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擁有私人豪華游艇的富翁,閑暇之余去海邊的沙灘上曬太陽,恰巧遇到一位躺在沙灘上曬太陽的漁夫。富翁問:天氣這么好,你為何不抓緊時間出海捕魚?漁夫反問:捕魚做什么?富翁道:賣錢呀。漁夫又問:有了錢又怎么樣?富翁說:有了錢,你就可以買一艘漁船,雇很多人為你捕魚。等你有了更多的錢以后,你就可以買一艘豪華的游艇,那時候你就可以像我一樣來海邊度假,盡情享受海風和陽光了。漁夫道:難道我現(xiàn)在不是在享受海風和陽光嗎?
故事里隱含著幸福的成本的問題。如果把享受海風和陽光視為幸福的話,那么,富翁和漁夫都在追求自己的幸福。兩者并無品質(zhì)高低之別,只有成本的高低之分。而對于多數(shù)人而言,能享受的往往是低成本的幸福。蕓蕓眾生,要活出些味道來,必須得學會降低幸福的成本。
降低幸福的成本,首先不要把幸福的門檻設置得太高。亞馬遜河流域的熱帶雨林里,有一種藤本植物,生長在被高大茂密的樹木遮蔽得嚴嚴實實的林子里,終生難以見到陽光。但就是這種植物,練就了一種特殊的本領:它們能抓住從樹縫里透射進來的一點點陽光,瞬間開出絢麗的花朵!人生其實也需要這樣的抓住幸福的本領,哪怕是縫隙里透過來的一點點“陽光”,也要將自己的“幸福”徹底綻放。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知足常樂、笑逐顏開,用平常心觀平常事,在不起眼的生活中尋找幸福。
降低幸福的成本,還要學會不和別人盲目攀比。幸福成本低的人都是自知自信的人。他們在生活中不盲目比較,不去羨慕別人的大紅大紫、大富大貴,始終堅定地走自己的路,懂得什么樣的生活最適合自己。而另有一些人,他們把自己手頭的幸福閑置著不去理會,卻抬起頭來,一心一意仰望別人的幸福,拿別人的富貴和風光來做自己的目標,結(jié)果除了把自己“刺激”得血壓升高心煩氣躁別無所獲,這倒與真正的幸福背道而馳了。
(摘自《牛城晚報》)