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老先生指出:“人的思想、情感誠然不甚相懸,但也絕不會全然一致”,“各人的經(jīng)驗有深淺廣狹的不同”。這要求作文教學必須根據(jù)學生的生活積累、寫作習慣以及心理活動的差異,根據(jù)作文教學的總體目標實行分層教學,確保每一位學生都愛上作文。
一、智性調(diào)研,了解學生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說: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根據(jù)不同情況給予施肥、澆水和培養(yǎng)教育,這叫因材施教。了解并掌握學生的作文水平是進行分層教學的第一步。
學期伊始,我以《開學第一天》《我的新同學》《新老師印象記》等一組作文為訓練點,讓學生自由地寫作。對學生的習作進行仔細分析后,我采用隱性分層的方式,將學生分成三組——優(yōu)等生、中等生、學困生,并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習作目標:學困生只需達到語文課程標準的最低要求: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優(yōu)等生要講究寫作技巧,習作有明顯的閃光點;中等生努力向優(yōu)等生學習,做到習作觀點鮮明,表達準確,文筆清新優(yōu)美。
只有讓每個學生都有明確的習作目標,都能享受到習作成功的喜悅,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二、智性指導,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睂W生要寫好作文,必須積累豐富的素材。日本心理學家通過研究得出這樣的結論:人所擁有的詞匯量與智商成正比。認知心理學也指出,3歲至12歲是記憶的最佳時期。可見,讓學生多讀、多背優(yōu)美的詩篇和散文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在課外閱讀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學習能力的強弱,提出不同的閱讀目錄:優(yōu)等生要充分閱讀朱自清、泰戈爾等名家的名篇;中等生要與黃蓓佳、曹文軒等當代作家親密接觸;學困生要讀好同齡人的習作。
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閱讀課上,我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相應的目標。如學習“比喻”這種修辭手法時,我讓學困生摘抄運用了明喻的句子,優(yōu)等生則摘抄運用了暗喻、借代等修辭手法的句子,揣摩其特點并加以運用。在進行段落式摘抄時,我讓學困生采用剪貼閱讀法和卡片閱讀法,中等生使用批注閱讀法,優(yōu)等生運用筆記閱讀法、比較閱讀法等多種讀書方法。學生在不同閱讀方法的指導下,享受到了閱讀的快樂。
三、智性規(guī)劃,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的舞臺
作文課上,我們經(jīng)常看到一部分學生情緒高漲、口若懸河,而另一部分學生則如坐針氈、一言不發(fā),即使老師喊到他們,他們也是吞吞吐吐半天說不上一句完整的話。因此,提高學困生在作文課堂中的參與度至關重要。
寫教材中的命題類作文前,我總是給學困生開小灶,告訴他們寫作的范圍,讓他們事先準備寫作的素材。寫活動類的作文時,我盡可能多地給學困生參加實踐的機會。這樣,一方面讓學困生有親身體驗的機會,寫起來容易些;另一方面,有助于他們在集體中找到歸屬感。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善于激勵、喚醒和鼓舞。給予學困生特殊的幫助,正是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學校里抬起頭來走路。
作文教學中,面對情緒高漲的優(yōu)等生、中等生的連珠妙語,我首先給予肯定。然后,我引導他們從新的角度觀察和思考,獲得對事物的新認識。如寫《秋天的樹葉》時,學生們感興趣的只是顏色火紅的楓葉、像扇子般的銀杏樹葉,至于形狀一般、顏色灰暗的樹葉,學生們都不愛寫。僅僅滿足學生們寫最感興趣的事物的愿望,不利于學生的興趣范圍的擴展。蘇霍姆林斯基指出:興趣并不在于認識一眼就能看見的東西,而在于認識深藏的秘密。我們應從兒童的心理出發(fā),向他們揭示一種新的東西,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因此,面對學有余力的學生,我事先拋出幾個問題:冬青樹葉為什么四季常青?針狀形的樹葉對植物的生長有什么益處?學生的好奇心被激發(fā)了,迸發(fā)出強烈的火花,習作題材向更新、更遠、更深處漫溯。激勵學生探求新知,能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使他們的作文思路更加開闊。
四、智性評價,給予學生放飛心靈的自由
傳統(tǒng)的作文評價將作文分成幾個等級,所以即便學困生搜腸刮肚、專心致志地完成了一篇習作,但由于其基礎薄弱,還是會被老師評為“一般”或“差”。他們美好的愿望在一次次打擊中落空了,滿腔熱情化為泡影。而優(yōu)等生經(jīng)常受到贊揚,容易沾沾自喜,裹足不前。因此在作文評價中,我充分發(fā)揮分層教學的優(yōu)勢。
學生互評時,我采用兩類組合方式,一是“優(yōu)優(yōu)組合”“中中組合”“難難組合”,讓他們進行橫向比較,取長補短,攜手共進;二是“優(yōu)中組合”“優(yōu)難組合”,讓榜樣的力量發(fā)揮到極致。實踐證明,這樣的組合方式讓學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我對他們的評價也采用分層的標準。優(yōu)等生的作文,我側重于對寫作技巧的指導。著名語文教育專家呂叔湘說:使用語文是一種技能,只有通過不斷的模仿和反復的實踐才能養(yǎng)成。因此,對優(yōu)等生的作文,我在充分肯定其優(yōu)點的同時,還引導他們充分反思不足之處,進行寫作技巧的指導,讓他們能在布局謀篇方面有所收獲。批改中等生的作文時,我直接表揚閃光點,指出存在的問題。我并不急于打分,而是讓他們自己修改,讓他們在摸索中提高寫作水平。對于學困生,我一般使用面批的方法,指導他們用好標點符號,不寫錯別字,表達清楚自己的所思所想。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分層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讓每一位學生都能享受到寫作帶來的快樂。
(責編 莫彩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