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將消費者對食品的需求劃分為三項需求類,分別為積極營養(yǎng)成分需求、消極營養(yǎng)成分需求和生產工藝需求。并通過定量研究,對具體的需求及其趨勢進行分析。通過分析產品包裝信息的變化趨勢,間接得出消費者的需求發(fā)展動向。運用趨勢分析模型:αt=β0+β1+μt作為研究工具,以國家統(tǒng)計局等提供的相關數(shù)據(jù),采用回歸分析方法進行測試,明確了消費者今后的食品消費需求將愈來愈傾向綠色健康,該結果將為我國食品具體的消費需求及其發(fā)展趨勢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jù)。
【關鍵詞】食品 消費者 消費需求 趨勢
【中圖分類號】F222.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引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健康的要求水平日益增強,消費者在食品的選購上也越來越“苛刻”。他們更多地開始關注食品的新鮮程度、營養(yǎng)成分含量、有害物質殘存情況以及生產流程是否安全可靠。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眾多有關食品生產和農作物種植的科研成果紛紛面世,在喜悅的同時,也引發(fā)了消費者對高科技產出的食品提出質疑。59%的購買決定是在顧客進入商場后臨時做出的[1]。因此,店內的刺激至關重要,而商品包裝便是店內最有效的溝通工具,通過包裝可以使消費者了解到自己需要的商品信息。反之,通過對包裝提供信息的統(tǒng)計和分析,也能間接反映出消費者需求的動向。
2 分析模型
在過去25年的研究中,健康消費相關產品的廣告數(shù)量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相似的趨勢在其他需求上也暴露了出來。一些市場營銷者已經通過廣告宣傳了他們的產品的益處,以此迎合消費者對健康的關注。普遍的及特定的健康需求已經越來越大眾化[2],提供營養(yǎng)和健康相關信息的新產品的包裝數(shù)量也在逐年增長,而這些需求在八十年代是十分稀少的[3]。
通過對營養(yǎng)需求的研究,本文提出營養(yǎng)成分既包括積極類,也包括消極類。消極(或負面)營養(yǎng)成分指的是應該減少的營養(yǎng)性,例如卡路里、糖、鈉、脂肪和膽固醇[4]。積極(或正面)營養(yǎng)成分有鈣、纖維和維生素,簡言之——能夠使人們更健康的成分[5]。
為方便分析研究的進行,我們應用了國外已有的食品消費需求分類表進行分析,該表將人們的食品消費需求進行了分類,并將具體的需求歸入不同的需求類型中(見表1)。
本文對消費者需求在食品包裝上得以體現(xiàn)的演變過程進行了確定性趨勢分析,以使得對食品特殊需求的使用隨時間的推進進行系統(tǒng)的檢驗可行。
為測試確定性趨勢是存在的,本文使用線性回歸模型(1)加以證明:
αt=β0+β1t+μt (1)
阿爾法作為因變量,t作為自變量,μt作為誤差項,β0和β1均為估計參變量。β1系數(shù)為正時,代表增加,若為負,代表降低。使用此模型和對相應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便可以確定在本研究的發(fā)現(xiàn)趨勢效應的大小。
我們使用不同的因變量來估計幾種不同的確定性趨勢分析。所有的因變量均采用比率,這個方法要求分別對待每年推出的新產品。因此我們同樣使用比率法來控制隨著時間推移推出新產品的進程。
3 資料選用及測試
本文主要運用單純回歸分析方法,對罐頭、谷類食品、飲料和其他食品等4類食品在積極營養(yǎng)成分、消極營養(yǎng)成分和生產工藝等方面的需求分別進行分析。分析所用的資料,為2002-2003年的《中國包裝統(tǒng)計年鑒》以及2004-2012年中國食品博覽會所提供的信息。其他信息來源有:商業(yè)展示會、在地方的零售商店購物、從制造商和分銷商處獲得的新產品樣本,以及二手資料來源,包括公司官方網站、零售貿易網站、新聞發(fā)布會、消費者交易雜志和報紙。由于本文需要調查食品包裝所提供的信息及其變化趨勢,首先應統(tǒng)計各類食品采用不同種需求信息的數(shù)量(見表2)。
在利用一次趨勢性分析模型(1)進行測試時,利用參考資料提供的2002-2012年的積極營養(yǎng)成分、消極營養(yǎng)成分和生產工藝等需求應用數(shù)量作為因變量,時間t作為自變量,進行線性回歸分析。
此時,需求分析結果如下:
(1)無論采用何種需求的新產品的數(shù)量,均因在新產品發(fā)行中使用包裝需求而顯示出顯著的積極趨勢(見圖1)。
(2)與需求類型相關的三種變量中,使用積極營養(yǎng)成分需求和產品需求的新產品數(shù)量顯示出顯著的正系數(shù)——最高的正系數(shù)意味著最優(yōu)的進展。
(3)以包裝上同時出現(xiàn)不同需求的新產品數(shù)量作為的變量,除了一個特例外均得到顯著的正系數(shù),該特例始終顯示為不相關。
(4)使用兩個到五個需求的產品顯示出明顯的積極趨勢。
4 測試結果及分析
圖1顯示了對各項需求類進行一次趨勢分析的測試結果。從圖中可知,所有需求在各年測試的結果其系數(shù)均為正,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積極營養(yǎng)成分需求、消極營養(yǎng)成分需求和產品需求將逐漸增加。其中產品需求的增加最為顯著,緊隨其后的是消極營養(yǎng)成分需求。顯而易見,需求的總體數(shù)量也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增加,這種現(xiàn)象自2009年起為突出。據(jù)此可以估計消費者的食品消費需求量,將以全面增加且產品需求最為突出為變化方向。
圖2顯示,人們對從食品包裝上顯示的需求數(shù)量表現(xiàn)出截然不同的反應。由分析結果可以看出,消費者對5項及以下的需求描述所表現(xiàn)出的喜好在逐年增加,而對更多的需求描述反應平平,并無太大波動。
圖3、圖4和圖5顯示了每項需求類的具體需求趨勢分析結果。從圖3中可以看到,維生素的需求趨勢在不斷提高,在積極營養(yǎng)成分類中排名第一,而這種增加的趨勢自2008年再次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緊隨其后的是礦物質,消費者對礦物質的需求自2005年起成為新的消費熱點。至于纖維素和蛋白質,消費者雖然有所關注,但并沒有明顯的增加趨勢。而消費者關注最少的是對抗氧化劑的需求,種種跡象表明,其主要原因是消費者對其了解甚少[6],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國民文化水平程度的提高,抗氧化劑很可能成為今后消費需求的熱點。
