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中,我嘗試過很多方法,分層教學、課前預習、小組合作、實驗探究,每一種方法都能收到一定的效果。10年的教學經歷中,我一直在追尋一個操作性強、有實效的課改框架,包括課堂模式、研究方法、操作媒介等。本學年,我將學案應用于教學過程,從最初的迷茫到現(xiàn)在的得心應手,學案成了我課堂教學改革的有力載體,也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私人老師”。
我個人認為,學案在以下三個學習環(huán)節(jié)發(fā)揮出重要作用。
1.復習與自我評價有機結合,提高預習的實效性
眾所周知,預習在學習過程中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會強調預習的重要性,但尷尬的是,學生往往找不到預習的有效方法,而教師在預習中起到的指導作用也因人而異,更多的時候,預習作業(yè)只停留在單純的布置上,而預習方法的指導和預習思路的引導還有欠缺,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往往沒有方向,沒有自評,從而預習不到位或者對預習的重視程度不夠,敷衍了事,達不到效果。
通過對學案的設計,我把預習環(huán)節(jié)歸為以下幾點——
(1)舊知識的重溫。對于與新課有關聯(lián)的知識,以問題的形式進行回顧,為新課教學做好鋪墊。(2)新知識建立框架。以流程圖或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將課本知識建立體系,為新課學習打好基礎。(3)課堂知識的外延。讓學生知道本節(jié)知識的應用,從而讓學生在課前對學習產生期待。(4)預習效果的檢測。通過一些簡單、直觀的問題,使學生對預習效果進行自測,從而達到自評的目的,增加學生預習的興趣。
例如,在平拋運動的教學中,我將預習分為復習、自學和自測三個環(huán)節(jié)。復習環(huán)節(jié),主要對勻速直線運動、自由落體運動以及運動的合成和分解法進行提綱式的引導回顧。自學環(huán)節(jié),主要針對平拋運動的特點,引導學生從水平和豎直兩個方向研究,結合運動模型,進一步體會合運動與分運動的關系,加深對曲線運動分析方法的理解。自測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在自學課本例題的基礎上,完成課后問題與練習的答題,將做題時出現(xiàn)的問題整理,留待課上查漏補缺。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在預習的時候有鋪墊、有方法、有檢測,所以預習的效果非常好,學生對新知學習有期待,整堂課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
2.以問題為抓手,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
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們都在探索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探究的主動性。我們學習過洋思中學“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學過杜郎口中學“三三六”的教改經驗,學過昌樂二中“二七一”教學模式。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仍然會覺得無所適從,究其原因,每個學校的基礎和學生素質不一樣,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禁錮人們的思想,經過對課改的研究,對學案設計和使用的摸索,結合教學實際,我認為學生自主、教師引導的課堂就是高效的課堂,而在這樣的課堂上,我們要抓住重點,調動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實踐證明,這樣的課堂是充滿活力的。
例如,在平拋運動的新課教學中,我將展示與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通過對重點問題的討論,最終形成本章的知識圖景。在小組合作環(huán)節(jié),主要以學案中的預習提綱為媒介,在自學的基礎上,通過組內質疑、研討,最終形成本組對章節(jié)知識的共識,對于集中的問題,由組內發(fā)言人提出,全班共同研究解決,對于班級共同的問題由教師引導解決。以預習為前提,通過學案的引導,整堂課的三維目標都得以實現(xiàn),在后來的檢測中,學生對本節(jié)內容的重難點能夠恰當把握,對于平拋運動情景的建立也得心應手。
3.利用學案在課后復習中幫助學生查漏補缺
經過了預習、課堂學習兩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基本上對新知識有了一定的理解,但記憶有時限且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也不同,讓課后復習更有實效顯得尤為重要。經過不斷地摸索,我把學案課后練習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重難點練習,一類是易錯題回顧。
重難點練習,當天訓練。主要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分為基礎篇和提高篇?;A篇的主要目的是加深對公式、定義、定理的理解,做到每個學生都能過關;提高篇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觀察圖景、建立模型的能力。
易錯題回顧,每周一次。主要針對學生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比較集中的問題,做簡單變化之后再次練習,從而加深理解,達到查漏補缺的目的。
學案的使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同層次的學生接受程度不一樣也會影響到學案的內容,這要求教師吃透課本,研究課標。寫出一份學案很容易,但要寫出一份符合新課程改革三維目標要求、符合學生發(fā)展特點的學案需要教師盡心研究。這是一個新的平臺,只要教師用心思考,必能實現(xiàn)教學相長的良性循環(huán)。
□ 編輯 王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