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是勞動者,但他不同于從事其他工作的勞動者。因為教師的勞動產(chǎn)品是一個個不斷成長的鮮活生命。讓孩子們感受生命的價值,在教育生活中成為完整而幸福的人,這才是教育的真正內(nèi)涵。多偉大呀!我由衷地贊美我從事的職業(yè)——教師。
人生而平等,所以教師無論是面對家長,還是面對學生,都應該尊重、愛護、欣賞每一個人。我希望我的學生能夠在自由中學會自律。
蒙臺梭利說過這樣一句話:紀律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礎上的。真正的紀律是積極、活動、內(nèi)在而持久的,而不是消極、靜止、外在和暫時的。紀律和自由不是對立的而是相互融合的。所以,我讓班上的學生自由選擇座位。
開學初,我在班里公布:本學期座位可以自由組合,自己選出組長。孩子們瞪大眼睛,一副不敢相信的樣子。接下來的一星期是暗潮涌動的一星期。要好的自然在一起,興趣相投的也很快被綁定。但因為有滿6人才能建組的要求,也使一些小組頗費周折。直到最后期限時,只交上來5個小組的名單,有6個人組合失敗。這有點出乎我的意料,因為我覺得為了這份來之不易的自由,他們可能會彼此將就。我多少有點佩服這些孩子,還挺有個性,寧缺毋濫。
我尊重了他們的選擇,5個小組組合成功,余下6個人臨時組成小組,其他評比一切照舊。我期盼著奇跡的發(fā)生,好消息的紛至沓來。事與愿違,當天就有老師反映這么坐不合適。說話的人太多,還找不到是誰說的。頭疼呀!我忍。堅持了幾天后,我向孩子們詢問這樣坐感覺怎么樣?結(jié)果就不用多說了——孩子們喜歡這樣,但老師們有想法。怎么辦?學生討論過后,推出了一條自由組合座位規(guī)則:經(jīng)常被點名的同學,小組又沒有有效措施令其改觀,視為自動退組,由老師安排座位,并無條件接受同學、老師的監(jiān)督。別看只有一條,但足可以約束大部分同學了。
這就是活動規(guī)則,要想滿足自己的愿望——和喜歡的伙伴坐在一起,就要遵守這一規(guī)則,約束自己的行為,遵守課堂紀律,伙伴有問題要相互提醒。我跟孩子們還總結(jié)了一條班級名言:只有自律才能擁有更多的自由。仔細想想,成人世界不是也如此嗎?我們的社會生活不也是這樣的嗎?我想這有可能成為影響孩子們一生的一句話。
我們以“自由”為題開展討論:任何自由都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擁有充分的自由,不代表隨心所欲、為所欲為。自由,是知道該干什么而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真正的自由,是在紀律許可范圍內(nèi)行使權(quán)利的自由,只有意志與品德都經(jīng)得起考驗的人,才有資格享有。
即便如此,紀律也應是孩子們在活動交往中建立、主動遵守的,所以我們還開展了背對背提小建議的活動,讓孩子們清楚什么樣的行為受人歡迎,怎樣做可以使自己擁有更多好朋友。
在活動中,孩子們更多的是與自己興趣相投的人在一起。但生活告訴我們,不可能總與喜歡的人交往,與不喜歡的人斷絕來往。所以,孩子們也要學會善納不同的人,因此,我讓他們在課本劇的排演活動中,學會交往。
獨生子女喜歡“掐尖兒”,在生活中,既沒有因為“吃虧”而成功的體驗,更沒有因“占便宜”而失敗的體會。所以,我的說教絲毫打動不了他們。怎樣讓孩子們動心?怎樣讓孩子們明白我們要正確與人交往?我想,只有讓他們到生活中去體會,在碰撞中學習。全員參與,自由分組,開展課本劇班級展演活動的目的不在于劇目的精彩,而在于學生參與活動時的體驗。