消極營養(yǎng)成分類中,人們對脂肪的關注居高不下(見圖4),因而控制食物的脂肪含量是制造商必須重視的生產要點。相比之下需求增加較為平穩(wěn)的
卡路里和糖類也應受到制造商的關注,隨著肥胖成為困擾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的一個社會問題,不僅是消費者自身的喜好在影響其需求,社會的總體環(huán)境也在引導消費者更加傾向于低卡路里和低糖的健康飲食習慣。隨著人們對健康的認知愈來愈深,膽固醇的需求也在緩步上升,對于老年消費群體,特別是心腦血管不好的消費者,對膽固醇的需求日益增加。
圖5是消費者對產品需求變化趨勢的測定結果。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種類繁多,其中最為普遍的是“純天然”食品。此外“真實”和“新鮮”兩項需求也呈現(xiàn)一個較高的值,充分說明了隨著時間的增加,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愈來愈回歸自然健康。由圖5可觀察出,“有機”需求自2008年起也有了相對之前較快的增長趨勢,相比之下消費者對人工色素的關注則沒有顯著的波動。此外,盡管在90年代初美國已經出現(xiàn)了“轉基因”食品,但是中國對其引入相對較晚[7],人們對“轉基因”食品自2007年才有了一定程度的認知[8],加之社會媒體對“轉基因”食品的宣傳仍處于起步階段,消費者對其需求并不顯著。
當人們收入寬裕的時候,首先會提高“純天然”食品的消費量,伴隨著轉基因食品的增加,人們對食品健康需求的關注將呈現(xiàn)多樣化的發(fā)展趨勢[9]。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以及可選擇商品的增多,預計今后中國的食品消費將從傳統(tǒng)的注重口味和價格,向健康營養(yǎng)的方向轉變,飲食生活綠色天然的消費趨勢將日益明顯[10]。而“高維生素”和“低脂肪”將占據(jù)食品消費需求最受關注的部分,此外預計抗氧化劑有望成為新的消費熱點。
5 結論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fā)展,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消費者愈來愈重視食品健康和綠色消費需求,由過去薄弱的健康意識引導的傳統(tǒng)飲食習慣,逐步轉向由現(xiàn)代科學引領的健康飲食方式。飲食生活高級化、現(xiàn)代化的現(xiàn)象日益明顯。食品消費需求變化趨勢分析結果表明,人們對食品健康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通過對不同種類的需求進行測試,我們發(fā)現(xiàn)人們對積極營養(yǎng)成分的需求在增加,特別是有“高維他命”或“高纖維素”出現(xiàn)的產品;許多新產品打出“純天然”或“有機”的名頭以吸引消費者購買;然而自2002年發(fā)行的新產品在使用“低脂”,“零脂”或“低膽固醇”上有降低趨勢。本研究還特別指出在同一包裝上引入多元需求的趨勢。結果明確顯示出在同一包裝上同時使用需求的數(shù)量有上升趨勢,盡管這些使用可能會造成一些溝通風險。在需求的數(shù)量上很可能有一個臨界值,一旦超過這個臨界值便會使消費者產生困惑,特別是這些需求分屬于不同屬性的時候。
參考文獻:
[1] Nora Lado Cousté, Mercedes Martos-Partal and Ester Martínez-Ros. The Power of a Package: Product Claims Drive Purchase Decisions[J].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2012,52(3):364-375.
[2] 張丹.中國主要食品消費需求分析[J].科技與管理:2005(6):16-18.
[3] 杜會永.我國居民食品消費升級與食品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商業(yè)大學,2011:32-34.
[4] 王德章,杜會永.消費需求變化與綠色食品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升級研究[C]. 桂林:中國高等院校市場學研究2009年年會論文集,2009:49-57.
[5] 王兆鋒,俞紅.消費者綠色食品消費行為影響因素分析[J].統(tǒng)計與決策:2008(12):93-95.
[6] 鄭偉強.消費者購買有機食品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D].杭州:浙江大學,2012:65-67.
[7] 成黎.北京城市消費者對食品新產品的感知及食品產品趨勢的初探[J].中外食品:2008(9):6-12.
[8] 戴迎春,朱彬,應瑞瑤.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選擇意愿——以南京市有機蔬菜消費行為為例[J].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47-51.
[9] 朱小艷,鄧國用.我國綠色食品消費發(fā)展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探討[J].企業(yè)家天地:2010(2):30-31.
[10] 王霞,肖興基,張愛國等.我國消費者對有機食品的態(tài)度研究——以南京市調研結果為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37(14):6795-6796,6804.
【作者簡介】裴明君(1991-),女,遼寧沈陽人,沈陽工業(yè)大學2009級,研究方向:營銷管理;肖玉巧(1989-),女,遼寧莊河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營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