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在改革開放初期有一條全國聞名的標語:“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p>
當時,許多人感到這句標語好極了,紛紛贊揚。
這句口號雖然好,但在現(xiàn)實中有多少人就浪費時間去算一筆賬呢?沒多少人去算。
筆者開過若干次令人不得要領的會,開完了會,想不起講話的人講了什么,只記得BP機、手機到處響。看了看會場,有幾百人,開三小時會,以三百人算,每人三小時,該花去多少時間,浪費多少金錢?講話的人整篇講話稿沒有一處動人的地方,沒有一句群眾的語言,沒有一段自己思考的話,聽得下面的人目光呆滯,心思全無,有的人眼睛望著主席臺,神情卻像吃了三顆安眠藥,一副昏昏欲睡的樣子。
我常常經過一座立體交叉橋,說是轉盤,車一多,根本不是轉盤,簡直像一堆亂麻繩。汽車司機一個個神態(tài)自若,你等得起,我也等得起。車龍長長,交警忙來忙去,日復一日。沒有人算一算每天上下班時,這里堵了多少車、多少人,花去多少時間,又有多少錢浪費了。
我們不太習慣算這些。你為這些事去動怒,生氣,人家覺得你沒修養(yǎng),沉不住氣,沒有風度。你只好學得有修養(yǎng),沉住氣,有風度。
時間就是金錢,說是就是,說不是就不是。這些情況,到處可以列舉一堆。
我們怎么辦?反對開會嗎?但有些會確實不開不行;追究建立交橋設計者責任嗎?又顯然不妥當。歷史的每一次進步,都經過漫長的時間,開會要短,城市建設要有整體規(guī)劃,有預見,同樣需要一個較長的認識過程,需要有共識,才可達到預期目的。
所以,“時間就是金錢”這句口號,應該在后面加一句“花時間去認識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