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兒童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自然的人。因此,教育者應(yīng)該尊重兒童的人格、意志和個性特征,以表揚這一積極的激勵方法為主教育兒童。兒童又是需要接受教育的未成熟的社會的人,容易形成不符合社會要求的行為、認識和態(tài)度,因而教育者又必須運用批評的方法,幫助兒童改變錯誤的行為、認識和態(tài)度。研究表明,一個人行為、認識和態(tài)度形成時間越早越難以改變,這也說明,批評教育對于幼兒教育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關(guān)鍵詞:批評教育;幼兒園;藝術(shù)
陶行知先生四顆糖的故事,一直是教育界的佳話。這個故事給我們展示了批評教育的藝術(shù),陶行知先生將批評視作獎勵,從另外的角度去看待犯了錯的孩子,學生打人了,陶先生沒有訓(xùn)斥,沒有疾言厲色,更沒有打罵,卻讓學生一步步地完成了對自己錯誤的認識過程。他用四塊糖就讓學生認識到了錯誤,發(fā)掘了學生的四個優(yōu)點:守時、尊人、正義和勇于認錯。我們在感嘆陶校長高超的批評藝術(shù)的同時,就不得不思考,如何讓批評更有“魅力”?這是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學習的藝術(shù)。
一、讓批評教育更適齡
我們接觸到的是3~6歲的智力處于較低水平幼兒,他們對于對和錯的認識不像成人那樣理智,對于成人肆意的干涉或者幫助會出現(xiàn)抵觸情緒。幼兒犯了錯誤,如果成人一味地訓(xùn)斥幼兒,批評變成了粗暴的打罵或諷刺性的挖苦,這樣的批評幼兒自然不會接受,下次遇到同樣的問題依舊會犯錯。教師只有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采取他們樂于接受的批評方式,才能得到好的效果。
批評教育也要尊重幼兒的自主性。幼兒已經(jīng)有較強的“借自己的力量來做自己所要做的事情”的意識,因此,可以發(fā)揮幼兒自我批評的作用,引導(dǎo)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積極改正錯誤。這樣不僅可以滿足幼兒尊重的需要,還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教育能力。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主張讓兒童自己去做,讓兒童自己去想,在批評教育上,也應(yīng)當如此。就拿我們班的例子來說吧,自然角種了一盆草莓,小小的果實正在努力變得鮮艷欲滴,有一天有小朋友來告狀說草莓被小曦偷摘了。這時候我先去看了下“案發(fā)現(xiàn)場”,還有許多小朋友在埋怨她。了解了情況之后我問小曦:“你是不是想幫小朋友嘗一嘗草莓甜不甜?答案是什么呢?”她輕輕地說:“還沒熟呢,不甜。”“原來草莓沒熟之前是不能摘的啊,摘下來的也是不甜的,那我們好好照顧它們,讓它們結(jié)出更多的果實好不好?”其余小朋友也不埋怨小曦了,而是高興地應(yīng)和。“那誰愿意來做草莓的小主人,照顧它呢?小曦,你愿意嗎?”她輕輕地點了點頭。在這個事例中,小曦在摘了草莓之后就知道自己錯了,而勇敢地承擔起照顧草莓的責任,就是她自主地改正錯誤的一個途徑。
二、讓批評教育更有愛
在批評教育時,教師只有像對待自己的孩子、朋友那樣,懷有真誠,理解、尊重、信任和愛護幼兒,才能使幼兒親近、信任教師,和盤托出心底的秘密,心悅誠服地接受教師的批評和指點。對那些惰性心理,依賴心理較強的幼兒,他們的行為往往未得到別人的肯定,犯錯誤后又易受教師的訓(xùn)斥。長此以往,他們總覺得不被理解而產(chǎn)生一種惰性和逆反心理,有時甚至與教師對抗。碰到這樣的學生,老師在教育批評時應(yīng)更加關(guān)愛,并在平時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多關(guān)心,做好心靈疏通,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我們班的涵涵(化名),父母都不在家,她跟爺爺、奶奶生活,對于一些喜歡的東西,總想偷偷拿回家,這幾天有幼兒來向我告狀說自己的蠟筆丟了,帶來送給好朋友的貼紙不見了……雖然我有些懷疑涵涵,但我沒有在所有小朋友面前揭穿她,而是單獨將她叫到辦公室,面對我時他流著淚,而且當我詢問時,她不自覺地哭了,可見她知道這是不對的,并且是存有羞恥之心的。我建議她將小朋友丟的東西偷偷放回去。并給她提供了為班級服務(wù)的機會,并承諾如果小朋友覺得她這個值日生做得好,我就給她獎勵??梢允撬矚g的貼紙,也可以是圖畫書。自從有了這樣的約定,她很賣力地為班級服務(wù),盡職盡責地做好她的值日生,同樣,一個星期后她得到了她想要的禮物。涵涵畢竟還小,對于對錯沒有清晰的認識,我想通過這樣的激勵手段讓她明白:想得到一樣?xùn)|西沒有錯,但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的,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
三、讓批評教育更靈活
批評也不是一味地斥責,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彼岢處煵灰诳唷⒅S刺學生,認為好孩子是夸出來的。那么,何不將批評寓于稱贊之中?宇祥,他在班級里是較頑皮的孩子,今天,我們的建筑城搭的是“水立方”,分組進行,剛開始挺好的,但是沒過一會兒就有小朋友來訴苦了:“老師,宇祥把我們搭好的水立方都推翻了?!蔽曳治隽艘幌?,他的行為只是看不得別的小朋友搭得好,于是我過去問道:“宇祥,你見過水立方嗎?”“見過”“你想怎么搭呢?”他忙不迭地演示給我看?!安诲e,那你就當總指揮吧,負責工程的整體進行。”活動結(jié)束后,他又不耐煩,但卻掩飾不住心中的得意:“老師,他們老是來問我怎么弄,怎么搭,煩死了!”可我卻從中發(fā)現(xiàn)他的優(yōu)點。他的熱忱、他的專注都深深印在我心里?!翱赡惝斄艘换匦±蠋?,做小老師的感覺好嗎?還有哦,小老師可是不會把別人搭好的水立方推倒的哦!”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又及時地表揚道:“你今天的表現(xiàn)很好,瞧!小朋友在你的總指揮下搭出了不錯的建筑!”面對這樣比較霸道的孩子,我們更應(yīng)該謹慎批評,以退為進,先表揚,使幼兒一下子消除敵意,打消其抵觸情緒。接著,再和氣地指出錯誤的實質(zhì),這樣幼兒才能真正心悅誠服地接受老師的批評。
批評教育是一門藝術(shù),事實、場合、時機、分寸這幾樣因素都要顧及到,而且也要體現(xiàn)藝術(shù)性,使幼兒敢于接受批評,樂于改正錯誤。讓我們藝術(shù)地批評,讓批評更藝術(shù)。
參考文獻:
王呈祥.表揚與批評的外顯意義、內(nèi)隱意義及其對學生的影響[J].教育評論,2001.
(作者單位 江蘇省張家港市梁豐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