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shù)與藝術(shù):我們要做點燈的人
——綠色教育基本理論組在行動
編者按: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與北京市石景山教育委員會的“綠色教育發(fā)展實驗區(qū)”項目一直致力于推進大學、學區(qū)(含政府)和中小學的深度合作,基本理論組在其中發(fā)揮著獨特的作用。基本理論組的成員由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基本理論研究院的老師組成,前期由檀傳寶教授負責,2011年下學期改由康永久教授負責。其他成員有余清臣副教授、杜亮副教授和丁道勇博士。其中丁道勇博士為項目聯(lián)絡人,雷濤、李乃濤、鄭梅欽和江雪婷先后擔任項目秘書組成員。2011年下半年起,基本理論組選取石景山區(qū)銀河小學作為項目實驗校,圍繞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科目,開展聽課、評課、研討等活動,力求從一線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采集課堂教學案例,與一線教師分享課堂觀察成果,基于現(xiàn)場自下而上地提煉或建構(gòu)理論,參與指導學校教科研課題與校本課程的研究與開發(fā),提升一線教師自身的反思能力與研究能力。每次調(diào)研結(jié)束后,都及時整理課堂與研討實錄,力爭在下次下校調(diào)研時與項目校的教師分享,同時向其他項目組和總課題組乃至石景山區(qū)教研室分發(fā)實錄,產(chǎn)生了很好的反響。本期《特別關(guān)注》欄目主要反映基本理論組第一次下校研討(2011年12月20日)的成果,供廣大讀者享閱教育理論與實踐碰撞的精彩火花。
歡迎來到學校!我校有幸成為基本理論組的實驗校,感到非常榮幸。兩年來,學校綠色教育理念得到加強,在北師大專家和教育部門的引領下,教師的教育理念和課堂行為正在發(fā)生積極的變化。尊重生命、尊重規(guī)律、尊重差異、點燃學生熱情、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經(jīng)成為教師追求的職業(yè)目標和教師反思課堂教學行為的依據(jù)。根據(jù)綠色教育的總體方案,結(jié)合我校實際,我們確定了教學工作的總體目標:教學在持續(xù)改進中走向高質(zhì)量。下面介紹一下我們學校層面具體的做法。
聆聽“窗外”的聲音
第一個維度,是聆聽窗外的聲音。比如說今天專家的指導,就是一次我們向?qū)<?、領導學習的機會。專家培訓主要是指專家講堂。使我們特別受益的,就是專家的這種濃厚的學術(shù)氛圍。我們教師的教育情結(jié)得到了升華,教師的教育力、實踐力、反思力以及應用教育技術(shù)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專家的精彩講座開拓了我們的教育視野和我們的教育經(jīng)驗。上一次余清臣副教授來,大家就跟我說,余教授從不同的視角來評課,特別好。來自專家層面的還有“名師課堂”,分為“走進名師”和“名師走進”這兩個課堂。在與名師的面對面學習中,我們的課堂更加生機勃勃。
優(yōu)點說透、缺點不漏、方法給夠
第二個維度,是“來自行政的引領”。我們學校從校長書記,到教學部門、科研部門,方方面面,通過三個點來指揮、引領我們這支隊伍。每學期都有講座、指導,還要聽課評課。聽課評課,我們都是“優(yōu)點說透,缺點不漏,方法給夠”(眾笑)。確實是,因為很茫然,如果光提出問題,那怎么辦?。咳绻唤o出具體的方法,等于我們聽完就完了。所以既然說出了問題,我們就要給教師說出改進的方法、改進的具體措施。再次就是示范研究,比如,由校長親自走向講臺、走向課堂,引領我們開展課題研究。
以情境為基礎的反思
第三個維度,是我們教師自主的團隊互助。常態(tài)下的同伴互助,我們學校每個年級四個班、五個班、六個班不等。教師之間的常態(tài)互助是不定時的,隨時進行。同時有“教師講壇”,我們發(fā)揮教學能手、骨干教師、教研組長的作用,每學期都有一些針對性的經(jīng)驗講座,或者是展示。比如說,上學期圍繞綠色課堂,我們教學能手做了幾種情境式的反思,教師們特別喜歡。因為情境反思,不是干巴巴的PPT,有文字稿、有實錄在里面,教師們受益匪淺。這學期呢,我們是骨干教師接著來做這種情境反思。也是在專家和教研部門帶領下的“團隊教研”。
“我們特別愿意承擔任務”
第四個維度,是教師的個人修煉。通過一種考核,還有說課練兵、課堂反思,或者承擔一些大的任務來促進教師的成長。我們教師特別愿意承擔任務,因為在承擔任務、在任務驅(qū)動的過程當中,能促進我們的發(fā)展。比如這學期我們就接待了貴州百名骨干教師來我們學校參觀,我們教師欣然接受,把貴州教師的參觀當作我們提升的一個過程。還有青海的教師來了,聽聽音樂課,看看合唱,我們也是抓住了這個機會,跟教師好好溝通,很好地體現(xiàn)了綠色課堂的理念。這個“個體歷練、磨課研討”讓人體會非常深刻,我們教師的一節(jié)課,試講七八遍,修改六次。就是這樣的磨課、這樣的歷練,看出成長了,也有了研究成果。
有效的課堂與教研范式像“抓手”
綠色課堂改進以來,我們確定了我們學校的有效課堂范式和有效的教研范式。這個課堂范式和教研范式給了教師、教研組以后,他們就有了改進的“抓手”,知道課堂應該朝哪個方向去努力。比如說,首先我們課堂要體現(xiàn)綠色“尊重生命、尊重規(guī)律、尊重差異”,我們要體現(xiàn)勃勃生機的課堂,因此課堂改進目標也是:生動、扎實、有效。所以教師們也要隨時注意,師生的課堂互動要有效。其次,明確目標,包括像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整合教材內(nèi)容、引領和培養(yǎng)學生思維,我們都給教師“抓手”,有方向性的范式。兩年來我們這樣去做,去摸索。再者,我們也引導教師在工作當中提煉有效的教研范式,這是教師在教研過程中提煉出來的,不是外界硬給的。比如我們有了什么問題,在教研部門、專家的引領下,我們就把它確定為課題。有了課題以后我們進行目標的制定,然后進行集體備課。在研究過程當中,我們通過課堂觀察、案例分析的形式去研究。遇到共性問題,我們提煉出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還有問題,我們再思考改進。主要是通過集體評議,主要形式是通過“同課異構(gòu)”,然后探索有效的教研范式。教研組也是通過這樣的范式來推進綠色課堂的改進。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提煉出教研成果,推廣到教師。
當然,課堂教學中依然存在困惑,這也就是今天專家和領導來,我們最想跟各位專家、領導說的,希望得到專家、領導的幫助。我們想分別讓語、數(shù)、英的學科組長跟專家講講我們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