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的錯誤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加以研究、開發(fā)和利用,其效果比多講幾道題要好得多. 本文從五個方面探討了如何充分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來優(yōu)化數(shù)學課堂教學.
關鍵詞:學生錯誤;課堂教學
英國心理學家隸貝恩布里說過:“差錯人皆有之,而作為教師,對學生的錯誤不加以利用,則是不能原諒的.” 學生的錯誤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加以研究、開發(fā)和利用,其效果比多講幾道題要好得多. 我們教師應正視學生的錯誤,把學生的典型錯誤變成教學的寶貴資源,用它可激發(fā)學習興趣;加深對概念、定理的理解,優(yōu)化思維過程;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完整性.
■重視錯誤產(chǎn)生的原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生解題出錯是有原因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設計這種例子讓學生去體會、對比、分析,同時讓班級中不同層次的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并及時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與鼓勵,使學生們都能意識到自己受老師的重視,讓那些做錯的學生知道錯誤的原因,體會到學習數(shù)學的成功與樂趣. 這樣的教學就能抓住學生的心,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例:設a,b為非零向量,且(a+3b)⊥(7a-5b),(a-4b)⊥(7a-2b),求a與b的夾角θ.
錯解:由已知(a+3b)·(7a-5b)=0,所以7a2+16a·b-15b2=0,?搖?搖?搖?搖?搖?搖?搖?搖?、?/p>
又(a-4b)·(7a-2b)=0,所以7a2-30a·b+8b2=0,?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②
①-②得
2a·b=b2,即2a=b,所以a與b的夾角θ=0°.
剖析:誤將實數(shù)的運算法則類比運用到了向量運算之中,由2a·b=b2,并不能得出2a=b,而應將2a·b=b2代入①得a2=b2,即a=b. 從而cosθ=■=■=■,
所以a與b的夾角θ=60°.
“錯誤”引發(fā)了學生對以上問題的主動、積極的思考,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思維熱情,學生在“欲罷不能”的濃濃的探究氛圍中開始了對新內(nèi)容的學習. 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有意制造一點“錯誤”,給學生一些“包袱”,觸發(fā)認知沖突,活躍學生思維.
■用錯來鞏固數(shù)學知識,加深對概念、定理、性質(zhì)的理解
有些教師在講概念時會直接告訴學生結論.概念的形成過程實際就是知識從低級向高級、具體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特殊到一般、由此及彼的變化過程,而學生如果能經(jīng)歷這種過程,就能夠把自己的思維從底層提升到高層. 公式、定理、性質(zhì)記憶出錯,教師要再現(xiàn)它們的來源. 如,學生經(jīng)常把降冪公式記成:
sin2θ=■,sin2θ=■
對此,教師要從降冪公式產(chǎn)生的過程出發(fā),讓學生理解它的來龍去脈.
■用錯來優(yōu)化思維過程,提高學生元認知水平
在學生的“錯誤”中,往往包含著學生真實的學習心理,也包含著學生所特有的創(chuàng)造性東西. 教師只有正確對待學生的錯誤,認同學生的錯誤,才能讓學生消除害怕的心理,學生便會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大膽回答問題、積極認真去思考相關的問題、并全面展示自己的思維,進而充分暴露思維中的錯誤,使課堂教學更具有針對性. 同時通過問題的暴露,能讓學生明白知識的缺陷、思維中的錯誤,經(jīng)過引導、糾正,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及時打破原有的認知結構,“正確”可能是一種告訴、一種模仿,而“錯誤”絕對是一種經(jīng)歷、一種學習.
若不等式9x-(k+1)3x+2>0對任意x∈R恒成立,求實數(shù)k的取值范圍.
誤解:令3x=t,則原命題等價于t2-(k+1)t+2>0恒成立.
?搖?搖由二次函數(shù)知識可得:
Δ=(k+1)2-8<0?圯-1-2■ 要求學生思考、討論:①錯誤的原因;②在原有的基礎上修正;③更好的解法. 通過一段時間的思考、爭論,學生很快找到了出錯的根源,并給出了不同的解法(二次函數(shù)法、分離最值法、求導數(shù)法等). 接下來進行適當變題: 變式1:若不等式9x-(k+1)3x+2>0有解,求實數(shù)k的取值范圍. 變式2:若方程9x-(k+1)3x+2=0有解,求實數(shù)k的取值范圍. 這樣的例子在高中數(shù)學中有很多,如果我們教師適時設計類似的問題來訓練學生,不僅能避免錯誤,還能提高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全面性. ■提高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 從發(fā)展的角度來說,犯錯誤是學生特有的“權利”,可以說,學生是在錯誤中成長起來的. 教師的作用在于正視錯誤,利用錯誤. 站在學生的立場去順應他們的認識,剖析錯誤思想的來龍去脈,尋找錯誤背后隱含的教育價值,引領學生從錯中求知,從錯中探究. 發(fā)現(xiàn)錯誤是學生第一次反思的結果,改正錯誤是學生的第二次反思,那么總結錯誤,整理錯誤以至深化拓展便是學生的第三次反思. 一次又一次的錯誤提高了學生的耐挫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不經(jīng)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認知過程中的錯誤,通常不能一次得以解決. 因此,要指導學生收集錯誤,歸類整理,形成資源,也就是讓學生建立“錯題集”. 這既是學生積累學習經(jīng)驗和學習資料的寶庫,又是教師改進教學,探索規(guī)律,研究學生的重要依據(jù),更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措施. 經(jīng)常翻看錯題集,不僅能讓學生明確錯誤產(chǎn)生的原因,以后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也可以幫助學生從對錯誤的多次反思中,提高自己對錯誤的判別能力,盡可能做到少錯,甚至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