在幾個月的排練中,發(fā)生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包S老師,這戲沒法排了。我要求換組。”小C義憤填膺地沖進教室對我說,身后還站著幾個同病相憐之人。我心hVHqHhQ3uJlFtKEqqKB38XOkBXUS+5MAtoAsdNMWOlE=想:這事一定跟小R有關(guān)。
因為小R是個不簡單的孩子。在老師、家長面前會說話,會哄人,在同學面前較為霸道,總希望大家聽他的。他有些小手段,因此同學都怕他,卻很少有人反抗他。在學校,他會掩蓋對自己不利的事情。正因如此,小C們的爆發(fā)是必然的?!伴_學初,課本劇還在準備的時候,小R就用各種方法拉我們參加他的劇本演出,進組后,他送我們樂高人偶,以便推舉他做導演。登上導演之位后,他就利用職權(quán),支使我們做這做那,出了問題還罵人。如果誰想提出退組,他就威脅大家?!毙這回是要一吐為快了。旁邊的幾個人也紛紛指責小R。 “最讓我受不了的就是,他利用我的才能,卻搶走我的角色,讓我跑龍?zhí)??!毙補充道?!八炎约寒攤€大爺,每次排練喝五吆六的。這次我堅決退組?!贝嗽捯怀?,眾人紛紛響應。
我聽著他們的發(fā)泄,等他們靜下來后說:“下周就是家長會,你們一起退組再組建新組也來不及了。其他劇組此時也無法接受你們呀!有沒有其他方法?”這時,我看到頗有主意的小Z一直沒開口,我對他說:“小Z,你有什么好主意呢?”他一臉嚴肅地說:“小R是不太適合當這個組長,要不換個組長?!薄澳悄惝敯??!毙接話說。我一看他們不反對,就叫來了當事人小R,請其他同學去休息,準備單獨與小R溝通。
當他走進教室時,我看到他少了點往日的霸氣,但好面子的他卻努力擺出無所謂的神態(tài)。他訴說他的委屈,但話語中的蠻橫少了些。我告訴他要是大家退出,他便成為孤家寡人。我還故意告訴他其他人寧可不演,也不再受他領(lǐng)導了。我知道他很要面子,當導演這事他會與班外的人說,他不會忍受他的媽媽開會時看到他無所事事?!按蠹艺f是你編的劇本,也不想讓你退出,但希望換個組長、導演,你看成嗎?”已經(jīng)把他逼到了死胡同,他不得不答應了。
課本劇如期演出了。但事情遠遠沒有結(jié)束,受委屈的學生,在習作中繼續(xù)聲討著小R。我雖然也與小R家長溝通,但一次經(jīng)歷不會讓他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改變還任重道遠。仔細分析,這不是小R一人的問題,小R懂得用禮物換支持,其他學生也知道拿了東西要幫人實現(xiàn)愿望。
在這持續(xù)三個月的排練中,學生有喜悅,有不快,有欣賞,也有抱怨。在活動中,學生們相互碰撞,不同的孩子遇到不同的問題,不同的孩子有著不同的收獲。
平日喜歡出主意的學生發(fā)現(xiàn)不是任何時候大家都聽他的話,自己也要學習聽取建議,甚至服從他人;平日愛欺負人的學生發(fā)現(xiàn),好脾氣的孩子也不是任人支使,他們也會對激怒自己的人咆哮;平日不愿付出辛苦、只愿享受鮮花的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有的時候也會不受歡迎。在排演過程中,學生也發(fā)現(xiàn)往日與自己較好的同學,也有自私的時候;平日不太說話的學生,遇事也有撐起大局的氣魄。不論這種發(fā)現(xiàn)是學生主動感知,還是被動接受,但都讓他們明白了做事有規(guī)則,交往也有原則。這也正是我開展此項活動的目的。
我校核心價值觀是“做最好的我!”它鮮明地表現(xiàn)了自我教育的理念。在排練中,學生們明白了自己的思想意識不能強加給別人,總結(jié)了要學會傾聽、溝通等與人交往的技巧。而這一切不是老師教給的,是他們在活動中刻骨銘心、痛徹心扉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