養(yǎng)成健康的消費心理和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最后,學校還要注重大學生的實踐教育,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接觸社會,鍛煉自我,提升消費素養(yǎng),從而促進良好消費觀的養(yǎng)成。
3.加強家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引導?!按髮W生群體尚未經(jīng)濟獨立,他們的消費觀念和理財能力尚未成熟,如果經(jīng)濟條件較好的家庭,無限制地去滿足孩子的物質要求,甚至助長孩子的奢侈消費,極有可能讓孩子養(yǎng)成不正常的財富觀和價值觀?!苯眨?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在接受中新網(wǎng)記者采訪時表示,消費是每個家庭的自由選擇,但對于大學生來說,消費要區(qū)分是否合理,作為家長,有責任教育引導,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財富觀,培養(yǎng)其勤儉樸素、吃苦耐勞的精神和自立意識。
4.不斷提升大學生自我修身。大學生應該把勤儉節(jié)約作為我們的消費信仰,謹記勤儉節(jié)約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注重自身修養(yǎng)和提升對生活積極進取的樂觀態(tài)度。同時要加強學習和培養(yǎng)財商意識、理財能力和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再者,大學生還應學會感恩,感恩社會,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感悟生活,在實踐中鍛造自我、完善自我。
參考文獻:
[1]李巍.當代大學生消費結構與消費行為探析[J].重慶社會科學,2006,(1).
[2]吳建明.學生的理財教育與消費引導[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1,(3).
[3]司會敏.大學生消費的誤區(qū)及其對策研究[J].市場論壇,2006,(4).
[4]高艷紅.當代大學生消費觀研究述評[J].中國青年研究,2005,(12).
[5]高宏利.“90后”大學生消費觀及教育研究[J].當代青年研究,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