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異常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及周圍血管疾病的“元兇”。為此,很多患者不惜花大價錢購買各種標榜具有調(diào)脂功能的保健品。其實,從一定意義上講,血脂異常是一種生活方式病,不用花錢,只需從飲食和生活方式上進行調(diào)整,就能收到良好效果。
“零成本”調(diào)脂:
改善生活方式
在血脂異常的治療策略中,生活方式的改善是首選的、基礎的、貫穿始終的治療手段。從社會和患者的經(jīng)濟因素考慮,也是最“實惠”的選擇。但現(xiàn)實情況卻是——患者不重視,醫(yī)務人員沒時間關(guān)心。在門診,這樣的情景屢見不鮮:一名血脂異?;颊邅砭驮\,醫(yī)生看了化驗單,話還沒說幾句,藥方已經(jīng)開好了;患者也認為治病的方法就是吃藥,認為只要服了藥,就算治療了,生活上依然我行我素。這其實是血脂異常防治中的最大誤區(qū)。
研究顯示,對血脂異?;颊叨?,改變生活方式的療效相當“可觀”,可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20%~30%。輕中度血脂異常者若能在藥物治療前,先采取治療性生活方式改變3~6個月,通常能收到較好的調(diào)脂效果。即便是需要服用調(diào)脂藥物的患者,這種治療性生活方式改變也是必不可少的治療措施。
“高收益”行動:
記住5句話
治療性生活方式轉(zhuǎn)變的優(yōu)勢顯而易見,但真正要做到并堅持不懈,卻不那么容易。對很多患者而言,“少吃多動”只是一句空話。送給大家5條健康減脂口訣,只要能長期堅持,必將獲得豐厚的健康收益。
1.“膽固醇”少碰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在動脈內(nèi)膜下的沉積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和致使斑塊不穩(wěn)定的“罪魁禍首”。因此,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總膽固醇是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的關(guān)鍵。雖然體內(nèi)的膽固醇不完全來自于食物,但限制膽固醇的攝入是降低高膽固醇血癥所必需的。因此,含膽固醇豐富的食物包括蛋黃,蟹黃和各種動物內(nèi)臟等,患者應盡量少吃。比如,一只蛋黃含膽固醇高達200~300毫克,相當于人體每天攝入膽固醇的最高量。
2.“動物脂肪”少吃 食用脂肪包括動物脂肪和植物脂肪兩大類。前者主要含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可升高膽固醇,應嚴格限制食用。后者雖然主要含不飽和脂肪酸,但因其熱量較高,故也需適當限制(以每天不超過20~25克為宜)。此外,菜肴以蒸、煮和涼拌為主,炒菜少放油,盡量不吃煎、炸食品,少吃人造奶油等,也有利于控制脂肪的攝入量。
3.“碳水化合物”適量 如果僅限制脂肪的攝入量,而不限制總熱量,那么即使脂肪攝入較少,體內(nèi)過剩的熱量也能轉(zhuǎn)化為脂肪。因此,血脂異常患者不僅要控制脂肪攝入,還應適當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即每天的主食也要有所控制。高脂血癥合并糖尿病者,主食的控制應更為嚴格。
4.戒煙限酒 吸煙不僅會抑制脂蛋白脂酶(人體內(nèi)一種參與脂蛋白代謝的重要的酶)的活性,使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下降,還會破壞內(nèi)皮細胞功能,引起動脈痙攣,故對血脂異常和動脈粥樣硬化患者而言,戒煙是必需的。適量飲酒,尤其是葡萄酒,對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可能有益,若沒有嚴重脂肪肝和糖尿病等情況,患者不必戒酒,但不可以酗酒,以每天不超過50克葡萄酒為宜。
5.生命在于運動 體育活動能消耗人體的熱量和脂肪,降低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鍛煉方式宜采用低、中強度,有節(jié)律、重復性的有氧運動,如行走、游泳、騎自行車、打太極拳或體操等。有一點需要提醒的是,患有骨關(guān)節(jié)病的老年人不要爬山,以免加重關(guān)節(jié)損害。
(摘自《大眾醫(y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