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是學生智力發(fā)展的重要階段,是中學生培養(yǎng)個性的重要時期,也是學生形成良好習慣的塑造期。教師應該抓住這個關鍵時期,努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教師還可以利用作文這個平臺培養(yǎng)學生的特長,使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通過作文這個課題對個性化作文進行一次探究。
關鍵詞:個性化;教育改革;計劃
隨著近幾年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和學校對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也越來越重視。尤其是語文作為初中課程的主要課程之一,因此,如何通過語文這個平臺去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也就成為社會和學校關注的對象。語文教學是個性發(fā)展的一個平臺,作文作為語文課程的重中之重,自然而然地就成為個性化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個性化作文,現在就成為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平臺。如何進行個性化作文的教學呢?
首先,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個性進行初步地分析,如對學生的興趣愛好,日常習慣以及喜歡接觸的人或事物,進行一下追蹤和探訪,并隨時記錄下來,然后加以整合,使之成為個性化教學改革的重要參考資料。
其次,對個性相同的學生進行初步的分類,可以讓他們接結成興趣小組,然后適當地布置一些難度較小的但又可以作為作文素材的任務,讓小組完成。語文教師可以根據他們的個性制作一個參考的標準,對他們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一次測評,并對測評結果認真分析。
再次,教師通過測評之后,開始對作文素材進行篩選,對那些能使學生個性得到發(fā)揮的素材分類整理,對那些抑制學生個性發(fā)揮的素材進行剔除。
然后,教師對篩選的素材進行整理和補充,使之更加生動、形象和豐富,然后對這些素材讓個性相同的小組進行一次創(chuàng)作加工。創(chuàng)作加工要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進來,讓他們暢所欲言,進一步將個性發(fā)揮到最大化。
最后,教師要從整體上對作文課進行設計,作文課的教學方式和內容要隨素材的選擇而變化,盡最大可能使學生的個性得到自由的發(fā)揮。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還應該處處留意學生創(chuàng)作過程中情緒的變化,如果出現消極情緒的,教師要主動找學生進行對話,并適時地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總之,對于學生作文個性化教學改革,重要的是對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初中語文教師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制訂不同的具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計劃。讓學生成為個性化作文的重要創(chuàng)作群體,也讓學生的個性得到自由自在的發(fā)揮。
參考文獻:
陳玲瓏.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初探.中國科技博覽,2010(8).
(作者單位 新疆兵團農六師紅旗農場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