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21世紀的信息化時代,人與人之間交往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互動性。在互聯(lián)網和其他現(xiàn)代化數(shù)字傳媒大量進入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的時代背景下,對話、溝通成為人們的趨向性選擇,思想和文化的教育方式也由注重單向灌輸變?yōu)橹匾曤p向交流,傾聽自然也就成為這種互動交流的必要前提和條件。那么如何讓剛進入學習門檻的幼兒把握好人生中的一個重要啟蒙點——傾聽,以便讓幼兒在將來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夠更好的揚帆遠航,這已成為當今幼兒教育事業(yè)中一項不可忽視的教育點。
關鍵詞:傾聽;培養(yǎng);習得
一、何為傾聽
傾聽屬于有效溝通的必要部分,以求思想達成一致和感情的通暢。狹義的傾聽是指憑借聽覺器官接受言語信息,進而通過思維活動達到認知、理解的全過程;廣義的傾聽包括文字交流等方式。傾訴的主體者是聽者,而傾訴的主體者是訴說者。兩者一唱一和有排解矛盾或者宣泄感情等優(yōu)點。傾聽者作為真摯的朋友或者輔導者,要虛心、耐心、誠心和善意的為傾訴者排憂解難。
二、傾聽是何表現(xiàn)
傾聽是幼兒感知和理解語言的行為表現(xiàn)。傾聽不只是用耳朵來聽取幼兒的訴說。它還是一種全身心投入、專注的狀態(tài),包括關注幼兒的動作表現(xiàn)、觀察幼兒的情緒變化、體驗幼兒的內心感受、支持幼兒的行為表現(xiàn)、贊賞幼兒的潛能特長等等。傾聽蘊含著巨大的力量,傾聽凝聚著無限的教育智慧,傾聽里有開放的理念、民主的態(tài)度,傾聽里有尊重的姿態(tài)。
1.傾聽是心與心的交流,是一種溝通藝術
傾聽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條件。我們要時刻捕捉與幼兒交談的契機,主動引發(fā)幼兒的傾訴。在仔細地傾聽幼兒訴說,并與幼兒交流的過程中,要時刻保護好幼兒的傾訴愿望。只有尊重幼兒,才能達到心與心的交流。
2.傾聽是一把解讀童心的鑰匙,是一種教育智慧
幼兒作為成長中的生命體,無時無刻不在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珍視來自幼兒們的反饋信息,會幫助我們找到因材施教的妙方。正如美國當代哲學家馬修斯在《哲學與幼童》一書中指出,兒童的思維運作過程完全不受學識的支配和干擾。讓他們的思維處于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才能產生獨特的指向,獲取獨特的發(fā)現(xiàn)。而我們要做好的就是傾聽,從而保護幼兒心中的智慧之種,并使這種探究積極、持久。
3.傾聽是一種精神享受,在欣賞中實現(xiàn)雙方的共同成長
傾聽是一種欣賞,欣賞童心世界的智慧和純真。在傾聽中,我們發(fā)現(xiàn)每一個幼兒都是獨特的,每一個幼兒都是不可替代的。在看似稚拙的兒童思維背后,隱藏的是智慧的火花。兒童對世界的困惑與叩問,往往觸及哲學探索的領域。所以要學會用心傾聽幼兒的心聲,細心發(fā)現(xiàn)幼兒的優(yōu)點,并加以積極鼓勵,努力引領幼兒不斷超越,表現(xiàn)出自我的力量,一步步邁向成功。
三、學會傾聽
對于聽覺中樞發(fā)育較早的幼兒,一般是先學會了聽音、辨音,才發(fā)展出對詞義最初的理解力,然后才逐漸學會發(fā)音和語言表達。因此,我們要注重激發(fā)幼兒的傾聽興趣,這樣才能促進幼兒傾聽能力的發(fā)展,讓幼兒樂于傾聽、學會傾聽。在傾聽的過程中,掌握三種傾聽技能才叫會傾聽。
1.有意識傾聽。即專注性傾聽,集中注意地傾聽(包括注意力集中,不做小動作,思維能跟著說話者走等)。
2.辨析性傾聽。能分辨聽到的不同內容,如不同樂器發(fā)出的聲音,不同年齡、性別的人的聲音等。所有這些,都讓幼兒心曠神怡,耳朵的靈敏度大幅度提升,從而萌發(fā)傾聽的欲望和興趣。
3.理解性傾聽。能聽懂說話的主要內容,連接上下文意思,包括回答問題的情況和執(zhí)行指令的情況等。
學會良好的傾聽是一個漫長、艱辛的過程,我們需要為幼兒創(chuàng)設寬容、平等的心理氛圍,舒適、快樂的生活氛圍,只有在這種氛圍中幼兒才能樂于傾聽、學會傾聽。
四、培養(yǎng)傾聽習慣
良好的傾聽習慣是提高幼兒語言理解力的重要保證。良好的傾聽習慣對幼兒未來的學習與發(fā)展會產生積極的影響。那么,在幼兒園我們該如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呢?
1.教師的活動組織應著眼于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水平
3~6歲的幼兒最顯著的特點是好動,注意力差,理解能力相對較弱。只有選擇幼兒感興趣、能理解的內容或活動形式,幼兒才有意志集中注意傾聽。反之,準備得再華麗也會不得效果。
2.建立必要的常規(guī),幫助幼兒集中注意傾聽
我們都知道,良好的班級常規(guī)是我們幼兒園一日活動正常開展的保證。只有在如就餐、午睡、教育活動等方面懂得遵守集體紀律,遵守必要規(guī)定,才能保證在傾聽時也懂得專心致志,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3.多運用正面的、積極的評價手段
由于幼兒的行為有易反復的特點,因此就需要教師運用經常的、積極的評價方式來肯定、鼓勵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逐漸使這一習慣成為幼兒的自覺行為。
最后我認為,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不是在一個活動中或一朝一夕中養(yǎng)成的,它貫穿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乃至整個學習生活。它需要我們教師有藝術的教育方法和充足的耐心去教育、去等待。教師的傾聽體現(xiàn)著對幼兒的接納和重視。在所有能讓幼兒感到被接納和重視的事件中,“傾聽”最為重要。傾聽是表達對他人尊重的標志,是滿足幼兒被接納、受重視以及安全感需求的最重要途徑。
從小播種下良好習慣的種子,將會獲得命運的收獲。有良好傾聽習慣的幼兒將終生受益。印度大詩人泰戈爾也說過:“把信念播種下去,收獲的是行為;把行為播種下去,收獲的是習慣;把習慣播種下去,收獲的是性格;把性格播種下去,收獲的是命運?!庇纱丝梢?,習慣決定著命運!讓我們的幼兒習得這一良好習慣,在起跑線上站得更穩(wěn),跑得更快吧!
參考文獻:
阿黛爾·法伯,伊萊恩·瑪茲麗施.如何說,幼兒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M].安燕玲,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qū)薛家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