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購物車!”一聽吳大姐這句話,記者就知道她肯定是位“資深家庭主婦”,于是跟她聊起“超市省錢經(jīng)”。
她看過一篇談購物心理的文章,里面說,購物車會刺激潛在的購物欲,從那以后,她改用籃子代替,發(fā)現(xiàn)果然“超支”越來越少。當(dāng)然,如果連籃子都不用,直接用手拿著想買的東西,那就更好了!
大包裝不咋便宜
吳大姐說,以前總以為買大包裝的東西更省錢。但后來卻發(fā)現(xiàn),“5元一個”和“19.80元4個”沒什么大區(qū)別!你只不過多買了3個你并不需要的東西。另外,不同容量和重量的商品,所標(biāo)示的價格常常是有意要迷惑你——即使買大包裝確實便宜,那也不意味著你能用得了那么多——你真的需要1斤裝的酵母粉,或30個衣架嗎?
現(xiàn)在,吳大姐購物時喜歡用手機上的計算器對比單位價格,比如買洗發(fā)水,她甚至?xí)愠雒亢辽蠹s的價格,這樣就知道大小包裝相差無幾。
“商品塔”意在干擾
在超市中,肥皂、廁紙、成箱的飲料等總是高高堆疊在一起——不是售貨員喜歡玩“搭積木”,而是他們要利用這些來干擾你的視線,減緩你的腳步,不會那么快找到你想買的東西,這樣,你才有可能買更多的東西。
牛奶、面包、衛(wèi)生間用品——所有生活必需品都在商場的最里面,因為人人都要買,但利潤卻較低。把這些東西放在商場最里面,顧客就不得不多走幾步路,同時挑選點其他商品。吳大姐提醒說,如果你自控力很差,不妨先看看商場里的商品分區(qū)示意牌,然后“直奔主題”,拿到后直接付款。
想省錢就得“俯身抬頭”
逛超市時,一定不要僅僅讓眼光“平視”,要實施“眼高手低”的戰(zhàn)略,把關(guān)注的目光放到超市貨架的頂部或底部。
消費者眼睛最方便看到的地方,都是超市里利潤最高、最希望消費者購買的東西。所以,逛超市就不能嫌累、嫌麻煩,你得踮起腳或彎下腰,那里的東西才便宜!
新鮮的食品都在最里邊、底下
買食品,當(dāng)然越新鮮越好。從冰柜拿東西時,除了要看保質(zhì)期,還要學(xué)會“抄底”。表層的往往比底層的早出產(chǎn)幾天,即便同樣的出廠日期,表層的東西因溫度不斷升降而會影響品質(zhì)——因為超市售貨員總會把陳舊貨品放到你最容易拿到的地方!
編輯/平湖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